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实主义教育理论对中国画教学的影响

2009-05-25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5期
关键词:承前启后徐悲鸿素描

相 莹

摘要:徐悲鸿的写实主义教育理论改变了传统中国画创作的绘画基础和理念,他把素描的绘画技巧融入到中国画创作中去,为中国画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起到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徐悲鸿;素描;中国画;惟妙惟肖;美术教育体系;变革;承前启后

徐悲鸿——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人,中国写实主义美术教育的奠基人,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以学贯中西、博大精深的艺术成就和由他奠定基础的现代美术教学体系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改变了中国画旧的格局和面貌,为传统艺术的革新开辟了崭新的道路。

徐悲鸿自幼随父学画,从小接受着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熏陶,在诗、书、画、印等方面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父亲重病,徐悲鸿担负起了家庭的重担,为谋求发展他两次来到上海,历经艰辛。1918年底,在蔡元培和傅增湘的帮助下,徐悲鸿奔赴法国开始了长达八年的留学生活。在法国,徐悲鸿先后师从于著名历史画家弗拉芒格和写实派画家达仰。他学习刻苦,在生活困苦的情况下夜以继日的作画,稍有时间就到美术馆学习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作品,细心钻研了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学院派艺术,使他在继承古典艺术严谨完美的造型特点的同时,掌握了娴熟的绘画技巧。留学四年后,徐悲鸿的绘画水平已达到可与欧洲同时期的艺术家相媲美的地步。1927年,他送交法国全国美展的9幅油画作品全部入选,显示了中国画家高超的绘画技法,令法国油画界赞叹不已。同年,徐悲鸿再也抑制不住思乡之情回到了阔别八年之久祖国,他把西方先进的绘画思想带入国内,很快成为艺术界领军人物。在徐悲鸿的艺术成就中以其素描成就最高,在他遗留的艺术作品中以素描的数量最多,他所倡导的写实主义也以素描为基础。他的素描既是绘画训练的习作也是具有欣赏和研究价值的艺术品。他把素描画法融入到中国画中,他所建立的素描绘画体系对现代中国画教学起到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1 徐悲鸿的艺术理论使中国画的面貌彻底改变,首次强调了素描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生产力落后,社会文化动荡不安。中国画在经过千年的发展后进入到停滞不前,因循守旧的状态中。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论》对中国画的现状发出了强烈的感叹:“中国画学之颓败,至今日已极矣。凡世界文明理无退化,独中国之画在今日……”。同时,他提出了中国画的改良措施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他主张在继承中国画优良传统的同时,去除糟粕,把西方优秀的绘画方法融入到中国画中,使之更加完美。徐悲鸿在法国追随写实主义大师学习写实主义绘画,回国后他极力倡导在中国画中实行“写实主义”,讲究“惟妙惟肖”、“直接师法造化”,强调“尽精微、致辞广大”。特别是“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第一次宣布了素描在绘画中重要性。这个理论是徐悲鸿首次提出,是继明代“南北宗论”后最有实质性的理论。中国传统绘画讲究意境,追求意到笔不到。因此,徐悲鸿的绘画理论为中国画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至今这一理论仍被各大美术院校在教育教学中所采用。徐悲鸿的艺术理论改变了中国画创作的绘画基础和理念,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宣布了从顾恺之到任伯年一千多年间勾红填色形式的彻底变革,一代新形式国画就此诞生。

