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2009-04-23王晓中赵玉亮

北方经济 2009年21期
关键词:全区内蒙古经济

王晓中 赵玉亮 王 璐 赵 琳

一、2000年以来内蒙古投资的变化以及主要特征

(一)2000年以来内蒙古投资的变化

进人21世纪以来,国家和自治区投入大量资金,加强以能源、水利、交通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牧业的基础地位,加快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为内蒙古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内蒙古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生产力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增速都保持了较高水平,对地区经济的增长起到了主要的推动作用。其中,全区投资总额稳步持续快速增长,由2000年的430.42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5516.04亿元,同比增长12.27%和27.40%,特别是2002~2005年,增速均保持在40%以上,2003年达到了69.13%的历史最高点之后投资增速放缓:2008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596.45亿元,比2000年增长13倍,保持平稳增长。全区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实现5516.04亿元,同比增长27.4%;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38.03、117.76、187.25亿元和251.5亿元、2916.9亿元和2428.05亿元。

内蒙古自治区如此快速的发展势头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投资的强有力拉动。全区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加快了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的建设步伐,集中建设了一批重大项目,使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得到较大改观。全区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008年以来,市场需求大幅波动,能源、原材料等初级产品价格起伏加大,对自治区经济的冲击比较大。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低于上年,经济增长率更是下降到了2003年以来的最低点。

2009年第一季度,内蒙古自治区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宏观经济形势好于预期,整体经济运行呈现出“三高两快两稳”的良好态势。GDP、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于全国。第一季度,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71.07亿元,同比增长15.8%,高出全国9.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9.5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799.1亿元,增长18.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02.47亿元,增长14.1%。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0.8亿元,同比增长45.7%,高出全国16.9个百分点。全区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5.33亿元,增长47.8%,比上年同期高20个百分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797.23亿元,同比增长19.2%。高出全国14.1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重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57.77亿元,增长20.9%:在37个工业行业中。有34个行业保持增长,煤炭开采及洗选业、电力及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三个行业增加值均超过百亿元,三大行业的增加值占整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1.4%。

(二)内蒙古投资的主要特征

1投资以国家和自治区重点项目为依托。在内蒙古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国家和自治区重点项目充当了主力军,进入2000年以后,内蒙古陆续建成投产了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例如,内蒙古大唐托克托发电有限公司一、二期工程,达拉特电厂三期工程,准格尔电厂二期扩建工程和包头二电厂等电源项目的投产,以及配套建设长距离输电线路。并实现自治区东西部电网的连通:建成的长庆气田至呼和浩特的天然气输配工程,加快了“西气东输”的进程:包头稀土高新区希望铝业有限责任公司铝电一体化项目电解铝一期工程,霍林河煤业集团10万吨电解铝项目,包钢改扩建工程和准(准格尔)东(东胜)铁路、锡(锡林浩特)桑(桑根达来)铁路、桑(桑根达来)蓝(蓝旗)铁路及国道110线、包头至东胜高速公路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成投产,贯穿内蒙古2600公里的东西大通道全线通车,这些重点项目成为我区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部分,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投资。在重点投资项目中,地方项目越来越占据主体,近年来,中央与地方项目的比例大约在1比9左右变化,

2投资主要投向我区的优势产业。从项目所属行业看,内蒙古项目投资主要是立足当地资源以及资源相关的制造、生产供应等行业。超过60%以上的投资集中在能源、冶金、化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和农畜产品加工等六大产业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体系。

3从投资主体性质看,目前,内蒙古投资主体主要是国有企业及国有股份企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投资主体开始呈现多元化趋势,私营企业投资虽然总量不大,但是近几年增长很快。

4从项目资金来源上看,企业自筹资金比重最大。统计期间(2000~2007):累计完成投资额11750.75亿元,除2001年较2000年有所下降、2005年较2004年略有下降外,自2004年起开始高幅度增加,平均占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1.90%,自筹资金已成为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融资来源的重要渠道。在自筹资金中,政府招商引资逐年增加,成为支持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高增长的主要力量,2002年内蒙古招商引资总额为270亿元,到2008年增加到2058亿元,6年间增加6.6倍,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5.18%。国内贷款次之,统计期间,全区利用金融机构贷款累计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为2483.71亿元,平均占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7.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2000年的18.6%下降为2007年的10.5%,受国家货币政策影响显著:利用国家预算内资金占比不大,平均占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8.8%,2002年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影响,占比一度激增到17.4,后逐年下降,2006年起更是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削减到5%以下:利用外资平均占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占比仅为2.1%,2001年较2000年上升了71.05%,但内蒙古吸引外资的投资领域单一,自2001年起对外资吸引力下降,2002年较上年下降56.92,之后继续呈下降趋势,2007年更是较2001年下降了89.2%。

5从投资动机上看,提升竞争力、完善配套设施以及满足未来市场需求是企业投资的主要动机,其次是政府对项目的各项优惠政策的吸引。

二、投资对于内蒙古经济总量(以GDP为代表)和经济结构的影响

2000以来,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平稳增长,有力增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后劲和动力。2000~2008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由1539.12亿元上升到

