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综合性艺术演出训练为重点,创新实践教学新模式

2009-04-26刘淮保

教师·下 2009年3期

陆 霞 刘淮保

摘要:高校教育教学中的艺术实践是指艺术类专业学生通过多种艺术活动形式,将课堂上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与实际相结合并加以灵活运用,从而实现知识深化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是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近年来,我校音乐专业通过成立艺术团开展实践演出和开展大学生班级艺术展演、专业汇报演出以及其他各种社会实践等综合艺术演出实践活动,从而使毕业生成为适应面宽、技术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创新和发展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综合艺术训练;实践演出;艺术展演;专业汇报

音乐类专业极强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同时必须参与实践的学习,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提高。但在传统的高等学校音乐专业的教学中,实践教学模式单一,而且没有得到大家的足够重视。纵观当前高等学校的音乐类专业,实践性教学活动主要表现为:学生个人举办的独唱或独奏音乐会;班级或系级文艺晚会和学校组织的文艺活动,政府部门组织的演出活动或文艺会演,利用节假日到社会上从事艺术培训和教学辅导或协助编排文艺节目,参加各类比赛和竞赛,到民间采风或观摩学习以及大学生假期文化下乡等。这些比较单一的实践环节在整体上缺乏系统性,能从其中得到锻炼的学生人数也有限。按照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不足:一是学生单项技能尚可,而与人合作实践的能力与素养不足;二是学生自身参与综合实践的能力不足;三是学生组织艺术活动的能力不足,不知道如何进行活动策划与组织,更难有人能提出有创意的活动方案;四是学生对基础教育改革和社会艺术发展现状不熟悉,实施能力不足、适应性差。为了弥补不足,多年来,邵阳学院音乐系开展了以综合性艺术演出训练为重点的实践教学改革,并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一、以综合性艺术演出训练为重点,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所谓综合性艺术演出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反复训练,即在真实的或仿真的演出实践环境下,进行大量的舞台演出和综合技术操作,从而使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提高专业技艺,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1.为了实现这种培养目标,近年来我们对教学计划进行了较大的修改,构建了以综合性艺术演出为特征的实践教学体系,这个体系由七个环节构成

1)音乐类训练及实训。开展独唱、独奏、重唱、重奏、合唱、合奏、音乐剧、管弦乐队、民乐队的排练;进行专业汇报、音乐类竞赛及校内外交流演出和巡回演出等实训活动;

2)戏曲、戏剧类训练及实训。开展戏曲的唱、念、做、打基础训练;进行地方戏曲的排练和演出、小品及大型戏剧的排练和演出、戏剧类竞赛及校内外交流演出和公演等实训活动;

3)舞蹈类训练及实训。开展古典舞基训、芭蕾舞基训、现代舞基训;进行专业汇报、舞蹈类竞赛及院内外交流演出和公演等实训活动;

4)舞台美术类训练与实训。开展舞台美术设计、舞台布景、道具制作、舞台装置与迁换技术、布景材料及预算、演出灯光配置及调控实践等实训活动;

5)影视技术类训练与实训。开展演出音响设备的调控、舞台设备的控制、调音调光技巧以及艺术活动中的摄、录、编、播等技术的实践;

6)文化管理类训练与实训。开展社会文化艺术活动的组织策划、文化艺术交流及涉外活动运作等实训活动;

7)艺术创作和相应研究成果的生产实践。开展校内各类表演艺术的创作和研究实践。

2.校内开展的这些训练与实训,是为学生最终走向舞台而服务的,它的开展具有三大特征

首先,具有综合性特征。这种训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结合培养发展的需求,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调其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其次,具有实践性特征。综合性艺术演出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以“实践学习”为主要特征,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各种实训的学习方式,在“调查”“考察”“实训”“探究”“创作”“操作”“制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积累和丰富经验,自主获取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让学生动态地观察、体验社会生活,学会综合地理解和运用专业知识的技能,为将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解决社会问题奠定基础。其三,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它超越了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单一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在教学内容、评价方式和教学环境等方面,将给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提供更大的空间,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与个人生活,使知识不再局限于教科书,评价从追求唯一的、固定的结论转变为注重个性化的思维过程,教学环境也从课堂的狭窄范围扩展到社会的广阔空间。

3.综合性演出训练为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舞台,对学生个体而言,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是训练了学生“吹、拉、弹、唱、演、教、导、创”的能力。“吹、拉、弹、唱”是音乐专业的基本功,而“演、教、导、创”是综合演出训练的基本要求,通过这种综合演出训练,就是要使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成为具有这八项技能的应用型音乐人才。其次是拓展了学生视野,发掘了生活中的艺术资源。在综合性演出训练教学中开展这些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认识到社会生活中艺术资源和运用艺术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而将课堂内外、课本内外、学校内外的音乐资源结合起来,为我所用。其三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是一种实践活动。一个人只有积极参与实践,才能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才能把握艺术的灵感,从而进行成功的创造;创造的同时,也会促使一个人把新的思想、新的见解落实到实际中去,在创造活动中养成实践的习惯,从而进一步提高创造能力。其四是独立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养成。传统教育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把传授知识当作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综合艺术演出训练则以其特有的“先行后知”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挖掘出自己的想象潜能和创造力,发挥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此外,通过参加这种实践训练,能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到团队协作的价值,使广大参训者在不知不觉中经受团队精神的洗礼。

二、搭建多层次的实训演出平台,增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持续性

音乐专业是一个专业技能要求很高的专业,它要求表演者在“有限”的时间内“一次性”将产品展示给观众,在这个展示过程中,既表现出表演者掌握和运用技术能力的大小、对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与挖掘的程度,又体现着表演者通过其自身的艺术表现所给予人们形象思维直接辐射的效应。因此,在这“一次性”展示过程中,表演者专业技能的掌握与运用、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与情感投入、与同伴和周边环境的配合以及台风仪态等诸多因素将成为个人或群体表演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当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给予他们音乐作品展示过程中所涉及的诸多环节以严格的教育和训练,为他们创造更多艺术实践的机会,显得尤为重要。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我们通过成立“手拉手艺术团”开展巡回演出活动、开展班级艺术展演活动、组织学生专业汇报和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综合性演出实践,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1.成立“手拉手”艺术团,作为学生综合性演出实训的主阵地

为适应社会对音乐特殊人才的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于2006年6月成立了“手拉手”艺术团,作为我系音乐学、音乐表演和舞蹈学专业的演出实习基地。艺术团下设歌队、舞蹈队、合唱队、民族器乐队、西洋器乐队、创作制作室等六个小分队,每个分队设队长一名,副队长两名,配备指导教师1~3名。艺术成员全部从学生中公开选拔,且不固定,实行末位淘汰制,以增强学生间的竞争意识。艺术团每年到当地各县区进行巡回演出4~6场,同时承担校内各种大型的演出活动10场左右,还以小分队的形式开展演出20场左右。在这些演出活动中,学生是主体,他们全方位地参与到活动中,节目的策划与编排、台词与脚本的撰写、音乐制作、舞台布置、灯光、化妆、音响、舞台监督等环节,都由学生具体实施。学生通过这种综合艺术训练,能更快地了解和熟悉舞台表演的各种环节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