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丽:风景永远在路上

2009-04-28

中小学德育 2009年7期
关键词:柳州市博客品德

刘 英

人物速描

唐丽,广西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小学品德课程教研员、科研室主任。2001年以来,先后受聘为广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科专家组成员、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广西第二期21世纪园丁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导师以及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小学品德教材培训专家。她独立主持广西“十五”及“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曾被广西教育厅授予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荣获广西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撰写专题论文十余篇,在《中国教育报》《小学德育》等刊物公开发表;担任山东泰山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社会)》分册主编、广西地方教材《综合实践活动·实践与探究》分册主编,独立撰写或参与编著的教师培训指导用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漓江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托尔斯泰曾说过:“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唐丽就是这样一个不断探索人生深度与广度的人。作为广西小学品德课程的领军人物,十多年来,这位优雅的女性以其谦和的为人、好学的精神、不懈探究的热情在课程研究道路上留下了一个个坚实的脚印,以爱与执著谱写出一页页美丽的篇章。

一场美丽的邂逅

2005年以前,唐丽无法想象自己某天坐在电脑桌前,足不出户就能“漫步”神州,与全国的同行合作教研、编书甚至开展课题研究。那时的她只能按部就班地将经验成果整理好,等待着一年中为数不多的外出交流机会,直到邂逅了博客。

“我与博客,那是一场美丽的邂逅。”谈到博客的使用,唐丽说得很直白,“刚开始我只想拿它来写写随笔,后来才发现,用它来做教研是再好不过了。”她喜欢尝试不同的教研手段,博客教研在她眼里应该算是“常规+特色”的教研方法之一。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创新教研模式,已成为许多教研工作者以及学校领导潜心研究的问题。而博客以其强大的集合性与交互性打破了时空限制,让教研变得更直观、更便捷、更有效。

“传统的教研模式形式单一、传播面窄,我们往往只是针对某一问题进行研讨。为了解决常规教研的局限问题,我将网络教研定位为主题研讨、同城共享、协作成长,依托专家、名师及各种网络平台,充分整合优质资源,让参与教师收获更多的专业引领。”2005年初,唐丽在柳州市教育局都乐网的“都乐博群”开设了个人博客——“丽人小屋”,通过建立自己的网上精神家园,走上了网络教研的幸福之路。每一次调研听课,她都会关注课堂生活的细节,磨练自己发现问题的敏锐度。之后,她会将柳州市品德课程的研讨方向以及送教下乡、教材教法培训等主题内容发布在博客里,与老师们共享。围绕着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感悟,她与老师们在博客上发帖、跟帖、提问、解答,一场悄无声息的教研活动常常就在茶余饭后拉开了帷幕……

一次,唐丽来到柳州市雅儒路小学,看到上课的王芬老师远离学生真实生活、套用教材事例平淡演绎的课堂教学,她感到遗憾甚至不满,并于当天在博客上写下了一篇工作日志:“今天小王老师上的是《我的爱是什么》,一堂课听下来,我感觉平淡失真……新型的品德课强调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教师要善于倾听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故事,学会捕捉教育的契机,使教学从预设走向动态生成。”看到这篇日志后,王芬老师深受触动,迫不及待地登录自己的博客,和唐老师展开了心灵的碰撞与交流,并把“第三次试教感悟”发了过来。然后,她再试教、再反思,继续通过博客平台与唐老师交流……在随后的广西小学品德课程探究课大赛中,王芬老师的课以爱的名义、爱的情感、贴近心灵的真情体验,打动了全场师生。“现在我经常去唐老师的博客上取经,是唐老师的博客将我领入品德与生活的真、善、美之中。”面对记者的采访,王芬充满感激地说。

为了让教研目标更有针对性,唐丽还在网上开设了课程博客群组,并利用都乐网自主研发的“主题研讨”功能板块,每月在网上定期组织一次主题研讨,与柳州乃至全国的品德教师深入地畅想、交流。

“有些人觉得将自己的东西放在网上是对个人隐私的一种破坏,而我却不这么认为。我喜欢将自己的思考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这就是唐丽的世界,她总是乐此不疲地将自己的工作、生活“晒”出来,让所有人都感受到她的成长与喜怒哀乐。在“丽人小屋”里,不仅有她开设的“工作日志”“主题对话”等工作交流板块,还有“闲情逸致”“爱的小屋”这样恬淡雅致的生活小院。一首歌的回味,一部电影的感动,一次聚会的欢愉,都被她写进了博客。“每次走进丽人小屋,读着您的文章,我的思绪会随着灵动的文字飘得很远。工作需要智慧,生活更要智慧。”柳州市驾鹤路小学的李艺老师在唐丽的博客里写下了这样的留言。

