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和谐的教育环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2009-04-23孙华清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09年3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育教师

孙华清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的核心就是师生之间心理相容,相互间心灵上能彼此沟通、接纳,形成师生互敬互爱,进而形成真挚的情感关系。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教育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的问题。健康的师生关系是发展教育的基础。教师能否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学生能否全面、主动、努力地追求发展,最终完成学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之间的和谐发展。和谐社会的内涵告诉我们:只有创建和谐的教育环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和谐健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才有可能被培养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可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当今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

一、与时俱进,转变教师思想观念是突破口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完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大众化教育必然带来大众化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已经打破由国家包分配工作的观念和机制,正在建立起“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2005年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已由计划经济年代的十几万人上升到338万人;2006年毕业生总数接近380万。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同比增幅达19.9%。加上往年待就业毕业生人数,2008年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总量将超过600万人。按照国家教育部近几年公布的大学毕业生当年初次就业率为70%左右计算,可想而知大学生就业竞争的压力有多大。“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大学生就业是国家计划分配,即传统意义上的“包分配”。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就业体制的改革,大学毕业生不能再等待国家分配,而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把个人融入其中。大学生“就业难”已成社会现象,严重影响到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思路。作为教育工作者,在现实的教学中,必须把握这一社会现象,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如今,有部分教师总是以“严师”自居。经常感叹现在的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动辄责怪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不闻不问,更谈不上沟通,使师生关系形成一种对立的局面。这种不和谐的教育环境和师生关系在当今的高校内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何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每一位高校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要摆脱这一局面,就要与时俱进,克服传统的教学观念,为学生创造和谐的教育环境;时时关注学生的思想,了解学生的动态,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朋友;建立新型、时尚的师生关系。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为师生间是伙伴关系、朋友关系等新认识。

现代社会发展的本质首先是民主化。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是教育民主化。没有民主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建立和形成现代教育体系。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形成了“师道尊严”的教师地位观和师生关系观。在这种观念下,教师的尊严不可侵犯,而学生的尊严似乎可以随意侵犯。在现代社会里,随着旧有经济体制的逐步淡出,民主法制的健全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师生关系已从陈旧的“师道尊严”的堡垒中解放出来,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将逐步成为现实。教师与学生应当是平等的,教师有教师的尊严,学生也应有学生的尊严。每一个学生,不论他的学习成绩是好是差,行为如何,他的人格都应该受到尊重。所以,教师要善待学生,爱护学生;把学生当做朋友,当做一个与教师有平等关系的公民。这是当今高校进行教学改革、转变教师思想观念的突破口。

二、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关键

德国教育家沛西·能曾指出:“生命的历史就是向往个性的追求。”学生个性的发展依赖于接受教育和学习的过程,而师生关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所以,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和能力的发展,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其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动力和条件。师生关系虽然是双边的,但是否和谐从某种意义上讲,关键在于教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告诉我们,教师必须摒弃传统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始教之初,贵在引导”,在教学中,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贵在引导。在创建和谐的教育环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时,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学生思想教育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因材施教”的原理,根据学生特点,把实施素质教育工作落实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构建一种“面向全体、注重个性、相互影响、和谐发展”的思想教育新格局。教师始终要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让学生尽量挖掘自身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长处,达到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

1教师要善于克服课堂教学中的“满堂灌”,把握时机,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实施教学

教师只有通过调查研究,随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教学中,耐心细致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在班集体中表现自我,让他们的特长得到发挥,他们自身才能树立起战胜自卑感、克服困难的信心,形成积极的个性特点。尤其是对待后进生,教师更要有“慧眼”,用发展的眼光去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的每一点微小进步都予以热情的鼓励和评价。这样就会鼓舞他们的信心,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他们就会从内心深处敬佩你,更乐于亲近你,听从你的教诲。现代诸多成功教育案例证明: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效果要好得多。正面的鼓励引导易于让学生接受,强制的一味压服只能助长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

2评价每一名学生的优劣状况,其标准必须一致,尤其是在优秀生与后进生之间

“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也就是说:“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因为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只有热爱所有的学生,对他们一视同仁,才能赢得所有学生的尊敬和信赖,以后的教学工作才能顺利开展。这是构建和谐环境的关键,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中之重。课堂教学的手段形式多种多样,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灵活使用,但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都以最终结果是否体现良好的素质教育思想,是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动力,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作为衡量教学手段是否有效的标准。只有根据学生特点开展思想教育,才能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自信友爱、奋发进取的新环境。在这样一种宽松而和谐的氛围中,人人都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扬优抑劣;人人都是学校的“骄子”,没有“弃儿”;人人都以“成功者”的姿态,活跃在校园这个温馨的大家庭里;使每一名大学生的自信心都得到了提升,师生关系就会更加和谐。

