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为近视,所以贼大胆

2009-05-14

杂文选刊 2009年10期
关键词:冰点匕首杂文

王 安

我是从今年7月份才开始在《中国青年报·冰点》开专栏的,至今不过五六篇文字。《杂文选刊》编辑从中挑了我三篇东西做一小辑,我一看,这编辑先生真眼毒呀,挑的都是地雷。

杂文是什么?应该是个什么样子?我一直没太闹清楚。我是学统计的,书看得不多,肯定寻不出那么多的理论。心虚,所以我还认真学人家的杂文来着。鲁迅说,杂文是匕首。开始我也信,但到后来,发现不全是这么回事。

写报道比写杂文容易。我采访了,再找文字、录音或第三方旁证,便可下笔。这样,就是事后人家来找麻烦,哪怕是上法庭,都没得怕。

但杂文就没有这些客观证据可依赖了。总不能全篇都是讲故事吧,总不能没有自己的推理、论证和观点吧。这就需要勇气,不仅是作者个人的勇气,还需要媒体的勇气。

比如于颖这篇稿子。最初的标题是《于颖遭劫》,比《冰点》编辑所改的见报标题要弱。事后和编辑聊天:你知道这篇文字背后是怎么回事吗?那利益链就长了去了,党、政、军、商、法各方面都涉及到了,所以才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绑架主编,所以在法庭上,连惹事文章的标题与“太平洋证券”这五个字都没有提及。有关方面刻意把此劫案限定在简单的治安事件里,小孩打架嘛。但圈内人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就是不能摆到桌面上来。

在这种情势下,咱也不能跳出来拼命,和谁拼呢?什么市场正义、政治清明、新闻理想,多少年后也许能弄出个清白来,但眼下不能。于是,这篇文字走了悲情路线:“一个主编触动了利益集团,一个女人掉进了男人的暴力,她的弱势甚于民工。”这篇文字确实是软,但能出来就是胜利,软的出来总比硬的出不来要好。

从这一点来说,杂文并非全是匕首,还可以软一些,这不仅是勇气问题,还为见识、视角、利益所限。当今中国社会正在剧烈变化,对所有的问题几乎没有统一的结论。有些事今天看来是对的,但显然是苟且妥协之计;从政治角度来看不错,但以经济计算可能就是大大的败笔。两害权衡去其轻,远忧近虑找平衡。在此隋势下,尽量多给出一些思路,多提供一些信息,平和、包容、建设,对人、对己、对社会都是好的。

写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有这样两个背景:中钢协要号令全国统一铁矿石进口价,这显然是计划经济思路,单尚华的“价格联盟”必定成少败多,此一;上层已决定,明年的铁矿石谈判重新由宝钢主持,而恰在中钢协与国际矿佬谈判时,宝钢虽贵为央企,却毫不担承责任,多次率先提价以自肥,它有什么资格重新代表中国谈判?此二。

在这篇文章中,既没有大声忽悠单尚华。也没有严厉责贬首钢,只从旁观者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

去年8月北京奥运会期间曾实行机动车单双号临时限行制度,这个制度是否长期实行?议论颇多。我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此问题的实质是公众的财产使用权受到了侵害,车主买车时,遵守相关法规并交纳政府税费,车主合法地拥有了汽车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这意味着车主的权利受法律保护,政府有责任和义务管理并保障车主的权利。突然,政府决策了,政府不认法律了,政府剥夺车主一半的汽车使用权了——政府咋就这么大权力?

后来,北京市还是实行了机动车单双号制度,据说对缓解交通有效果。但我们仍然要意识到,这种权宜之策,从长远来说,对治理社会、对公众形成法律意识是有损害的。我写道:改革开放三十年主要就两条,一是将选择权还给公众,种田、打工、写字、跳舞或者靠存款吃利息,随便;二是逐步建立起保护公众财产的法律体系。如果官员动不动就要自己决策,大家首先要嘲笑法律。并怀疑改革开放。

我的文字偏于政经,“冰点”栏目也被约定为人物,这些都与传统杂文的内容不符。但这些文字太切合现实了,且往往缠入利益,因此很地雷、很匕首。虽然我一直叨叨要软,其实很硬。那是因为我近视,所以贼大胆。

猜你喜欢

冰点匕首杂文
画与理
黎明之光
冰点以下的缝合
《杂文选刊》邀您读杂文佳作
折光率、冰点、密度与发动机冷却液浓度关系
《杂文选刊》2013年1月下半月版精彩推荐
《杂文选刊》2012年12月中、下旬版精彩推荐
中青报“冰点”研究述评
玲珑人生
玲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