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风”与“韩流”的再次对话

2009-06-03石一宁

文艺报·周五版 2009年21期
关键词:韩中韩流文学作品

石一宁

曾经经历了1988年奥运会盛事的韩国首尔奥林匹克公园饭店,5月7日至8日,又见证了一个中韩文化交流的佳话——中国艺术研究院和韩国韩中文化艺术论坛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韩文化艺术界高层论坛在此地举行。两国政府的文化部门对此次论坛高度重视,中国文化部部长蔡武、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长官柳仁村分别发来贺辞。中国驻韩大使程永华、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尚长荣、韩中文化艺术论坛会长柳在沂以及中韩两国文化艺术界数十位代表与会。

首届中韩文化艺术界高层论坛2008年于北京举行,主要话题围绕“和而不同”展开。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北京奥运之后中韩文化艺术交流的发展与展望”。如果说“汉风”与“韩流”这两个词语反映着中韩两国文化在今天的一种热络交流的话,那么聚集了两国文学、电影、舞蹈、戏剧、音乐、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艺术领域数十位专家学者的此次论坛,可谓“汉风”与“韩流”的又一次对话。

韩国著名学者、蔚山大学教授崔祯镐发表了题为《世界化和东北亚》的主旨演讲。他认为,20世纪的全球化是以欧美为中心的单向全球化,而北京奥运会则展现了全球化的另一面貌——21世纪的全球化面貌,它预示了“全球化的亚洲化”。他还提出,要促进东北亚政治、经济关系与合作,首先需要这一地区的居民相互理解跨越国界的文化。为此,需要更加促进这一地区文化艺术的活跃交流。

曾担任汉城奥运会开幕式节目编舞的韩国舞蹈家鞠守镐则通过韩国的后奥运现象,提出奥运会后的中国需要警惕传统文化丧失的热心建议。他说,汉城奥运会至今仅仅20年的时间,韩国国力增强了几十倍。这种经济成长从根本上重构了韩国的文化版图。然而,在奥运会之前表现不俗的韩国国粹艺术在奥运会后却出现了停滞不前的局面。奥运会之前韩国有50多个大学开设舞蹈系,但现在只有20几个大学还设有舞蹈系。从十年前开始,韩国的国立和公立剧场及文化机构在自负盈亏的文化政策指导下,进行市场化经营。国立剧场为了实现年度指标,公演节目中安排了1/3以上的西方音乐剧,使在舞台上耕耘了几十年的艺人惜别剧场。目前,每部舞剧、歌剧和话剧的制作费只有1至2亿韩元,这怎么也追不上制作费高达30至40亿的大型音乐剧。他认为,中国应以韩国为鉴,应该出台清晰的培育和保护本国文化的政策。在教育方面,也需要出台可以让下一代从小体验中国文化的政策。他指出,“不是经济宽裕了,就能形成价值观。在文化的熏陶中成长,才使价值观具有尊严,这是人类社会亘古不变的真理”。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是此次论坛的一个重点话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田青说,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较早,而且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这对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非常可贵的可资借鉴的经验。中韩两国人民历史上友好交往、互相影响,正因如此,两国的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具有同源性、相似性甚至同一性,属于两国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无论是中国还是韩国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人类的遗产,不仅属于中国或韩国,而且是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我们也应该像我们的祖先一样,互相学习,彼此尊重。在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过程中,两国的学者更要客观、公正、科学地对待历史、尊重历史,弄清古今源流之变,以学者的态度引领公众,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提倡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对两国共有的项目,可以由两国政府在学者的参与下争取共同申报。对一些重大的学术问题,也可以组织两国学者共同探讨。韩国原文化财厅次长李胜奎也认为,韩中两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还交流不多。两国应通过人员往来、学术展会和演出等方面的交流,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方面共同努力。

