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子共读实战妙招

2009-05-22陈海燕

广西教育·A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贝塔小豆豆亲子

陈海燕

如今,亲子共读的好处已被广泛认同,尤其剜在孩子阅读的初始阶段,父母的参与和伴读带给孩子极大的情感滋养和认知提升,“阅读”也因此成为“悦读”。身为一名教师,同时身为一个母亲,在牵引孩子品尝书香书趣的过程中,我积累了十大妙招,效果很好,愿与大家分享——

一、读一读

亲子共读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此,可以是父母读给孩子听,也可以是孩子读给父母听,更可以是双方配合的分角色读、接力读,等等。(其中以大人读为主,即使孩子基本或完全能够阅读,“听书”依然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听”更享受、更兴奋,收获更大。)家长要以一个孩子的心态参与阅读,与孩子一同玩味、一同感受。

除了读“文”之外,还可以读“图”。好的童书,插图通常也出自名家之手,能让我们大饱眼福,很快融入故事情境。

另外,读书的环境、气氛、语速也大有讲究。在温馨的灯下、书房的一角、或是相偎相依于床头,孩子心绪平静、大人兴致盎然,搂着、靠着、拥着,孩子都喜欢,再配以抑扬顿挫的柔和中音,故事就开始读了。

注意,读到生涩的词语或句段,要灵活地变通一下说法,让孩子易于理解和接受;读的时候,夸张多变的语调往往能为故事添彩。因此,读的水平越高,孩子得到的刺激和享受越多,也越快活、越着迷。

二、讲一讲

在读的过程中,还应配合“讲”。比如。一本书“开读”前,为营造“阅读期待”,很有必要给孩子讲一讲本书的作者及译者是谁、哪国人,以及他们相关的荣誉、在国际国内的影响等等。

例如,在为女儿读《窗边的小豆豆》一书时,我先介绍了本书的作者是日本的黑柳彻子。她是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因为这本《窗边的小豆豆》在世界各地产生了极大的反响,所以被联合国任命为儿童亲善大使,是亚洲历史上的第一位亲善大使,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为各国受难儿童提供帮助。该书成为20世纪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听了我的介绍,女儿“听书”的热情几乎是迫不及待,刻不容缓,《窗边的小豆豆》便“隆重开讲”了。

久而久之,孩子对名家名作也能如数家珍了,无形中丰富了积累,增长了见识,更亲近了图书。

三、猜一猜

除了“读”“讲”,孩子和我还经常“猜”。比如,看题目猜内容、听故事猜题目、听片段猜国籍、听起因猜结局、看插图猜人物、看典型动作猜角色,等等。

在读德国作家奥得弗雷德·普鲁士勒的作品《小女巫》时,我让女儿猜猜小女巫第四次降雨结果会怎样呢?她猜了好几种可能,当我念出书中的结果——降下了牛奶时,孩子笑得直打滚,还感叹作者的脑瓜真是“不可思议”“无奇不有”!我还说着“早上好”,作飞翔状,让孩子猜这是故事里的谁?她愉快地猜出是小女巫的伴侣会说话的乌鸦……

“猜”的过程是游戏的过程,是思维碰撞的过程,也是亲子融情的过程。它令故事充满悬念,让双方都获得快意,是阅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兴奋剂。

四、品一品

遇到精彩的章节或段落,孩子往往激动不已,会提出“再读一遍”的要求,有时甚至要求读上很多遍。此时,家长应该抓住这样难得而自然的机会,与孩子一道“品人物”“品细节”。

故事《雀斑点点》中有一段描写化装舞会的句子,语言简洁而诙谐,我和女儿都特别喜欢。其中的一段对话,我俩分角色读了好多遍,她仍意犹未尽。从那以后,她经常模仿文中的俏皮话,令人忍俊不禁。

其实,这就是一种品赏、一种回味。在“品”的过程中进行交流,产生共鸣,生发想象,再现故事;同时还能积累语言,使书越读越“精”。

五、演一演

故事听得兴起,孩子们就特别想“演一演”,他们很善于就地取材找道具,一条纱巾可以当作国王的披风,一个鸡毛掸子可以当作老狼的尾巴……我常常做女儿表演的搭档,孩子郑重分派给我的角色,有时是一棵草,有时是一阵风,有时是一只大白兔。我总是全情投入,演得惟妙惟肖,和孩子闹成一片,乐在其中。要知道,此刻的你不是她的家长。而是她的玩伴啊!

