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孟子的独立人格精神及其现代意蕴

2009-06-10何安峰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2期
关键词:尚志大丈夫孟子

[摘 要] 孟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还是内心蕴涵独特个性、独立人格精神的哲学家。他有着睥睨王者、踔厉风发的人格风范,尚志的人格品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格操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的人格标准。孟子这种独立人格精神不仅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对于当前我国的现代民主政治的建设,塑造和完善现代人格,提升现代人的人生境界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孟子;独立人格;人皆可为尧舜;尚志;大丈夫

[中图分类号] B22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738(2009)02-0009-04

[收稿日期] 2009-02-21

[作者简介] 何安峰(1979-),男,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伦理学。

孟子生活的战国时代,是各诸侯国“开疆扩土”和“霸业一统”的时代,同时也是处士横议、豪杰辈出的时代。孟子也和孔子一样,周游列国,在各国诸侯面前极力宣传“王道”和“仁政”思想。然而令他失望的是在各国诸侯时刻讲求“攻伐”、“兼并”的时代,他的思想根本得不到采纳。但是一次次的碰壁,一次次的失败,并没有动摇他坚定的信念,在屡经磨难之后,依然壮心不改,愈挫愈勇,傲然独立,从而使我们领略到独立人格精神的魅力和力量。孟子这种独立人格精神不仅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对于当前我国的现代民主政治的建设,健全和完善现代人格,提升现代人的人生境界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孟子的独立人格精神的理论基础

孟子的独立人格精神的建构始于他对人性问题的探索。对于人性,孔子认为“性相近,习相远也。”[1]188]他把先天的性和后天的习相并而提。人之天性相近,之所以有“上智”与“下愚”之分,皆由“习”之使然,但孔子未曾言明这相近之性的善恶问题。孟子则明确主张人性本善。他认为,人性是善的,人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孟子还对人性善的论点进行了论证:“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2]79]但既然人性是善的,为什么还要强调后天人格培养?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他又提出“善端”说来论证人格培养的必要性。他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燃,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2]80]所谓端者,即端倪、萌芽之意。在孟子看来人性是善的,但这善只是“善端”,只具备善的可能性,而非现实性。相反,人的现实性,恰恰具有许多恶的禀性。因此善端只有不断地扩充、发展,才成为仁、义、礼、智这“四德”,若能把“四德”扩充,发展到最完美的程度,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就可以成为君子、圣人。而这样“扩而充之”的过程,即是人格的培养和造就过程。孟子正是从人性的“善端”说出发,进而提出了“人皆可为尧舜”这一著名的命题。

孔子很推崇尧舜,认为“尧舜”是人格的最高境界,不过只是人们心目中神圣的偶像,可望而不可即。孟子也推崇尧舜,但并不认为尧舜是不可企及的人物。他把尧舜视作理想人格的符号,是供人学习的榜样。孟子说:“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2]203],“圣人与民同类。”[2]261]在他看来,每个人都有善端,都有共同的人性,都有成为“圣人”的潜质,因而每个人在人格上也都是平等的。所以每个人都应有充分的自信:尧舜是人,我也是人;只要经过自己的努力,修养心性,力行践履也能够达到尧舜达到的境界。故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2]276]从“圣人与民同类”,到“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强调的不只是那些高贵的人、聪明的人能成为圣人,每个人只要通过努力修养,都可以达到圣人境界。这实质上肯定了每个人在人格上的独立和平等,为一般人克服人格自卑心理,塑造个人的独立人格精神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孟子的独立人格精神的基本特征

