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现代美术早期特征

2009-05-25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5期
关键词:表现变革探索

谭 伟

摘 要:19、20世纪之交,西方文化相继出现了一场以反权威、反传统为特征的狂飙运动,文化的变革动摇了传统的艺术审美观念,随后演绎出的各种绘画思潮,终结了自文艺复兴以来系统的造型理论,美术从内容到形式的变革越来越大,创造出一种崭新的现代艺术现象和行为方式。

关键词:传统;变革;探索;表现

19世纪末期西方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使艺术也随着潮流而逐步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印象主义的一系列探索为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发生创造了条件。进入20世纪以来,现代绘画呈现出流派迭起,千姿百态的局面,绘画领域开始追求一种主观、夸张、和平面价值的变革,锋芒针对当时占正统地位的经典艺术;与传统绘画写实性再现的审美特征相比,现代美术的审美精神更强调绘画结构的抽象性,强调主观感情的表现因素,并呈现多元化趋势。

1 艺术思潮的变革逐渐与传统决裂

文艺复兴时期以透视、解剖、明暗等科学法则的建立和完善,使模仿客观对象确立为绘画不可动摇的基础,一直延续了几百年。它是西方工业社会到来之前的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19世纪下半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艺术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照相术的发明对写实的艺术构成了强烈的冲击,画家感到震撼和危机,纷纷寻找新的出路;印象主义的探索就处在这一时期。1874年,莫奈的作品《印象·日出》在巴黎展出,批评家用“印象派”这一名称潮讽这批画家,印象派由此而得名。印象主义的探索得益于光学和色彩学研究成果的问世,他们尝试着纯粹的“外光”描绘,并把这种自然科学的法则和他们的艺术观点结合起来进行创作,印象派画家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是光的照射作用;而一切物象又是不同色彩的结合,如果离开了光和色彩便没有了这个世界,任何具体的物象只是传达光和色彩的媒介罢了。印象派最明显的特点则是;力图客观地描绘视觉现实中的瞬息片刻,主要是表现纯粹光的关系。这种审美观念成为他们的主导思想,进而支配他们的创作活动。因此,印象派所描绘的是主观化了的客观事物,它的产生打破了自古希腊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所形成的艺术传统,给西方艺术带来了全新的面貌。这标志着与传统艺术观念、艺术表现方法和艺术效果的决裂。

进入20世纪以后,在一系列的现代绘画探索中,俄国画家马列维奇尝试消除作为具象艺术根基的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对立,以及孤立“纯粹”的符号。马列维奇倾向于选择最简单的形式,不断探索着形体、色彩与空间的关系,最终创立“至上主义”画派。彻底抛弃了绘画的语义性及描述性成份,也抛弃了画面对于三度空间的呈现。代表作品《黑色正方形》成为了绝对抽象的油画作品,是马列维奇自己视为艺术中纯粹创造的第一步,这是一幅对客观世界进行否定的作品,标志着传统绘画时代的终结。

2 美术的探索由写实的再现转变为抽象

现代抽象艺术运动整体上是对写实传统的反叛,共同的特征都在于尝试打破绘画必须模仿自然的传统观念。现代抽象艺术运动又分别朝着抒情抽象和几何抽象两个方向发展;以塞尚的理论为出发点,青年画家布拉克和毕加索继承了塞尚的造形法则,将自然物象分解成几何块面,从根本上挣脱传统绘画的视觉规律和空间概念,促成了立体主义的形成。构成主义以反艺术的立场,吸收了绝对主义的几何抽象理念,接受了立体派的拼裱和浮雕技法,艺术家的作品经常被视为系统的简化或者抽象化,由传统雕塑的加和减,变成组构和结合,透过结合不同的元素以构筑新的现实。最纯粹的抽象运动是荷兰的风格派,它在观念意识上最强调精神,风格派完全拒绝使用任何的具象元素,主张用纯粹几何形的抽象来表现纯粹的精神,避免用曲线和斜线,仅用垂直线和水平线,从而使立体主义风格迈向抽象,蒙德里安则是把客观的抽象艺术理论发展到极至的画家。代表作《百老汇的爵士乐》,画面布满了水平、垂直的线条和跳跃闪烁的小色块,没有一点具象的图形,已完全摆脱了客观物象形体对画家创作思维的束缚。因此,人们将这种探索称为几何抽象或冷抽象。

野兽派绘画则以高更的艺术实践为出发点,把欧洲从传统的色彩概念中解放了出来。随后,后印象主义大师凡高追求更为主观和强烈的艺术表现,运用简练的线条和夸张的颜色来实现色彩在画面中的完全释放和独立。表现主义社团的康定斯基,被认为是抽象主义的鼻祖,康定斯基在 1910 年创作了第一幅抽象水彩画作品,此画被认为是抽象表现主义形式的开端,标志着抽象绘画的诞生。在這幅画中,我们看不到可以辨认的具体物象,所表现的完全是纯抽象符号的确立与变奏,画家摒弃了绘画中一切描绘性的因素,纯粹以抽象的色彩和线条来表达内心的精神,被后人称为抒情抽象或热的抽象。

