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2009-05-25范建民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5期
关键词:基本知识课程资源学习方法

范建民

【摘 要】语文素养的内涵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涵盖了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要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凭借教材,扎实进行基本功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立足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保证;树立大语文观,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终归属。

【关键词】语文素养 基本知识 学习方法 课程资源

“语文素养”指的是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有机整合。这一概念在《新课标》的前言部分先后出现六次,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这里规定的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和要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部分: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拼音规律,识字、写字、词、句的积累以及阅读和习作能力的形成。②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的习得。③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文化品位及审美情趣。由此不难发现,语文素养的内涵正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的高度统一,涵盖了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作为长期工作在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特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凭借教材,扎实进行基本功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立足点

教科书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各个新课程实验区都开发出不同版本的教材,每种教材虽然在编排框架及选文上千差万别,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一根本目的始终没有改变。

1.字词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字词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识字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到学生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的水平;识字时间的早晚对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在低年级阶段,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笔者认为,多媒体技术在识字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巧妙结合,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积极性。到了中高年级,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对字词的理解,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不同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其味也。”读书时从容“咀嚼”就是要细细品味文章中语言的精彩之处。如教学《索溪峪的“野”》时,可引导学生通过对“野”字的理解,体会作者所描绘的索溪峪的山、水、动物们的那种来自天然的野性美,从而感受到在这样的美景熏陶下,游玩的人们也变“野”了。通过这个“野”字,学生感受到了人们对索溪峪的美的认可和喜爱,同时也准确地理解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2.品读、积累好词佳句是学好语文的金钥匙。新课标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好词、佳句,这些都是极其丰富的语言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感悟、积累和运用。如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熟能生巧》中就有大量四字词语,“目瞪口呆,恍然大悟,百发百中,得意洋洋”等。在教学中可以设计让学生找出类似“熟能生巧”的四字词语,并要求学生运用这些词语造句。再如,《我爱篮球》中“爱是什么,是全心的投入,是忘我的倾注,是纯真的洗礼,是勇敢的付出,是奋不顾身的追求,是无可阻挡的奔突。”又如,《奇妙的田螺》中“只见它把触角一收,身子往回一缩,‘咕噜整个田螺又落到缸底去了,那块角质硬片也早拉回来,重新把硬壳的洞口盖得严严实实,就像坦克手碰到了敌情,拉上了圆圆的铁盖板一样。”课文中这样的句子比比皆是,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推敲、仔细揣摩、欣赏,进而“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另外,也可以借机陶冶学生情操,升华学生思想,积累语言材料,打下作文基础,一举几得。

3.学习教材中课文的写作方法,读写结合是良方。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许多课文在表达方法、表现形式上各有特点,教师要教会学生去分析、仿照和运用。如《白杨》、《落花生》等课文都是借物喻人,并都在结尾点题;《三潭印月》则是首尾照应的写法。同时,课堂随文练笔有“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等特点,备受教师的青睐。因此,在中高年段的阅读课堂教学中要找准“练笔点”,引导学生由写几句话到一段或几段话,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所学到的表达方法自主练习,实现读与写的完美结合。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保证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国学大师梁启超说:“一个人学生时期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是件人生大事,将影响其一生的幸福和发展。”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听、说、读、写的良好习惯,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主要有: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习惯,查阅工具书及其他资料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勤动笔、常积累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际的习惯等等。其中,主要是要养成主动积累、课外阅读的习惯。

