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农业院校考试现状及改革建议

2009-05-12陆建飞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6期
关键词:改革建议农业院校素质教育

田 舜 陆建飞

摘要分析了高等农业院校考试的现状,指出要提高高等农业院校的考试质量,首先必须改革优选原则,强化考试的教育功能,弱化其筛选功能;其次在考试形式上,采用闭卷、开卷、小论文、课程设计、文献综述等多种形式,引入实践技能考核,并针对不同课程采取百分制、五级分制、二级制、无级制等不同评判标准。

关键词农业院校;素质教育;考试现状;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42.4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6-0231-01

考试作为检查学校教与学的情况、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一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教学质量水平。然而,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高等农业院校的考试改革步伐显得过于迟缓,学生将考试当作学习的最终目的,老师将考试异化为教学的目的,这种情况远远落后于实行素质教育的需要,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笔者拟就如何改革目前高等农业院校考试制度及考试方法谈一些体会和思考。

1高等农业院校考试的现状分析

1.1考试目的

考试目的功利化,突出表现在过分夸大分数的价值功能 ,强调分数的能级表现。尤其是将考试成绩与奖学金、评优评先结合在一起 ,比如文化成绩在综合测评中占70%,进入不了班级前20%之列就没有当班级主要学生干部资格,有一门补考便退出学生会,不通过英语四级就不能入党等,这种制度加剧了学生的功利化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起误导作用。学生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或为了得到满意的分数,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同时,由于目前农业院校仍未改变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状况,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仍旧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状况,不能真正检验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一旦走上社会,学生能力欠缺、素质低下、心理脆弱等弊端一一显露。考试实质上就演变成考核学生对书本知识尤其是老师划的重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而教师也习惯于改完试卷分数一填便完成任务,考试成了课程结束的标志。因此,就学校而言,考试的目的成了考核学生记忆知识的数量和归纳推理的能力,这显然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目的。

1.2考试内容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但知识与能力并非同步,就农业院校而言,知识只有在实践中经过不断内化才能转化为能力。但是在现实的考试中,利于知识而不利于能力考核的现象仍然存在。笔者对某校具代表性的课程考试试卷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客观题占整个卷面分值1/2以上的试卷占70% 以上,这种客观题题量在当今重视能力考核的情况下比例过大。同时,在有些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中,对生产实践技能的考核较少。如果说考试是学生学习导向的话,那么目前的考试只能将学生引向歧途,考试的结果只能使学生重书本知识、轻能力培养,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原则要求相差甚远。

1.3考试方法

考试方法灵活、新颖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可是目前高校考试方法比较单一,具体表现为:①题型单一、僵化。各课程考试大都采用了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题型。这种题型使得各课程的学科特点在考试中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而且这些题型都是学生自上小学以来一直受考的题型,容易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解题“思维定势”。其结果是:学生不思进取,上课记笔记、课后补笔记、考前背笔记,甚至平时不学习,考前临时“抱佛脚”。②考试形式单一。高校成绩考试中有笔试、口试、论文写作及实验性操作考试等主要形式,在这几种形式中,闭卷考试是采用最多的考试形式,其他形式一般很少用,使得学生缺乏主动汲取知识的动力。

1.4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集中固定,目前高校考试多为一学期1~2次,即期中和期末考试,有的甚至只有期末考试1次,平时很少提问或测验,所以学生学习多数呈规律性的“松-紧-松-紧”状态,考试紧、平时松。

2对高等农业院校考试改革的几点建议

2.1改革优选原则

考试成绩只是学生素质的一方面体现,不能代表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的综合素质应该包括思想道德、专业水平、科研技能、文化素养和身体素质等诸多方面,有些是无法用考试来衡量和体现的。目前学校在评价学生时过多地强调了考试成绩的权重,这很容易引导学生把考试作为学习的最终目的和获取荣誉的手段。因此,应该加强高校考试的教育和评价功能,弱化其筛选功能,就目前情况而言应该降低文化成绩在学生综合测评中的权重,同时应改变所有的评奖评优都和考试成绩挂钩的局面,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应对考试。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从考试的压力中走出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的自我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教育的境界。

2.2实行多样化的考试方式

考试方式可采用闭卷、开卷、口试、小论文、课程设计、文献综述等。闭卷笔试的优点是能够准确地表达各种公式、方程式的演算过程以及需要图解、列表表达的知识和技能,一些基础课程,如微积分、化学、物理学、概率论等课程宜于采取这种方法。笔试对全班学生采用同样的考题,能够准确地检查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程度、运用程度、理解记忆程度和书面表达能力,便于教师较准确地评价和比较学生的学习成绩。开卷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所学课程理解程度和对知识灵活运用的程度,有利于考察学生对课内外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可以克服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不良倾向;有利于提高考试的质量和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口试不受文字限制,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口头表达能力,这正是当今大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经济管理类的课程可以鼓励学生自己选择一个专题,在课堂上交流,由老师给其打分。小论文、课程设计、文献综述等可以考核学生运用科学理论进行分析的能力,老师可以布置学生去了解学科研究前沿知识,鼓励学生写一些科学前沿的综述性论文。此外,有些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科目,可以通过实验操作进行多样化、多方面考核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吉林农业大学的黄浦淳教授20世纪80年代在该校果树专业学生中大力推行生产技能考试方法,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目前操作考试在高等农业院校实行的规模远远不足,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去掌握生产实际技能。综上所述,各种考试方式各有特点,其长处和短处能够互补。各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应根据学生和课程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考试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3改革成绩记载方法

当前的成绩记载以百分制居多,这种方法的弊端是过于追求精确化 ,且形式过于单一,很难适应大学阶段培养人才知识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要求。因此,不妨在成绩的评定上分为百分制、五级分制、二级制和无级制多种评分标准,必修课和学位课可采取百分制,大多选修课可以采取五分制,而一些拓展知识的辅修课,如艺术学概论、摄影教程等课程则完全可以采取二级制(只要记载通过还是不通过)。有些课程只需通过写读书报告等形式在成绩栏目中注上“已修”字样就够了,这是无级制。只把考试和考查的部分课程列为获准毕业的“资格课” 。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分数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时间、有精力、有信心去学习更多的素质教育课程或从事双学位、双专业、主辅修等课程的学习,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合理个性的发展。这时的素质教育才能变为可操作,并为学生所接受。

3结语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必将引起一系列的考试制度改革,高等农业院校应以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新形势下的考试制度,逐步改变旧的考试理念,合理地利用考试机制,充分发挥考试的功能,培养综合素质一流的农科大学生。

4参考文献

[1] 伍利民.实施素质教育 改革考试制度[J].南方护理学报,2001,8(2):47-49.

[2] 黄亚月,叶晖有.改革考试方法 强化素质教育[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21(1):150-152.

[3] 刘敏.建立高校素质教育考试模式探讨[J].甘肃高师学报,2001,6(4):52-54.

[4] 刘继红.对高校考试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0(5):28-29.

猜你喜欢

改革建议农业院校素质教育
高等农业院校宠物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育人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分析财政税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农业院校大学生英语写作焦虑研究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舞蹈普及教育之我见
武陵山片区教授工科专业制图课程的思考及改革建议
专车行业改革必要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