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三”教学

2009-05-22卢光华

广西教育·A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脑神经神经细胞感官

卢光华

编者按:为推进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的研究与实验,广西全脑教育研究会开展“一带三”教学课题研究和实验,其中“一”指知识传授,“三”指记忆力、想象力和学习力。桂平市石龙中心小学在“一带三”教学研究和实验中把脑科学成果和现代教育手段相结合,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效果。现刊载“一带三”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这组专题文章,以飨读者。

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钱学森教授为我国国防科学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同时大力倡导对思维科学的研究,并且长期关注的教育事业,提出了“集大成,得智慧”的教育思想。由于钱老年事己高,他委托妹妹钱学敏教授和中央教科所赵泽宗教授联手组织“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研究与实践”课题(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进行研究与实践。广西组织五校六单位参与了此课题研究活动,广西全脑教育研究会针对我区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确定开展“一带三”教学课题研究,以贯彻落实钱学森的教育思想。

“一带三”教学初步的定义是:在课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完成知识传授的任务,而且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学习力。其中“一”是指知识传授,“三”是指三种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学习力。本文介绍“一带三”教学课题的基础理论的研究及实验的开展情况。

一、“教师——教会学生科学用脑的大师”

这是“一带三教学”课题对从事基础教育教师职责的重新定位,提出新的要求。这新的要求是根据现代脑神经科学最新研究成果而提出来的。

脑神经科学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1.百年前巴甫洛夫用狗做实验得到“脑神经反射学说”。2.四十多年前美国生理学家斯佩里通过观察半个脑损坏了的病人,得出“大脑左右分工学说”。3.现代科学家通过无创伤设备对正常情况下的人脑活动进行观察实验,得到了“全脑各感官神经功能定位学说”或简称为“全脑神经定位”学说,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让我们对人的大脑里神经细胞的活动情况越来越看得清楚了,具体有以下三方面的报导:

(一)“人脑认识功能模块”,是指人的各感官接受到信息后,按特定的神经路线通道传到大脑神经皮层里的特定区域。经实验观测,视觉信息传导到大脑神经皮层,有32个区域负责接收视觉的信息;听觉信息有6个区域负责接收。

(二)大脑神经细胞不断地“生长”。据实验观测得到下面三个事实:1.一个人从出生后的大脑一直在生长新的神经细胞,也在不断死亡旧的神经细胞。据测量,人的脑神经细胞可生长到1000亿个之多。2.一个神经细胞长出众多的轴突。轴突是神经细胞与外界联系的桥梁,一个脑神经细胞可“长”出1000条轴突。3.每一条轴突可能“长”得1000毫米。

(三)多感官脑神经突触结。据实验研究得知,脑神经细胞轴突的顶端——突触,是神经传递信息和交换信息的地方。多感官的信息交换与联系就是由几条各感官神经轴突的突触联结起来的结点。现在这个“多感官脑神经突触结”尚未定名,我们先称它为“广华结”。这个结通过各感官接受同一信息的不同方面,如我们学习“中国”这两个字,眼睛接受“中国”两个字的光线信息,耳朵接受“中国”两个字的声音信息,还有嘴发出“中国”两个字声音时的动作信息,手写“中国”两个字的动作信息,经多次重复,引导着这四方面感官的神经轴突慢慢地生长,使各自的突触接近并相互联结在一起。这时“中国”两个字就成为学生永久掌握的知识。一个文盲,他只能听他人读的声音,而自己却认不出“中国”这两个字,更写不出来。这是因为他没有经过看字和写字的训练,大脑只有听他人读“中国”这两个字的脑神经连接,没有看字和写字的脑神经连接。如图示(neuron为神经细胞):

从上述三个方面研究成果可以发现,我们进行教学时,学生头脑里的神经细胞也在发育生长。可以这样描述:一个知识概念的教学,要让学生牢固地记忆,就要对学生四个方面的感官进行科学的训练(6—8次),让学生头脑里四种感官的神经细胞的轴突不断地生长,最后让这四种感官脑神经细胞轴突的突触连结在一起,成为这一知识的“多感官脑神经突触结”。这样一个知识教学才算完成,教师教的知识才成为学生永久性的、终生不会忘记的知识。有这样一首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生动地描述一个人从小离开家乡,很老才回来,他的鬓发改变了,而他的家乡话却没有改变。又如:人小时候学会了游泳,虽然以后多年没有游泳,但掉到水里依然不会淹死。因为他通过小时候的训练已经形成了游泳技能(动作)的脑神经突触结,这辈子就不会忘掉游泳技术。

“一带三”教学课题研究的第一个理念就是:教师——教会学生科学用脑的大师。这是用现代脑科学研究成果对教师职责的重新定位。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真正地符合学生大脑发育的规律,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聪明的人。教师不会科学地进行教学,就会误了学生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给学生造成终身的遗憾。

