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班主任工作成为一种生活

2009-04-26冯卫东

江苏教育 2009年8期
关键词:李老师班主任生活

冯卫东

在当代中国基础教育领域。像李庾南老师那样屡获殊荣的人并不多见,她是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江苏省十大女杰、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还是全国中小学教学改革“金钥匙”奖、苏步青数学教育奖的得主。客观地说,主要是数学教学方面卓尔不群的成就为她赢得这些殊荣的:但她同时还是一位出色的班主任,从教50年,担任班主任50年,也许是新中国历史上“班主任龄”最长的一位老师。正如朱永新先生所说:“只要这两个‘半百。而不需要其他任何信息,我们就能认定她是一位优秀的乃至杰出、乃至卓越的教育工作者,保守一点说,是一位教育家级的教师。”

手捧《班主任工作艺术一百例》,读李老师和她的班主任故事,确乎不像读魏书生,在每一件井然有序的班级事务中都渗透着哲理和睿智:不像读李镇西,在每一个个性鲜亮的学生生活中都演绎着情节和命运;也不像读任小艾,在每一次精彩纷呈的师生对话中都飞扬着青春和热情……我曾在《李庾南班主任工作论》一文中说:“李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有着颇为浓郁、颇为鲜明的生活化色彩与倾向,甚至班主任工作就是李老师的生活方式、生活组成,更直接地说,就是她的生活。”

当班主任工作成为一种生活——

它因而就具有了“目的”的意义,因为生活本身就是我们的目的。这迥然有别于视当班主任为一种手段或途径。仅凭教学业绩,李老师完全可以获得作为一名教师所能获得的种种东西,她根本无需以这份累人的“差事”为自己添加什么砝码。她只是觉得离不开学生,“学生和我自己的孩子一样重要”;做班主任恰恰是使此种情感需要得以满足的一条理想路径,也因而成为她个人的一种“动力定型”。她当然不会在此滋生任何功利之心,一切额外的付出对于她来说都是“份内事”;而当第一次听说本班有教师私下对自己学生进行有偿家教,她首先表现出的是一种极度的惊讶,因为这完全在她个人的“生活逻辑”之外。

可以说,李老师是为教育,也为班主任工作而生存的。否则,我们真的难以理解她何以一做就是50年。不说别的,这50年里,中国社会发生过多少次剧烈震荡、重大变迁,广大教师常常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没有一种强烈的内在“目的驱动”,她又哪能行走得如此“恒久远”?

它因而要着意培养富有人情味、能积极参与社会的“生活人”。所谓“生活人”,也可以理解为健康与和谐发展的普通公民。他必须胸怀平民情结,而不是趾高气扬;必须恪守人伦常理,而不是逆理悖道;必须拥有生存能力,而不是寄生他人;必须秉持“多赢”心态,而不是损人利己;必须走向多彩社会,而不是闭目塞听……爆满,李老师欣然接纳一位智残学生,悉心把他培养成一名合格初中生,尔后升入职高,最终学有专长;对一位暂时失落了孝心的学生,她“义愤填膺”,给予“当头棒喝”,使他“浪子回头”;一个成绩平平的学生非常希望做厨师,家长百般反对,她却积极支持,使他终于如愿以偿;她始终把“交往共生”当作学生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来培养;还经常带领学生远足,到“蓝天下的学校”,读“大自然三百页的书”,等等。刘铁芳教授说:“在某种意义上,教育并不是让人变得不平凡,它恰恰就是要以平凡的态势让人首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一个‘普通的人,一个能像平凡人、普通人那样生活的‘人。”在当下教育功利取向太过强烈的背景下,李老师有着真诚而鲜明的“生活”(“教育为人的生活”)取向;可以说,她所培养的学生都是从“生活”的起点、“公民”的基点、健康人格的基础出发:他们首先是和谐的“人”,而“才”不过是教师培育及学生自我生长过程中自然“派生”出的一种“附加值”。

它因而要打通教育各领域或路径之间的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场”。生活本来就是四通八达的,就是浑然一体的;因此。“生活化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特质就是打通有关的各种“关节”,构建一个圆融统整的“场”。在家庭中,李老师是一位好母亲,有着十分成功的育子经验,她一方面把它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家长,一方面也直接“移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在事业上。她是一位女强人,有着超乎寻常的拼搏精神,她常说,要“留一点‘精神给学生”,她本身就是关于意志品质教育的一份极好的“课程资源”。在教学上,她在30年前就开始探索对学生进行自学引领,以后更是首创别具一格、自成一派的“自学·议论·引导”数学教学法,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叶澜语);学生在数学课上获得的个体生命的蓬勃发展也同样延续和拓展到自我生活的其他时空中,所以,她班的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协同合作等的能力都特别强。在各方面(自然也包括各科学业成绩)都远远走在平行班级或同类学校学生的前头。可以说,尤其是在教学上,她的每一次举措、每一种方法甚至每一个细节都具有班主任工作的(抑或育人的)功能与意义,都在昭示着每一位学生,人生之路应该怎样走,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值得过的生活”(鲁洁语);进而也可以说。她的全部生活本身就是一部鲜活的“班主任工作教程”。

它因而要养成和积淀“生活智慧”,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特别是人际关系。从理论上讲,教育是“心灵写诗”的事业,教育对象是“可爱的天使”,但实际上。生性顽劣的孩子、令人心烦的事情等等不胜其多,对此,班主任不宜过于善良或者耽于“理想”。否则就可能陷于被动,甚至引发消极的、负面的“蝴蝶效应”。一名非常任性的同学因为不满任课教师合理的安排,把她推倒,使讲台一片狼藉,课堂无法继续,李老师知情后,请来家长一起严肃教育。学生真诚认错后,她才让他整理讲台,并允许同学帮他。此后该生性格变化了很多。一位年轻教师用夸张的动作讽刺某同学的一次无意过失,激起“公愤”,她一方面给予言辞委婉却态度鲜明的批评,一方面又为他搭建“台阶”,代他转达歉意,从而使师生关系回复到正常状态……“化腐朽为神奇”,变“事故”为“故事”。她的“要诀”在于,巧妙地发挥个人的“非权力威信”。有效地干预各种人际关系的发展方向,可谓是一种高超的“班主任工艺”,也可谓是一种深刻的“生活智慧”。

我们当然希望班主任工作都能成为一种艺术(李老师身上其实也有这样的“艺术气质”),但艺术境界毕竟难以达成,这不完全是主观努力问题。也有教师自身的禀赋或素质问题。相比“艺术化”。“生活化班主任工作”更接近广大教师的实际和可能。更具普适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李老师为我们“开设”的“班主任工作教程”则是一门“基础课”。大凡“基础课”也同时是“必修课”,与李老师一样,出于一种“敝帚自珍”的心理,我希望,《班主任工作艺术一百例》能为更多教师“必修”!

猜你喜欢

李老师班主任生活
该得奖的李老师
我的班主任①
宠物难伺候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我们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
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