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祥和”“如意”是君心

2009-06-08

活力 2009年18期
关键词:祥和农场

穆 杨

记者见到任世军的时候,正好是他来汤原农场任职4周年的日子。2005年8月15日,刚满37岁的他,成为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所属的100多个农场的“一把手”中最年轻的一个。

4年,恰巧是一个本科生该向社会交出答卷的时间。 “我给自己打70分吧。”一向被人们认为是高调做事的任世军低调地回应着记者。

更加低调、更加出乎记者意料的是他的回答——“平淡”,当被问起这4年来对汤原农场的感情时。

任世军说,在我的眼里,“平淡”就是对大事小情都不忽冷忽热,既投入又超脱,只问耕耘不图回报。

任世军说,在我的心里,“4年的平淡”就是像对待孩子的成长一样考虑农场的发展,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全心全意付出每一天。

采访中,记者最难忘的一个镜头是,在进入办公楼前厅时,任世军在写有“汤原农场干部誓词”的墙壁前习惯性地停顿了一下,“以服务汤原人民为天职”、“为汤原人民的福祉而奋斗”成为他的背影的背景。

采访中,记者最难忘的两个词汇是“祥和”、“如意”,那是任世军给本届班子规划、建成的公园与广场所取的名字,这朴实亲切的字眼好似从北大荒的沃土中生长出来的玉米黄豆大白菜,令人从心底深处涌出一种对平平淡淡淡的生活的热望。

抓生活得民心

在中国,老百姓都习惯观看“新官上任三把火”,并据此判定出此官到底有多大能水儿,多数人甚至据此来掐算自己往后的日子有没有奔头。

汤原农场的父老乡亲当然未能免俗。讲起任世军上演的这出大戏,干部职工至今仍津津乐道,“任场长的头三脚踢得确实漂亮”。

其实,任世军初来汤原农场时所采取的举措是一系列的,套用一句当下的流行语,那叫“组合式套拳”,如果非要按照惯例罗列出个一二三来,记者愿意拿下面这件事说事儿——抓生活得民心。

任世军一到汤原农场就发现了一件“怪事”:自来水管里流出的都是“黄水”。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汤原农场的自来水管道自1957年建成后从未进行过专业清洗,长年累月,源头较清的水通过管道后竟变成了“黄水”,有时水里面还有颗粒状物体,老百姓自嘲为“在俺们汤原农场,一开水龙头就能喝上小米粥!”当了解到整个农场场部的1 000多户居民多年来都在饮用着这种铁锰严重超标的生活用水时,任世军的心情异常沉重,那一刻,“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直白的大实话在他耳边嗡嗡作响。是的,连让人喝上一口清水这一再简单不过的小小心愿都满足不了还叫什么父母官啊!于是,任世军横下一条心:不管有多难,一定尽早让职工群众喝上放心水!于是,在他的积极争取下,本届班子全力筹措资金,很快,投资74万元的“治黄工程”轰轰烈烈地上马了。经过数月奋战,汤原农场的自来水管里终于流出了孩子们从未见过的清澈的自来水,有的老职工为此流下了喜悦的泪水。任世军印象最深的一个场面是,有个小伙子还兴奋地拉着他的手摇了起来,憋了半天,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句“那什么,往后我也能像电视里演的那样啦,我也能穿着白衬衫去相对象喽!”在场的人们大笑起来,任世军也笑了,这是他来汤原农场第一次笑得这么开心。

