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曲《天净沙·秋思》鉴赏

2009-06-09王胜贤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3期
关键词:天净沙秋思景物

王胜贤

(贵州省安顺市民族师范学校,贵州 安顺)

[摘 要]:《天净沙•秋思》这支极为简短的小曲,表达了难以尽述的内蕴,形象地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给人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受。让人读之而倍感其苦,咏之而更感其心。

[关键词]:《天净沙•秋思》 景物 语言

古人宋玉曾用“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来形容美女身量的恰到好处。元代散曲《天净沙•秋思》文字之精炼,也可以说达到了不能再增、减一字的程度。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是元代戏曲作家马致远的一曲小令。

马致远(?-1321)元代戏曲家,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他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马致远在元曲作家中颇负盛名,有文场“曲状元”的美称。虽然他的作品多限于抒发个人怀才不遇的悲凉,宣扬消极遁世的情绪,格调不高,但他的散曲描绘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练,流畅自然,在艺术造诣方面有独到的风格。小曲《天静沙•秋思》就是很好的一篇佳作。

《天净沙•秋思》通过一幅秋郊晚景图的描绘,准确委婉地刻画出旅人漂泊的心境,表现的是漂泊天涯海角游子的愁思。文章选取了几种常见的景物构成暮秋季节的郊野。全篇仅五句,二十八字,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出这样一幅生动的图景: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至于游子为什么飘泊到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去?这些言外之意,尽可听凭读者自己去想像。这首小令,确实不愧为言简意丰、以少胜多的佳作。

夕阳西下乌鸦归巢而游子不停,萧瑟凄凉的气氛使暮秋之景和人物内心同意协调在一起,增强了作品的感染效果。这种萧刹的氛围勾起了游子的乡思,“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胸臆,突出了主题。在描写景物,渲染气氛,突出主题的同时,作者寓情于景的手法,以乐景衬哀愁达到了倍增其哀的艺术效果。

这首小令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赞誉,一方面是由于它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比较明显的特点是:

1.选取景物典型

文章对景物精心选择,注重搭配。三句九种景物,从内在关系上把这九种景物分配成三组,一组一句。

藤、树、鸦三种景物紧密相关,动静结合,树属于静景,鸦属于动景,藤既属于静景,又属于动景。色调上,藤、树是深色,与乌鸦的颜色十分协调,是暗色调,容易渲染一种凄凉、衰败、凋零的情调。

桥、水、家三种景物彼此相连,因为有人家才在水上建桥。桥是静景,水是动景,家既是静景,又是动景,在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画面里,给人一种温暖如春的感觉。

道、风、马,道马相关,马走在道上,游子离家久远,经过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淋,马已经成了瘦马。而人呢?作品中没有写,留下无穷的空间任凭你去思考,任凭你去想象。这样一来,更增添了一种凄凉的气氛,温暖如春的家与凄凉的古道、西风、瘦马对比,达到了倍其凄凉的艺术效果。

三种景物在中,第一组景物(枯藤、老树、昏鸦),第二组景物(小桥、流水、人家)起烘托渲染作用,第三组景物(古道、西风、瘦马)突出思想感情。鸦,是游子路上所见的归巢的晚鸦,家,是温暖的代表,也是游子路上所见,但这是别人的家,不是游子的家。瘦马说明了游子的穷困潦倒、漂泊之久,离家之远,把乡思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

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说明了前面的景物是游子所见,是游子的亲身经历。

2.景物安排独具匠心

第一句“枯藤老树昏鸦”,第三句“古道西风瘦马”描绘的是一种凄凉萧瑟的景象,第二句“小桥流水人家”插入了一幅优美、宁静、温暖的图景。中间插入“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让人似乎见到了流水、听到了家人的欢声笑语,与游子眼前所见的景物(凄凉萧瑟的景象)重叠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小桥流水人家——是乐景,游子的处境——是悲景,一乐一悲,更勾起了游子,甚至有过此中体验的读者的思乡情愁,达到了以乐景衬哀愁倍增其哀的艺术效果。

前面三句都是写地上的景物,接下来作者把笔锋一扬,画出“夕阳西下”的天空,为地上的景物绘就了一轮血红的西坠的夕阳作景幕。落日残照,本易引人惆帐、感伤,却又偏偏“西下”,就更增添了一层怆神寒骨的迷离之意。“夕阳西下”又与“昏鸦”“西风”一起点明时光紧迫,已到暮晚,季节上到了游子归家的季节,可这个时节、这种时辰却仍有“断肠人在天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怎不叫无家可归之人痛断愁肠?一个“断肠”,把“天涯沦落人”的无法言传只可意会的感受与苦楚传达得淋漓尽致。

3.语言运用独具特色

开头的“鼎足对”,三句九种景物都以名词为中心,组成了偏正词组,九个偏正词组连用,不加任何关联词语,构成一幅萧瑟苍凉的秋景。语言凝炼自然,明白如话,内涵丰富,意境深远,又使所写之景突出,给人强烈的印象。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之:“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修饰词语的词意色彩很协调,枯、老、昏、古、西、瘦、小、流、人,看起来好象没有什么联系,不协调,但正是这种不协调突出了家庭的温暖,然而这种温暖是别人的,不属于游子,游子还在异乡漂泊,温暖何在?第一句“枯藤老树昏鸦”、第三句“古道西风瘦马”和第二句“小桥流水人家”是矛盾的,这种矛盾恰好把游子的情思进一步表现出来。

自然景物本来是没有思想感情的,但当诗人把这些客观事物纳入审美的认识和感受之中,这些事物便被赋予感情的色彩,同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了。“小桥流水人家”,不过是极常见的普通景色,但当它与“断肠人在天涯”同处于一个图景之中时,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所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就是这个道理。《天净沙秋思》堪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的杰作。

总之,这支极为简短的小曲,表达了难以尽述的内蕴,形象地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给人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受。让人读之而倍感其苦,咏之而更感其心。读此曲而不泪下者不明其意也。

猜你喜欢

天净沙秋思景物
秋思
天净沙·冬
四时景物皆成趣
秋思
写写冬天的景物
天净沙·春
天净沙·秋思
景物描写要准确
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