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师们为什么不愿当班主任?

2009-04-26金建明

江苏教育 2009年8期
关键词:班级班主任学校

金建明

武汉市某区教育局近日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因为学校给班主任的压力太大,工作太繁杂,近半中小学教师不愿当班主任。曾几何时,只有教师中的佼佼者才有资格做班主任,做班主任是一种荣誉,更是对教师能力的一种肯定,教师当中甚至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头禅:“不做班主任的教师不是完整的教师。”而在教师待遇越来越得到提高,学校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为什么“班主任”的岗位却让众多的老师“避之不及”了呢?走访了众多的老师,调查了家长和学生,不难发现,原因集中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压力和责任让老师们不堪其重

1超负荷的安全责任。

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班主任能自己带着孩子们坐火车、坐汽车去山东爬泰山、爬峄山,在外面一起吃一起住;二十一世纪,即使自作主张带孩子去丰县摘苹果,也得有一定的勇气:来回程路上任何一个学生安全出问题。你都是负全责的人!

而青少年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磕磕碰碰在所难免,无论什么活动,我们做足保护措施、意外预案,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所以,为了规避责任和风险,老师们不约而同地认为:不做班主任是最安全、最省心的选择!

2班主任也有考试焦虑症。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生命线。班级成绩更是衡量一个班主任工作的最重要标准。但是,班级成绩就全部取决于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吗?

我曾经和一位班主任老师聊过这个问题,他把自己近三届学生的情况向我做了一个分析。一届在年级里遥遥领先,一届中等,一届中等偏下。他说:每个班我都认认真真地带,但是为什么结果不同呢?有方方面面的原因。比如:学生的素质不同,各科师资配备、任课老师的投入程度不同,等等。可惜,当班级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往往班主任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学校的批评,家长的埋怨,学生的丧气,任课老师的不满意,都接踵而来。这个时候,班主任能去埋怨自己的学生吗?作为班级的第一责任人。三年下来,这样班级的班主任往往最辛苦,却还是和其他班级有差距,甚至还能落下一个“能力差”的“美名”。班主任得有多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挺住啊!

二、繁忙和琐碎让老师们不堪其烦

班主任除了自己一点都不能打折扣的教学工作:备课、上课、改作业,每天的日常工作还包括:早自习巡视、作业收缴情况检查、卫生扫除、两操、课堂情况了解,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一周至少一次的班会,业余时间的家访。德育处、卫生室、教务处、总务处,每个处室都能管到班主任,安排班主任工作。一个班主任会开完,本子正反两面记得满满的。一个工作就牵扯到班里五六十个小家伙,成天忙忙碌碌,甚至都没有思考的时间。有很多班主任老师写不出东西来,就是因为事务性的工作已经令他们疲于奔命。脑子里满满登登的,来不及想事情了。老师们普遍脾气急,脚步快,行色匆匆,一屁股都是事情,做什么都火烧眉毛一般。为什么总是说老师处于亚健康状态?心烦意乱的状态是重要的原因。

三、付出和回报让老师们心理失衡

按照国家规定,班主任津贴是每月15元,用老师们的话说:我每天看55辆自行车,一个月也不止这么多钱啊!虽然,各个学校也努力提高班主任津贴了,但是,付出和回报还是不成正比。除了上面谈过的众多压力,班主任几乎是所有全日制工作的同志里,工作时间最长的:城市里是朝七晚七,农村更是朝五晚九。一个月一百多元的班主任津贴,还要和各项评比挂钩,分成不同档次,彼此差个10元20元的,很多时候,老师们并没有觉得那是一种福利,反而更像一道紧箍咒。

四、“功成名就”让老师们拒绝挑战

学校里有一个有趣的“高级职称”现象,这样的老师一般年龄在36岁之后,是教学骨干,优秀班主任,工作积极认真,管班级也很有一套办法。但是,在高级职称拿到之后,工作的积极性发生了变化。因为没有更高的追求和目标,部分老师满足于现状,不再愿意承担班主任的工作责任。他们把目光更多地转移到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而这个年龄也往往是家庭负担最重的时候,情有可原。可是,这也正是他们担任班主任所需的工作经验和观念俱备的时期,如何调动这些老师的积极性,把他们的能量继续散发出来,学校需要有更好的办法。

综上所述,班主任工作难当,大家都不愿意当,确实有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但是,有这样一句话说:班主任的工作,能用自己人性的光辉照耀孩子的一生。如果我们任由优秀的老师们都逐渐离开班主任的工作岗位,教育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又将给未来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呢?所以,要让老师们都乐于当班主任,学校尽自己的能力是大有可为之处的:

一、主动服务,解决问题

新型的教育是服务于学生的教育,班主任就是班级学生的服务者。同样,学校的各个部门也应该有这样的服务意识,不是为校长服务,而是为老师服务,为“班主任”服务:这些天。你为减轻老师们的工作负担做了些什么?你解决了老师们什么样的后顾之忧?你为班主任老师提供了什么样的优质服务?

