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何以厚重

2009-04-26

广东教育·综合 2009年4期
关键词:崇文治校珠子

陈 颢

我以为,“厚重”可以成为苏浙教育的标签。

在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我首先看到了文化:“我们的文化:自由争鸣,创新务实,尊重宽容,大气民主”。在我们惯常看到的学校宣传中,都有特色、定位、目标等,但往往缺少“文化”。学校的目标和定位固然重要,但假如没有文化宣扬,目标又如何实现,定位又如何定稳,特色又如何体现呢?

到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正好碰上课间休息。学生蜂拥而出,跑向操场,走向空地,无拘无束,快乐地玩耍。只见三个小同学趴在地上,专注地画画。老师走过,只是微微一笑,也不去打扰他们。在客人面前也该规规矩矩的吧,常人都是这么想的。崇文实验学校的老师可不这么想!他们想到的是如何张扬儿童的自然天性。他们倡导快乐地学习,快乐地玩耍。在浮躁的现实面前,坚守这一教育理念需要多大的勇气啊!我们常常说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但倘若抑制了自然天性,这“本”字该怎样写啊?对我们来说,这瞬间的画面,真是给我们当头棒喝!

常州市勤业中学所追求的是一种文化引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名人名言、哲理名句都是常用的。其中一幅我最为欣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要爱一方水”。字义简单,但意义深远……

江苏、浙江靠什么教育特质而走在全国的前列?除了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的超前理念,“文化治校”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我们知道,教育需要不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我们也须明白,教育同样需要文化浸润、滋养。也正是因为有文化的浸润,教育才更有味道。

冷静地审视一下我们当前的教育,就越来越感到责任的沉重。我们不乏“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教育也常是“日新月异”,但总觉得还少了点什么。我们往往追求“短平快”,教育过于“喧闹”,过于“时尚”,“快餐式文化”在不断漂浮,有的甚至已经扭曲为铤而走险的教育投机。其实,在当下,教育不缺文化,但缺乏对本真文化的敬仰和激赏,对本真文化的崇拜和珍惜。本真文化不能立足,就更难以沉淀下来。没有文化积淀的教育,如何谈得上厚重呢?

著名学者龙应台说:“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进程中不断积淀下来的特有的教育标识,是需要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来沉淀、来凝固的。一所具有文化内涵的学校,无不是崇尚文化治校的。这需要一份宁静气质,“静则思,思则变”。在这一过程中,杂质沉淀了,虚浮蒸发了,真正的精华则内渗到每一个细节,充盈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到了一定程度,自然就会香泽周边。

那样,教育便会超越肤浅,走向厚重。

责任编辑魏文琦

猜你喜欢

崇文治校珠子
我当企鹅饲养员
崇文塔之旅
与树一样大的珠子
摆珠子
浅论“教授治校”及其相关问题
我的“二八”治校策略
猜珠子
对依法治校的理解和认识
湖湘士人的崇文尚武精神
与崇文社诸君子同游白塔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