“博客是一个充满创意的平台,它将我的阅读兴趣以及对写作的热爱结合在一起;同时也让我与朋友们缩短了距离,实现了‘天涯若比邻的梦想。”谈到博客写作,唐丽不忘提到她的另一爱好——阅读。“读书是一种需要。广泛阅读可以让我们学到许多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特别是与作者的亲密接触,可以使人历练心智,净化灵魂,这也是读书的妙处所在。”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唐丽都离不开书。工作间隙,她会拿起《小学德育》《教学勇气》等报刊、书籍,随时随地补充“养分”;闲暇时光,她也会翻开《张小娴散文》、余秋雨作品,沐浴着午后暖阳,津津有味地啃上一个下午。“当我面对书本的时候,总有一种回归的欲望,它给你带来的是一种深远的宁静。它会诱惑你沉浸在它的世界里,即使离开了工作,你也倾向于成为一尾鲤,在一片深蓝中,生活在喧嚣之外。”她在读书笔记里这样写道。在知识的海洋中,她体会到了宁静,也体会到了一种质朴与安然。

如今,“丽人小屋”博客日志已达402篇,访问量36万多人次,访客评论已达8300多条。“丽人小屋”俨然成了唐丽与老师们沟通教学生活的绿色空间。

品味醇香之旅

广西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十余篇专题论文在国内各大报刊公开发表……有人说,唐丽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绩,离不开她所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的确,她有着天然的亲和力、行动力和出色的判断力,也许正是因为这些特质,她才能够团结起一批不同年龄的教师,逐渐形成颇有凝聚力的教研团体。“这可能也与我外向的性格有关吧,我与年轻老师特别投缘。我们在外人眼中是师徒,但更多时候就像朋友一样相处。”唐丽如是说。

“平日休息时间,我喜欢请徒弟们去咖啡馆或到家里做客,我们喝茶、聚餐、谈天说地,好得就像一家人一样。”在盈溢着浓醇咖啡香气的屋子里,大家尽情谈笑,在沟通情感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新锐观点拿出来讨论,创造了独一无二的咖啡吧教研文化。“还记得那次在我家搞活动,我们说好了每个人都要做道拿手菜,好好地给大家露一手。吃饭时我们聊起这个环节,觉得很有意思,很适合运用到课堂上。不久,我们就将这个点子用到了《学习真有趣》一课中。”在那一课上,老师通过设计“露一手”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让学生准备唱歌、背诗、跳舞、绘画、书法等拿手的本领,进行个性才艺展示。这一活动让孩子在不经意间参与了学习,体验到了“学习真有趣”。“咖啡吧文化看似很随性,很生活化,其实蕴藏着丰富的课程理念,老师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新观念,然后回去消化、理解,并将它们渗入到日常教学实践中去。这样,教研成效就能在课程实施中体现出来,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说起这番话时,唐丽俨然一副威信十足而又平易近人的大姐姐模样。正因如此,每一位在她手下工作过的教师都被其率性爽朗的性格打动,亲切地称她为“老大”。

“认识唐老师是在2002年,当时刚参加工作两年的我被她推荐到南宁参加培训,心里很受鼓舞。”谈到唐老师给予的提携,柳州市岩村路小学袁雪莉老师仍记忆犹新。事后她才了解到,唐老师是在一堂赛教课上“相中”她的。虽然那天袁雪莉的表现并非最好,但唐老师却认为她“课堂调控能力好,有很大的潜力”,只是欠缺学习和磨练的机会。从南宁回来以后,年仅21岁的袁雪莉又在唐老师的带领下,先后到玉林、贵港等地参加广西区内多项课程研讨会并在会上发言。短短两年间,袁老师就成长为柳州市小学品德课程骨干教师,并多次在市、区各级赛课活动中获奖。为基础好、有想法、求上进的老师搭建平台,让他们在教学展示中显露才华,这些,唐丽都做到了。

“不是有句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吗?难道您就不怕将来被自己的学生超过?”记者半开玩笑似地问了一句。“不不不!你这话就错了,我从没这么想过。”唐丽连连摆手表示否定,“教研员的定位就是为学校服务并培养优秀教师,如果他们比我优秀,那将是我最荣幸的事!”