我和孩子演过《鹬蚌相争》《皇帝的新衣》等完整的故事,也演过《爱的教育》《稻草人》等故事中的小片段。有时候还全家上阵,甚至邀上邻家孩子参演,阵容庞大,尽兴发挥。

此外,还可以是一人读一人演,还可以任由孩子自主创编一些对白和动作,这些都能大大增强阅读的趣味性,让孩子在嬉戏中获得更多灵感。

六、画一画

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鲜活的人物形象,令孩子们的小手也痒痒起来,他们情不自禁地拿出画笔,画他们最喜欢的角色,画他们认为最逗趣的场景;有时还画连环画,带对话的那种,可有意思啦!

和孩子一起读《种葫芦》的时候,女儿绘制了一本连封面带封底共有八页的“小书”,展现的是葫芦生长的过程,有图有字,还有页码和标价,很是可爱。

读《西游记》的那段时间,女儿曾兴奋地画过一个“猴头”,因为自认为“太像了”,便请我帮她制成了个面具,表演的时候还用过很多次呢!

七、唱一唱

阅读的过程中,我喜欢来点“小插曲”,和孩子一起“唱一唱”。

在读郑渊洁的作品《舒克和贝塔》的时候,女儿爱唱“舒克贝塔之歌”,我则伴唱,女儿唱一句“舒克舒克舒克!”我对一句“贝塔贝塔贝塔!”而且每次必唱,这支歌成为了那段阅读时光的主题音乐。

《图书室》一文中,提到一首小朋友绘漫画时演唱的很滑稽的歌,我看着文中歌词,自己编了调子唱给孩子听,把她乐得不得了,非要学会不可。那一天的读书时间,我们家又是歌声,又是笑声,简直乐翻了天。

八、聊一聊

随时随地,我们都可以和孩子聊书——聊作者、聊情节、聊感受、聊联想等等。有“聊的”,说明孩子读进去了,读出“味儿”了,读“上劲”了。

记住,聊的时候千万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因为,这种交流完全是平等的。即使需要“拨正”的时候也要注意方法,让孩子有畅所欲言的空间,激励他更进一步地思考和体会。

九、忆一忆

阅读的时候应鼓励孩子联系生活实际和个人感受,以此加深对故事的理解,产生共鸣。

有一次,读到故事里有个小朋友晕车的事,女儿立刻讲了一大串过去她自己晕车的经历和感受,以及听来的相关事情,她那津津有味的描述、丰富愉快的表情,大大激发了我要更多地为她读书的热情。同时,这种“回忆”和“联想”也让她对故事产生了更强烈的共鸣,获得了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

十、逗一逗

每次读起《断腿的小木马》这个故事,女儿总会笑得岔气,为什么呢?——因为我是用家乡方言读的。

这是一次偶然的“花絮”。第一次听完这个故事后,女儿突发奇想让我再来一遍“土话版”,我一读之下,竟十分好笑。女儿兴致大增,要求我读了好多遍,而且后来还经常读。如今,这个故事她几乎可以背下来了。其实,我对家乡话有一种本能的亲近,让从小说着“普通话”长大的下一代了解一下家乡话,也能增强孩子对家乡亲近感和自豪感。何况这样读书,还能“逗”出一种别样的风味呢。

有时,我会煞有介事地对女儿说:“瞧你,天天读小豆豆的故事,好象长得也有点像小豆豆了呀!”女儿忙到镜子前对照着书中的插图,惊叫:“啊呀——是的!是的!不是有一点点像,简直就是一模一样啊!天呐——”瞧被我“逗”的!

应该说,亲子共读是一个双方享受、“双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作为成年人所获得的快乐体验,应该说并不比孩子少,关键看你是否真正“用心”了。大人对于书籍的虔诚和敬意会永远地影响着孩子,使他成长为一个自觉、热诚的终身阅读者。

(责编李景和)

猜你喜欢

贝塔小豆豆亲子
用爱浇灌孩子——再读《窗边的小豆豆》
用于MEMS电源的贝塔辐伏电池研究进展
小豆豆去散步
贝塔鱼
以牙还牙
一年级的小豆豆
窗边的小豆豆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