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特 有用 精彩

2009-05-22蔡小俊

新闻爱好者 2009年3期
关键词:特刊手册日报

蔡小俊

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经完美落幕。回首《开封日报》的奥运报道。从一年多前开设《奥运来了》栏目,到2007年8月8日“奥运倒计时一周年”精美特刊,从每周一个“奥运前奏”专版到奥运会期间每天至少4个版面的气势非凡的奥运特刊,一路走来,犹如奥运赛场,《开封日报》奥运报道也是亮点纷呈、精彩表现。

作为一家有着60年办报历史的地市党报,《开封日报》对重大活动报道一直非常重视,不管是郑汴一体化报道,还是十七大大型策划。不管是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还是庆祝建军80周年,不少重大活动报道颇多可圈可点之处。对于承载国人百年梦想的奥运会,《开封日报》更是组织精兵强将,打了一个漂亮的攻坚战。创下了报社历史上许多“第一”和“之最”:第一次推出书本形式的奥运完全手册,推出出版时间最长、版面最多的特刊,推出奥运火炬传递“号外”……在报社体育报道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突出地域特色,挖掘独家新闻

为了提高读者对奥运报道的认同感,让读者感到奥运就在我们身边、与古城500万人中的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开封日报》在挖掘开封元素、突出地域特色上下足工夫,让《开封日报》的奥运报道与众不同、别具一格。

奥运会举世瞩目,不知多少国家级重要媒体在关注,不知多少著名记者在挖掘新闻,一家地市党报。能在这一新闻大战中脱颖而出、抢到在新闻同源化时代已属“珍稀资源”的独家新闻吗?《开封日报》做到了。在出“奥运倒计时一周年”特刊时,由于及早策划,我们的记者采写到了奥运主场馆——“鸟巢”工地上开封农民工代表(因《开封日报》宣传后,当选为全国“三农”人物)翟树森的独家报道。2007年8月7日晚上将近11点,经过多方联系,开封日报总编室电子信箱收到了何慷民的第一张照片。何慷民《“鸟巢”成长记》摄影组照是整个特刊中的亮点。何慷民是北京摄影家协会理事、“鸟巢”工地专职摄影师,他拍摄奥运题材照片2万余幅,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鸟巢”的成长过程。英国《泰晤士报》曾表示出高价收购这组照片,但被何慷民婉言谢绝,可开封籍农民工在工地上的出色表现感动了何慷民,《开封日报》编辑部的诚意打动了何慷民的心。他不计报酬,同意《开封日报》在“奥运倒计时一周年”纪念特刊上独家首发《“鸟巢”成长记》。作为地市党报,能够在世界级大事中独占先机,发出自己的声音,能够在与众多大媒体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显示出其实力,实属难能可贵。

开封是奥运火炬传递城市之一。《开封日报》作为开封的主流媒体,在2008年推出“号外”,以“祥云降开封,圣火耀古城”为版式设计中心,展现开封风貌,抒发古城情怀,全面展现古城人民喜迎奥运圣火的喜庆场面。《云落开封实至名归》一文介绍了开封的文化、开封的特色、开封的优势,《一枚“中国印”汴梁添光彩》则对“中国印”的设计者、开封人张武再次进行专访,把奥运会中的“开封元素”放大到极致。还有专访最有学问的火炬手、河南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王立群,专访最有光荣传统的火炬手、焦裕禄书记的女儿焦守云,勾勒《我为火炬“狂”》、《咱们的拉拉队》等古城普通人群像,一篇篇报道让人感受到奥运与开封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让人感受到古城人浓浓的奥运情结。8个彩版的“号外”大气新颖,通读下来。奥运风采、文化气息、古城韵味扑面而来,跃然纸上。“号外”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开封市委主要领导、市委宣传部领导给予高度评价,称赞“号外”为即将到来的奥运烘托了氛围、营造了气氛。

作为地市级党报,很难得到奥运会的采访名额。奥运会期间,河南省除省级新闻媒体外,18个地市数十家报社只有3个记者证,《开封日报》凭借其一贯过硬的办报质量、良好的声誉。凭借前期奥运报道的成功精彩,凭借重大活动报道的成功策划,拿到了一张珍贵的记者证。《开封日报》为派驻北京采访的记者开辟专栏,以记者手记的形式发回大量报道,以开封人的眼光解读奥运,发回大量第一手资料。

另外,《开封日报·奥运特刊》还开辟了“百姓奥运”专版。每天至少一个版面刊登富有地域特色的独家报道,突出与读者的心理贴近性和地域接近性。开设的《开封人在奥运》栏目。介绍了开封籍运动员、裁判、教练、志愿者、观众等情况;开设的《七嘴八舌》栏目,加强与读者的互动,让读者点评奥运、畅谈感想;开设《我的奥运》、《奥运情结》栏目,突出“百姓奥运”的特色,把更多的目光对准普通市民讲述他们的奥运故事和奥运情怀。

