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宜兴紫砂陶器的人性化设计特征

2009-05-25

佛山陶瓷 2009年11期
关键词:审美性人性化设计文化内涵

赵 良

摘要 以实用为主要功能的紫砂陶器一经出现,即受到人们的喜爱,材质良好的透气性与造型高度的审美性构成了紫砂的艺术特色。紫砂陶器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各时期都涌现出了一批制陶名家,他们创作了众多经典紫砂作品,这些作品无论在造型设计还是工艺制作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本文试对这些造型设计规律进行分析,来揭示紫砂陶器创作设计的方法和形成紫砂文化内涵的因素,以给当今陶艺创作一些有意义的启示。

关键词 紫砂陶器;人性化设计;审美性;文化内涵

1引 言

宜兴紫砂作为一种特殊材质独立并存在于陶瓷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从最初的悄然声息、形式单调的大路货日用品,演变成现代琳琅满目、形态各异的造型艺术,从开始亦农亦陶不为世人所知,到今天的家喻户晓。在相对漫长的陶瓷发展史中,紫砂陶的出现可谓小字辈,但紫砂陶一经出世,就一枝独秀、盛而不衰,究其成因,除紫砂泥良好的可塑性和紫砂艺人超于常人的勤奋外,文人、艺人们积极参与对紫砂陶器造型的人性化设计,让紫砂器皿不仅具备使用功能,而且更具观赏功能,拓展了紫砂工艺的文化内涵,达到社会大众普遍认同的文化品味层次,是其重要的因素。艺匠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适合于紫砂材质造型制作的成形工艺,使得以实用为目的的紫砂陶在创作中更灵活,在造型和装饰上显得更具有趣味性和视觉美感。

2紫砂陶的设计与紫砂文化

2.1 返朴归真、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与其它陶瓷一样,“好用”是紫砂陶器最初的造型功能,设计受功能的要求,变得单纯而朴素。虽然我们无法考证到完整的宋元时期紫砂陶器的造型样式,但从宜兴丁蜀镇羊角山出土的紫砂陶残片中可以想象得出,一些罐、执壶类造型仍是形成紫砂茶具最原始的造型依据。中国人喜爱饮茶的习惯在唐宋时期就非常盛行,陆羽所著《茶经》则把饮茶与茶具、茶色相联系,并当作一种文化与品味的象征加以倡导推广,应该说这些客观的因素,形成了催生宜兴紫砂茶具的沃土。唐宋至明初龙凤团茶的烹煮饮茶方式,促使了大体量煮茶器具应运而生。当时宜兴紫砂陶器已经具备了做大体量壶的工艺条件,紫砂壶优良的耐高温性和透气性逐渐为人们所肯定与赏识,所做茶具产品在实际饮茶生活中被广泛使用,我们可以从明代画家王问的《煮茶图》及文征明的《树荫煮茶图》中感受到古人喝茶的方法,两位画家都把茶壶作为画中主要表现的内容。文征明用精练的笔墨生动地勾画出从煮茶到沏茶待客的场景,在山环水绕、绿树成荫,环境幽雅宁静的厅堂内,主人用已煮好的一壶清茶招待客人,主客谈笑风生,使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而富有亲切感,有茶相伴的诗画意境让人充满遐想和向往。

而王问《煮茶图》中的大茶具造型与明代司礼太监吴经墓出土的紫砂提梁壶,在造型上则有着惊人的相象之处,实物的出土有力地印证了紫砂陶器最早作大壶为煮茶器具使用的推断。腹如罐类的硕大壶体,添加壶嘴与提梁后,提携更加方便,不易烫手;嘴、体、把和谐搭配,体现出较强的整体感。虽然其泥色与制作工艺和当今技艺相比仍嫌朴实粗糙,缺乏精致性,但早期的紫砂茶具在设计上就已经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实用为目的的基本指导思想。

当然,到了明代中后期,由于饮茶方式的变化,煮茶法逐渐改为茶叶冲泡法。明人周高启在《阳羡茗壶系》一书里有这样的论述:“饮茶至明代,不复碾屑、和香药制团饼,此已远过古人。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又近人远过前人处也。”人们对饮茶要求的变化改变了紫砂器具作大壶的习惯,壶的容量尺寸明显缩小,紫砂茶具小巧实用的造型逐渐得以确立,冲茶法的流行为紫砂陶器的发展与完善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2.2 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造型表现特征