1.睥睨王者、踔厉风发的人格风范

孟子在对待君王的态度上,总是踔厉风发、意气昂扬,显露出十足的刚直不阿、磊落恢弘的大思想家个性,有一种睥睨王者的人格风范和精神气度。

首先,在对君权的定位上,孟子认为民贵君轻。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328]因而君子即使在君王面前也无须作出让步,他说:“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2]252],不必低眉屈从,屈服于权势。其次,在君臣关系的定位上,孟子认为君臣关系在权势地位上是有所差别的,但人格上却是相对平等的、独立的。他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2]186]在孟子看来,提出君臣关系虽然不可能完全平等,但他认为臣对君并不是一种无条件的人身依附关系,而是一种类似于现代相互承担义务和责任的契约关系,不能把一切义务、责任推给臣子,将一切权利归之于君主。为此他提出“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2]165]的主张,使君臣能够平等相待。在极端情况下,孟子认为如果君主不像个君主的样子,即所谓“君不君”,那么臣属便可举戈而讨之,他提出了“暴君可伐”的主张。再次,在与君卿的交流对话中,孟子强调在与君王卿相的会晤时,要保持着器宇轩昂,不卑不亢。他认为:“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2]112],还说:“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2]339]意思是向君王卿相们进言时,你要以压倒的气势来对待他们,不要把他们高高在上的地位放在眼里。孟子曾当着梁惠王的面毫不掩饰地直斥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的自我吹诩,这是“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还当面斥责齐宣王“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的假仁慈,并质问齐国“四境之内不治”责任应由谁负,使得齐宣王十分尴尬,只得“顾左右而言他”。第四,对于有损士人尊严的提问和召见,孟子主张坚决不予答复和有意避之。孟子说“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2]321]。不予答复的原因,就在于在“五挟”之中“滕更有二焉”,即滕更以两种不平等的身份、地位来向孟子发问,故不予答复。而对于君王卿相不能致敬尽礼的召见,孟子也主张有意避之。《孟子·公孙丑下》记载,一次齐王欲召孟子,由于礼敬未至,孟子便托病不见。孟子认为齐王是以他的权势地位轻慢了自己,因此对这样的无礼之召只能托病避之。

2.尚志的人格品质

先秦儒家将尚志作为最重要的人格品质之一。孔子提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101],肯定了人的意志是不能抹杀的,他又赞扬伯夷叔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1]204],赞扬他们由于不肯损抑其高尚之志气,从而保持身份的尊严,保持独立人格,不屈服外在势力的精神和思想意志。孟子继承这一思想并加以阐发,提出以“尚志”的品质来保持独立人格和思想意志。

当王子垫问:“士何事?”孟子曰:“尚志。”再问:“何为尚志?”[2]315]孟子答道:“仁义而已矣……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2]316]孟子 “尚志”中的“志”除了包含有仁义的道德原则之外,还包含意志、志气,独立而不倚的品质。在孟子看来,志是独立人格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说:“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2]62]。故人贵持志,持志才能以自己独立的意志来支配自己的一切活动,才能不迁就、不迎合,不媚权贵,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人若无志则将自己的尊严、命运置于别人的手中,任人宰割。因而,人只有“持其志”,有坚强的意志、志气才能有所作为。这如同掘井一样,“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2]314]持志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逆境中不失志,经得住艰难的磨炼。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2]298]可见,只有经受住了艰难困苦,才能担当大任。

孟子强调人要持志,不失志,更强调人的独立判断。孟子继承孔子“反乡原”的思想,对那种人云亦云、毫无原则的“乡原”之流,进行尖锐的批判。当万章问老师,什么是“乡原”时,孟子说:“阉然媚于世者,是乡原也。”当万章又问,为什么乡原是“德之贼”时,孟子说:“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絜,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2]341]对孟子来说,“乡原”之流,欲非之则无可举,非忠信而似忠信,非廉洁而似廉洁,他们的言行毫无原则,是是非非,没有什么标准可言。此等之人,不可能有独立判断是非能力,不可能有尧舜的品质。因此,要实现独立的人格意志,就必须反对“乡原”。

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人格操守

自古以来,人们对穷达有种种不同的态度:有的穷时奴颜婢膝,达则趾高气扬;有的穷则遁入空门,达则及时行乐;还有的穷时发奋努力,达时骄奢淫逸。孟子对于人生道路上的去就、穷达,则保持平静之心,泰然处之。他曾对宋国的勾践谈过自己的游说心态,他说:“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2]303]意思是说,你喜欢游说的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的心态:别人理解我的主张,用我,我也自得其乐;别人不理解我的主张,不用我,我也自得其乐。然而,当理想与现实的鸿沟无法跨越时,孟子这样的人格操守,即“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2]304]孟子认为,不管是“穷”还是“达”只要有救民济世之志,无论何种处境都能有所作为。君子应该“穷不失义,达不离道”,不能因穷而失去自己的追求,不能因达而忘乎所以。在孟子看来,“穷”的时候,坚持自身的道德修养,不失掉道义,不放弃理想和追求,“修身见于世”,以自己高尚的德行来影响世人,以身教为社会服务,即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的时候,匡时救弊,不离道义,依靠自己的官位偕同百姓,循着康庄大道向前迈进,建功立业,为天下人谋福利,即所谓“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人格操守往往会成为古代士人隐退和复出的依据,也在阻碍了人们在逆境条件下与世抗争的进取精神,产生消极的影响。但实质上这种人格操守更彰显了士人的独立人格。当天下无道,士人独善其身,不愿侍奉无道之君,与之同流合污。这与其说是消极退隐,不如说是基于维护自己的独立人格,施仁爱,反无道,绝不助纣为虐。此时的退隐、独善实质上是“待时”,“以求其志”,表面上是虚静无为,实则是一种变通、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而当天下并非无道,但由于种种原因,士人并未受到重用,士人自己不愿为利禄所累,潜心修身,安贫乐道。当然,安贫也不是目的,目的是由此独善其身,净化自己的人生境界。正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也不堪其忧,而回也不改其乐”[1]63],忍受贫困的物质生活,坚持道德修养,保持儒者的品行操守,乐在其中,彰显了独善乐道人格的伟大力量。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夫人格标准

