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9-05-21

儿童时代 2009年5期
关键词:阳历黄道农历

大 可

不知听老师说了多少遍啦:

一年有365天,这是“平年”;每4年增加一天,变成366天,这一年就叫“闰年”。

这一天都加在二月末,二月有了29天,这一天叫做闰日。

哦,这里说的“年”,指的是“回归年”。

为什么要“闰”

“闰”的意思:

①余数。

②偏,副(这儿它俩的反义词是“正”)。

下面几个词汇是否有点陌生?

黄道:地球一年绕着太阳转一周,从地球上看过去,也可以看成太阳一年在天空中移动了一圈,太阳这样移动的路线,叫做“黄道”,这是地球人假设的一个大圆圈。

回归年:太阳绕黄道一周的时间,也叫太阳年。我们平时用的“日历”,都是用回归年计算的,叫太阳历或者阳历。

1回归年=365.24220日=365日5小时48分45.5秒。

所以,一年按照365天计算,就会少算5小时48分45.5秒。

经过4年就几乎少算一天了,于是要加上一天,于是有了“闰日”。

你看,把多余的时间攒起来成了“闰日”,所以它是“余数”呀!

相对“正式的”日子,它不能每年都有,所以只能算“偏”的、“副”的呀!也许你要抗议了:记得老师说过,地球绕太阳一周是一年,怎么又出来个回归年?

地球绕太阳一周,那叫“恒星年”。

1恒星年=365,2564日=365日6小时9分钟10秒,它应用在天文上。

奇妙的农历

说了闰年、闰日,为什么没有闰月?有,它在我们中国的农历里!

再来看几个不太陌生的词汇。

阴历:以月球绕地球一周为一月,一年为十二个月的一种历法,也叫太阴历。

农历:这是我国4千多年前的夏代创造的,所以又叫夏历,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把阴历和阳历都“照顾”到的历法。

它以月球绕地球一周为一月。因为月球绕地球一周大约29天半,所以农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全年十二个月,一年354天或355天,比阳历少大约11天。

如果任由农历和阳历的天数相差下去,我们就会在夏天过春节啦!

于是,古人采用“闰月”的方法,因为19个回归年的长度与19个农历年+7个闰月的总长度基本上相等,因此每隔2至3年,就增加1个月,增加的这个月叫闰月,有闰月的一年叫闰年。

这多出来闰月放在哪里不固定,如果放在8月后面,就叫闰8月。

长长的牛年

闰月放在哪里不是随心所欲的,农历月份中没有“中气”的月份就是闰月。

我们智慧的老祖宗,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出了二十四节气,来表明气候变化,指导农业生产。

二十四节气是一种笼统的说法,确切地说,应该是一年有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它们按照节气、中气、节气、中气……连接: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个月有一个节气一个中气。因为两个中气之间相隔30.4368日,而农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走着走着,有的月份开始时上个中气已经过去,结束时下个中气还没来,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就算是闰月。

今年是牛年,也是闰年,它有两个5月,那个“闰五月”跟在5月后面(打开日历看一看,从阳历6月23日开始),闰五月里只有节气“小暑”,中气“大暑”到六月去了。

牛年从大年初一开始,你肯定还记得那个烟花、爆竹盛放的日子:阳历的2009年1月26日,结束在2010年2月13日。这个长长的牛年有384天,比阳历2009年多19天!

回归年的一年,是从太阳在黄道的春分点上作为开始,当它又转到春分点时作为结束。

恒星年的一年,是从地球上看出去,太阳跟某个恒星在一个位置上作为起点,当太阳再回到这个位置时作为结束。

迟到的新年

除了闰月、闰日外,还有闰秒呢!2008年结束之前,国际计时管理机构给它增加了1秒,于是,每个人在2 008年多拥有了1秒,而2009年也就姗姗来迟了那么1秒。

时间从哪里来?电视机上出现的整点数字?收音机播出的“嘟、嘟……”的整点报时?

