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甫的题画、咏画诗

2009-05-22颜文婧

学周刊 2009年4期
关键词:传神意蕴

颜文婧

摘要:唐代的题画、咏画诗高度繁荣,在唐代诗坛中放射出璀璨的光芒。在这些题画、咏画诗中,又以杜诗的成就为最高。杜甫不仅以精练的笔墨、新颖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画面形象,并且以多角度的描绘和时空的拓展深化了绘画作品的意境。更重要的是,在这类作品中,杜甫仍然满怀着忧国忧民之思,报国无门之感,不仅揭示了画面形象的现实意义,更为题画、咏画诗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其作为独立的文学作品具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题画诗 咏画诗 传神 意蕴

题画诗是指题写在绘画作品上的诗,咏画诗主要是描写或咏叹画境之诗。唐代的绘画艺术成就很高,出现了大批著名的画家,有名姓可考的多达四百余人。其中人们耳熟能详的吴道子、周昉、王维、李思训、曹霸、韩干等,更是创立画派的大师,在人物、山水、动物等方面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这些绘画作品为人们从事文学创作提供了文化积累和艺术素材。有唐一代,题画咏画诗得到了高度发展,成为唐代诗坛中璀璨的明星。

作为一种文学形式,题画、咏画诗不仅要勾勒出画面的主要内容、传达出蕴含的意境,还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当离开画面时,仍能带给人们独立的艺术感受。在这一方面,杜甫的题画、咏画诗显示出了高深的造诣。胡应麟就曾说过:“题画自杜诸篇外,唐无继者。”

杜诗中的题画、咏画之诗“有二十一首之多”,这些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题咏画鹰、画马、画鹘、画松、画山水等等,诗人不仅以生动精炼的文字再现了画面形象,而且通过想象对画面作了时空的延伸,为画境作了更好的诠释,使画面更加生动丰满,意味隽永。

一、传神的描绘

杜甫所题咏的绘画作品至今已很难见到了,但正是有赖于这些诗,使我们仿佛又看到了那一幅幅生机盎然的画卷。

(一)精炼的勾勒

描摹事物贵在传神,杜甫以精练的笔墨,不仅生动地勾勒出画面形象,而且充分的表现了其中活跃的气氛。使其所写之物栩栩如生,跃然眼前。如《画鹰》:“素练风霜起,”仿佛使人看到白绢之上的雄鹰卷起了一阵风霜,何等的威猛、肃杀。《天育骠图歌》写画马“卓立天骨森开张”,卓然独立的身姿,矫健的骨架舒张着,一匹雄杰的骏马立即呈现眼前。

绘画最重视的是点睛之笔,正所谓眼睛是心灵之窗,我国自古就流传着“画龙点睛”的故事,在绘画中的传神之笔往往是通过眼睛表现出来的。杜甫的题画、咏画诗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如《画鹰》中“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的苍鹰,凝神注目,仿佛时刻准备出击。《天育骠图歌》写骏马“眼有紫焰双瞳方”,炯炯的双瞳仿佛燃烧着“紫焰”,我们似乎看到了千里马骠悍无敌的雄姿。正是对眼睛的传神描绘,寥寥几笔便使得鹰、马等物神情毕现,跃然纸上,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新颖的比喻

杜甫的题画、咏画诗中的比喻常常是匠心独具,新颖而传神的比喻使画面形象更加丰满、动人。如在几首题画松的诗中,“偃盖反走虬龙形。”(《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以“反走虬龙”来比喻松枝的曲折桀骜,“白摧朽骨龙虎死,”(《戏为韦偃双松图歌》)则以龙、虎死后的“朽骨”来比喻奇特古怪的松树枝干。这些比喻,奇特而且贴切,将松枝盘旋倔傲的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人在进行比喻时,不仅把握了本体和喻体形状上的相似,更重要的是提炼出了它们的神似之处。如在几首写画马的诗中,“斯须九重真龙出,”(《丹青引》)以来自九重天外的“真龙”来喻马,“人间又见真乘黄”(《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和“欻见麒麟出东壁”(《题壁上韦偃画马歌》)则分别以“乘黄”和“麒麟”来喻马,作者正是通过“真龙”、“乘黄”、“麒麟”等神兽来表现骏马的非凡气势,而这些神异之物虽形状不尽相似,却都能传神地表现出骏马矫健的气势和非凡的体格,正是这些神来之笔,使得杜甫题画、咏画诗中的比喻新颖奇特且倍感传神。

