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州方言单音节动词加缀组成的合成词研究

2009-05-13

现代语文 2009年11期
关键词:词类后缀词义

韩 瑜

摘 要:汉语的形态变化较少,词缀的数量也很有限。但在徐州方言中,其词缀数量则相对丰富一些。本文主要论述了徐州方言中单音节动词加后缀组合成的附加式合成词,并具体阐述了这类词的重叠构形、词类的划分、词的色彩义及与普通话词义的比较等。

关键词:徐州方言 单音节动词 后缀 重叠 词类 词义

无论哪种类型的语言,词根总占多数且具有较强的能产性。而对于那些数量较少的词缀的性质,学术界还未达成共识,更没有一个准确一致的定义。朱德熙认为:“表示抽象的语法意义,并且是定位语素,具有这样特征的语素称为词缀。”[1]刘叔新认为:“只体现概念意义的语素是词根,既有改变概念意义作用,又有语法作用的是词缀。”[2]张斌认为:“词当中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叫词缀。”[3]以上说法虽都有道理,但下定义应从功能、意义等多方面考虑。我们认为下面这种说法更妥帖:词缀是附加在词根上,具有依附性,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位置固定,意义空灵。每种语言中的词缀数量都是有限的,都是一个封闭的小类。像英语这种形态变化丰富的屈折语,常见的词缀也不过一百四五十个,而对于缺少形态变化的汉语来说,词缀数量则更为有限。在汉语普通话中,提起词缀,研究较多的一般是名词、形容词、区别词,对动词词缀的研究却很少。徐州方言中的动词词缀相对于普通话而言,则要丰富一些,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语言现象。

徐州地处江苏省西北部,位于苏、鲁、豫、皖四省的交界处。徐州方言属北方方言中的华北东北次方言。本文主要讨论徐州方言中动词加后缀组成的附加式合成词的构造及用法。

一、构形及重叠用法

一般说来,徐州方言中能加缀的动词动作性都较强,并且多为及物动词。重叠是汉语的一种重要的构形形态。由单音节动词加后缀组合成双音节词,其重叠形式不外乎ABAB式、AABB式、ABB式三种。

表1

(注:打“√”的均可以重叠使用)

由上表可以看出,单音节动词加后缀绝大部分都可以以ABAB式重叠,一小部分可以以AABB式重叠,而极少能以ABB式重叠。比如“忙乎”一词,“忙”单用时既可作形容词,也可作动词,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种重叠形式都适用于“忙乎”。我们认为,“乎”在“忙乎”中只是为了凑足音节,将单音节变为双音节,而无实在意义,“忙乎这忙乎那”可以说成“忙这忙那”,而“摆乎”等则不能省去“乎”,如“摆乎车子”不等同于“摆车子”,因为二者的意义完全不同。“忙乎”并非徐州方言所特有,它与普通话中的“忙活”,均为“忙碌”义,且“乎”“活”都读轻声而无实在意义,二者的区别只在读音上有些微差异。

动作性很强的单音节词加上后缀并重叠使用,其口语色彩一般比较浓。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表示不同含义时其重叠形式也不同。

(1)拨娄:a.拨动:要买就买,不买别乱拨娄。

b.小炒:这种菜好熟,搁锅里拨娄拨娄就行了。

(2)团由:a.用手团来团去:这纸没用了,团由团由扔了吧!

b.拉拢,笼络:他把那人团由住了。

同一个词的一种重叠形式在不同的语境中也可以有多种含义。

(3)提娄:a.提起,提着:提娄提娄,看有多重!

b.提醒,警告:要他不犯毛病,得经常提娄提娄。

(4)迷娄:a.比划:他一边说一边用手迷娄迷娄的。

b.测量:迷娄迷娄这两根绳哪根长。

单音节动词加后缀无论是单用还是重叠使用都要以具体的语境为依据。黎锦熙曾指出:“一种动作方开始与继续的进行,又表示快完成之趋势,则可用重叠法”。重叠式的动词加缀在具体语境中的语用效果表现在:

(一)表示动作持续时间短,比较容易完成

(5)捏不:面团被他捏不捏不就成了一只小鸟。

由此义引申出“随意、轻松或者尝试”义。

(二)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频率高

(6)搁娄:这汤得多搁娄搁娄。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动词加缀式的附加式合成词都可以以ABAB式重叠。如“扯拉”貌似并列短语,常会被认为是“拉扯”的同义词,其实,“扯拉”一词比“拉扯”的意义更广。在徐州方言中,“-拉”是一个典型的动词后缀,故本文将“扯拉”看作附加后缀式合成词。同样“吃头”(v.+头)也不可重叠,具体用法将在下文详述。

二、词性的变化

词性表示词所属的类别,学术界对现代汉语词类活用的重视程度远不及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徐州方言中也存在词类活用现象。下面将论述单音节动词加上后缀后组成的,附加式合成词的词性变化情况。