在先秦儒家的先哲看来,君子的独立人格是任何外在的权威都无法剥夺的,不管在什么处境下都必须坚持道德理想,不随波逐流,不改变节操。孟子认为独立人格的标准:“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1]141]在孟子看来,“大丈夫”在面对现实诱惑,是不能因富贵出卖自己的节操,不能因贫贱改变自己的志向,不能向武力低头屈服。人的一生固然会遇到各种矛盾与困难。但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境遇,“大丈夫”始终保持着不卑不亢、刚强不屈的人格形象。孟子认为,这种刚强不屈的人格来源于对美好道德情操的追求,源于对“道”的追求。孟子说:“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尧舜之于天下,不以为泰”[2]145],还说:“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2]304]在孟子看来,人只有尊其道,行其道,才不为外物所诱,才能自始至终地保持独立的人格尊严。若处不行道,便是苟取,若处不尊道,便是苟活。若邦无道还当官领俸,则是士之大耻。孟子在齐国时,自己的政治主张并不被齐宣王采纳。但齐宣王却有气度把他养起来:“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2]103]想在临淄城中给孟子盖一座公馆,并供给衣食把他们师徒全都养起来。齐宣王命人向孟子转达此意,但孟子听后坚辞不受。他认为,既然“使己为政,不用”[2]103],那么坐享衣食便是无功受禄。这样的衣食之赠,无缘无故,受之则有损人格尊严。孟子还说:“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与钻穴隙之类也。”[2]143]在孟子看来,大丈夫应该居仁行义,不能为了势位富贵而“钻穴”、“逾墙”。“钻穴”、“逾墙”这类卑劣做法会践踏了自我人格,即使取得高官厚禄,也丧失自己的气节。孟子又说:“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下乎?圣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2]225]可见,在人生道路上,大丈夫,应致力于高尚道德情操的追求,时时保持独立的人格和气节,维护自己的尊严。

三、孟子的独立人格精神的现代意蕴

1.有助于推进现代民主政治建设

长期以来,我国民众的人格表现为传统的依附性人格。在自然经济状态下,也看不到自己的力量,缺乏自主性而依附他人,总是把命运寄托在别人身上;即使参与政治也往往是把自己的人格依附在权势身上,从而沦为专制政治附庸。这种依附性人格至今依然存在,而且还时时困扰着我们。像在一些单位、部门和领导干部中,经常出现以权代法、压制民主、独断专权的家长制作风,除了体制的原因外,还与民众当中存在的依附人格有很大关系。在依附性人格基础上是难以产生现代真正的民主政治。因此,现代民主政治建设,首先必须从观念上摆脱传统的依附性人格的重负,培养人们的独立人格精神。

现代民主政治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依附关系,但社会的权力结构仍保留着官本位的结构,权力结构依然是一种金字塔形状,自上而下的层级压迫的权力向度,也会产生出依附性人格。在这个依附性权力结构中,个人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判断能力,也没有理性分析能力,那将完全屈从于行政命令和长官意志。同时,现代民主政治的运行,强调社会个体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根据个人的意愿,真实、独立地表达个人的意志。这些分散的意志经过集中形成多数的意见和主张,这些意见和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形成国家的政策和法律,使个人意见在国家权力运作中得到尊重和考虑。然而,如果个体没有独立自主意识,缺乏理性判断,人云亦云,盲从大众,或迷信权威,其结果哪怕是多数人的意见和主张,实质上还是少数人利益的表达。多数人在丧失个体人格独立时,也丧失了其自身利益,民主的价值也因此而丧失了。因而,在现代民主政治生活中,只有培养民众的独立的人格精神,使他们在政治生活中保持独立意志而不依附于一切外在的东西,真实表达自己的见解,才不至于使“自我”被层级的权力所吞没,这样才可以有效防止行政权力对个人意志的压迫,现代民主政治也才能真正得到有效地落实。孟子主张“以道事国”以及“尚志”,反对“乡原”的思想,蕴涵的对于个人的独立意志、独立判断能力的肯定,对于培养当代中国人的独立人格精神,以独立的意志参与民主政治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有助于健全和完善现代人格

