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书会自己走得很远

2009-06-01邹静之

博客天下 2009年6期
关键词:巴别木箱北大荒

邹静之

最近我又重读了巴别尔的《骑兵军》和《奥德赛的故事》。我一生很少有重读过的书,再好的书和电影也不会看第二遍,因为特别珍惜第一次阅读时的感觉。再读一遍可能有新的发现,但也会有新的丢失。巴别尔的这两本书是例外。我不知道为什么巴别尔在战火纷飞的时候还能写得这么超然,这么细致,包括后来在苏联刚建立时写的小说,是那么的不一样,让我觉得它穿透时间的力量巨大无比。很多书的热度也许只有一两年,但是巴别尔的短篇,多年以后还是让人感觉沉醉其中,很迷人。因为它不是为物理的时间在写,而是为艺术的时间在写。哪怕是过几百年、上千年,依然会让读者到达那个时代人的面前。

如果把书比作一个人在悠长的路上行走的话,有些书可能走不出几步就倒地了,有些书会走得很远。比如我们的《诗经》、唐诗宋词。我最怕的就是特别时效的、特别短暂的书籍。

我所爱读的,也包括下过很大功夫,经过将心浸澜,并不是指点江山、颐指气使的文字,比如《西湖梦寻》《闲情偶寄》《清稗类钞》等等。我们现在看到的如圣旨般高高在上的文字太多了,那种看似隧性的文字反而更能使我进入到它的空间中去。原来东方的文字讲究温柔敦厚,讲究中庸,现在是越来越少了。

“文革”时期,我看了各种奇奇怪怪的书,现在想来有些不是孩子应该读的。后来去北大荒时带了一木箱的书。那一木箱的书成了我在北大荒的资本,经常用这些书跟连队的其他人换书看。

那个时代的书特别难得。记得有一次借到了一本《高老头》,但只能在一个白天看完。那时候白天还要收大白菜,我于是就用汽车来运大白菜的间歇读完了全书,晚上又踏着雪还回去。因为书很难得,所以读得特别细,而且我读完书爱给人复述。我有一个特别深切的感受,就是越是没书读的时候,书越是管用。现在书特别多,反而没有那些书对我的作用大。

有一段时间我无比爱好藏书,后来又陆续把这些书捐了出去,现在家里反而没什么书了。有一件事很有趣,我曾经特别喜欢希梅内斯的《小银和我》,就不断地买这本书送人,后来人家讽刺我说“好像这本书是你写的”。

我后来变得不是特别依赖书,写东西不太愿意翻书找引文。读书是一个不断丰富和涉猎的过程,主要还是个人的思索,看它能否带给你什么活跃的想法,而不是你像个传声筒一样亦步亦趋。有时候我们的教育就是不开掘人,不寻找思维的闪烁的感觉,而是希望一个人能引经据典,或照本宣科。

猜你喜欢

巴别木箱北大荒
丽江青年作家黄立康散文集《巴别塔的砖》研讨会
一种特别的寻找现代人“存在”的诗意——评黄立康散文集《巴别塔的砖》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阿香婆婆的枣木箱
天衣本非针线为巴别塔亦难通天
从北京到北大荒
北大荒:新航母,再出发
皮箱与木箱
从《巴别塔》看“东方主义”的概念及改变
把木箱换成纸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