(一)转类

1.动词+后缀——副词

待乎:“待”的本义是“等待”,还有“停留”义。“待乎”义为差不多,如:

(7)将近病了待乎三年了。/待乎两年没见面了。

用于时间名词前,表示持续时间长,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几乎”。

2.动词+后缀——名词

讲头、做头:说的价值、做的价值。如:

(8)宝玉……道:“这句话没什么讲头。”代儒道:“胡说!譬如场中出了这个题目,也说没有做头儿?”(《红楼梦》)

想头:想法。

(9)你哪里知道,我这心里也合你一样的想头呢。(《儿女英雄传》)

吃头:吃的必要,价值。如:

(10)这东西天天吃,还有啥吃头?

其实,“动词+头”组成名词这种用法大约在唐代就出现了。如:

(11)研尽大地石,何时得歇头。(《寒山诗》)

(12)就和尚清一传问头。(《祖堂集》卷十)

“动词+头”一般表示某事是否值得做或对其必要性的主观评价,往往用“有v.头”的形式表示肯定,“没v.头”表示否定,“有啥v.头”表示否定和反诘。另外,当说话人对某事或某物感到不满、不屑或厌烦时,也可以用“动词+头”式。如:

(13)“有什么谝头,不就一件破衣服嘛。”(谝:炫耀)

还有一种含义是期待但含有“幸灾乐祸”之义。如:

(14)这下有看头喽!

“动词+头”的用法并不是徐州方言所特有,在普通话中也大量存在,如“念头、想头”等。但普通话中带后缀“头”的动词大部分是表示心理活动的,而“动词+头”这一形式在徐州方言中的意义则更复杂,用法也更广泛。由“动词+头”组成的名词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而词缀是一个封闭的小类,数量也有限。因此,对于这类词在使用时一定要将其放在具体语境中。

(二)兼类

兼类指某一个词同时具备两类或几类词的主要语法功能,且意义之间有联系。徐州方言中单音节动词加缀构成复合词也存在兼类现象。

1.动词兼作形容词

1)嘘乎:虚夸,虚张声势。

(15)他这个人最会嘘乎了。(作动词)

(16)小王特别/可嘘乎了。(作形容词:用程度副词“特别”或“可”修饰)

2)拽不:扭动的样子。

(17)他脚有毛病,一走一拽不。(作动词:一……一……结构,“拽不”与“走”并列,词性相同,均为动词)

(18)小王拽不拽不地朝我们走来。(作形容词:作状语修饰动词“走”)

3)嗲娄:娇惯,娇气。

(19)你就会嗲娄她。(作动词:动词+宾语“她” 构成动宾结构)

(20)这孩子可嗲娄了。(作形容词:用程度副词“可”修饰)

以上三个词中,前两个是自动动词,“嗲娄”是他动动词。作动词时,主语为动作的发出者,宾语为动作的承担者(受事宾语);作形容词时,主语一般是受事主语,并且后面一般不加其它成分(补语除外)。

2.动词兼作名词

1)嗝娄:

(21)嗝娄了一下。(作动词)

作动词用时一般单独使用,或者后加补语。

(22)打嗝娄。(作名词)

位于动词“打”之后,构成动宾结构的短语。

“嗝娄”一词在徐州方言中指因胃里的气体向上翻而发出的响声,该词是不可重叠的加缀合成词,一般前加“打”,构成动宾式短语,即普通话中的“打嗝”一词。

王力曾指出:“在双音节动词重叠的时候,如果是动词,一般总是叠词不叠字,如‘研究研究,如果是形容词,一般是叠字不叠词,如‘清清楚楚‘高高兴兴。”下面我们根据这一观点,来具体分析徐州方言中附加后缀式的双音节动词重叠式的兼类问题。

2)握巴:相当于上文中的“团由”,用手搓来搓去,弄皱,弄折。

(23)他把信握巴握巴就装包里了。(动词,ABAB式)

(24)看你的衣服握握巴巴的,真窝囊!(形容词,AABB式,指不整洁,褶皱较多)

3)离拉:不经意洒落、抛洒。

(25)雨还离拉离拉来,等会再走吧。(动词,ABAB式,指雨未停止但下得不大)

(26)让他盛个饭,还离离拉拉地洒了一桌子。(形容词,AABB式)

4)扯拉:随意拉扯、牵扯,不整齐,不干净利落。

ABAB式:*扯拉扯拉。虽然不能以ABAB式重叠却也不能否认“扯拉”一词的动词词性,它在单用时仍然是个动作性很强的动词。

(27)这毛线让你弄得扯扯拉拉的,收拾都不好收拾。(形容词,AABB式)