强化服务功能,提商报纸实用性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让人们更想从每一次阅读中获取知识、了解信息。报纸是否实用,成为读者选择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条件。增强报纸的有用性,强化服务功能,成为《开封日报》增加竞争力、扩大发行量的一个有效手段。

毋庸讳言,作为地市级党报。开封日报不可能派出记者团到北京采访,不可能掌握太多的内部信息,不可能所有的报道都出自自己记者的手笔,《开封日报》大量采用的还是新华通讯社的稿件。面对各家报社都会有的“同源化”稿件,《开封日报》总编室注重利用编辑手段,对新闻信息进行开发、整合、提升。实现了信息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合理开发,使报道产生一种场效应,让报道更有用、更贴近,提升了新闻的价值和传播效果。

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开封日报》极具创新精神地推出,了《北京奥运会完全手册》。《北京奥运会完全手册》以“关注人文精神,普及奥运知识”为主题。突出权威性、实用性、知识性、收藏性。《手册》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是古代奥运会起源,追本溯源,介绍奥运文化、奥运历史及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体育活动:二是现代奥运发展历程。着重介绍历届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时间、国度、大事记,介绍五环图案、奥林匹克会歌、旗帜、格言等奥林匹克标志:三是北京奥运会大事记,着重介绍中国人百年奥运梦想、申办奥运会的不凡历程、筹办过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介绍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会歌、口号;四是比赛项目,对田径、游泳、篮球、足球、铁人三项等每个比赛项目进行全景式介绍,每个项目下又有多个小栏目,如介绍该项目实力选手、巅峰对决的“精彩看点”,简单介绍比赛规则、竞技术语、为读者观看比赛提供帮助的“5分钟课堂”。介绍中国队在该项目的征战历史、夺金指数的“中国军团历程”,介绍该项目比赛场馆的独特之处、观众席位、地理位置的“比赛场馆”;五是收视指南,详细介绍每天的比赛安排、电视转播时间,介绍每天产生的金牌数及夺金热点人物。

为了方便读者收藏和闲读,方便读者随身携带,《开封日报》将《北京奥运会完全手册》设计为书本形式,《手册》随报纸

免费发行。因为《手册》全面介绍了奥运会的发展历史和北京奥运会各项赛事,准确提供了各类奥运信息,所以一经推出就好评如潮,读者称其为“一册在手,奥运全有”,称赞《手册》是党报真正为读者着想、切实实现“三贴近”的有益实践。据从网上搜索的信息看,地市级党报推出《北京奥运会完全手册》,在全国也极为少见。

奥运会举办期间,《开封日报·奥运特刊》还开设了《赛事预览》、《奥运大看台》、《今日看点》等栏目,为读者提供服务。

坚持图片主打,实现封面杂志化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随着印刷技术的更新、数码技术的升级。读图时代已经到来。大幅图片最容易吸引读者的眼球,直白地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进一步吸引他们去看文字新闻。

奥运会期间,新华社每天要发千余幅图片,由于奥运比赛项目惊险刺激,色彩对比强烈,所以每幅图片都很精彩。开封日报编辑注重从浩如烟海的图片中精心挑选,选择再三,挑出最好的图片作为《开封日报·奥运特刊》一版的主打图片,一幅图片基本上占据了整个版面,再配上简短的文字,当天读者最关注的赛事、最耀眼的明星一目了然。如8月22日特刊一版,一脸灿烂的笑容,高高举起的不屈的拳头,让读者记住了荷兰人范德韦登这位曾经的白血病患者、如今的奥运会冠军1 8月21日特刊一版,高举的红旗,狂喜的表情,翻腾的波浪,配以《突破!突破!殷剑获女子帆板奥运金牌》的煽情标题。再加上不足300字的短文,让读者知道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女子帆板项目上获得了首枚奥运金牌。8月19日的特刊一版,鲜红的队服、黯然的表情、无奈的背影,让读者记住了悲情时刻,记住了刘翔退赛,而《别哭刘翔,王者还会归来》的大幅标题和《刘翔是人不是神》的短评论,又让读者更加理解刘翔,更加知道《开封日报》的人文精神。

可以说,《开封日报·奥运特刊》实现了封面杂志化,让她在读者的眼中更加抢眼、更加漂亮。

奥运会的口号是“更快、更高、更强”。《开封日报》奥运报道也在奥运精神的鼓舞下不断创新、超越自我,俄到“更独特、更有用、更精彩”,在继承报社重大活动报道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实现了新的突破。为以后进一步搞好重大活动报道积累了经验。

猜你喜欢

特刊手册日报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对《朝鲜日报》涉藏报道的思考
两会特刊
奥运特刊
奥运特刊
两会特刊
兔兔自杀手册
School Admission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