1999年11月,第十三届全国目标教学研讨会品德课程教学竞赛活动在广西南宁圆满落幕,来自柳州市雅儒路小学的王芩老师带来的品德课以其新颖的学习形式、真挚的教学语言和生动的生活实例等特点,从全国十多节参赛课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冠。而年仅32岁的指导老师唐丽也通过这次比赛确立了她在广西小学品德课程教研领域的地位。可谁又曾想到,为了指导王老师上好这节课,唐丽放弃了单位提供的良好住宿条件,来到赛场旁的小旅馆和王老师同住一间房,与她一道消化教学设计理念,引导她把教材读懂吃透,直到她信心百倍、游刃有余为止。

“倾囊相授,毫无保留”是唐丽带徒弟的一贯作风;“交流互动,资源共享”则是她教徒弟的主要方式。“我喜欢交互性的教研方式,而不是专家一言堂的填鸭式。”谈到为什么她指导的老师总能取得骄人的成绩,唐丽给出了自己的经验,“每一次点评我都用商量式的口气,目的就是给老师们提供思考的空间,既激发他们思考,又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的确,记者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这是我的想法,你觉得合适么?”“我是这样想的,你认为呢?” ——这是她在和徒弟们磨课时最常说的话。“一听到这句话,我就特别放松,头脑中的想法也就很流畅地表达出来了。”唐丽的学生之一,柳州市胜利路二小的肖家慧老师对记者说,“唐老师总会在激励和赞赏中为我们提出中肯的建议,让大家茅塞顿开,让我们在探索中学会了思考。”

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教师,关注每一个教师的进步与发展是她愿做且会做的事。在柳州,唐丽不仅全面负责柳州市内的小学品德教学教研管理工作,更注重对边远山区老师的培养与扶持。她经常组织市内的教师“送教下乡”,向边远山区的老师们传授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解答他们教学中的困惑,搭建各种展示和成长的舞台,让他们同样感受到品德课程的魅力,从而安于品德教学,专于品德教学。

多年来,唐丽先后担任了广西教育厅第二期园丁工程培养对象导师、柳州市教育局B类园丁工程培养对象导师。如今,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唐丽已经打造出一支生机勃勃的品德教师队伍,赢得了老师们的信任、拥护与爱戴。

风景在路上

教研员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探索的职业,其工作颇为艰辛。但是,哪个职业不需要挑战与勇气?换句话说,超越自我、再塑自我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生活命题,都要接受的工作责任。

1999年,当其他老师还在照本宣科地上品德课时,唐丽就已经在《我爱爸爸妈妈》一课中穿插了“我爱我家”家庭照片汇展活动,开始了她的探究性、体验性学习之旅。“传统教学模式由教师单方面讲授课本上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泯灭了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时我就在寻找一种模式,力图让小学品德课堂生动起来。”经过理论学习和地域交流,她发现未来的品德教学将着重于师生共同参与、实践体验、交流共鸣的过程。由于同时兼任柳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研员,唐丽创造性地把综合性学习理念引入品德课程,提出从生活中挖掘教育题材,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展开道德情感的体验。“我设计的品德课里总是有着大量的游戏活动,学生在课堂中可以尽情发挥他们的自主意识和创造才能。”唐丽通过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她还提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意见,与他人平等地交流、愉快地合作。“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不以知识传授为唯一目的,实践学习、体验感悟是基本的学习方式之一。”谈到品德课程教学,唐丽语重心长地说。

2001年,唐丽提出的“挖掘生活素材、回归生活教育;注重实践体验、感召自我教育;开放德育空间、提升德育实效”等几点对品德新课程的认识得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改专家组负责人郭元祥教授的肯定。随后,她应郭教授的邀请,担任山东泰山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社会)》编委。两年时间里,她一遍又一遍地研读教材,不断结合生活中的素材提出创新思路,圆满完成了编写任务。目前,该教材已被山东、湖北等省市选用,市场反映良好。

革命先辈徐玮曾经说过:“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 通过短暂的采访,唐丽老师让人感受到了这句穿越了一个世纪的话语的温度,这是一种发自内在的谦和、理性和温柔敦厚之美。当记者与她相对而坐,听她侃侃而谈时,感受最深的是她心灵的建树。这就是唐丽,长久以来,她把教研当作事业,以阳光般的心态欣赏人生的风景:“在这条道路上,我不在乎目的,不在乎疲惫,在乎的是创新中有快乐,探究中有欣慰。我愿意永远与老师们一同欣赏教研路上的靓丽风景!”

责任编辑 李红霞

猜你喜欢

柳州市博客品德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交通运输》教学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一口气喝完
好学者贤
品德
育儿博客
博客相册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博客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