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离异家庭子女的性格与情绪问题及其教育对策

2009-05-28马仕芬

新校园·上旬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性格子女家庭

马仕芬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外来文化的渗透、影响,我国国民固有的婚姻伦理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据统计,我国每年离婚人数已超过100万,并且以每年35%~40%的速度递增。一般地讲,一个国家的离婚率越高,离异家庭子女也就越多,其对社会的消极作用也就越大。有调查发现,54%的犯罪青少年是因父母离异而造成品德不良。父母离婚对未成年子女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要把这场灾难可能给子女造成的心理创伤减轻到最低限度,以至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必须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子女采取必要的心理保健和教育措施,而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分离和丧亲是人类整个生命时期最具冲击性的事件。这种冲击对于7~12岁的孩子的心理乃至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是十分巨大和广泛的,不仅会影响这些孩子的智力、性格、情绪,而且会导致精神失常和心理变态,带来的社会负面效应是巨大的。因此,如何解决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二、离异家庭子女的性格、情绪问题的特征及其原因

心理健康障碍通常是由社会生活变故造成的,如工作和学习上不适当的长期紧张,社会交往中的人际关系不协调,家庭生活中的重大不幸事件等。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障碍同样也是由社会生活变故造成的,其中显而易见的最根本的因素便是父母离异而导致的家庭破碎,使家庭教育力量的“失常”,最后不可避免地会在子女的心理上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由于父母离异,这种特殊的家庭和生活环境,使得与其他完整家庭相比,离异家庭的子女存在着许多个性上的弱点和不足,或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

(一)性格方面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离异家庭的子女由于在家庭得不到完整的温馨亲情,在学校里常常受到同学的轻视,甚至讥笑和嘲弄,社会的传统偏见和舆论往往使得他们抬不起头,他们为父母的离异感到羞耻,觉得低人一等,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由于家庭气氛不融洽,夫妻陷于彼此的感情纠葛之中,无暇顾及子女,影响了子女的学习积极性,在考试中得分较低,形成了心理负担,进而影响了学习效率,若再受到家长的批评和同学的讥笑,则心理负担更重。如此恶性循环,自卑心理便会越来越重。

儿童的个性是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成人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着儿童性格的形成。从父母情感破裂开始,家庭人际关系失和,父母整日无休止地打闹,直至离异的整个过程,既是对子女施加各种不良影响,造成严重心理创伤的过程,也是使子女形成不良性格特征的过程。有的离异家庭子女因长期抑郁而逐渐形成孤僻、怯懦的性格,成为对他人、对社会都极端冷漠、缺乏信任感的人;有的由于长期生活在争吵打骂的环境中,变得情绪暴躁而形成蛮横、粗野和冷酷的性格;还有的则可能由于父母常迁怒于子女,经常无故殴打子女,使子女经常在恐惧中度日而逐渐产生厌恶、敌视以致形成双重人格。这些消极的性格特征,必将作用于子女与同伴的交往活动,最终影响到他们的人际交往、同伴关系,造成与人交往相处能力下降。心理学研究表明,离异家庭子女相对完整家庭子女性格上更为孤僻、怯懦,他们自我评价较低,消极的自我情绪体验使他们形成扭曲的自我形象,既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也不能正确对待别人,以至不能接受自己。

(二)情绪方面

父母离婚前的反目,已经破坏了和谐的家庭气氛,而婚姻的解体,则更使家庭分崩离析,温暖的家庭不复存在。这样,子女必将忍受失去父爱或母爱的痛苦,必将失去已有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使离异家庭子女惊恐不安,异常愤怒,势必会严重影响他们对待父亲和母亲的态度和感情。

父母离异,在子女看来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他们害怕同学们知道,尤其害怕别人谈及此事,对此极其敏感。他们往往误以为别人小声谈话就是谈论自己,甚至怀疑老师不信任自己,同学们看不起自己。这种心理既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又影响同学之间的团结,甚至会引起纠纷。在父母正式离异之前,许多家庭都有一段“不平静”的日子,父母往往动用武力,偶尔也在子女身上撒气,从而使子女在心理上受到一定的压抑,容易转变成攻击心理,一旦遇上某种场合或某种条件便会通过发脾气、吵嘴、打架等发泄出来。有些离异家庭父母在分手之后,不但彼此仇视,还试图将这种敌对思想灌输给孩子,采取粗暴的方式不允许对方来探视孩子,不允许孩子与对方接触、交流,在夹缝中的子女容易产生心理偏差。有调查发现,离异家庭中,男孩多具有明显的情绪不稳和倔强,而女孩表现为较多的焦虑。父母离异给孩子带来的精神创伤是不可低估的,父母离异对子女心理发育,品德行为都有一定的影响,孩子的心理创伤可导致他们的离轨行为,甚至于少年的违法犯罪也与离异家庭的不良家庭环境密切相关。