3 绘画由自然主义发展为主观的表现

印象派努力探索外光和色彩的结合,目的就是对光与色的表现。新印象主义在作品中诠释了现代光学的色彩与理论,强化科学的表现因素。后印象派画家塞尚所探究的是形态在有限的空间中重新构建。从后印象派开始,画家强调主观精神的表现,凡高则是一个完全表现主观情感的大师,他在画面中毫无保留的精神渲泄被后人称为“表现主义之父”。

19世纪末,出现了象征主义的影响和现代风格混在一起的第一个表现主义运动,先驱代表画家是荷兰人凡高、法国人劳特累克、奥地利人克里姆特和挪威人蒙克,他们通过一些情爱的和悲剧性的题材表现出自己的主观主义,突破事物的外在表象,表现内在世界,用“表现”取代“再现”。 到了20世纪这种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起源于德国的表现主义具有鲜明的理论主张和美学特征,继承了中古以来德国艺术中着重情感、主观表现的特点,提出艺术“不是现实,而是精神”、“是表现,不是再现”的口号。受康德哲学、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表现主义要求进而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行为和人所处的环境的描绘而揭示人的灵魂。表现主义由于强调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在造型上极力主张表现内在体验和心灵激情,因而导致对客观形态的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处理。表现主义反对印象主义的单纯模仿和拍照式的对外部世界的客观再现,要求表现比日常生活所见到的更多的真实。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的出现,他们或者着力于表现强烈的自我心灵感受,或者强调于潜意识的客观描绘,充分表明了现代艺术表现心灵真实的特征。

4 现代艺术对现代设计运动的启迪

俄国十月革命后萌发的构成主义,提出“所有的艺术家都该到工厂里去,在工厂里才可能造就真实的生命个体”。 构成主义者希望建立新的社会与政治秩序,将艺术家与大量生产、工业联系起来。艺术被置于“服务、构成”的一个新社会位置,构成主义者把结构当成是建筑设计的起点,以此作为建筑表现的中心,这个立场成为世界现代建筑的基本原则。德意志制造联盟的成立、包豪斯的建立与发展、各国专职工业设计师的出现等,表明现代主义设计形态已趋成熟。

荷兰风格派作为一个运动,通过建筑、家具、产品、企图创造一个新的秩序和新的世界,而这个新世界的形式是与“风格派”的平面设计与绘画紧密相连,甚至是从平面中发展出来的。风格派广泛涉及到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等诸多领域,并对包豪斯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风格派的艺术实践是多方面的。除蒙德里安在绘画领域取得的无以伦比的成就外,里特维尔德在建筑方面也获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他所设计的席勒住宅展示了风格派建筑的典型特征。一战结束后,以工业设计为主的现代设计运动席卷欧美,包豪斯提出了功能主义的设计原则,提倡科学的理性设计并创立了新时代的设计美学“机械美学”。确立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形式与风格。格罗皮乌斯对美学风格的看法作过极具哲理性的阐述:“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谁要是以为自己发现了永恒的美,他就一定会陷于模仿和停滞不前”。科布西耶是机械美学的创立者,他赞赏飞机、汽车、轮船的设计,因为这些设计没有受到任何传统的束缚,完全是按照功能与技术的要求设计的。他主张设计应表现简洁、秩序、逻辑的理性美,应表现出对象本身的直线、比例、空间、体量的美。密斯则强调时代风格,主张采用机械化、批量化的生产方式。赖特注重功能,认为建筑设计应考虑其与环境的和谐、对建筑空间的有机安排与调度、自然材料与工业材料的不同表现力及两者的协调性等。现代美术的探索奠定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实践和理论基础,对推动世界的现代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在西方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现代文化思潮的变革促使了西方现代艺术不断地被创新、不断地被超越。尼采、弗洛伊德对人的精神领域又作了全面的分析和揭示,成为现代艺术创造的源泉。柏格森“非理性主义哲学”是对现代工业文明带来的负面和传统价值观的彻底否定和背叛,从此艺术的目的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再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而是主观世界的表现。是表现艺术家们对客观世界的感受,这种表现,体现在从客观的外部世界转向了艺术的内部和艺术本体,艺术家也毫无顾忌地在探索和尝试着多种不同于传统的艺术语言和造型语汇。所谓“新”的崇拜也就成了现代艺术的主体,而探索实验性的艺术就成了西方20世纪现代艺术的主流。早期的现代艺术在探索表现的方面尤为强烈,画家们尝试用自己的画笔触及到生命的各个领域,一切在尝试中进行,一切又都在进行中实验。没有任何审美的法则;没有终极目标;有的只是不断的创新和实验。因此,实验性也就成了西方现代艺术的总的特征。

参考文献

[1] 崔庆忠.现代派美术史话.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2] 潘耀昌,等.外国美术简史.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表现变革探索
变革开始了
摄影艺术中的美学探讨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