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应用的建议

2009-06-10郑彦灵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年12期
关键词:公允价值新会计准则计量

郑彦灵

提要随着新会计准则的正式实施,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的影响逐渐显露出来。但公允价值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也存在一些困难,如何克服这些负面影响及困难是现代企业应该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一、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的积极影响

1、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有利于我国企业的资本保全。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必须能不断买回所耗费的各种生产要素,才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在物价上涨的经济环境中,如果继续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计量得出的价值将无法购回原来相应生产规模的生产能力。而如果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各要素的价值能随时反映因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从而更有效地维护企业的生产力,保全企业资本。

2、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较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由于我国多年经济运行机制及会计准则的限制,造成企业大量呆坏账长期挂账,坏账准备提取比例普遍偏低,已发生的坏账损失要经过财政部门批准才能冲销;当技术进步,有些设备已经不能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时,仍作为企业的资产反映在会计报表上,造成企业资产虚增、利润不实等等。这些都明显地违反了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基本定义。对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虽然在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售所得的收益会在“投资收益”中予以体现并记入当期损益,但是,这部分损益并不是由企业生产经营所得,而只反映企业资本的利得,因此,即使公允价值计量能较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成果,我们还是应该就经济业务发生的实质来区分究竟是哪部分企业资产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成果。

3、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正面临全球日趋复杂的经济环境影响,有些企业的资产和负债价值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在现行会计制度下,企业的账面价值仍按历史成本计量进行反映,由于会计信息缺乏必要的相关性和及时性,使得现行财务报告过度关注历史,重视成本、利润,却忽视未来,忽略现金流量和企业未来的价值。因此,企业相关财务信息并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而公允价值则能较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负债能力,能较准确地披露企业所能获得的现金流量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从而提高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做出正确的评价与判断。

二、公允价值要我国应用中的困难

1、公允价值有可能成为企业盈余管理的手段。如果说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客观,是我们在应用新准则时无法避免的,那么公允价值确认上的差异则是一种主观的影响。尽管公允价值的确认方法各有不同,但是人为的估计总是难以避免,这就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企业的盈余管理创造了条件。

2、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的取得不具有及时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品都能够在一个开放的市场中找到其相应的价格。根据经济学中的供需理论,活跃市场中的非货币性资产的现时价格应当合理反映该商品的公允价值。在最新颁布的SFAS 157中,将活跃市场中的公允价值列为第一等级,充分肯定了活跃市场中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但是这种相关性应该具有一个潜在的前提条件,即公允价值的及时性。目前,企业主要是通过经纪商、行业协会、定价服务机构等获得活跃市场中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得这些部门所发布的公允价值信息严重滞后于市场信息。一个不具有及时性的公允价值,很难具有相关性,这为公允价值的应用带来一定障碍。

3、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会造成企业信息成本较高。对于采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的企业,会计人员需要在每个会计期末分析各种因素,对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做出认定,这个过程将会增大企业的信息成本。因为与历史成本相比,取得公允价值无疑要花费更多的代价,在企业无法直接衡量采用公允价值的收益时,积极性肯定会受到很大影响。可以预见,在推动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过程中,企业和会计人员花费的信息成本肯定会比以前高。

但如果加强准则的宣传与引导,企业还是会很好地对公允价值做出认定的。

三、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建议

1、加强公允价值理论研究,建立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现阶段还是一个待深入研究的领域,我国理论界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研究仍然十分有限,对理论研究的缺失,特别是对公允价值概念及其外延研究的缺失,将极大地阻碍公允价值的应用与发展。由于我国目前公允价值理论研究的缺失,无法建立完善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对公允价值确认、计量的要求及方法散落于各个具体准则之中,准则之间的差异导致了不一致,这些不一致性又增加了公认会计原则的复杂性。在目前的准则体系下,公允价值计量很难真正做到与国际接轨,加强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建立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已成为当务之急。

2、强化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目前,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取得一些成绩,但实践中的执行情况却不容乐观,银广夏、蓝田股份等案件都与没有有效执行准则有关。对此,一方面我们应加强会计监管,真正把会计准则的执行落到实处。在这方面,我们要严格按照会计法及其他相关法规的规定;搞好各项会计监管机制的建设:强化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的会计监督制度,发挥会计监督三位一体的整体功效;界定清楚财政、审计、证券、金融、税务、会计等监管的职能和作用,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做到各司其职、严加监管。另一方面我们应该认识到,执行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行人的素质。故应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培养国际化的会计人才。

3、建立公允价值审计制度。会计与审计密不可分,会计执行好坏,还有赖于审计的完善与发展,在公允价值会计下,会计信息具有很大主观性,因而为了防范会计人员随意操纵会计数据提供虚假信息,加强审计工作力度是必不可少的。

2006年2月15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2号——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初步规范了我国公允价值的审计方法和过程,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会计报告的真实性。但是,由于我国公允价值确认、计量的相关理论并不完善,这给公允价值审计准则的执行带来一定难度。当注册会计师按照第1322号审计准则第十条的规定,评价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是否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时,评价标准本身就不明确和不统一,从而影响注册会计师评价的正确性;当注册会计师按照该准则第四十一条和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对公允价值进行独立估值时,更需要明晰统一的参考指导。显然,我国相关会计审计准则的完善之路任重而道远。

4、引入全面收益的概念。在公允价值的报告与披露方面,学习和借鉴许多国家和组织的做法,引入全面收益的概念并按照公允价值的原则编制全面收益表。例如,美国在传统的三张报表的基础上增加了第四张报表——全面收益表;英国增加了一个“全部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而IASC则建议了类似的两个备选方案。因为全面收益体现了公允价值的观点,对某些未实现的资本利得和损失在表内进行了确认。因此,我国可以在按照历史成本的原则编制利润表的同时,也按照公允价值的原则编制一张全面收益表。这样,不仅能为报表使用者提供全面的信息,同时也避免了利润表中收益波动较大的问题,而且报表的使用者也可以通过对两张表中的期末收益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现金流量,更加深入地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从而也可以减少某些利益集团操纵利润的机会,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作者单位:山西漳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河津发电分公司)

参考文献:

[1]雷欣欣.论新准则中的公允价值与企业利润操纵[J].商场现代化,2009.1.

[2]勇琛景.公允价值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J].消费导刊,2009.1.

[3]曾小青,向玉章.关于我国引入公允价值计量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9.1.

猜你喜欢

公允价值新会计准则计量
《化学分析计量》2020年第6期目次
关注日常 计量幸福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论大数据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