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转移下的物流“三步曲”

2009-05-07郑文华

物流 2009年3期
关键词:三步曲珠三角物流

一 平 郑文华

香港、新加坡就是由于国际产业分工与转移和特定的区位优势,抓住物流机遇发展起来的著名的国际物流集散中心。

产业转移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利用国内产业转移的机遇,促进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后发达地区又该如何承接产业转移?产业转移对国内物流业发展会带来哪些影响?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相关部门。

起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在国际上,因产业的转移已培育出多个国际物流集散地。自二战以来,全球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香港和新加坡就是由于国际产业分工与转移和特定的区位优势,抓住物流机遇发展起来的著名的国际物流集散地。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汪鸣认为“产业发展的梯度转移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经济规律。改革开放伊始,我国沿海地区就承接了国外转移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培育出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大中国经济带。”

事实上,当时国际产业向中国转移,主要是因为中国市场广阔,劳动力成本较低、制造业生产基础、配套能力和技术条件较好,特别是中国推进市场化改革、建立开放型经济、工业体系比较完善等。而这些因素与跨国公司降低成本和利润最大化、利用全球资源优势、扩大全球市场份额及建立全球竞争战略等目标相一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魏际刚博士表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承接过三次大的国际产业转移:第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承接香港的大部分轻纺、玩具、钟表、消费电子、小家电等轻工和传统加工业的转移;第二次是20世纪90年代初,主要大规模承接台湾以及日本、韩国的电子、通讯、计算机产业的低端加工和装配环节的转移;第三次是本世纪初到现在进行的承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以制造中心、产品设计中心、研发中心、采购中心为代表的高端产业的转移。目前东部沿海地区集中了全国80%左右的加工工业,并形成以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为主导的国际产业加速向东部沿海地区转移的新态势。”

随着对外开放继续推进,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会逐渐呈现一些新的趋势:一是国际产业转移的大环境进一步趋向宽松,转移规模会继续扩大,跨国公司将在产业转移中发挥主导作用;二是跨国公司向我国转移传统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和部分研发环节以及服务业的势头将继续保持;三是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地区分布上仍将以东部地区为主,中西部吸收国际产业转移的步伐将加快;四是国际产业转移的方式将日趋多样化;五是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也将面临严峻的外部挑战;六是我国地区间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差距较大,经济发达地区工资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国内欠发达地区转移提供了广阔空间,依然可以在较长时期内继续保持劳动力成本低的竞争优势。

转身:产业转移对物流的冲击

“产业转移在国内已经讲了很多年,但严格来讲,我国实行产业转移的条件还不具备。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国际上把产业转移到珠三角是因为该地背靠香港这样一个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产业转移的前提条件是销售而不是劳动力是否便宜,有没有资源。香港和珠三角是前店后厂的格局,掌握着销售主动权,实际上是流通起决定作用。珠三角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汪鸣坦言。

以中西部为例,目前中西部地区发展起来的产业,都是以矿产、有色金属和能源等资源和国内销售市场为依托的产业。比如,广西、成都和重庆的汽车产业就是依托国内的销售市场发展起来的。实际上产业转移应结合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怎样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先导的产业转移。应该是先有结构调整,才有产业转移。而产业结构调整我们谈的最多的是发展工业,发展工业应该先建好流通中的生产加工基地。物流的作用是为流通和生产基地的形成提供一种具有竞争力成本和高效益服务环境,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产业转移。

实际上,物流本身并不是一个先决条件。从国内的交通设施来看,相当部分地区的交通条件已经具备,即便是经济后发地区的交通条件也已经远远优于当初珠三角、长三角接受转移时的交通条件。但物流只是一个前提条件,最根本的还是流通,是服务业发展的环境条件。物流只能起保障作用和服务环境的支持,不能起决定作用。