徐州方言中,能与“-拉”这一典型词缀组成附加式合成词的动词有很多,且大部分都含有动作不经意、随便反复进行之义。大多可以受“瞎”“乱”等副词的修饰,使“不认真做某事”这一隐含附加义更加明显。如“瞎扯拉”“乱划拉”“乱扒拉”等。

5)晃由:摇晃,不稳定。

(28)这饮料里有沉淀,晃由晃由再喝。(动词,ABAB式,与“喝”构成连动式,表示动作的先后进行。)

(29)那个醉汉晃晃由由地从酒馆里出来。(AABB式)

从“扯拉”中可以看出,并非所有的动词都可以以ABAB式重叠,再如:

6)抛似:浪费,糟蹋。如:抛似粮食

该词不可以说成“抛似抛似”。所以,王力先生的观点并不十分严谨。同时AABB式重叠的形容词是比较有歧义的,如“忙乎”作动词讲时,以AABB式重叠成“忙忙乎乎”,一般认为是形容词,但作动词也是说得通的,如“这几天忙忙乎乎考数学,把什么都放下了。”这里的“忙忙乎乎”与“考数学”可构成连动式并列短语。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的研究者认为是“由于AABB式重叠的非典型性,而形成动词形容词的非典型性,致使两类词的界限不清”。笔者认为这种说法虽说得通但较牵强。

三、与普通话词义的比较

词义不仅包含同概念相关的部分即逻辑义,也包含一系列的附加义。附加义又叫色彩义,即附着在理性义上表达说话人或语境所赋予的特定感受,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每个词都有其理性义,但不一定都有附加义,对于有附加义的词语,其附加义也是有的多一些,有的少一些,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

下面我们主要论述徐州方言中单音节动词附加后缀组合成的合成词在不同语境中词性和词义的不同(包括理性义和色彩义)。

例如,“扑娄”本是一个象声词,又叫拟声词,在普通话中也存在。“拟声词可以作状语、定语、谓语、补语、独立语等,也可以单独成句。作状语最常见,有时要后加‘地”。 在普通话中,“扑娄”是拟声词,没什么实在意义,但附加义则较明显,具有较浓的口语色彩。另外,因为表示某种声音,所以又有一定的形象色彩。“具有形象色彩的词不限于‘形态方面,还包括‘动态、颜色、声音等”。[4]而在徐州方言中,该词不仅具有普通话中的意义,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意义。它在徐州话中大多数情况下作动词,充当谓语中心词,意思是扑动、扑打。如:

(30)鸡还没死,两个翅膀还在地上乱扑娄。

该词还有“乱折腾”的意思,形容做事不认真、没有条理。如:

(31)好好的车在他手里面几天就扑娄坏了。

“扑娄”在感情色彩上应属于贬义词,因为存在于方言中,故口语色彩较浓且有一定的地域性。我们可以把后一个意义看作是从拟声词引申出来的,到了近代才发展成具有实在意义的实词。

又如掳乎:套近乎,拉拢关系。“掳”可单用,也可重叠为“掳掳”,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拉拢”,但运用起来要比“拉拢”灵活。如:

(32)这孩子就会到处瞎掳乎。

*这孩子就会到处瞎拉拢。

“拉拢”后必须带宾语“关系”,而“掳乎”则可带可不带。

除此之外,“掳乎”和普通话中“拉拢”的感情色彩也不同。“拉拢”在任何语境中都含有一定的贬义色彩,而“掳乎”在上例中是贬义,可以受“瞎”这一副词的修饰。又如:

(33)再去掳乎掳乎,这事就成了。

此例中的“掳乎”不含贬义,可当作中性词。

综上所述,徐州方言中的动词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运用起来也比普通话灵活,有些词的意义也更为丰富。我们认为,其原因在于它们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再加上一定区域内人们的频繁使用而逐渐定形为了常用词语。

注 释:

[1]朱德熙:《语法讲义》,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8页。

[2]刘叔心:《汉语描写词汇学》第71页。

[3]张斌:《新编现代汉语》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65页。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70页。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张斌.新编现代汉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4]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5]李申.徐州方言志[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5.

[6]王力.汉语知识讲话—词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7]张爱民,杜娟.徐州方言动词形态变化考察[J].河池学院学报,2004,(5).

[8]李申.徐州方言语法散札[J].语文研究,2002,(1).

[9]谷晓恒.青海话中的词缀“头”[J].青海民族研究,2006,(2).

[10]吴继光.徐州方言词汇订补[J].中国语文,1996,(3).

(韩瑜 徐州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221116)

猜你喜欢

词类后缀词义
大学英语词类教学研究及启示
西行学院成语班
根据认知语义学浅谈英语单词记忆法
现代汉语词类划分问题研究
倍增法之后缀数组解决重复子串的问题
两种方法实现非常规文本替换
从型号后缀认识CPU性能
大少不同
认知语法下汉语词类划分的再探讨
简析动词的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