抓生产聚民心

采访中,在城市长大的记者听到了一个生词“犁底层”。八一农垦大学农学专业毕业的任世军为记者答疑解惑:“犁底层是农学专业术语,是指位于耕作层以下的层次,由于长期同一深度的耕翻、对土壤的机械挤压,久而久之形成的紧实层次,一般达数厘米。这个坚硬、密实、黏重的犁底层的存在,造成了土壤通气性差,透水性不良,根系下扎困难,养分吸收不好,影响作物的生长。犁底层不破,则土壤上下不可通气、通水、通肥,必须采取深翻或深松的办法,消除犁底层。”理虽是这个理,但当时的汤原农场却没有按理行事,这与记者印象中的“一提到农垦,种地就是大机械、大农业、新技术,对地方起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提起这事儿,第二居民组组长陈世海满脸的惭愧:“前几年,一到种地时,汤原农场的地里满地跑的都是小四轮,连汤原县的农民都瞧不起咱。任场长没来的时候,咱这农场和农村没什么两样,甚至比不上农村。唉,出门都嫌自己矮半截,脸上无光呀!”对此深有感触的关树君副场长介绍说:“前些年,农场在农业上疏于管理,以包代管,种地由民,再加上种地效益低,为了节约作业成本,种地户降低了整地的标准,农场职工这个‘老大哥,向周围的农民‘老二哥学习了,整地时小四轮替代了大机械,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全场至少有500多台小四轮车”。见此情景,科班出身的任世军怎能不急,他在领导班子会上的一句话为打破犁底层定了调子“农业要大发展必须坚决打破犁底层,这是关系到农场可持续发展的大事,这也是事关咱们这一届班子生死存亡的大事!”据说,任世军到场后发布的与生产有关的“1号文件”就是这个“死命令”:大机械深翻、深松整地,100%黑色越冬。完不成任务的,摘单位领导的“乌纱帽”;完成任务好的,重奖!某些还在观望的、甚至对此做法有抵触情绪的职工看到新来的“小场长”下了狠茬儿、动了真格儿的,都乖乖地用上了大车翻地。谈起这些,第八居民组的一个小媳妇立时臊红了脸。原来,那时她刚刚过门儿,不明真相就被怕花钱嫌麻烦的左邻右舍挑唆围攻大机械进地,她朝大车扔过土块,辱骂过工作组成员,有一次竟撒泼打滚,躺在了大车前面,还扬言“谁要整我家的地,就先从我身上压过去……”如今的小媳妇已经笑得合不拢嘴了,她兴奋地告诉记者,经历了那件事之后,自己才真正明白了“人民公仆”这几个字的意思。她说,“我没什么文化,也不太懂科学的事,但通过算账、对比,我们家确实尝到了打破犁底层的甜头。我公婆也让事实给教育了,都说咱老百姓过日子不能有今天没明天的,现在,我们全家都觉得听任场长的话错不了!我们全家都觉得顺着任场长指的路走会越走越亮堂的!”这位心直口快的小媳妇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秘密,原来,她是从汤原县的农村嫁过来的,这两年,汤原县的农民“老二哥”们又向农场职工“老大哥”们学习了,她自己也终于体验到了身为一个农垦人的光荣和自豪,回娘家时头抬得高了,腰也挺得直了。

抓干部顺民心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任世军深谙此理。上任不久,他就开始下基层摸情况。经过与职工群众促膝谈心,他听到了许多老百姓埋藏了多年的心里话,了解到了一些老百姓一直敢怒不敢言的事。当时,群众意见最大的地方集中在几方面:到机关办事难,找人难,公仆给工人撂脸子是家常便饭;多数干部不守谱儿,工作时间打麻将、下饭馆,在其位不谋其政;个别干部经常利用婚丧嫁娶“集资”,群众口碑极差……经过充分细致的调研工作,任世军上任后一个月后就主持召开了全场干部大会。会上,他不点名地揭出了职工群众深恶痛绝的官僚习气和涣散作风,一席话至今仍振聋发聩:“知道老百姓管我们这里的干部叫什么吗?叫‘不干!我不想在此提醒各位肩膀上挑着什么样的担子,我也不想在此重复一个党员干部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只是希望今天能成为一个分水岭,昨天的事我都可以让它过去,但是如果明天再有职工反映在座哪位的言行对不住自己屁股底下的板凳,那我在此先说声‘对不起啦!”4年的时间过去了,干部们对当天的情形都还记忆犹新或者说对当天的气氛都还心有余悸。那天,会议很短;那天,任场长的讲话很少,但是那天会议上任场长的讲话却发挥了无穷大的威慑作用。提起这件往事,任世军淡淡地笑了:“其实,我根本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狠,我来这里已经整整4年了,连一个干部都没处理过。”表面上看,任世军这掷地有声的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仿佛是灵丹妙药,其实他开出的药方远比这复杂得多。这次会议之后,农场相继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对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甚至是日常生活做出了规范,事无巨细,一律严加约束。

