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的谈话艺术

2009-06-10王文芸

文学教育 2009年5期
关键词:梁惠王寡人王道

王文芸

战国时期是处士横议的时代,是舌战的时代,是演讲、论辩术发展的鼎盛时代。号称战国群雄中的舌战大师——孟子,就精于辩论术,他能自如运用各种辩论技巧,他在任何一次言谈中,都能清楚地看到所谈论问题的症结所在,而且对于这个问题自己头脑中有着圆满的解答。从《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我们就可窥豹一斑。

一、迂回曲折,巧设譬喻。

谏诤君王的方式有两种,一种直谏;一种讽谏。这正如配药,一种话如极苦、极涩的药,难以下咽,听者若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量倒还好,否则一个直言不讳,一个讳疾忌医,则项上人头不保者大有人在。但另一种话如良药裹了糖衣,吃起来毫无苦涩感,既可治病,又使病人极愿服用。孟夫子就是位“高超的药剂师”,他的专长就是把药做得有滋有味,使用药者乐于接受。

孟子清楚的知道要改变对方的立场,首先应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取得对方的信任与认同,而后再引导对方走上自己的立场,这是孟子辩论技巧的关键。

《寡人之于国也》中,当梁惠王自诩“寡人之与国也,尽心焉耳矣”,但不明白何以“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时,孟子并未直接给他泼凉水,而是把话题转到梁惠王感兴趣的“打仗”上。孟子在讲“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时,一步步把惠王引入自己预设的“陷阱”,直至惠王顺理成章承认五十步“是亦走也”时,孟子才正式提出“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即梁惠王对百姓的小恩小惠跟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实际上就是“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在与人对话时,常常诱对方进入一个与对方所犯错误相类同的环境中,而这个环境往往又是根据对方言行设计出来的简洁形象的模拟氛围,这样对方所犯的错误也就显而易见了。文中孟子就以模拟的故事情景迂回曲折地批评了梁惠王的治国现状,并促使他改变,这就为下一步提出如何实现“王道”埋设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一柔一刚、宽猛相济。

孟夫子谈话的艺术高超处就在于他能够综合几种方法,多管齐下,使对方心悦诚服。如果在谈话中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还犹豫不定、彷徨顾虑时,就需要以气势宏大的思想来激励他,以敏锐透辟的说理来启发他,以旁征博引的广博折服他,以滔滔不绝、精妙绝伦的语言感化他。

孟子一句“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疑有别于前面设喻式的循循善诱,而改为强有力的诘责和迎头痛击式的批评,粉碎了惠王的自以为是,一柔一刚,恰到好处。

接着孟夫子开始给惠王提供实现“王道理想国”的具体方案:王道之始一使民养生丧死无憾(养民政策)一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教民政策)一王道之成。其中如何“养民”和“教民”,是孟子实现“理想国”的重点。他在谈到“养民”时,连用三组“……不可胜……也”的排比句式,阐述了发展生产的具体措施及要达到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孟子又进一步通过四组排比提出教养百姓的观点和方法。整个行文气势浩然、逻辑严谨、纵横恣肆,至此孟子的“仁政蓝图”触手可及,令惠王怦然心动,迫切希望实现王道。

然而孟子到此并未欣然鸣金收兵,而是顺水推舟地针对惠王自以为已“尽心”的心理,运用比喻“刺人杀之归罪于兵器”来驳斥他的“路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荒唐。在前文委婉道来的基础上,这里水到渠成、直截了当的痛斥,如晴天霹雳、当头一棒刺激着梁惠王的神经。使他真正明白如何才能使“天下之民至焉”。前后一柔一刚、宽猛相济、此起彼伏。

正因为孟子擅长辩论,他才能在各种情况下应答如流。在舌战“百家”时,镇定自若,挥洒自如,最终在战国百家中据一席之地、成一家之言。

猜你喜欢

梁惠王寡人王道
埋个将军
Realistic Words, Chilling after Reading
不能“五十步笑百步”
寡人的自信撑爆宇宙
微趣图
淳于髡发声看时机
编辑部的故事
寡人之于学习也
一摸就得要
开心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