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虽然在法律制度上保证了人的平等和独立,但人的独立仍受某些限制,如受传统官本位的影响,手中有权力的一些人把自己摆在普通人之上,存在着滥用职权、侵犯他人人格独立的行为;一些人不讲原则,谁有权势就拜倒在谁的脚下;一些人缺乏法律意识,不懂得维护自己的人格。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少人的人格独立建立在对物的依赖基础上的,这样的人格独立也必然是有限度的。因而现实中出现了拜金主义的人格,人成为金钱的奴仆。这种物化的人格,不仅使人丧失了人格的独立,而且还扭曲了人性。这种有限度的、物化的人格独立凸显了现代人格的发展不健全。孟子的独立人格精神对现代人来说无疑在启示我们在追求物质生活舒适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健全人格的发展,尤其是个人的独立人格。

独立人格的形成过程,既是个人的道德品格的践行,勇往直前的人格精神的展现,也是个人主体意识的张扬。现代社会中,孟子所提倡的“大丈夫”人格,对于摈弃知足常乐、不求进取的传统人格,培养人们建立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现代人格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种大丈夫人格能够增强个人的自觉性和自主性,明确个人的生存和努力的方向,使个人的意志和行为服从个人所确立的人生目标,不为外在的物化的欲望,以及外在的异化的权力所束缚,使自己的人格不受声色犬马之娱捆绑束缚,获得心智和灵性的自由,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现实社会中,一个人如果没有独立人格精神力量的支持,不顾人格、良心,那么他就很难抵御种种邪恶欲望的诱惑,有可能走向歧途;面对残酷的现实,碰到困难,就会惧怕、退缩、悲观,甚至失去生活的勇气,成为人生历程的弱者。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人格操守有助于培养个人以坚强的意志来把握自己的命运,不怨天尤人,正确地对待竞争中的挫折和失败、顺利和成功,勇往直前,积极地为实现个人的理想和社会价值创造条件。

3.有助于提升现代人的人生境界

大多数现代人虽然都有较强的个人意识,但更多的人则为物欲所束缚,为强力所屈服,社会责任感的缺乏、义务观念的薄弱,奉献精神的严重不足,导致个人对自我要求放松,玩世不恭,甚至自暴自弃;对待别人漠不关心、麻木不仁,面对别人的困难不管不问;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熟视无睹,泰然处之,不仅不能见义勇为,伸张正义,还唯恐避之不及。这些现象给现代人的人生境界蒙上挥之不去的阴影。

孟子所倡导的“尚志”、“不畏强权”、“大丈夫”的人格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注重情操,讲究道义,刚直不阿,刚健进取,正气凛然的崇高气节。近代的章太炎、鲁迅、朱自清、闻一多包括胡适便是特立独行,卓尔不群,刚健进取的独立人格典范。还有学者马寅初,一生经历了三个朝代的风雨沧桑,不畏强权,刚直不阿,为国为民仗义执言,“敢言人之不能言”;现代中国的“最后一位儒家”梁漱溟,一生敢于仗义执言,即便在遭受群起而攻的情况下也从不低头。这些先辈的崇高的人生境界无不是从孟子的独立人格精神那里汲取营养。事实上,当我们的人生在理想与冲突的迷惘中寻觅时,在不可遏制的创造和一次次的失败中挣扎时,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会带给我们继续前行的勇气。当我们发现人生是一项太沉重的工作,很累、很艰难时,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语录,会使我们找到乐观人生的依据。当我们体悟到人在创造价值、追求成就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拥有诸多痛苦,而产生逃避、放弃的念头时,孟子的“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2]109]的话,会重新使我们振作起来去成就生命的辉煌。孟子的“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2]62]的无所畏惧、宏毅坚定的浩然正气,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应该成为立身之根本,成功之动力。

[参考文献]

[1]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58.

[2] 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0.

Menciuss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and Spirit and Its Modern Connotation

HE An-feng

(Institute of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4,China)

Abstract:Mencius was not only a great thinker but also a philosopher with a unique character and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He was ambitious and has no fear to the power. He believed in the morality that the poor should be self-respected and the rich should be obligated to help other people. And he also stood by the rules of true man that one should not indulge in money and lust,should not give up his or her goal in poverty and should not bow to the power. Menciuss character and personality is the spiritual wealth of the Chinese people and has a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democracy of China,in shaping and perfecting personality and in lifting the moral standard of modern people.

Key words:Mencius;independent personality;Everyone can be as Yao and Shun;will advocation;the True Man

猜你喜欢

尚志大丈夫孟子
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红色基因
——追忆夏尚志和中共大赉党支部
郑尚志
快乐闯关
磨刀不误砍柴工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大丈夫
手抓饭,真的大丈夫?
何为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