采访中,记者多次听到干部群众提起一个“宣誓仪式”,这在当时的汤原农场是件新鲜事,在今天说来也是件常提常新的事。2006年,汤原农场建场50周年,许多人提出要大庆一番,任世军力排众议,决定把场部搬迁新办公楼的日子选在场庆纪念日。那一天,全体党员干部身着正装,整整齐齐地站在场部门前举行了“当好公仆”集体宣誓仪式,百余名机关干部齐声诵读着“我宣誓,作为汤原农场干部,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忠于祖国,忠于宪法,忠于人民,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勇敢地肩负起汤原崛起的神圣使命,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勇于实践,开拓创新,依法行政,严格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不徇私情,不谋私利,不滥用职权,廉洁高效,无私奉献,要以服务汤原人民为天职,始终把汤原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勤奋学习,求真务实,团结协作,诚实守信,为打造富裕、民主、文明、和谐新汤原、为汤原人民的福祉而奋斗”。好奇的老百姓本来是从四面八方赶过来看热闹的,却被现场这庄严的气氛感染和震撼了。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人人都说只在电视上看过这阵势,万没想到自己身边的公仆们也能信誓旦旦,言之凿凿。令他们没想到的还有,任世军早已布置有关部门将这铮铮誓言悬挂在了办公楼的正厅墙面,以此警示每个机关干部的言行,同时亦作为职工群众检验每一名机关干部是否在真心实意做百姓公仆的试金石。这次场庆,没有请一位上级领导,没有邀一位各界来宾,没有花一分一厘,却同样起到了振奋精神、凝聚人心的作用。任世军在另外一个场合表达了自己对7 000余名父老乡亲的一片真情:“等咱们把日子过好了,咱想啥时庆就啥时庆,咱想咋样庆就咋样庆!我坚信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大家有没有信心啊?”在场的干部群众无不热血沸腾,无不欢欣鼓舞,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幸运地遇上了一个好当家的,他们同样坚信汤原农场往后的日子一定会像歌里唱的那样“天天都是好日子”。

抓发展悦民心

“走进汤原,走进美丽的家园。走进汤原,走进北国江南,依山傍水好风光,碧草绿树景万千,如意广场人欢笑,甜甜的歌儿唱醉了兴安杜鹃……”这是由农场党委书记潘光明、党委副书记邵旭琨作词的歌曲《走进汤原》,是在任世军的带领下,全场7 000多勤劳智慧的干部职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的祥和如意的新汤原的真实写照。经过4年的团结拼搏,如今人们真的过上了“天天都是好日子”的幸福生活。

宣传部长曹元英对此深有感触:“过去的汤原农场简直没个瞅,偶尔有外单位同志来我场办事啥的,就怕人家在这儿吃饭,不瞒你说,这么大的农场连个像样的招待客人的地方都找不着,每次都是硬着头皮拉着客人到近在咫尺的汤原县城去,还得编瞎话糊弄人家‘带你们多走走、多看看……”

来到汤原农场之后,任世军很快就清醒地认识到,离汤原县城近,既是农场的优势也是劣势,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阻碍了农场的进一步发展。别的不谈,职工们骑上摩托车几分钟就能到汤原,那里吃穿用一应俱全,有些职工就连早市都要往城里赶,根本用不着自己再发展什么商品经济。在看到了劣势的同时,任世军看到的更多的自身的优势:汤原农场处在特殊的地理位置上,是全省垦区中唯一具有铁路、公路和水路的农场,便利的交通条件为大发展创造了大空间,特别是过去人们普遍认为的离汤原县城近这一劣势其实正是农场所具有的优势,可以和他们“捆绑”在一起发展,共同规划发展蓝图,在合作中双赢,由过去的“双龙相争”变成“双龙共舞”。现在看来,任世军当时的想法已走在了时间的前面,时隔两年之久,在与汤原县的合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的今天,他们的超前做法正在被省局所提倡,这一互利互惠、双飞双赢的振兴之路被冠以“场县共建”的美名。

汤原农场与汤原县“场县共建”的项目大大小小有很多,其中,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工业园区和祥和公园的建设。任世军介绍说,在哈肇公路旁竖着一块大牌子,上写“汤原新型工业园区。细心的人会有所察觉,这个“汤原”既没有说成是汤原农场,也没有说成是汤原县,而是两家共同办的工业园区。双方合办工业园区,被省里有关部门领导称之为“汤原模式”。其实,这里所说的“汤原模式”,不仅是一个牌子的创新,还有着更深刻的内容,农场的干部职工都在这次合作中进一步领略了自己的当家人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谈判技巧,除去各自所承担的义务和所享有的权利之外,任世军还为汤原农场争取到了“汤原县将把入住工业园区的企业税金上缴后返还县财政部分拿出50%返还给农场,用于发展工业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最大化利益。

任世军的另一个大手笔,就是本届班子积极筹资近千万元修建了被老百姓称之为“幸福工程”的祥和公园和如意广场。这两个名字都是任世军亲自给取的,依然是他一贯的作风,看似简简单单、平平淡淡,但却饱含深情、韵味无穷。任世军说,我只是常常想,尽管每个人的人生目标各不相同,但归根结底,追求来追求去,还不都是为了能过上自己心目中的“祥和”“如意”的幸福生活!往大了说,作为一场之主,我要为职工群众谋福祉,具体到日常生活,我就是想让每个人的每一天都能生活在“祥和“与“如意”之中,我就是想让每个人的每一天的快乐时光都是在“祥和”与“如意”中度过,我就是想让每个人的每一天都想着奔“祥和”与“如意”而来……