三、教育对策

作为教育者要关心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对他们的处境要理解和同情,要主动和他们交朋友,给他们以精神上的慰籍,要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上和学习上的各种困难。具体方法有:

(一)建立离异家庭学生档案

建立离异家庭学生档案,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了解、跟踪,详细记录,并做好保密工作。要选派充满爱心、有一定心理学基础、有较强的自我控制与忍耐能力、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人格魅力的教师负责心理疏导,学习辅导,关心其生活,矫正其行为,定期与家长联系,掌握离异家庭学生在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的情况。

(二)正确引导,用爱心抚慰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创伤

了解离异家庭子女是一门艺术,教育者要对学生日常生活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内心矛盾、烦恼和思想动态进行充分的了解,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教会他们积极、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差,父母一旦离异,马上有被遗弃感,于是恨父母,恨亲戚,恨周围一切人,更有甚者,对生活、对人生失去信心,厌倦学习。为了及时纠正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像母亲一样容忍孩子一次次的“旧病复发”,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充分肯定其点滴进步,对他们的长处要“小题大做、无限夸张”,永远不说“你不行”,而是毫不吝啬地说:“嗨,你真棒。”让离异家庭的学生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决不能因为一点过失而让他们在指责声中自卑地抬不起头来。让每个离异家庭的学生都能自豪地说出“我能行”,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意识上的偏差,学会宽容他人,走出心理误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对单亲家庭子女,教育者应该给予正确的理解、真诚地关爱。教师要把着眼点放在这些学生的闪光点上,公平公正地看待他们,更要发掘他们的“亮点”,给予更多的关爱,肯定他们的长处,激发他们的爱心。“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对离异家庭子女的真诚的“爱”,是转变他们的首选良方。教师应怀着强烈的爱心,给他们以心灵的呵护,帮助他们树立起人格的尊严,让他们与同学们一样挺起腰、抬起头得到平等的爱。

(三)制止其他学生对离异家庭子女不当的排挤或讽刺,用友情弥补亲情

离异家庭子女所处的环境,特别是他们所生活的班集体的班风和同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日常生活中,离异家庭子女对一些“爱”、“离婚”、“没人要的孩子”等字眼是相当敏感的,因此要特别留意与离异家庭子女谈话的内容,制止其他学生的不当排挤或讽刺,对以“某某人没有爸爸或妈妈”的话题应立即加以制止。一方面应鼓励同学间形成友好互助的班氛围,相互照顾支持,不要讽刺、取笑离异家庭子女;另一方面,动员热情、有同情心的同学主动与离异家庭子女交往,相互促进。这样,离异家庭子女就会生活在一个充满真情友爱的班集体里,感受到充满阳光的生活,投身于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班集体中,淡化亲情缺失造成的负面影响,感到自己在不幸之中,又特别幸运。

(四)培养离异家庭子女的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

由于离异家庭学生在心理上缺乏有力的支持,往往比其他孩子更容易产生自卑,所以对培养离异家庭子女的自信心至关重要。对于那些缺乏自信的孩子,真诚地赞扬他们取得的每一件成功十分重要。提供尝试的机会也意味着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使学生感觉到自己的潜能。还要鼓励离异家庭子女参加集体活动,不仅能有机会为集体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而且还能体味到友谊和合作的美妙,冲淡其心中深藏的自卑。

(五)与家长联系,形成教育的合力

教师要及时和家长联系,了解他们的动向和心理问题,由于很多家长与子女缺乏接触与沟通、教育方式不当以及家长本身缺乏心理学知识,造成离异家庭子女更多的心理问题,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指导家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子女,及时给予帮助。教师也要和社区部门沟通联系,了解离异家庭子女在社会上的一些活动、交往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e]

(江苏省江都市油田第二小学 225265)

猜你喜欢

性格子女家庭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猫的性格爪知道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性格反转
你的性格像《哆啦A梦》中的谁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