APP下载

牙丝宫扇·广彩开光大瓶

2009-06-11胡朝晖

文物天地 2009年5期
关键词:扇面象牙纹饰

胡朝晖

2009年2月10日星期一晴

今天见到一件象牙丝编织花鸟纨扇,通柄长57厘米,扇面长33厘米。扇面为腰圆芭蕉形,上鄙微卷,扇边包镶玳瑁框。花蝶纹珐琅柄,并系有粉、紫、绿三色丝穗。扇面中心嵌棕竹梁,镶有铜镀金錾蝙蝠纹护顶,梁的上、中、下部及扇柄顶端各嵌有红宝石、浮雕宝相花、灵芝和蝙蝠纹玛瑙、鎏金铜花篮和透雕花卉纹孔雀石护托。细润洁白的扇面系用薄如细蓖的牙丝编织而成,牙丝宽不足0.1厘米。扇面自柄托向上嵌有染牙浅浮雕牡丹凤凰纹饰。扇面纹饰精致细密,孔缝均匀,经纬片的拼合天衣无缝,色彩绚丽,雍容华贵。

编织象牙丝纨扇,清代称为“矛丝宫扇”或“象牙拔丝宫扇”,是用磨光打匀的象牙丝编织成固定的形状和各种纹饰,然后镶以不同质地的框架而成。同时为了增加扇面的立体感,还配有浮雕的吉祥花卉图案,一般用象牙片进行雕刻,磨制成人物、花鸟、昆虫等形状,用金银铜丝固定在扇面上。这种技巧高超、精美富丽的牙扇,是专门为皇家特制的宫廷艺术装饰品,留存至今的“宫中进单”中经常可以看到广东进贡的类似器物。北京故宫博物院现仅藏数十件编织象牙丝纨扇。

清朝中,广州的象牙工艺师们利用象牙细致的纹理与韧性,将用药水浸泡过的象牙劈成均匀的薄片,经磨制,然后编织出各种纹饰,制成象牙席,作为贡品进贡朝廷。象牙席编织工序艰巨,劳民伤财,清雍正帝曾下旨禁制。象牙劈丝的传统技术在雍正、乾隆朝仍继续保留着,根据宫廷装饰的需要,运用在用料较少的小巧工艺中,如丝编纨扇、花篮、香薰、灯笼等。清代象牙编织工艺将编织与浮雕巧妙结合,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独具特色的装饰风格,堪称一绝。

这件象牙丝纨扇,应为乾隆年间广州工匠为向朝廷进献寿礼而作。据《宫中进单》所记,这些牙丝扇有的送交到了圆明园,有的直接交到宫内敬事房或宁寿宫,有的还因所配丝穗及纹饰图案不符合皇帝的心意,送到清宫造办处另行配穗和改换图案。这柄牙丝编织扇应为进献宫扇中的一件。牙雕艺人以沉着的色调,在染成深绿色的叶、烟褐色的枝、白色和粉色花的表层上进行雕刻,既恰当地表现了扇面主题特点,又不掩抹象牙细腻、润泽的质感,使这件精美华贵的象牙编织扇显得十分温润典雅。

2009年2月19日星期四晴

今天有人送来一只广彩开光人物纹大瓶请我们帮助鉴定。这件瓷器由欧洲购回。瓷瓶高62厘米,花瓣口,长颈,溜肩,斜直腹,圈足。颈饰描金对兽双耳,肩饰一圈描金螭龙。瓶自上而下满饰花卉纹,颈部、腹部开光内绘人物故事。

广彩是指广州烧制的织金彩瓷及其采用的低温釉上彩装饰枝法,亦称“广东彩”“广州织金彩瓷”。广彩运用我国织锦图案的手法,利用各种颜色和金银水进行钧、描、织、填,以构图紧密、色彩浓艳、金碧辉煌为特色。广彩的彩料大部分是广州自制或改配的,多达十余种,以粉红、矶红、绿三色最深,藕荷色常见,其他颜色较浅淡。

广彩瓷出现于明末清初的广州,发展至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重要的彩瓷品种之一,也是著名的外销瓷。将景德镇的白瓷按西方人的审美习惯加以彩绘烧制而成,然后销往外国。除用景德镇的瓷胎之外,民国初期还有来自日本的素白瓷在广州加彩。以后,湖南醴陵、枫溪等地也有素瓷运到广州加彩。

到了乾隆、嘉庆时期,广彩瓷已经具备“绚彩华丽”的基本特征;道光至光绪时期,广彩达到了成熟阶段,吸收了传统工艺和欧美的艺术精华,形成了“绚彩华丽、金碧辉煌、构图丰满、繁而不乱”的风格。颜料从初期的几种增加到十几种,花式设计从零碎、分散、独立的纹样组合逐渐完整起来,出现“织金人物羽毛”“散花花雀”等构图的批量或整套生产。同治广彩锦地开光人物花瓣口瓶为该时期的典型器物之一。

这件锦地开光人物花瓣口瓶,色彩华丽,金碧辉煌,构图丰满,繁而不乱,具有典型的清代同治时期广彩瓷器的特征,应为清代同治时期广州出口欧洲的产品。

猜你喜欢

扇面象牙纹饰
带状纹饰的类型
清 程邃 行书双进酒词扇面
蜡染的纹饰探讨
一根象牙筷
雕漆纹饰的修复
雷家民作品
象牙长啊长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龛楣纹饰研究
舒强扇面作品选登
扇面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