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民企:科技品牌人才一个都不能少

2009-05-31哲思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浙江人才

哲思

民营经济在中国改革开放后,如雨后春笋般快速的成长壮大,成为市场竞争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浙江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孵化地之一,更海纳了很多民营企业中的翘楚。他们不仅可以在国内创出一片天地,有很多甚至在国际上打出了自己的品牌,这其中有什么诀窍?是因为浙江有着一种天然的培育民营经济的土壤,还是浙商艰苦创业的精神,又或是机遇使然,应该说,浙江民营企业能够崛起和发展,这些因素都是不可或缺的,但作为现代的民营经济、民营企业,仅仅靠过去的一些传统的观念和做法是很难做到今天的成就。记者通过走访了浙江多家民营企业窥见一斑,从而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了身处21世纪的浙江民营企业所思所想所做。尤其是在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后,浙江民营企业以此为指导,向科技化、专业化,技术化发展,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走自主创新的道路,用企业实际行动推动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技创新当作企业生命

浙江民营企业以从事传统制造业居多,我们看到劳动密集型仍是目前浙江民营企业的主要的特点,不过很多民营浙江民企已经逐步意识到科技提升对企业进步的核心作用。浙江不缺少大企业,大厂房和丰富的劳动力,但正像飞跃董事长邱继宝所说:“中国缝纫机行业,只能算是大国,而不是强国”这句话所反映出的,大部分浙江民企所需要面对的一个普遍的现实问题,那就是如何能够进化成为像世界500强这样的企业,不仅是做大,而且是做强。因此,目前靠人力打拼出的浙江民企都在不约而同的通过技术创新,工艺改进或其它方式完成向技术密集型企业的转变。

浙江民营企业正在走一条以技术为立足点的发展之路。不断从技术上寻求突破,让传统的行业借助先进的技术焕发青春,获得新生,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飞跃集团把缝纫机做出了新花样,功能早已不局限于简单的缝制功能,而是引入了大量的计算机技术、机电一体化、智能化技术,现在已经可以连接电脑绣出精细的图案。在国人的眼中,缝纫机已经没什么用处了,但飞跃把一个看似没有市场的产品,通过研发、改进,推陈出新,把缝纫机产品打到了国际市场,确立了其在缝纫机行业的一席之地。

从“跟踪模仿”逐步到“自主创新”的转变,是浙江海亮集团在发展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实际上,也透视了浙江民营企业都在经历着的过程,这是浙江民企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转变。从模仿走向自主创新,最终取得专利和自主知识产权,这个过程凝聚了企业大量的物力和人力。很多企业把千万元的巨资投入研发领域,建立技术中心,就是为了能够不再跟着别人的屁股后面走,使企业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依托技术进步,浙江民企把生产每个环节纳入到循环经济当中,不仅使废物变财富,同时促进了环保。中成控股的主业是建筑行业,也拥有热电厂,企业两块业务似乎不搭界,但是循环经济的引入,使热电厂排出的粉煤灰有了去处,把粉煤灰制成砖,成砖又进入到企业自己的建筑业内,周而复始,不仅减少了污染,也为企业节约了成本。从事印染行业的美欣达则是利用计算机控制染料的用量,既不会浪费原料,又不会使多余的染料污染环境,而金洲集团通过工艺改进,从镀锌管的生产废液中提炼出硫酸亚铁又能够变为工业原料出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循环经济也是科技水平的体现,没有先进的技术支持和推动,就不可能实现循环经济。

品牌意识渐强,全力打造自主品牌

在浙江民企里,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使“浙江制造”变为“中国制造”,民营企业家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简单生产和下游的加工,而是要把产品塑造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知名品牌。

在品牌建设这方面,浙江的民营企业不惜重金增加投入。像洁丽雅毛巾为了在消费者中树立毛巾的品牌,在央视投放了5000万的广告,并且邀请影视明星代言产品。作为生产毛巾的一家企业有这样的魄力,可见需要多么大的勇气。

