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导产业,引导农民工就地转移

2009-05-04陈天长丘洪兴

就业与保障 2009年4期
关键词:长汀县长汀招工

陈天长 丘洪兴

长汀县经济开发区是一个拥有近300家企业的开发区。开春以来,这里的企业并没有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停工停产,相反的是,每家企业的门前却热气腾腾,新吸纳了返乡农民工3000多人就业。

长汀地处福建西部,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农业县,过去由于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小,因此就业压力大。近年来,长汀县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紧紧抓住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机遇,以经济开发区为平台,大力招商引资,形成了纺织服装、机械电子、稀土精深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2+2”主导产业竞相发展的格局和良好的发展态势,走出了一条促进农民工就业,服务主导产业用工的路子。

创新工作思想,做到“三结合”

经济发展重在产业,产业发展重在企业,企业发展重在员工。长汀县创新思路,做到三结合。一是发展产业与开发岗位相结合。目前,全县“一区三园”共开发就业岗位近6万个,吸纳农民工5万多人,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引导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3000多人,有力地稳定了就业局势。二是促进就业和服务企业相结合。一方面以省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县为契机,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营造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环境,吸引外出农民工纷纷返乡就业,另一方面为投资者提供“保姆式”全程服务,使服务主导产业用工从突击性工作变为常规化工作,成为长汀良好投资环境的独特优势,成为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的“助推器”。闽南企业家蔡天守到长汀投资后,对长汀服务企业招工的做法极为赞赏,不但扩大了企业的生产规模,还帮助引进20多家企业落户长汀。三是就地转移与劳务输入相结合。在立足县内,千方百计引导本地农民工就业的同时,拓展县外积极开展劳务协作,制定让外来工享受“市民待遇”的政策,变劳务输出大县为劳务输入县。近年来,长汀在周边县市及江西、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甘肃、安徽等省建立了12个基地,为开发区引进外来务工人员4000多人。去年3月甘肃省庆阳市赵新虎一家5人被推荐到安踏公司就业,全家人第一个月就领到工资4000多元,目前每月工资在7500元以上。赵新虎深情地说,我家在长汀一个月的收入就超过老家一年的收入,非常感谢长汀县来招工的同志。他还把自己在长汀务工的感受告诉家乡的亲人和朋友,动员了20多人到长汀来务工。

创新工作机制 积极抓好落实

长汀县成立了县、乡、村三级联动领导体制,建立了以县劳动保障部门为主,政府34个职能部门配合的农民工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纵到底、横到边、齐抓共管”的领导格局。去年10月,针对返乡农民增多的实际,县委书记卢德明、县长林旭强调要依托当地劳动密集型企业千方百计服务返乡农民工就业。今年春节,县委书记、县长又联合向开发区员工每人寄了一份贺卡,送上新年的祝福和问候。同时每年把促进农民工就业、服务主导产业用工列入县对乡镇目标管理,建立了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机制和奖优罚劣的考核机制。八年来,评出先进乡镇18个、先进个人41人并予以重奖。对企业吸纳农民工实行招工扶持、职介补助、表彰奖励等激励机制。全县评出吸纳农民工就业先进企业两家,营造用工环境先进企业6家。通过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引导企业改善生产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用工环境。对农民工出台了免费培训、子女就近入学、户口迁移、优先评选先进、优先享受政府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八年来,全县共推荐107名优秀农民工受各级表彰;同时积极开展岗位练兵,举办全县性技能竞赛活动4届,评出岗位操作技术能手87人。2004年县政府筹资兴建了经济适用房300套,以不到市场价6成的优惠价出售给农民工,有效地解决了进城农民工的住房问题。2006年又在工业新区兴建安置楼618套,安置在洪灾中房屋倒塌的农民,并对有就业意向的组织定向培训,帮助其转移就业。庵杰乡的雷志强一家六口人,夫妇参加免费培训后在开发区企业就业,2004年以600元/平方米的价格购买了政府兴建的经济适用房,现在两个女儿免收借读费在城区上学,其父在开发区香料厂上班,母亲料理家务,全家安居乐业。