二、“三个臭皮匠,能培养出一个个诸葛亮”

这是钱学森“集大成,得智慧”教育思想的通俗解析,是“一带三”教学课题的第二个理念。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几个教师只要齐心合力,就能够培养出一个个聪明的学生。为什么这样说,笔者对我国基础教育状况进行了长期观察,发现目前教育界领导尚未给予重视的一个问题: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教学形式基本是每一个教师单人进行“学科知识教学”。1.国家对教学的管理研究是分学科的进行,从上到下有各学科的学术组织如学会负责。2.学校有各学科的教研室组织教学。3.各学科教师个体对学生进行教学。可以说,同一个班级的各学科教师之间很少有教学上的联系,也难得一起讨论怎样指导一个学生的学习。这种“学科知识教学”是“个体化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自从建立学校以来就采用,至今没有改变。现在学科越分越细,小学有近10门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去教学生。

用钱学森教授“集大成、得智慧”的教育思想和思维科学去考察我国目前的“学科知识教学”,发现其存在着一个严重的教育弊端:各学科教师按自己的思维来教同一班(同一个)学生,学生接受不同的思维教育,会发生思维混乱。目前大多数教育界领导、专家们未发现这种混乱思维的教育对学生学习成长造成的危害。这里仅用两个媒体宣传的事例来加以说明。第一个事例:有一个小孩两岁多了还不能清晰地叫“爸爸妈妈”。他的父母很着急,就到处找医生看,这小孩发音器官发育很好,发出的声音很洪亮,就是说话不清楚。后来他爸爸、妈妈和保姆三人一起带这小孩找一个医学教授诊治。这教授对小孩的发音器官也检查不出毛病来;他听孩子的爸爸、妈妈和保姆

三个人说话,猛然醒悟过来。原来这三个人来自不同地方,用三种不同方言一起教这个小孩叫“爸爸妈妈”,使这孩子为难,无所适从,思维混乱了,所以不能清楚地喊“爸爸妈妈”。另一个事例:《汉武大帝》电视剧有一个情节,有一天皇帝去看太子读书,刚巧太子逃学。皇帝就责备太子:“你为什么逃学?”太子说:“你请来的教师跟祖母请来的教师教同样一件事情却有不同的说法,我不知听哪一个才对。”皇帝一听觉得也有道理。

针对目前基础教育进行“学科知识教学”的状况,“一带三”教学课题组提出用“团队思维训练”的实验操作来弥补“学科知识教学”的不足。“一带三”教学课题的“团队思维训练”实验操作程序如下:

(一)组织班级实验团队。由校领导、班主任、各科任课教师(小学至少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中学至少五科)和学生(最好家长也参加)组成一个团队。校领导任组长,班主任任副组长,其他人员为成员。

(二)开展统一的思维训练。实验团队成员学习钱学森教授“集大成,得智慧”一系列教育思想和思维科学等,统一各学科对同一班级教学的思维训练内容。现在经初步的实验,提出五项训练的内容:1.运用思维导图;2.静思冥想训练;3.放开心态读书;4.科学听音复习;5.安静腹式呼吸。这五项训练教师在上课时要指导学生进行,要求学生掌握以便平时在家里自觉进行训练。由于这是各科教师统一的要求,并且跟家长配合,学生就能够很好很快地把这些训练变成习惯。

(三)用“三能力评析”试卷,解决团队训练的评价问题,统一帮助学生学习的办法。

我们认为,目前基础教育进行的期中和期末考试,都是考学生三种能力的表现。凡是题目跟学习内容“类同”的是考记忆力;凡是题目跟学习内容“类似”的是考想像力;凡是题目跟学习内容“类别”的是考学生的学习力。我们知道,凡是跟学习内容“类别”的试题,一般都比原有学习内容略加发展或提高。要求学生在短短的时间里学习到一点新的知识,这就是考学生的“学习力”。“三能力评析试卷”初步探索的做法如下:

1.实验前的测试。开始实验时,找实验前的期中和期末试卷进行“三能力评析”,取得结果作为实验的前测。

2.团队思维训练后的测试之一:

A.实验团队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训练后,各学科教师用期考试卷进行“三能力评析”,得到全班学生各科“三能力”的基本情况,并且跟训练前“三能力”测试的状况进行对比,看到哪方面能力有所提高,也看到哪方面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努力提高。

B.各学科综合起来共同探讨。以前各学科教师很难坐在一起讨论,因为各学科有各自的教学特点,别的学科教师难以给以评论。由于没有共同的话题,所以各学科教师就不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现在各学科都有“三能力”的评价问题,有共同讨论的话题,大家共同讨论和研究,得出对同一班级学生学习状况的一致看法。这样的研讨,对该班下一阶段怎样培养“三能力”得到相同的意见,也会寻找到共同的措施,以培养、发展学生的“三能力”。

