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2009-05-22李桂祯

广西教育·A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周总理感情课文

李桂祯

小学语文教材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每篇文章都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对文章的理解则离不开思想感情的体会。因此,在阅读教学中,笔者主要通过指导朗读去传导感情,创设情境去激发感情,品读重点词、句、段去理解感情,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感情内涵,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以“读”传“情”

教师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感情,对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诱发有直接影响。因此教师课堂上要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给学生以一种感染的力量。特别是在朗读指导时,教师要通过范读来传导感情,当教师的心融于文章之中,真情注入课文之中时,感情就自然流露出来,并传导给学生。

例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播放成龙演唱的抗震救灾歌曲《生死不离》,让学生随音乐齐唱这首充满人间真爱的歌,让歌声把学生带入那歌词表达的意境中去,给学生的情感得到渲染。然后,我充满激情地朗读了课文。这一范读,深深感染了学生,许多人流下了眼泪。此时,课堂上静极了,激情从每个人的心头涌起,父爱的伟大感染着每一个学生。再如,《一夜的工作》一课最后两个自然段,作者满怀深情地抒发了对周总理无比崇敬的感情,字里行间充满着一种抑制不住的自豪感。还有《再见了,亲人》的最后三个自然段,强烈地表达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和依依惜别之情。对这一类课文的教学,要少一些分析讲解,多一点有感情地朗读指导,通过反复朗读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之中,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验人物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上的强烈感染,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以“境”入“情”

教学艺术,是移情的艺术。在教学中,老师教学入“境”,学生读书才能入“情”。如果说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是一曲动听的交响乐,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则是这乐曲中最动人的旋律。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才能使学生的感情萌动,从而启发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学生、教师、作者的情感相通。

为了使学生披文入境,入境动情,教学每篇课文,我都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情感基调,了解课文的感情内涵,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内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讲课时再现出来,力求达到声情并茂。如在教学《桂林山水》、《可爱的草塘》时,我利用多媒体,再现书中所描写的情景,播放录音、录像,视听结合,在课堂上创设课文所讲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从中获得美的享受,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大自然美的思想感情。在教学《小音乐家杨科》时,我从声响人手,通过教师范读、配乐朗读、学生想象、模拟声响等手段,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一层层地把音乐美烘托上去,与下文进一步体会杨科悲惨遭遇的描写形成强烈对比。

《十里长街送总理》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的动态、心情,逼真地再现了1976年1月,敬爱的周总理的灵车经过长安街时,首都人民群众向总理告别的感人情景,抒发了亿万人民群众衷心爱戴周总理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对于21世纪的小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相当的难度。我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1976年1月11日首都人民群众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场景,把学生带入那悲壮的场面中去,同时巧妙地引导学生置身于十里长街送总理的行列中,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学生爱戴周总理、怀念周总理的思想感情油然而生。此时,我又指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象首都人民群众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悲壮场面,如临其境,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从而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于是,教师、学生、作者的情感共通共融,入境人情,将教学推向了高潮,收到了情绪共振的良好效果。

三、以“品”悟“情”

语言是生活的现实,是思想的外衣,语文课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建立在语言文字的形象上,课文所表达的自然、社会、艺术之美,都蕴含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之中。对于那些表情达意比较深刻的词句,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揣摩品味,悟出美妙之处,悟出深奥之意。只有从语言因素人手,引导学生在品词赏句中,激起感情波澜,产生强烈的情绪,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受到熏陶感染,形成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例如课文《第一场雪》对雪后景象的描述,从整体到部分,由景到人,从静态到动态,声、色、形都很美。教学时,我紧紧围绕“雪美”,引导学生品词赏句。读到“嗬!好大的雪啊!”时,先体会作者此刻的心情,透过一个“嗬”字,品味出作者对大雪的赞叹之情。经过品读,学生悟到这一“嗬”有三叹:一赞叹雪之大,二赞叹雪景美,三赞叹人之乐,真是一字传情,意境全出。

《林海》一课,作者围绕“大兴安岭”这个悦耳的名字,先讲大兴安岭“岭”、“林”、“花”的特点,然后又通过联想,写出了大兴安岭对国家建设所作的巨大贡献,表达了他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怎样才能使学生和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呢?我紧紧抓住了“亲切舒服”这条贯穿全文的情感主线,要求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含有“亲切舒服”的三个句子,并比较其表达情感的程度,在学生三句对比,明白了句子表达的情感步步加深后,再结合课文逐句理解,进一步引导学生谈体会。学生由铅笔、桌椅、门窗谈到了国家建设,由木材的紧缺谈到了植树造林、保护树林的重要,有的假设、有的联想,自然而然地和作者一起体味到了大兴安岭的内在美,全身流淌着“亲切舒服”之感悟,深刻理解了文章的内涵。

抓住感人的重点情节品读,也能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金色的鱼钩》一课中“我”有三处动情的地方。怎样让学生像“我”一样动情呢?我把学生带人老班长偷偷嚼草根、吞鱼骨刺,讲述挖野菜、钓鱼的艰难,命令我们吃鱼汤等几个感人的情节中去,细细品读。学生在品读生动、形象、感人的语言文字描述中,领悟到了老班长的优秀品质及“我”动情的原因,并产生对老班长崇敬和怀念之情。由此可见,只有学生在阅读中“悟其神”,才能“动其情”,与作者在感情上产生共鸣,受到感染和教育。

没有情感的人是浅薄的人,伟大出自炽热的爱。情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我们教师应认识到:惊奇、愉快、妙趣等情感因素,是教学的好帮手,正确地利用情感因素不仅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且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时时不忘感情熏陶,使经久不衰的情感因素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架起一座虹桥,使语文教学生动、活泼,语文课堂上情深深,意切切。

(责编李新海)

猜你喜欢

周总理感情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带着感情
背课文
带着感情
1958年我在应城见到周总理
感情强烈的叹号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
周总理的标准餐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