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登攻击奥巴马中东行

2009-06-04

环球时报 2009-06-04
关键词:布什穆斯林支持率

●本报驻埃及、叙利亚、加拿大、英国、印尼、伊朗记者联合报道

美国总统奥巴马星期三抵达沙特阿拉伯,开始就职以来对伊斯兰国家的首次访问,美联社称之为“开启美国与伊斯兰世界之间的对话”。世界媒体对奥巴马这次“和解之旅”的诚意表示怀疑的很少,一些媒体认为奥巴马的“穆斯林背景”使他在“填平美国与伊斯兰国家鸿沟方面有先天优势”。不过也有分析称,在中东一些主要国家,奥巴马的支持率甚至没过30%。《环球时报》记者在中东几国进行现场调查,多数人并不认同奥巴马的“穆斯林背景”。久未露面的“基地”头目拉登3日也跳出来指责奥巴马“埋下仇恨的种子”。“奥巴马一个人要推开伊斯兰这扇门实在太难了,”一位中国学者对《环球时报》说,“必须整个美国下决心跟他一起干。”

奥巴马将面对伤痕累累的遗产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3日把奥巴马对沙特、埃及的访问称为“争取伊斯兰世界的中东之旅”,称他“希望深入穆斯林之中并开始对话”。报道称,奥巴马希望穆斯林知道,美国和伊斯兰世界“共同点远比彼此间分歧要多得多”。

奥巴马这次中东的“和解之旅”和他的前任提出的“大中东改造”计划一样引起世界的复杂反应。《华盛顿邮报》2日题为“奥巴马在中东面临巨大鸿沟”的评论称,现在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的最好代表是“关塔那摩”和“阿布格莱布”等地点,这些本来表示地理位置的词汇却具有更大的象征意义,很可能是10多年来最能代表美国与伊斯兰世界关系中“伤痕累累”的一章。当奥巴马开始中东之行时,他将面对这些地名所留下的“遗产”。报道称,事实上满足人们的期望可能需要美国调整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显然是不可能的。

BBC认为奥巴马希望消除中东伊斯兰世界对美国的敌意,但伊斯兰世界则希望奥巴马在处理诸如巴以冲突等问题时“能更公平一些”。报道称部分中东穆斯林对奥巴马此前在土耳其所作的“美国与伊斯兰不再战”承诺印象深刻,但也有些人呼吁被访问国家”不要中了美国的离间计”。

《华尔街日报》3日称,奥巴马此行面临严峻挑战,他必须面对一个普遍将美国视作“谎言之国”的世界,他还必须向穆斯林解释被错误贴上“西方”标签的价值观其实也适用于伊斯兰世界。这篇由美国前副国防部长沃尔福威茨撰写的评论称,奥巴马最大的难题是既要与布什的中东政策拉开距离,又不背离美国传统的中东政策基调。沃尔福威茨警告称,奥巴马不应为了讨好伊斯兰世界,就放弃对这些国家“陋习”的指责。

在中东,这些天有关奥巴马中东行的评论也出现在众多媒体的头版,但《纽约时报》2日却称阿拉伯对奥巴马此行“很冷”。沙特《中东报》3日发表评论称,奥巴马对伊斯兰世界表面上是颇为“彬彬有礼”的,然而具体会怎样还得继续观察。埃及《鲁兹·尤素福》周刊则警告奥巴马“不要偏袒以色列,不要干涉他国内政,不要用民主问题上课”。《伊朗日报》3日在头版发表评论称,对伊斯兰世界来说,最重要的是奥巴马能否解决巴以问题,但事实上奥巴马对此能做的极少。与此同时,以色列交通部长卡茨也说:“美国总统有权努力实现与伊斯兰世界的和解,但我们必须确保这不会损害我们的共同利益。”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丁立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奥巴马首次出访伊斯兰世界是一场抱着谦卑的姿态、展开一次文明对话的作秀而已。美国在中东最重要的巴以问题上是有其局限性的,对以色列的同情和犹太人对美国政治的影响力,都决定了奥巴马的中东政策不会和布什政府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这就好比一件商品,只是换了一个精美的包装而已。”

奥巴马“穆斯林背景”难获认同

美国许多媒体2日都报道了盖洛普公司前一天公布的民意调查。报道称,在10个阿拉伯国家和地区中,奥巴马的支持率比布什去年执政时都大幅上升。在沙特和埃及,奥巴马支持率分别增加17个百分点和19个百分点。不过即使如此,他在这两个国家的支持率也仅为29%和25%。在巴勒斯坦,奥巴马的支持率甚至从布什时期的13%降至目前的7%。法新社报道称,奥巴马的父亲是一名非洲穆斯林,他的童年是在穆斯林大国印尼度过的。奥巴马的名字中的“侯赛因”字样,尽管在美国总统大选期间被视作不利因素,但是毫无疑问在他对伊斯兰世界访问时,这个名字将在很多场合被视作更具有“积极意义”。

《环球时报》记者在开罗街头进行的随机调查中,10名受访者中有6名都表示,奥巴马首先是“美国总统”,其次才是“有着穆斯林背景、与其诸多前任相比更易于沟通的人”。他们认为,美国的利益仍旧是奥巴马最优先考虑的因素。有两名受访者则对奥巴马抱有极高的期望,他们认为奥巴马的任期只是刚开始,接下来希望他能够为美国和伊斯兰世界的关系开创出一个全新的局面。还有两个受访者则认为此时对奥巴马中东政策的任何评价,无论是褒是贬,都还为时过早。在一直与美国关系较为冷淡的叙利亚,《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5人中没有一人认同奥巴马的“穆斯林背景”。一名擦车工认为记者这个问题简直是“天方夜谭”。不过,对于奥巴马能否促进美国和伊斯兰世界的和解,有两个人觉得奥巴马少数族裔的出身使他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文明多样性的重要,他号召更深刻理解伊斯兰社会就说明这一点。另3人认为,半个多世纪形成的问题不可能依靠一个人就解决。

奥巴马的中东行还让久未露面的拉登现了“声”。据BBC3日报道,拉登在一份最新的录音中说,美国总统奥巴马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伊斯兰世界将“仇恨和报复”美国。他还威胁说,“奥巴马在继续走其前任布什的老路,美国人民要准备好承担奥巴马穆斯林政策的后果”。

奥巴马面临众多雷区

冷战结束后,中东地区成了世界国际关系中最为烫手的山芋,也是最难求解的超级难题。布什的中东政策是以“改造中东”为主,而奥巴马打出的则是对话牌。但中东的水太深了,奥巴马要想有一番作为也太难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东研究室主任王京烈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奥巴马上台执政以来,表现确实和前任不同,由于布什的中东政策已经走进了死胡同,已经没有前途,奥巴马必然要有所调整。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中东是美国全球战略计划中的一部分,其中东政策不可能做出颠覆性的变革。而且,奥巴马身为美国总统,必然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同时受到党派利益、利益集团和犹太院外集团的影响。我认为,这次奥巴马出访中东,被视为上台后与伊斯兰世界的第一次对话,他要改变和中东国家的关系,并做出了缓和对立的姿态。然而,要缓解美国与伊斯兰国家的关系并非一件易事,在很多问题上,美国的利益与伊斯兰没有共同点。▲

猜你喜欢

布什穆斯林支持率
印尼·雅加达
英国穆斯林更重国家认同
《CNN》特朗普支持率创新低
穆斯林在欧洲与居民互认度迥异
布什召开任内最后记者会
为什么是布什
“离布什远点,你就不会有事。”
布什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