创新服务模式服务“一条龙”

长汀县建立了以县招工办为龙头、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为平台、村劳动保障协理员为骨干的三级服务网络,注重抓好劳动保障“三基”建设。全县18个乡镇都按照“六到位”要求成立了劳动保障所,297个行政村(居)采取“县聘、乡管、村用”,并由县财政每月每人发给津贴50元的办法配备了劳动保障协理员。

就业信息入户。每年春节,全县上下都掀起进村入户为农民“送信息、送政策、送服务”的热潮,使主导产业的招工广告、用工信息、优惠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去年底,提前对开发区企业2009年用工需求进行调查,摸清了42家企业可提供6000个岗位;18个乡镇于春节前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等形式摸清全县有就地就业意向农民工的底数。目前,全县19家公共就业机构全部免费服务,县、乡、村三级累计发放春风行动卡5万份,全县举办招聘会20场、座谈会200多场,组织农民工进企业参观1000多人次,从正月初六开始,全县共出动汽车150多辆次免费接送农民工进厂3000多人次。

因地制宜,技能培训到手。连续八年采取“政府买单、社会承办、订单培训、就业带动”的模式,对全县16~40周岁的城乡劳动者进行免费针织、纺织服装培训。劳动保障部门牵头 组织培训实体,在18个乡镇和较大的行政村轮流开展培训,培训期间还发给伙食补贴,把培训班办到乡(镇)、村,办到农民家门口,使许多农村劳动力学到了一技之长,就地转移成了农民工。2003年,率先在全省成立县级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及时对培训学员进行技能鉴定,同时还联合企业对员工进行职业技术等级认证,既使工人技术水平在工资中得到体现,又使企业留住了技术人才。目前已累计培训5 .8万人,发职业资格证书1.4万本,基本达到了“培训一人、合格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的,初步形成了“政府激活市场、市场引导培训、培训带动转移、转移促进就业”的良性循环的格局。

劳务派遣进厂。2003年,长汀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劳务派遣服务公司,采取“培训—派遣—保障—维权”一条龙的方式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供需见面平台,为派遣员工提供优质服务,引导了大量城乡劳动力的有序转移。目前累计派遣员工16311人次(其中90%是农民工),劳务派遣已成为促进农民工有序转移的重要渠道,受到企业和职工的普遍欢迎。

创新用工理念企业营造环境

政府部门在服务企业用工的同时,还及时引导企业“以人为本、诚信用工、善待员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用工环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长汀县通过宣传《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和健全政府、企业、工会三方协调机制,用工企业普通建立了人性化管理制度,今年招工留工形式喜人。盼盼公司春节前开展了慰问活动,元宵节组织员工联欢,老员工返岗率达100%,新招员工200多人;长诚鞋业降低了招工门槛,出台了以工引工奖励措施,新招农民工550人;卡鑫隆公司评选了年度企业优秀员工,并发放了13个月的工资,员工返岗率达到90%;安踏公司今年在普遍提高员工福利薪酬基础上,出台员工春节带薪休假政策,元宵节后,老员工返岗率达95%,公司新上5条生产线,春节后新招员工近600名。“以待遇吸引人,以环境留住人”成为各用工企业的共识。今年,全县有5家企业在生产车间、两家企业在工人宿舍安装了空调,所有企业都执行了最低工资保障,工人工资水平逐步与沿海等发达地区接近,社会保险覆盖面逐年扩大,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0%以上。

猜你喜欢

长汀县长汀招工
夏收“丰景”
长汀县优质烟叶种植气候适宜性分析
福建省长汀县鸟类资源多样性与区系分析
留守媳妇
经过30多年水土流失治理,如今的长汀满目苍翠。
上世纪80年代的长汀
将安全培训融入招工就业全过程
招工景象
福建长汀:创新推进基层医改
长汀 龙岩市老促会深入长汀县调研革命基点村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