3.团队思维训练后的测试之二:

各科的“三能力”试卷评析,可以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各科教师通过评析该学生的试卷,共同讨论并找到该学生学习不足的地方,然后探讨帮助学生的办法和措施。只要三个“臭皮匠”(教师),团结一致、齐心合力地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学困生就能跟上全班前进步伐。

从上分析可以看到,通过实验团队的思维训练,以及运用“三能力”评析试卷,我们获得了弥补“学科知识教学”不足的一条措施,让学校教育全面地促进人才发展得以实现。

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两句诗提示了读书作文的奥妙。这说明用心多读书能提高记忆力,并能“突进”到吟诗作文的新高度。这种认识能力的“突进”“飞跃”是完全符合人类大脑神经发育规律的。

人多感官脑神经突触结的形成是一个知识点掌握的生理特征。我们进一步研究学生考试时的思维活动跟多感官脑神经突触结的关系,先看学生考试时的思维活动的情况:学生看试卷,眼睛接受题目的光信息,沿着特定的神经通道传人到大脑里的特定区域,激活了对应的神经细胞。然后大脑进行一系列运算等神经传递,最后得到答案,大脑指挥手在试卷上填写上答案。如一道算术题:8+7-6=,大脑经运算后支配手在试卷写上“9”。从表面现象看,学生考试是眼睛看了题目,经大脑的运算,然后用手把答案写出来。实际上,我们细心想想大脑思维活动的情况:

眼看(8+7-6=)——脑内神经细胞进行“运算”——脑内响起“9”的声音(脑内语言)——手在试卷上书写9。

可以发现考试时,脑内语言(脑内声音)出现答案是不是敏捷、清晰、准确,是能否考好试的前提。因为要求在一两个小时内快速书写出答案,就需要考生事前把脑内语言(脑内声音)训练得好。

怎样才能把脑内语言(脑内声音)训练得好?我们平时应放开心态读书,好读书、读书好、书好读,才能考得好成绩。放开心态读书能考好试,我们有两个典型事例可以证明:一个是甘肃省会宁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又是状元县。这样一个穷困的地方,高考的成绩不错,原因很多。其中,这里的学生有学习的优良传统。在学校里,不管刮风下雪,每个学生都会拿着一本书,在操场来回踱步,边走边大声朗读。大多数学生穿得很少,脸庞和鼻尖冻得通红,依然认真地放声读书。二个是网上报导,安徽省六安县一中有一个学生张韦伟患眼疾,三月份医生就警告他不得再看书了,否则眼睛就会瞎掉。他只好回家里,让妹妹把要考试的书本内容全录音到MP3里。他听了三个月的书本,到高考时以611分顺利考上了北大德语系。张韦伟高兴之余告诉记者:“我双眼看不清课本,聆听照亮大学梦!”这两个事例说明:放开心态认真多读书,对提高记忆力和考试能力是有直接帮助的。李阳疯狂英语教学法,就是典型事例。

为了帮助学生能够运用听的资料进行复习,并且不断地提高考试能力,“一带三”教学课题重视听音(听觉思维)的研究。现在安排“听音复习”实验研究,教师可以把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的复习材料变成录音,让学生按照科学的记忆时间进行多次的“听音复习”,配合其他复习方式,用较短的时间把学习的内容记住。

运用“听音复习”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力和考试能力的实验在一些学校进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凡是进行“听音复习”的单元内容,学生考试成绩都有明显提高。

总而言之,“一带三”教学课题研究是针对现时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弥补,使现时基础教育更加完善,让钱学森教授“集大成,得智慧”的教育思想得到初步的实现。

“一带三”教学课题涉及到基础教育各个学科、各个学习阶段,把它全程融入到各节课、各个教学环节以及整体教育中,能短时间内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加快人材培养的速度,提高人材的素质。可以说,目前尚未有一个课题能够对整个基础教育进行如此大的潜能挖掘。

“一带三”教学课题将对基础教育整体发挥重大作用,所以需要校长、局长、主管教学的县长高度重视、认真部署,以使课题实验高效地展开。

我们切盼“一带三”教学课题研究与实验在全区进一步开展。

(责编李景和)

猜你喜欢

脑神经神经细胞感官
Nurr1基因修饰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
熊果酸减轻Aβ25-35诱导的神经细胞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并用,形象饱满
感官训练纸膜
长链非编码RNA母系印迹基因3(MEG3)通过p53促进缺血缺氧神经细胞损伤
microRNAs在脑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操控神经细胞“零件”可抹去记忆
NF-κB介导线粒体依赖的神经细胞凋亡途径
铁跨膜转运蛋白与脑神经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