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媒炒作“陆客变刺客”

2009-05-27

环球时报 2009-05-27
关键词:军事设施营区捷运

本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胡又中 本报记者 刘 洋 王 娜

台湾“国防部”26日称,一名大陆赴台人士因非法进入军事管制区拍照被捕。亲绿媒体《自由时报》宣称,这是台湾开放陆客观光以来首宗“刺探军事机密案”,“匪谍”这一情绪性词汇今年第二次出现在个别岛内媒体上。此前1月的“总统府共谍案”曾引发岛内媒体一波集体炒作。一名台湾军事评论员对《环球时报》表示,事发地“国军人才招募中心”是靠近捷运(地铁和城铁)站的公开场所,背后的营区在捷运就能看到,陆客出于好奇心拍照不会泄密,台湾军方“小题大做”。果然,当天傍晚,该陆客就被检方释放。有大陆台湾问题专家表示,绿营对此事的炒作没有掀起多大波澜,26日岛内最关注的还是“胡吴会”,说明两岸关系已步入良性互动的轨道。

台检方认定无羁押必要

26日最先捅出所谓“陆客刺探军事机密案”的是《自由时报》,其头版以“中国客潜入军事设施偷拍”为题报道称,大陆一家科技公司董事长马中飞25日“侵入”台北“国军人才招募中心”,不断对一个列入军事设施的建筑物内部及陈设拍照,随即被逮捕,移交检方。该报称,马某由“中华民国商品流通产经协会”邀请来台,原本这两天就要离境,他自称并非故意拍摄军事设施,而是路过顺便拍照。

26日上午,“国防部”军事发言人虞思祖证实了陆客被捕的消息。他说,“国军人才招募中心”是开放区域,但当事人未经许可进入该中心后方的管制区域———“资电作战指挥部”营区,涉嫌犯有“外患罪”。虞思祖还表达了对陆客的戒心。

台湾军事评论员陈国铭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台湾军方对此的反应是小题大做。据他介绍,位于台北市基隆路的“国军人才招募中心”本就是一个靠近捷运站的公开场所,周围车水马龙,中心陈列的多是用来招兵的展板、模型及军服等,并不涉及军事机密。其背后的营区虽然戒备森严,但其内部陈设坐在捷运中就拍得到。陈国铭认为,作为游客,马先生出于好奇拍几张照片根本不构成泄露机密,如果他真的混入营区拍摄,只能说明营区警卫没有尽责。英国广播公司驻台记者也说,在高度都市化的台湾,许多军营都位于市区,记者若在营区外隔着街道拍照,只会被守卫密切监视但不会被限制,在营区门口管制区拍照才会遭到制止。

26日,台湾“高检署”带马中飞进行“现场模拟”,以了解其拍摄照片的过程,最终认定他拍的照片没有特殊机密性,无羁押必要。傍晚,马中飞被检方释放,他的行动未受到限制,可以自由地返回大陆,检方只希望未来他可以随传随到。换言之,台湾司法并不认同《自由时报》大幅报道“共谍”的做法。

炒作陆客变“匪谍”引发质疑

“大陆间谍”多年来一直是极敏感的字眼,从蒋介石到台湾后,“保密防谍”就是最重要的一项“全民工作”。上世纪80年代以前,台湾满街都有“保密防谍,人人有责”及“小心,匪谍就在你身边”等宣传标语。

26日一大早,民进党就召开记者会。“立法院”党团干事长李俊毅批评马英九是“最轻忽国家安全,最轻忽军事安全,最轻忽国家主权的总统”,并公然宣称一些陆客已成为刺探台湾军事安全信息的“刺客”。“立委”蔡煌琅还声称,此事只是冰山一角,显示“国安”出现漏洞。不过,国民党“立委”林郁方却认为,真正机密的军事设施,不要说大陆客,连“立委”都很难接近,而且现在卫星空照分辨率很高,军方地面设施根本无所遁形,因此担心军机外泄完全没必要。台湾几大电视台也特地以实景拍摄的方式,证明只要在高一点的楼房或捷运的高架道路上,都能清楚地看到军方爱国者反导基地,确实不需要“侵入营区”才能拍到照片。文化大学教授张世显认为,因高雄市长陈菊登陆,民进党正处于为大陆政策“内斗”的纷乱阶段,《自由时报》此时在头版炒作“陆客变刺客”,是想借机强调“大陆对台湾不怀好意”,以打击绿营中如陈菊一样想要“开拓另一种两岸政策”的人。

三大报未跟风炒作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总统府间谍案”被捅出时,岛内四大报《联合报》、《中国时报》、《自由时报》和《苹果日报》都在头版齐刷刷地出现了“共谍”等火暴字眼,但此次其他三大报均未跟风炒作。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陆台湾问题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所谓“共谍”是绿营最容易抹黑两岸关系的招数,此事也折射出两岸关系的复杂性。不过,从岛内主流舆论当日最关注的还是“胡吴会”可以看出,虽然两岸关系今后仍有可能出现类似的小意外,但改变不了全面互动的大格局。文化大学教授张世显也说,岛内已经不是“保密防谍、人人有责”那种两岸血海深仇的阶段,大家都渴望两岸和解,共创光明的未来。▲

猜你喜欢

军事设施营区捷运
信息化在智慧营区建设中的应用
部队“小远散”营区异常声音监控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曼谷大修捷运线要十年赶超东京
运用网络视频监控技术提高营区安防效能
俄将在北方四岛建150多个军事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