目前产业转移的特点主要是依托资源和国内消费市场的产业转移,真正实现面向国际,以进出口为目标的产业转移,还很困难。产业转移是一个“全国一盘棋”的大概念,全国不同地区有什么样的资源秉赋就发展什么样的产业,在产业布局调整中实现长远转移。而不是把珠三角、长三角不赚钱的加工业和落后的一些产业转移到内地。在产业转移中物流所起到的作用是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进行物流服务体系的建设、相应服务设施的建设。

专家指出,在实际操作中,想把目前珠三角形成的产业转移出去也是很困难。珠三角70%以上为香港投资,是香港掌握销售渠道在这里加工制造的,如果它要选择一个更远的地方去投资,比如说欧盟,它的销售渠道依然是香港。在这种情况下,其物流成本就会提高,效益就会下降,最大的问题还是依托销售资源的成本问题。

所以,目前我国要解决的不是产业转移,而是产业升级、提高技术含量、提高自主知识产权在产品中附加值缺乏的问题。珠三角在这方面是最应该解决的,不解决这个问题,生产的还是消费品、工业品,否则转移出去生产什么、发展什么都是个很大的问题。

不仅如此,在物流发展上,珠三角已经具备组织国际物流的条件,在提供产品进出口服务过程中已经形成较完善的物流体系。所以,珠三角地区在加速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同时,也必须要加速物流产业的升级,通过培育能够提供国际物流服务的产业来为制造业产业升级创造条件。

迈步:政策下的未来物流业发展方向

曾经一度有这么个说法:国际上落后的加工业转移到中国,国内沿海地区落后的加工业转移到内地。

对此,汪鸣笑言:“不是说把沿海地区落后的加工业转移到内的去,还能赚那么多的钱,不可能。永远不可能。时间价值和运输成本根本不合算。要是合算,资本早就去那个地方投资了,投资是最敏感的,而不是产业敏感。所以,要想往中西部转移实际上是很难的,中西部地区只有创自己的品牌,依托自己的资源秉赋,面向国内市场为主,来进行相应的产品升级,再加上配套服务,才有可能把经济发展起来。”

在产业转移当中,物流业将如何顺利转移和发展?魏际刚表示,未来物流业发展应根据产业转移的特点、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主体功能区划分等要求实施不同的区域物流发展模式,加强区域间物流合作与协调发展。区域物流协调方面,要从“大市场、大物流”角度推动区域间物流通道、区域内物流网络、城市群物流、地区重要物流节点、产业集聚区“物流带”的建设。东中西部地区要打破地区间市场壁垒,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在物流网络相对完善的基础上要提升等级、质量和效率,中西部地区要加快增加物流网络规模以及提高承接东部地区物流服务转移的能力。明确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发展重点,优化发展和重点开发功能区是生产型物流服务发展的重点区域。城乡物流发展方面,农村物流是物流体系中极其薄弱的环节,没有农村物流的现代化就无法实现中国物流的现代化。

“从国家发改委的政策操作思路来看,放在第一位的应该是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我们所说的转移的那部分也都是有资源背景有国内市场背景,所以,我们首当其冲的应该是产业升级,接下来是结构调整,第三才是资源秉赋条件的符合中西部地区相关产业的转移。转移的目的不是为承接长三角、珠三角落后的产业,而是为长三角和珠三角实现产业升级腾出空间。”汪鸣进一步阐述道。

他认为,产业转移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就某一个产业的点来谈,不仅没法谈,也转移不了。因此,之所以泛珠三角的产业转移不了,是因为整个泛珠三角不应只做产业转移的游戏,而忽略了整体产业该如何发展。最缺的是对泛珠三角整体产业进行一个合理设计、产业布局,在整体设计下,各方利益都得到考虑的情况下,共同实现整个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而不是利用周边资源来实现广东的产业结构调整。

猜你喜欢

三步曲珠三角物流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小学语文阅读“三步曲”
中小学剪纸教学“三步曲”
小学作文批改“三步曲”
珠三角,2012
交锋
2009年本刊重点关注之物流展会、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