变形率小、易成形的泥性特点拓宽了紫砂陶器的发展空间,为茶具造型的设计制作在客观上提供了良好的工艺条件。紫砂陶器的创作题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功能也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悄悄发生着变化,器型由最初的实用主义逐渐向具有视觉审美作用的精神愉悦层面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达到了充实、完善紫砂陶器设计内涵的目的,同时也引导创作理念多元化、横向化思维模式的产生。具体与抽象、写实与写意、摹拟与夸张等各种设计方法的合理运用,充分体现出艺匠们巧夺天工的设计灵性和高超的制作技艺。

紫砂陶器造型中有相当一部分以再现自然形体为表现对象,最早可追溯到传为供春制作的树瘿壶:壶体设计以银杏树瘿为本,壶嘴、壶把配以银杏枝干为形,粗糙朴实的树瘿皮肌理装饰,使整体造型显得浑厚大方,具有笨拙的自然美。自供春之后,以擅长花货制作之集大成者,当属清代初期的制陶大家陈鸣远,他创作设计带雕塑性的器皿造型“竹笋水盂”、“东陵瓜壶”、“蚕桑壶”、“松椴壶”、“石榴杯”、“松枝歇蝉摆件”、“荸荠”、“生栗”等以高超的概括写生能力和制作水平,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各种植物、动物的优美姿态,紫砂泥色材质的语言美借助于物体形象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作者善于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来发现自然植物的朴素之美,并经提炼概括运用于实践创作中。这种制作手段的运用为后人们提供了广阔的构思创作空间,开创了一代创作形式与风尚,由此, 紫砂陶器造型从实用功能大踏步地走向视觉欣赏功能。

紫砂陶器设计除了以上被称为“花货”的造型款式之外,在整个500多年的紫砂陶器发展过程中,以紫砂茶具所占的比例为最大,也最受人们的喜爱。茶具的造型中很大部分都以简练的几何形体出现,俗称“光货”。简洁概括的线条突显了紫砂材质器形制作工艺的至善至美,从世传至今时大彬的“如意纹盖三足圆壶”、“六角紫砂壶”、“莲瓣僧帽壶”,陈鸣远的“调砂虚扁壶”、“四足方壶”,惠孟臣的“朱泥圆壶”等作品中,可以感受到紫砂壶成形制作水平已由幼稚走向成熟。时大彬的作品开创了不务妍媚而朴雅坚栗的厚重之风,“宫中艳说大彬壶”、“千奇万状信手出”,这些赞美之词可以看出明人对时大彬制壶高超技艺的认可。

如果说我们从明朝中期时大彬制作的壶体上还能看到有些粗糙痕迹的话,那么到了清代早期制壶高手陈鸣远的作品,已完全寻找不到这种缺陷。陈鸣远的茶具做工精致、造型精美,有着极强的震撼力与张力。从时大彬改大壶做小壶,到徐友泉、陈鸣远革新造型,制壶的目的都为能泡茶,设计时特意放大了壶的体量,缩小了壶嘴、壶把;实用为第一性,审美为第二性,造型趋于饱满、挺拔,壶嘴、壶把与壶体组合搭配非常谐调统一。到陈鸣远时,茶具整体造型达到了气韵生动的境界,壶体上壶嘴、壶把、壶盖虽说是功能性点缀,但无论是实空间和虚空间的处理都十分优美,有增一分太多,减一分太少的感觉;造型各部分比例设计恰到好处,体现了在实用与审美功能基础上,紫砂壶制作材料、造型、工艺三者的完美统一。