“韩流”汹涌得力于韩国影视在世界的广泛传播。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贾磊磊说,中国电影自2007年12月31日起已经失去了WTO规定的市场保护期。中国本土电影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市场竞争态势,这方面我们与韩国电影有许多可以共同探讨、相互借鉴和交流的地方。中国电影与韩国电影的合作根基是我们具有共同的文化价值观。我们两国的电影都有浓重的乡土情结和爱国精神,对自己的家乡、民族、国家始终带有深情的眷恋和无限的忠诚。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副所长赵卫防说,中韩电影的相互引进目前还存在着较大的空间。双方对对方的电影状况并没有彻底了解,并没有引进对方最优秀的影片。在电视剧的交流与引进方面,中韩两国存在较为严重的文化与贸易不对等的局面。韩剧风靡中国,既有古装剧,更有大量的现实题材剧。但被引进到韩国的中国电视剧大都是历史剧,而且以清朝剧居多,中国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基本没有出现在韩国屏幕上的机会。

文学家的声音也使此次论坛生色。文学评论家、北京大学副教授邵燕君说,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断言,中国不会成为世界超级大国,“因为中国没有那种可以用来推进自己的权力、从而削弱我们西方国家的具有国际播散性的学说。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此话听来刺耳,但切中要害。它促使中国人思考在“后奥运”时代,如何重建自己的文化立场,如何重新整合自己的文化资源,如何走出自己的道路。“大同世界”一直是中国人的梦想,但中国讲究的是“和而不同”。这里有原始朴素的民主思想,有对他人的尊重,更有对自我的要求。在全球化来势汹汹又危机重重的大势下,已经发展起来的亚洲国家最需要做的不是加入,而是抵抗;不是寻求认同,而是贡献文化。这应是中国在“后奥运”时代的文化方向,也应是亚洲国家相互交流的方向。

韩国小说家金周荣考察了文学交流在韩中两国文化交流中的意义与贡献。他说,韩中两国虽为近邻,却经历了长期的交流断层,由于两国在这个断层期内经历了太多的社会变化,很难马上恢复从前的关系。40年岁月过去之后,抱着模糊的记忆重逢的两个国家,不能避免纠正错误记忆的过程。我们想走出交流断层,就需要符合新的近邻关系的崭新认识。这个时候,文化交流尤其是文学可以发挥自己的力量。造就现代中国和中国人的经验、记忆和情绪的文学作品才是去掉彼此间的抽象成见、进一步拉近关系的原动力。文学具有传达人的体温的力量。理解就是共鸣,它以感动为前提。在“韩流”现象中得到的好感,只有通过文学作品才能得到深层理解,增加彼此的信任。一部小说展现的世界可能只是构成中国的无数元素之一,但也能成为衡量整个中国的重要尺度和新起点。通过文学作品,我们可以间接地了解中国人的内心世界、思维方式以及他们经历的年代,这是深入了解中国的契机,能够产生彼此好感的第一步。只有通过文学,我们才能打开自己的心扉。如果韩中交流要在任何领域都持续保持关系,给对方带来裨益,应该努力强化彼此的理解和信任,而这是以通过文学作品产生的共鸣为前提的。两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出版和文学交流要想得到持续发展,需要两国政府部门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他建议韩国政府不但要促进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而且要出台培养和扶持中国研究专家的政策。他说,我们不能忽视相互间的文化交流,尤其是通过文学作品得到的理解,它将成为诸多领域交流的重要基础。所以我们要审视,能够加深彼此了解的文学力量是否被忽略了?

论坛话题广泛,内容丰富,既有新颖尖锐的观点,又有学术质疑与交锋。与会者咸认为两天的切磋质量很高,收获甚多。两国学者期盼明年在中国再度坐而论道。

猜你喜欢

韩中韩流文学作品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韩拟开设“韩中共同抗战纪念馆”
韩中法律法规翻译研究
韩中法律法规翻译研究
“韩流”粉丝全球9000万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反韩流”排名:中印泰列前三
文学作品与数学
文学作品与数学
韩国委任“韩中友好守护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