2 徐悲鸿改变旧的美术教育方法,建立了系统科学的美术教育体系

经过八年在欧洲的学习,徐悲鸿一回国就投入到美术教育事业中去。从1928年直至逝世,徐悲鸿一直致力于美术教育工作。他以复兴、改革中国绘画为己任,为发展美术教育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在他的努力下,改变了中国画教学以临摹为主的较单一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中国自己的一套完整的美术教育教学体系:即吸收了西方美术教学体系的优点,加上中国自己独特长处,创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院校的教育体系。他实行在教学上设立科系:中国画系、油画系、图案系、雕塑系、版画系以及美术史论系。课程上把素描作为必修课,他根据自己画素描的经验,对学生提出了“宁方勿圆,宁拙勿巧,宁脏勿洁”的观点,要求学生在绘画中坚持写实主义风格。增加了解剖课,鼓励学生课外进行速写训练,以训练造型能力为主。徐悲鸿对学生极其严格,他要求国画系的学生要有两年极严格的素描训练,“需学到十种动物、十种花卉、十种翎毛、十种树木及界画……”以达到观察描写事物之静态,进而能捕捉其动态的能力。在任用教师方面,徐悲鸿聘请了一批有成就、有影响的艺术家到校任教,加强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徐悲鸿在教育事业上倾尽毕生心血,他对学生诲人不倦、爱才如可,竭尽全力扶助、推崇有才之士,亲自培养了一批现今中国美术界卓有成就的美术家,如吴作人、艾中信、靳尚谊、侯一民等。现今各大美术院校及美术系科奉行的都是徐悲鸿的教育体系,现代艺术院校在招生、教学、创作中仍是以素描为基础。徐悲鸿对中国美术队伍的建设和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 徐悲鸿开创了“中西合璧”的绘画方法,首次把素描技法融入到中国画中

徐悲鸿早期作品受其父亲影响以造型准确、刻画细腻为特征。留学法国后,他把所学到的西方绘画方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具有时代感的崭新国画。他的画具有新颖而独特的个人风格,影响了自他以后的新一代的画家。在绘画方法上,徐悲鸿不断进行尝试,他把素描的绘画方法运用到中国画中,达到了惟妙惟肖的程度。他的人物画《黄震之像》、《九方皋》、《愚公移山》、《泰戈尔像》、《李印泉像》等都是成功融入素描技法的精品。在他的画中既有传统笔墨的表现,又有素描技法中表现体面、明暗关系等方法的体现,因此在质感、立体感、空间感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愚公移山》这幅画里,人物具有明显的素描效果。古人画人物因表现困难很少画身体裸露的部分,而这幅画中的人物大多是裸露的。徐悲鸿把他所学到的人体解剖和他理解的人物结构的画法运用其中。根据人体结构他用淡墨擦染出明暗凹凸关系,再用线描勾画出人体的一些转折变化。人物形象生动传神,结构和组织关系都表现得十分精确,令人叹为观止、过目不忘。这在传统中國画中是从未出现过的,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不仅人物画,在动物、花鸟画、山水画中,徐悲鸿都融入了西方的绘画技法,使中国画在体积感和空间感的表现上空前丰富。他把古今中外绘画技法融在一起,显示了极高的天才创造能力,他是近现代中国画坛上少有的能够全面掌握东西方绘画技法的艺术大师。,徐悲鸿的绘画方法影响了从此以后的中国画创作者,为中国画的发展开辟了一块崭新的天地。

徐悲鸿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事业奉献了一生,他坚持现实主义艺术道路,他的素描教育理论及素描技法在中国画中的广泛应用对现代中国画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其高尚的品格与其杰出的艺术成就一样影响深远,令人崇敬。

参考文献

[1]《徐悲鸿》 紫都霍艳文编著 中国编译出版社.

[2]《中国国画家全集 徐悲鸿》陈传席著河北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相莹,女,1977年2月生,廊坊市人,毕业于廊坊师范学院美术系,进修于河北师大美术系,本科学历。现就职于廊坊广播电视大学,讲师。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美术教育专业和装潢专业的专业课教学工作,教授过素描、水粉、中国画、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图案等多门课程,在优质课比赛中多次获奖,数次获得优秀教师称号并获市级嘉奖。

猜你喜欢

承前启后徐悲鸿素描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初夏素描
徐悲鸿&吴作人:爱徒,随我来便是!
素描
青岛峰会承前启后,硕果累累
承前启后的摩托罗拉 Motorola Cycling Team
徐悲鸿与一幅古圆的悲欢离合
凡·高的早期素描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 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
电视剧《徐悲鸿》精彩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