诚然,在漫长的紫砂陶器制作历史长河中,对紫砂茶壶创作设计有贡献者远不止时大彬、徐友泉、陈鸣远等诸位大家,应该说是有众多不同层次艺人们的参与,才使紫砂陶器造型不断得到传承与创新。综观紫砂的发展史,紫砂茶具设计总体上始终本着以人为本、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创作思路,造型力求简约大气,讲究沏茶的功能性。拿放舒适、出水流畅、造型比例的和谐之美、材质的泥色之美以及器形的装饰之美,这些似乎都是衡量一把茶壶取得成功的标准,也是获得人们普遍认同和喜爱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实用功能和视觉功能都能体现出茶壶的境界,每把成功的茶壶都代表一种设计意境,能让人产生美好的想象,感受到茶具以外的品格修养和文化内涵。“艺术的意境有它的深度、高度与阔度”,想必茶壶境界须人们细细品味才会更美。

2.3 紫砂陶所形成的文化氛围与美学思想

把紫砂陶器的作品放到文化背景中论述,似乎有些高攀了。长期以来,紫砂从业艺人们的文化素养并不高,只是有一手制壶的绝活而已。紫砂茶具因其材质的特殊性,普遍受到人们的喜爱,一些文人士大夫更是爱不释手,有的还专门聘请制壶高手到家中做壶,并在壶体造型上吟诗作画,这种无意识的合作,无形中推动了紫砂陶器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一定的文化品味。如陈鸣远的朱泥“浴后妃子壶”,以白居易《长恨歌》诗句“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之意取名为“浴后妃子壶”。再如另一则题款似乎更带哲理性:“器坠于地,不可掇也,言出于口,不可及也,慎之哉”,这是告诫人们“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的做人道理,这种寓文化、历史、工艺于一体的表现形式为世人所推崇。

陈曼生作为一名诗、书、画三绝俱佳的中国文人画家,热衷于紫砂陶器设计、茶壶制作。他的题句亲切自然、耐人寻味,富有趣味性,铭文极富文学价值,文简意深、内容生动。如取名为“却月”的茶壶上的铭文为:“月满则亏,置之左右,以为我规”;“方壶”壶铭:“方川子,玉川子,君子之交淡如此”,是人生做人交友的准则;曼生壶铭中有用《诗经》语言表达的句子,如“合斗”壶铭:“北斗高,南斗下,银河泻,栏于挂”,反映出宇宙旷逸、浩瀚的自然气息与态势。

另外,有些紫砂茶具借用了古代的某些事件,而寓意于形的设计也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氛,著名的“秦权壶”的设计就是借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秤权以秦为准的历史事件。壶上镌刻有清末著名书法家梅调鼎的题句:“载船春茗桃源卖,自有人家带秤来”勾画出了一幅小船停泊桃源卖春茶的世俗风景画面,带给人以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遐想;另一把由梅调鼎镌刻的“博浪沙壶”也极具特点,秦时张良派刺客去河南博浪沙行刺秦始皇,器形似铁锥,由晚清艺人韵石以此意制成圆形博浪壶,他的题铭更妙:“铁为之,沙抟之,彼一时,此一时”,有一种嘲讽历史,使人开怀一笑的浪漫主义情愫,造型与文句相得益彰,完美之极。

紫砂陶器的文化内涵为逐渐积聚而成,一把茶壶就是一段历史文化的缩影,它用各式立体造型创造了中国诗、书、画三绝的紫砂文化艺境,形成了工艺美、材料美、装饰美、诗词美、书画美的紫砂文化特色。

3结语

紫砂陶器朴实无华,每个时代都受到当时社会背景、文化思想、审美观念的影响与渗透,紫砂陶器制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朴素设计理念,始终以创新设计作为创作的理念,以人性化设计探究社会发展多层次审美需求,这与儒家的文化思想融入不无关系。可以说,设计文化与饮茶文化是形成紫砂文化的主要内容,紫砂文化因有大众的参与热情,而使其底蕴逐渐深厚,摆脱了局限于民间地方文化的狭小范围,形成了真正另具特色的紫砂文化艺术。

参考文献

[1] 徐秀棠.中国紫砂[M].上海:上海美术出版社,1998.

[2] 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审美性人性化设计文化内涵
高校图书馆阅览环境的人性化设计
浅谈城市居住区的人性化设计
浅析《桃花源记》的审美性体现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民歌之功能
大众文化视野下《林海雪原》的改编与传播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基于中国书院文化的卫浴产品创新设计
普通汽车遮阳板的改良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