三、坚持尊重、理解和服务相结合的原则,是营造和谐氛围的保障

1教师应尊重学生

在当今的高校校园里,教师与学生和谐相处:教师有教师的尊严,学生也应有学生的尊严。对待学生,无论他的学习成绩是好是差?表现如何?他的人格都应该受到尊重。尊重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国家教育部总督学柳斌认为:“教师即要把学生当作朋友,当作一个与教师有平等关系的公民。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思考,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尊重学生的创造思维,而不能要求学生全盘照搬教师的思维。”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师与学生的脸是对立的,感情不能对立。”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每个学生都需要别人的尊重,特别是大学生,他们处于青春发育成熟期,个性张扬、独立能力增强,有较强的自尊心;他们有敏锐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希望别人尊重他们的意见,千方百计地维护他们的尊严。教师在他们犯错误时,切不能使用“心灵的鞭子”,我们必须尊重他们,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许多大学生在问卷调查中说:“喜欢和佩服尊重学生的老师。”而有的大学生描写他们的老师是:“冰冷的心,冰棍的脸,古板的眼”等,有些老师不仅吝于给学生赞美,而且经常讽刺、挖苦、斥责学生。于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乐观豁达的态度,创造力等等被任课教师泯灭了,甚至造成师生关系的不和谐。

教育学生最重要的秘诀是爱,教师发自内心地爱戴学生能够激发起学生对教师的敬慕;缩小师生间心理上的距离;能使学生把教师当成最可信赖的人;向他敞开心扉,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学生也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爱和尊重,才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教师爱学生,就要相信学生。信任既是接近学生的最佳途径,又是发展学生的最好方法。因为信任可以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力量,增强学生的勇气,体会到自己生存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奋发进取的精神。这是从根本上爱学生的最佳途径。相信学生,每一位教师,在平时教学的言行中,必须要树立“无差生观”。

在大学校园里,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教师眼中的一些差生往往只是某方面智力因素较差,而在意志品质、协作精神、集体荣誉感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则可能是好学生。教师要转变观念,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包容学生的缺点,欣赏学生的长处和每一点进步。要启发学生,建立自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学生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一位校长说得好:“每个学生都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有的尽管现在还暗淡无光,只是一时被云雾遮住了,一旦冲出云雾就会光芒四射。”

2教师应理解学生

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必然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冲突。怎样处理好这些矛盾和冲突,保持师生间融洽和谐的关系呢?即转换角色,让师生间多一些理解。理解是建立师生感情的核心,是积极行动的先导。只要教师能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用他们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便会对学生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处理问题就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师生关系就不会紧张。泰戈尔说:“爱是理解的别名。”没有理解就没有爱,只有理解了,才能爱得更深。要理解学生就必须充分了解学生,了解他的思想、情感、快乐与不安。只有了解学生独特的精神世界,才能更深地理解这名学生,如此下功夫去了解每一名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达到思想、观点的共识,精神、智慧的共享,情感、态度的共鸣,使学生在互敬互爱的关系中体验理解的美,把握和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3教师应服务于学生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资深教育专家顾明远教授对学生称呼老师为恩师,教师自认为是恩师,就有不同看法。他说:“老师对学生没有什么恩,教育学生是你的天职、你的责任,不是你的恩赐。老师应该义务观念多一些,权利观念少一些。老师对学生要有服务的态度,因为学生是我们生命的延续。”可见,现代教师应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旧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观念,自觉地帮助学生,服务于学生。教师这一职务的价值取向应该是: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身心特点和个性差异,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需求,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条件,提供方便,做好服务。

另外,在信息时代,教师的角色已经在发生变化。过去,教师是知识的载体,教师就是知识,知识就是教师。现在,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了。学生可以从各种渠道和途径获取知识,掌握信息。老师只是其中一个渠道。其实,教师很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可能逊于他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既是师生关系,又是互相学习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同时也要真诚地向学生学习,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包括学习学生的良好品德、知识能力等,以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的是一种平等、民主的氛围,和谐的师生情感。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加上师者在学生中所表现出独特的人格魅力,做人的品质,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上,变不学为好学、变苦学为乐学的新时尚。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教师如何说课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