(三)侧面的表现

除了精炼的勾勒和新颖的比喻之外,杜甫还常常采用侧面表现的手法,也就是从观画者的感觉上下笔,构成对画面形象的烘托,以突显其生动和逼真。这其中不仅包括作者自己的感觉,还包含着其他观画者的感觉,甚至其他动物的感觉。

如《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中写作者看到这幅山水画障时,不禁产生疑问“堂上不合生枫树”,怎么堂上生出枫树来了呢?来到这幅画障前“悄然坐我天姥下,耳边已似听猿鸣。”仿佛置身于山川秀美的天姥山下,耳畔似乎传来了声声猿鸣。这样的描写,使人身临其境,仿佛感受到了那幅生动的山水画。《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中看到画中之景,“直讶松杉冷,兼疑菱荇香”,仿佛从画面的松杉中感受到了丝丝凉意,甚至怀疑从菱荇中嗅到了阵阵香气,使人通过描写自己对画面的直接感受,从侧面烘托出了画面形象的生动逼真。

还有些诗描写了其他观画者的感受。如《姜楚公画角鹰歌》写“观者贪愁掣臂飞”,观画者贪恋这画中的角鹰,生怕它从手中飞走了。作者正是通过这种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使人们如同身临其境,更深刻地感受到画面的魅力。

二、深远的意蕴

(一)时空的拓展

杜甫的题画、咏画诗并没有把目光单纯的定格在画面上,而是通过独特的想象,对画面形象进行了时间上的延伸和空间上的扩展,利用文学创作的技巧,使画面形象更加丰富、饱满。如《画鹘行》中描写“侧眼看清霄”的苍鹘,一旦飞举便是“人寰可超越”,由侧眼望天到翱翔九天,甚至可以超越人寰,这种时间的延展,传神的勾勒出了鹘的英姿。

杜甫这类诗,虽是题画、咏画之作,却没有停留在画面上,在时空上大大开拓了意境,揭示了绘画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并且作为文学作品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

(二)情感的沉淀

宋人周紫芝曾说过:“少陵有句皆忧国。”其题画咏画诗当然也不例外,在这些诗中,杜甫同样也寄托了凝重的忧国忧民的情感。他常常是因画起兴,借题发挥,把对时局的忧虑,对世态的感叹,对报国的希冀等等情感沉淀在这些诗中,正是这些情感的积淀,使得画的韵味更加深化,诗的意义更加深远。

杜甫的这类诗通常是先描绘画面形象,因画起兴,由画中之物联想到现实之物,借物言志。如《题壁上韦偃画马歌》,先以激昂的笔墨赞美了骏马的飒爽英姿和非凡的气势,最后两句“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正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联想到了国家的危难,急切的需要那些如骏马一般的英雄志士,投身于拯救“时危”的斗争当中,深刻的表达了作者的忧国之思和救国之念。

另外,在这类作品中,还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报国无门的悲愤。如《天育骠图歌》描写了一匹久负盛名的千里马,却是“年多物化”终于老死,这时作者不禁感叹:“如今岂騕褭无与骅骝?时无王良伯乐死即休!”当今世上难道就没有千里马了吗?当然不是,但既没有善于相马的伯乐,也没有善于驭马的王良,纵然是千里马也难逃怀才不遇、老死荒野的厄运,徒然留下个“形影”罢了。深刻反映了国家动乱、朝政昏暗,有志之士却遭际坎坷、报国无门的社会现实。

杜甫的题画、咏画诗为人们提供了独特的审美感受。不仅传神地再现了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卷,更以其意义深远的内涵打动着人们的心。在这类诗作中,我们同样能体会到老杜那真挚的情感和忧国忧民之心。也正是这个原因,杜甫的题画、咏画诗以其独特的魅力散发着耀眼的艺术光芒。

参考文献:

[1] 韩城武,《杜诗艺谭》,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 陈伯海,《历代唐诗论评选》,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猜你喜欢

传神意蕴
织绘双成 传神写真 浅谈元朝御容
“宝钗扑蝶”意蕴新探
捕捉精彩,描写传神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蕴
《马嵬》(其二)颔联意蕴辨
无才勤补拙 造境意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