我们收了老师们优质课的电子教案,为什么只是留作档案储存,不能建一个平台让更多的人分享、借鉴吗?我们要求老师们每周写班会备课。为什么不能帮大家分类汇总,让优质的班会资源成为一种共同的财富,减轻大家重复低效的劳动?我们让老师们看书,开会校长带着大家读文章。为什么不能每次会前留20分钟左右的时间。从中层干部开始。每人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本教育类书籍。把精髓部分通俗地讲解给大家?一个学期让大家评出一个最佳,学校奖励表彰一下,对大家不也是一种促进?我们让老师们创建班级文化,为什么不能告诉大家,优秀的班级文化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我们让老师们做好班级管理,为什么不能就一个共同、常见的班级管理问题,展开研讨,深入进行调查,让优秀的班主任老师介绍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解决思路?学校处室的功能,不就应该是帮老师们理思路、找方法、提效率吗?找老师们的问题大家都会,解决老师们的问题才是根本。

二、关怀个体,做好激励

在北京八中,有一个“教师工作坊”,有专业老师倾听老师们倾诉烦恼,缓解压力,让老师们有一个心灵停驻的港湾。他们关心老师们的生活,甚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老师解决实际问题。我曾听过这样一件事情。一位去贵州支教并志愿留在当地工作的老师,父亲70大寿,被校长知道了,校长主动替她代课,放了她一周的假回家给父亲过生日,这位老师说:一生感怀!人的一生中。难免有某个艰难的时刻:孩子小,学习生活需要照顾;父母身体不适;自己身体有恙等,很多意料之外的困难。学校在关键时刻的帮助和温暖,可能真会让人铭记一生。有个优秀的班主任老师说:“我们校长说,你很优秀,但是你太辛苦了,一轮结束了。今年你休息一年吧,明年再干!我的心一下子热乎乎的,能想到这些,我就已经知足了。”

每个老师生日时的蛋糕和鲜花表现了校长的人文关怀,老师们出现教学、管理问题时,我们去听课、调研,是否也能让老师们感受到“关怀”和“激励”,而不是责备呢?关注的是“过程”还是“结果”。提供的是“方法”还是“点评”,开出的“方子”是不是让人心服口服?这些都值得思索。我认识的一位老师年年带学校的差班。她说:“我之所以每年愿意接差班,是因为学校向我承诺:班级任课教师的配置一定达到我满意为止。有学校这样的支持和配合,有和我志同道合的老师一起努力,哪个班级管理不好?”

三、科学调研,加强培训

任小艾说:“在我当班主任的日子。每个学期我都要发几十份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思想。”培养老师学会智慧工作,调查研究不就是第一步的工作吗?我们有新教师和班主任的师徒拜师结对,学校总是喜欢从上而下指定师徒名单,为什么不能给新老师们半个学期的时间,让他们自己选择一位他佩服和敬仰的人,心甘情愿地结为师徒呢?这就是新老师开始调研,并对自己负责的第一节课啊!除了学生针对老师的评教评学。德育处对班主任老师,教务处对全体教学人员,用问卷的形式同样也可以了解老师们的所想所需,收集些老师们的好主意帮助学校工作。这样的调研如果成为一种习惯,同样也能促进老师们主动思考,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中,能停下来收集一些自己的困惑和方法,让科学工作成为一种气氛。

我们的各种培训。就可以在调研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展开,不是学校现在想请哪位老师、哪位专家来讲课,而是现在需要哪个方面的哪位老师、哪位专家来做一个针对最近需要的哪个问题的讲座了。科研不是几篇论文,科学精神也不是体现在几个课题里的。有一种科研的气氛、科学的工作态度,老师们才能越干越聪明,越干越有头脑。

总之,为老师们提供好服务,让老师们感觉到被尊重,激发出老师们的工作热情和潜力,困难出现了,遇到问题了,学校能给予强大的支撑和帮助,老师们就不会再觉得自己总是孤立无援、孤军奋战了!相信在学校需要的时候、每一个有责任感的老师就一定能勇敢地站出来,拿出属于自己的那份担当!

猜你喜欢

班级班主任学校
班级“无课日”
我的班主任①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学校推介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我们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