当然不是。

地球每天转动着,从地球上看过去,天上的星星每天东升、西落一次。星星的位置天文学家已经测定好了,他们把望远镜对着天空,当被测定过的星星对准望远镜时,天文学家就知道正确时间了,他们用这个时间去校正天文台的钟,天文台的钟又把正确时间通过电视台、广播台发布出去。

可是,地球转动得并不那么均匀,影响它的有太阳、月亮对它的吸引力,此外,地球肚子里那些热乎乎的、会流来流去的,有时要造成地震,火山爆发的东西,地球外面呼啸的海洋、疯狂的大气等等,也会影响它转动的速度。

目前世界上有两种时间计量系统:一种是根据地球自转得出的“世界时”,一种是根据原子振荡周期确定的“原子时”。“原子振荡周期”说起来很复杂,我们只要记住,它跟地球自转得出的时间没有关系就可以了。

因为科学的飞速发展,使人们对时间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地球这么不守时可不行,所以三位科学家发明了原子钟,其中一位是我们中国人,叫王天眷。

有了原子钟,更可以看出地球的自由散漫啦,它转着转着。有时一年比原子时多出两秒钟,有时要累积7年才会多出1秒钟。

其实,自由散漫是地球的老脾气了,在5.7亿年以前,地球一昼夜只有20.47小时,每年有428天;在5亿年前,每天有21.4小时,每年有409天;在3.7亿年前,每天有22小时,一年有398天左右,而在3.2亿年前,每年只有387天了!

为了让“原子时”与“世界时”一致,从1972年开始,如果一年中多出两秒,就在该年的6月30日和12月31日各加上1秒;如果只多出1秒,则会在6月30日或12月31日加上。

这一秒加在第二天的00:00:00前:当天23:59:59,下一秒为23:59:60(闰秒),然后是第二天的00:00:00,这叫加入“正闰秒”。

那么,如果地球转快了怎么办?也要加闰秒,这叫加入“负闰秒”,23:59:58的下一秒就是第二天的00:00:00。

2008年加了一个“闰秒”,这是世界上第24次增加闰秒,到现在为止,所有的闰秒都是正闰秒。

不过,我国增加的这1秒,却是在北京时间2009年1月1日:北京时间2009年1月1日7:59:59,7:59:60(闰秒),8:00:00。

为什么呢?这就要说到“时区”了。

时区

每当太阳当头照的时候,就是中午12点钟。但不同地方看到太阳当头照的时间是不一样的。上海已是中午12点时,莫斯科还要经过5个小时才能看到太阳当头照;而澳大利亚的悉尼早已是下午2点钟了。

因为世界各地要交往,为了照顾各地的使用方便,又使其他地方的人容易将本地时间换算为别的地方的时间,于是,把地球表面按经线从南到北,划成24个区域,在每个区域内采用统一的时间标准,相邻区域则相差1小时。当人们跨过一个区域,就将自己的时钟校正1小时(向西拨慢1小时,向东拨快1小时)。

在2008年12月31日23:59:59后加上秒的,是0时区,叫格林尼治时间。格林尼治是英国伦敦南郊原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所在地,它又是世界上地理经度的起始点。我国在英国东面,北京时间比格林尼治时间要早8小时,所以,那1秒在北京时间就加在了7:59:59后面。

1秒

1秒就是“嘀嗒”一下,这闰不闰的有什么关系呢?

神舟七号即将上天时,零号指挥员清晰、有力地倒数着:“10、9、8……点火!”

这每一个数字就是1秒,飞船1秒钟要飞将近8公里,要是出现1秒的误差,飞船轨道会偏移,飞船着陆地点可能相差十万八千里。

对天文学家来说,一天就是地球自转一周,如果不用闰秒,几千年后我们的时钟将跟地球自转相差数小时。不同步的时间,让天文学家不知道地球转到什么位置了,不知道该把望远镜架在哪里,才能观测到天空中的星星或者人造卫星!

猜你喜欢

阳历黄道农历
黄道培
2020农历庚子年鼠年
追肥
贵州各地节庆一览
日历
新年快乐2017农历丁酉年
黄道经纬仪
21
2012年缘何“春节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