如何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呢?笔者认为,既要统一要求,又要因材施教。如在每次上课之前,都要布置课文的预习作业,让学生自己先阅读文本,自学生字词,高年级同学还可以尝试在文本上勾画出重要的部分,在旁边写上批注;平时坚持写观察日记;每两周读一本好书;每人准备一个语文积累本,既可以积累好词好句,还可以积累名人名言、成语歇后语等。对于能完成统一要求的学生要多多鼓励,在全班表扬形成示范,对于不能完成统一要求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单独辅导。如对语文学习兴趣不浓,没有养成良好预习、复习的学生,老师可以与家长配合,每天规定学生大声朗读自己学过的课文,坚持读一篇有趣的童话和文章,让家长及时报告学生的完成情况,注意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久而久之,学生好的习惯就会慢慢养成。另外,可以在全班经常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语文活动,如为了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可以每学期在全班开展一次读书知识竞赛,把学生的积累本进行观摩评比,这些活动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2.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叶圣陶老先生在谈到学习语文时,反复强调了两点:“第一,必须讲究方法;第二,使种种方法成为终身以之的习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发现、习得学习方法,才能逐渐学会学习。语文的学习方法大的方面主要包括:识字、写字的基本方法;朗读、默读、诵读的技能;精读、略读、浏览的一般方法;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的初步方法;简单的记叙、说明的方法;修改作文的方法,等等。

如小学语文的中段(三、四年级)学生已是九至十岁,从心理特征上看,这个阶段学生的有意性、目的性逐渐发展起来,有意注意也随之增长,能较为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思维方式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教学时,应着重进行段的训练,应该是通过对段的理解、段的练习,逐步过渡到篇的训练;此时,学生已学会汉语拼音,能认识1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有了较为丰富的感性知识。因此,在这个阶段中要求掌握的学习方法如下:

(1)学会课前预习找疑点,课堂笔记记要点,课后复习抓重点的方法。

(2)学会用音序、部首、数笔画的方法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

(3)学会有顺序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方位变化观察法”(以方位为序进行观察)、“时间推移观察法”(以时间为序进行观察)、“情节发展观察法”(以事件情节发展为序进行观察)、“移步换境观察法”(以地点移动为序进行观察)。

(4)学会按时间先后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总分思路顺序介绍事物的方法。

(5)学会用“摘句法”、“归纳法”、“取主法”概括段意。

(6)学会用“理序法”、“路标法”、“化整法”、“提纲法”、“首尾法”背诵课文。教师或家长在这个阶段中,要开门见山地教给学生各种具体的学习方法,并在教学中进行示范性指导,让学生在练习中反复实践。

三、树立大语文观,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最终归宿

1.树立大语文观,开发整合课外语文课程资源。俗语道:“学以致用。”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整天都处在汉语这个大环境下。因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例如,指导学生收看电影、电视等;学会正确运用网络收集资料,处理资料;带领学生参观,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鼓励学生在假期外出旅游时领略各地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并讨论日常生活热点话题等。这些内容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同时,可多开展一些语文综合性活动,如“街头挑错字”,收看新闻联播学写“一句话新闻”,办手抄报等活动,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2.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使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有条件的地方,要突破这一阅读量;条件不够或尚无条件的地方,要千方百计达到这个阅读量。达到乃至超过150万字的阅读量,必将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其视野,启迪智慧,强壮精神,为学生日后学习与发展积蓄后劲。所以,小学阶段一定提倡要广泛的涉猎各种图书。经典的古典小说、中外名著,沉淀着中华民族文化精华的唐诗宋词,充满着活力、贴近孩子生活的儿童文学,有着大胆奇特想象的科幻小说都应该成为孩子的营养大餐。古人曾言:“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阅读,并在读的基础上多记、多写、多练,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我们有理由相信,喜爱阅读的孩子是不可能学不好语文的。

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阅读各种课外书籍,把有价值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各种图书介绍给学生,让课外阅读不仅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而且是一种生活的方式,真正落实“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的精神实质。

语文重视的是积累,是对语言的领悟,对社会、对人生的一种态度。语文学习是潜移默化的,读书、习字、作文需要我们每天去落实。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肩负着的是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重任。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课程资源,立足课本,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打通语文课与生活的通道,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

猜你喜欢

基本知识课程资源学习方法
活用物理基本知识,培养创新思维
磁场基本知识汇总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小学音乐快乐学习的三种方法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浅析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意义及学习方法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