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危机对中国居民消费的影响

2009-06-08徐秀丽

企业导报 2009年2期
关键词:经济增长金融危机消费

徐秀丽

【摘要】 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我国来说也是一场挑战,失业人数的逐渐增多,出口总额的逐渐减少,经济增长的速度放慢,都在有形无形中对居民的生活产生影响。本文就从消费的作用展开分析,结合当前的金融危机,通过分析中国居民消费状况的现状,得出如何正确对待金融危机对居民消费产生影响的一些结论。

【关键词】 消费;金融危机;经济增长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现状

众所周知,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其影响范围从华尔街到全世界,从金融经济到实体经济,本部分主要介绍中国在危机中都受到了哪些方面的影响。

1.对我国出口增长的影响。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和完善,中国的出口经济逐渐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从数据上看,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也相对较高。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增速减缓,对我国出口产生较大影响。

2.对劳动就业的影响。此次危机的影响是经济增长放缓,新增就业机会可能相对减少。因此,未来一定时期可能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在失业方面,去年上半年,国家统计局公布,有许多家企业破产倒闭,大多数是出口型的制造加工业。这样造成大量人员失业下岗,农民工返乡,财政税源受影响,城市化进程受阻。物价波动起伏较大,但总体平稳,消费支出受恐慌情绪影响会减少,汽车、房地产等奢侈品需求减少,出现行业低迷,出现大面积裁员。

3.对投资的影响。去年年底央行出台了降低两率的货币政策,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刺激企业投资,因为投资在经济增长中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投资的增加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而数据显示,我国企业利润率低下,很多企业减少投资额。因为我们知道,决定厂商是否投资的因素包含了收益、成本以及预期,在金融危机下,需求降低,企业产量降低,同期投资下降;投资者在投资决策前要对未来时期的经济状况、政治环境和投资前景作预测,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固然出台了一些通过降低利率、降低投资成本的政策,但这种低利率对投资的刺激不大。

二、金融危机对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影响,人们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在金融危机下,中国居民如何消费呢?通过一些调查,中国老百姓并没有出现所谓的“消费恐慌”,而是对手里的钱怎么花得更有价值变得“计较”起来,也就是消费心理的变化使得消费行为更谨慎,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大多数居民缩减开支。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虽然不像国外那么严重,但由于对未来经济形势预期的存在,使得消费者还是心存顾虑。造成开支减少的原因也是因人而异,一些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收入减少比较明显,所以造成消费降低,而有一些消费者则是因为心理因素,比如考虑到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或者考虑到物价水平的变化问题等等。

其次,对消费品的投入比例发生变化。2007年炒股热和炒房热之后,人们对这两种投资方式的热情逐渐下降。伴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消费者更是捂紧了自己的口袋。现在居民购物一般都会选择实用、便宜及生活必需品,而对于以后的消费主流,则主要集中在衣着、医疗、教育消费等方面。在中国消费者心里,在吃好、穿好,身体好的基础上,教育、住房消费已成为居民消费的热点。人们普遍认识到知识的重要,同时为改变居住环境,住房消费成为居民近几年来乃至以后消费的主要投入。而旅游、家电、家用汽车消费在居民看来还属于比较奢侈的消费。

三、分析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

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有很多,综合起来也无外乎两大类:一类是与消费有关的经济因素;一类是与消费有关的文化因素。

首先,影响居民消费的经济因素分析。居民经济收入的变化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消费者手中持有的货币资金如果相对自己在不同时间有所增加,相对同一时间的不同消费主体有所增加,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以此通过影响总需求的方式影响总供给。那么,在商品价格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比如物价水平下降,在相对收入不变的时候则又可以刺激消费。结合此次金融危机,部分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出现了小幅下降,另外人们由于存在着对未来收入预期的不稳定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居民的消费。

其次,影响居民消费的文化因素。文化因素包括了诸如文化环境,社会教育发展水平以及家庭状况等多种,但我觉得在很大程度上,结合此次金融危机,人们的心理因素对消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美国居民消费现状以及如火如荼的金融危机的演绎,难免使得消费者改变自己原有的消费计划,而由于存在着对未来工作、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等,保持一种维持基本生活的基础性消费。

四、宏观金融经济政策对居民消费影响有效性的理论分析

在2008年年初,大量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有由偏快转为过热的风险,所以08年初的宏观调控任务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我国开始实施了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实践证明宏观调控颇有成效。

在年中,随着大洋彼岸次贷危机不断加深以及中国人民面临的严重的自然灾害,对出口、金融领域的影响逐步显现,这时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任务重点在于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通过调整出口退税率,调增全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等方式促进企业发展。

而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升级为世界金融危机,西方主要经济体陷入衰退的风险不断加大,国内房地产、钢铁、汽车等重要支柱产业产销大幅度下滑。为保证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国家出台了一揽子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措施,其中对居民消费产生影响的有:第一,为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刺激农村消费,扩大内需而采取的政策。国家发改委宣布,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其中包括全力组织开展主要农产品收购,较大幅度提高2009年生产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和对种粮农民的补贴。第二,为稳定出口,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宣布,适当调高纺织品、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再次,为改善民生,扩大内需,财政部宣布,将加大资助困难学生、优抚救济、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众和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最后,为稳定房地产市场,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宣布对个人住房交易环节的税收政策作出调整,降低住房交易税费;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和扩大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另外,两大宏观调控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纷纷转向以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刺激经济增长,为消费在保证国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五、继续保证消费平稳增长的对策建议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GDP缩减指数变动率为7.2%,比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从价格形势看,由于当前国际初级产品价格总体仍处于低位,加之外需减弱可能加剧国内产能过剩,在总需求萎缩的大背景下,目前推动价格上行动力较弱,下行压力则相对较强,通货紧缩风险较大。不过由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利好效应,使得如果财政金融政策使用不当则有可能出现潜在通胀压力,所以我认为从保证经济平稳增长的消费因素这个角度分析,应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

首先,从收入角度分析。主要是考虑收入的分配问题,关键是从总体上优化国民收入在居民、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分配,通过减税让利、放松市场管制等措施,进一步激发经济体的活力。在具体实施方面,由于此次危机对中高收入消费者基本影响不大,人们还是可以维持自身消费的基本层面。所以,在着力扩大消费需求方面,首先考虑针对农村低收入户、中低收入户和城镇低收入户的消费鼓励措施,如增加补贴提高收入、扩大消费信贷等,对消费产生直接拉动作用。在此基础之上改善社会保障状况以及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其次,从支出角度分析。居民对消费品的需求决定了消费的多少,而决定消费者是否购买商品的因素除了满足消费者自身的基本需求之外,包括了预防性的商品需求、服务需求以及对中高档耐用消费品的需要,而在消费物价指数的核算过程中,所包含的8大类商品中,中高档商品的波动对CPI的影响较大,所以,这也成为了分析的一个切入点。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货政策,对企业大力扶持,保证价格合适,让利于民,使经济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猜你喜欢

经济增长金融危机消费
国内消费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新消费ABC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成因比较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