在浙江有这样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很多外资企业瞄准了浙江优秀的民营企业,以非常优厚的条件收购或入股。虽然,当地民营企业因此将获得非常诱人的大量资金,而同时也将失去自己的品牌。正泰集团就曾经面对诱惑,但最终选择了保住正泰这个品牌。很多企业家看重的是企业更长远的发展,在面对抉择时,保住浙江的品牌,保住中国的品牌成为拒绝“橄榄枝”的理由。

浙江的民营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也在经历一个品牌觉醒的阶段,他们逐渐意识到品牌所带来的生产力是巨大的,一个品牌能够让企业长远的走下去,也能够让企业成为强者。因此,浙江民企更看重树立自主品牌的建设,对于自主品牌的意识,中国制造的意识表现的非常强烈。通过采访,笔者深刻体会到,浙江的民营企业都形成这样的共识:创自己的品牌,护民族的品牌。有了品牌产品,也就有了参与国际竞争的资格和能力。

求才心切 求贤若渴人才是企业的核心

民营企业企业最缺少的是什么?大多数人可能首先会想到的就是钱、资金。民营企业发展最缺资金,在没有采访浙江的民营企业前,笔者也会毫不犹豫地这样说。但是在走访了几家企业后发现,缺少资金只能算是说对了一方面,当前民企急迫需要的不是钱,而是人才,特别是科技人才。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宝贵,人才。民营企业把招揽人才作为企业的一项大工程来抓,不惜重金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企业服务。在待遇上,发展空间上都给予了优厚的条件。浙江许多民营企业家大都是农民出身,但是他对人才的理解和观念确实先进,甚至走在很多国有企业的前面。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天才能看到从作坊走向规模化、产业化的大型民营企业。

寻找人才是民企首先解决的一个问题。民企依靠其灵活的政策和机制优势,广纳良才。有的从优秀的毕业生中选拔人才,有的则从国有企业里高薪“挖”来专家,还有的干脆到国外建立研发中心,招揽国外的科技人员或者专业人员。绍兴中厦集团的董事长说:“只要是人才,哪怕他以前离开了,现在只要愿意回来,我们还是欢迎”。采访中很多企业都有相同的心声,只要是对企业发展有利的人才,大门随时都是敞开的。

在采访中,笔者看到许多企业在留住人才上想了很多办法,尤其在制度、机制上下足了功夫。如江南阀门就采取了机制留人的方法,给科技人员配发干股,盈利全归个人,而亏损企业承担60%,把企业的命运与科技人员的收入挂钩。在内部设立奖项奖励为企业作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这些措施可能在大型国企或是外资企业并不是稀罕事,但在民营企业中能够用制度规范确定下来的,确实凸显了民企对人才的尊重。纵观浙江多家民企,不是一家在这样做,而是很多家都采取类似的方法。

浙江民营企业未来发展的困忧

民营企业在浙江经济中的作用相当有分量,他的成长、壮大与浙商的艰苦创业和不断学习、创新的观念息息相关,民营企业做到今天这样的规模非常的不容易。但在红红火火高歌猛进的背后,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其一,主要是发展方向的考量,总是固守传统行业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否应该借助高新技术完善传统行业,或者涉足高新技术行业在浙江的民营企业是否可行?

浙江民营企业大都从事的是传统的制造业,高新技术行业在这里并不十分突出,但是如果在今后的竞争中,企业要走的更远,需要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和推动,因此,浙江民营企业在传统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是否能有一些有实力的公司先迈出这第一步。也许一段时间后,浙江也会有“中关村”,也会有“硅谷”。

其二,是继承发展的问题。俗话说:“创业易,守业难”,浙江民企的发展历经了第一代企业家经过艰苦的创业取得了现在的成绩,创业的过程已经逐步完成,接下来就是如何能够把事业稳固下来,并且进一步发展。这个担子正逐步落在了企业的继承者身上。那么,浙商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呢?处理是否妥当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是聘请职业经理人管理,还是在家族内部挑选接班人,这两种情况都已经在民企中出现,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关键是否真的贴合企业的发展,怎样才能让企业长远的走下去,成为百年老店?这也是留给浙商们的一个问题。■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浙江人才
人才云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浙江医改三部曲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民营企业关工委“五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