想不到农学专业毕业的高材生任世军会如此的诗情画意,想不到不苟言笑的领导干部任世军会如此的温情脉脉,想不到志向高远豪气冲天的大丈夫任世军会如此细腻婉约……在汤原农场采访的日子里,记者的的确确在祥和公园和如意广场上看到了人们发自内心的“祥和”与“如意”的表情,那些从容淡定的老人、天真无邪的孩子、美丽纯洁的新娘……他们的笑脸上写满了任世军的心愿——“祥和”与“如意”。

抓未来振民心

即将结束本次采访的时候,一位退休的农场职工的肺腑之言提醒了记者:“如果你能再多待几天,我敢包你写出来的文章会进步一大截。”想想的确如此,那些写在纸上的东西终不如记者和老百姓面对面的交流来得更直接,体验更深,收获更大。就拿记者手里的任世军在全场职代会上的讲话“农业夺得了大丰收,畜牧业实现了新突破,工业园区建设全面启动, 小城镇建设提档升级”来说,职工群众切身感受到的绝不会是这些干巴巴的文字。在如意广场,记者和一位正在与孩子打羽毛球的女工攀谈起来。提起这几年自己生活的变化,她用一句土话概括为“那可大了去啦!”她细数着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钱包比过去鼓了,到汤原、佳木斯看上啥直接拿下,花钱不用再掂量来掂量去了;一家三口搬进了两室一厅的楼房,冬季不用再为生炉子取暖整得满屋子冒烟咕咚的闹心了,她还特别提到了场里为搬进楼房的职工免去了3年的取暖费;女儿的学校有了新校舍,教室宽敞,操场气派,城里学校有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也基本上配齐了,不用再考虑将宝贝女儿送到外地读书了;水泥路多了,路灯亮了,居民区道路两旁满是花花草草,一出家门就好像迈进了一个大花园……她还指着一对正在拍婚纱照的一对新人与记者逗趣:“如果你乐意瞅美人儿的话,可以带上一大瓶可乐潜伏在长廊的葡萄藤下,包你有热闹看,别说是场里的新婚夫妇,就连汤原县城的好几家影楼都把这里当成了婚纱摄影的室外景区,汤原县十里八乡的漂亮的大姑娘小媳妇都喜欢来俺们的祥和公园和如意广场‘到此一游呢!”记者被她的热情与自豪所打动,连忙请她为自己拍了一张又一张标准的“到此一游”相片,以此见证和分享汤原农场打造生态园林城镇所形成的“人在城中,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楼在园中”的美丽图景。

“快乐着你的快乐,幸福着你的幸福”,在汤原农场采访的短短的三天时间里,这首歌总是萦绕在记者的耳边,巧的是这也是任世军最喜欢的歌曲之一。与汤原农场牵手走过了4年的风风雨雨,他早已与这里融为了一体,一个更加祥和更加如意的“新新汤原”的宏伟蓝图已在他手中描画而成,并且早已成为汤原农场7 000余名干部职工的共同愿景,这项被人们称为“11541”的跨越工程是: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亿元;建成一个拥有10个以上年产值5 000万元工业项目的工业园区;实现年出栏生猪50万头;人均收入4万元以上;场部建成一个居住规模万人以上的小城镇……看着这些振奋人心的数字,记者忽然领悟到了任世军常挂在嘴边的“精气神”几个字,也体验到了职工群众的口头禅“可有奔头儿啦!”

采访本里记满的干部职工为记者讲述的任世军所做的大事小事有可能是挂一漏万,单说汤原农场在黑龙江农垦总局农牧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综合排序由2006年的第45名一下跃居2008年的第2名这一件大事,恐怕一部长篇小说也装不下这么大的容量。记者请任世军讲讲自己最难忘的一件事,他笑着说:“没有最难忘的,只有都难忘的”,语气充满了哲理。任世军说,其实自己来汤原农场4年的时间总共只干了4件事:凝聚人心,培养干部,发展生产,规划未来。他说,其实这4件事也可以概括成一件事,即竭尽自己的所能,发挥干部的作用,挖掘职工的潜力,上上下下齐心协力共建祥和如意的幸福生活。

记者很想知道任世军心里的“祥和”“如意”到底是什么,他的回答一如既往的平淡却又充满了诗意:家里有宽敞的居所,家外有平安的马路;身边尽是富足的笑脸,周围随处鸟语花香……

任世军的愿景看似很低实则很高。

记者在此用他的心愿祝福他。□

(编辑/穆杨)

猜你喜欢

祥和农场
快乐农场
农场
国内
重到唐人街
开心农场(4)
开心农场(2)
小青瓦房
戊戌两会(新韵)
安守内心的祥和
无人农场丰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