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如何在生活中备课

2009-05-21郭俊斌

魅力中国 2009年5期
关键词:思品品德课生活

郭俊斌

备课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工作和重要环节,缺少这项工作和这个环节,教育教学工作是不完整的,令人遗憾的。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重要手段,特别是在当前新课改条件下更需要加强对备课的探索。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初中新思想品德课程构建的基础,因此初中思品课教师要想搞好课堂教学就必须关注初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会在生活中备课。为此本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备课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一、在学生生活中备课。

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育过程中,只有当外部的教育因素触及学生内在的精神需求时,才能使受教育者处于一种积极的接受状态,从而产生良性的内化过程。初中阶段正是学生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他们求知、求美、求真、求有价值的人生,更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因此,教师若能走进学生生活,并立足于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去准备教学,必定能使思想品德课增强吸引力。

(一)了解学生生活,将学生的需要寓于教学之中。教师又通过课间谈心、个别谈话、座谈会、民意调查等形式,多渠道接触学生,了解他们的精神需求,在备课中就可以有的放矢,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这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关爱学生生活,将对学生的情感寓于教学之中。“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是加深道德认识,推动学生道德行为的“催化剂”。教师投给学生一份爱学生就会回报教师一份情。一般来说,学生对该教师情感越深,就越爱听他的课,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吃透教材,深入体会,巧妙地利用教材中道德情感因素去叩击学生情感的闸门,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考虑学生所急、所患、所乐,而后因势利导,这样就能得到学生的支持,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三)感受学生生活,将培养学生的兴趣寓于教学之中。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教学兴趣不高已成为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的主要障碍。因此,教师备课时更应重视学生的兴趣,注意学生的关注点,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人们非常关注的北京奥运会问题,我国太空探索问题,人们关注的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以及我国如何面对的问题等。这些问题有的尽管还未定论,却是初中生非常关心又非常想弄清楚的问题,在课堂上适度作些探讨,能激发学生的兴奋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节学生的身心,提高学习效率。

二、在教师的生活中备课。

实践性是思想品德课的特点之一。思想品德课中抽象的理论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直接得到印证。教师如果能以其特有的洞察力和理性观察生活,就能捕捉到丰富而新鲜的教学素材。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养成特有的职业习惯,试着在自己的生活中备课。

(一)在文化娱乐中备课,寻找兴奋点。广泛搜集,积累可供教学用的各种资料,像一些生动的文学、历史、科学故事、各种有趣的问题、发人深省的警句、耐人寻味的典型事例、以及能开阔学生视野的丰富知识等,加以分门别类整理,写成一些教学卡片,查阅必要的工具书,参考书,甚至是上网查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等。这些不但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寻找道理的学习习惯。

(二)在人际交往中取长补短,充实备课资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任何人不可能看透一切社会现象,更不可能体验任何生活方式。因此,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可以充实提高自己。

(三)挖掘校本资源。一部学校的历史就是一份极为宝贵的德育资源。学校历史是对学生进行爱校教育的一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建立学校荣誉室,感受学校的变迁,领略学校的光辉历程,了解学校的各项荣誉的获取过程,了解学校的重大事件及变迁等都可以作为学生爱校教育的思品课新主题。因此,教师应该做生活的有心人,多听,多看,多记,着手从生活中提取有效信息,引导学生用丰富的感性材料去理解抽象的道理。

三、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备课。

让思品课充满时代信息,这是中学思品课本身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能及时把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和社会上普遍关注的焦点引人课堂,把品德课教学放到一个大的社会环境下进行,使学生的学习投入到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社会热点与教材的结合不断挖掘教材,进行导学、导疑,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共同讨论,合作学习,做到深入浅出,实现“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情材料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才能真正落实思品课的三维目标。

(一)关注国内外大事。对热点问题的收集和整理过程要突出重点。首先要关注国内大事,如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重大方针政策,国家的重大经济建设项目,重大事件等。其次是关注国外大事,如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重大科技发明,太空探索,环保问题等。这类事件可以通过收看电视,阅读报纸杂志等手段收集,也可以通过浏览互联网,参与集体学习和讨论来了解。

(二)关注本地实际。本地实际主要指本地有关部门做出的重大决策和本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如新农村建设,和谐社区建设,重大工程建设及群众普遍关心的其他问题等,此类热点的搜集方式可以是关注本地媒体报道,参与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

(三)关注身边小事。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善于把身边的小事和热点问题联系起来,从中认识和体验所学知识,进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如校园、村镇、社区的公共设施被一些青少年所破坏,可以引发我们对加强和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问题的思考,有的同学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可以引发我们对诚信、成才等问题的思考等。

对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热点、焦点问题选择的正面性。教师选择热点、焦点问题时,应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多选用正面的积极的事例激励学生。(2)注意热点、焦点问题的选择要与学生生活贴近。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非常喜欢了解与自己周围有关的人和事。因此,教师若想使自己所举的事例有亲近感、真实可信,除运用国内外大事外,要积极挖掘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这有利于使学生倍感亲切,有感染力、说服力。(3)注意热点、焦点问题选择的时效性。教师在选材上,要力求在时间上接近学生,在情节上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活例、有新意,并借以增添教材的时代气息。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悟和理解。

总之,思品课教学备课必须遵循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负责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为追求,选取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有的放矢、循序渐进,这既是学生个体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思品品德课生活
初中思品课堂有效性的构建方略探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班里那点事儿
让思想品德课鲜活起来
知识改变命运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对策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流失原因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