7171.58亿元,8年间增长365.95%。在高投资的推动下,内蒙古经济总量8年来一直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长,特别是在2004年达到20.5%,2005年则达到23.8%的历史最高点。

在投资高速增长的同时,投资占GDP的比重也呈逐年上升趋势,2001年至2005年增速较快,进入2005年以来增速放缓,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略有下降,仍然达到72.1%。经过对比分析发现,经过投资、经济的一轮高速增长,上升阻力加大,2005年投资增长率、经济增长率、投资占GDP比重出现“三下降”。

从客观上分析,内蒙古的经济是投资拉动型经济,经济增长基本属于投资扩张为主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发展经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70%左右。近年来内蒙古通过多元化的引资,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十一五”的前2年分别完成投资3300亿元、4400亿元,2008年完成了5600亿元,3年累计完成了投资13000亿元。2009年自治区确定的投资目标是7100亿元,增长的幅度非常大。

(一)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长,实现产值稳步上升

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由2000年的38.03亿元上升为2008年的251.50亿元。2008年。占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20.3%,比2000年上升了9.2个百分点,在第一产业中,农林牧渔各行业投资均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长速度,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得林牧渔业投资增速明显快于种植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内蒙古经济的发展,但第一产业发展落后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实现产值由2000年的350.80亿元增至2008年的906.98亿元,占GDP比重却由2000年的22.79%降至2008年的11.68%。

(二)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呈现逐年上升,产值渐居三大产业之首

2008年的2916.9亿元较2000年的117.76亿元增长24.77倍,占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由2000年的34.3%上升为2008年的42.3%。从轻重工业来看,重工业投资呈现上升趋势,以能源化工产业为龙头的资源消耗型企业蓬勃发展。产值由2000年的582.57亿元增至2008年的4271.03亿元,占GDP比重由2000年37.85%增至53.75%。2005年起,第二产业取代第三产业成为我区GDP贡献最大的产业。

(三)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降至三次产业第2位,产值稳中有降

2000年,第三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7.25亿元,2008年完成2428.05亿元。2008年略有回升,达到37.4%。金融保险等各行业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其中,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党政机关团体、邮电、交通等行业是第三产业投资增长中的亮点。对第三产业投资以及产值的增长做出了较大贡献,第三产业产值在2008年实现2583.79亿元,较2000年的605.74亿元增长326.55%,占GDP比重也由39.36%升至33.29%

近年来,内蒙古通过实施“三化”战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突出表现在工业比重明显提升,实现了从工业化初期到中期的重大跨越。与2002年相比,内蒙古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了17.2个百分点,达到48.9%,形成了以能源、冶金、化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和农畜产品加工等六大产业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体系。通过重点行业的持续投资,内蒙古的产业结构出现了显著的变化,2000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比重为第一产业22.79%,第二产业为37.85%,第三产业最高为39.36%:到2007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到12.51%,第二产业上升到最高,达到51.79%,第三产业则下降到35.70%。内蒙古的经济结构明显呈现工业化高速发展期的特点。

三、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的新动向

(一)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国家推出的4万亿元投资带动了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的较快增长,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09年前4个月,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868.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6.8%,在全区计划总投资50万元以上项目中(含房地产开发投资),第一产业投资31.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1.7%:第二产业投资545.13亿元,增长47.1%,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62.7%,其中工业投资531.87亿元,增长44.2%,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61.2%:第三产业投资292.22亿元,增长76.0%,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33.6%。

(二)地方与中央投资均保持高速增长

1~4月份,地方项目完成投资735.63亿元,同比增长53.9%;其中,城镇投资725.52亿元,增长53.7%。中央项目完成投资133.01亿元,同比增长75%。中央投资增速高于地方。

(三)工业投资力度继续加大

今年以来,工业投资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1~4月份,全区完成工业投资531.87亿元,增长44.2%。其中,采矿业投资155.47亿元,同比增长60.3%:制造业投资239.32亿元,同比增长39.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37.09亿元,同比增长36.9%;工业投资在全部投资中所占比重为61.2%。

(四)交通运输业投资高速增长

2009年1~4月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共完成投资62.5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倍。其中,铁路运输业完成投资22.90亿元,增长1.1倍:道路运输业完成投资27.97亿元,增长1.2倍:城市公共交通业投资1300万元,增长2.3倍:航空运输业投资4535万元,增长2.7倍:管道运输业投资4.34亿元,增长3.0倍。

(五)房地产开发投资低速增长

1~4月份,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70.5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按用途分,住宅投资和其他投资分别完成45.45亿元和6.71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5.6%和1.7%。其中,90平方米以下投资16.06亿元,同比增长7.1%: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完成14.15亿元,同比增长31.5%。

四、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投资的高增速难以长期持续

从国际和国内的经验来看,一个国家或地区很难在长期内维持一个超过30%的投资增长率,对于内蒙古也是这样,2002年以来投资的高增长主要是依靠对于内蒙古能源的大量需求,这是重化工业发展的初级阶段的特征之一。以电力需求为例,1980~2000年,我国

电力弹性系数平均为0.8,也就是说电力消耗小于GDP的增长速度,我们用较少的电力消耗可以获得较多的经济增长。但进入新世纪以来,电力需求的弹性系数发生了逆转,8年来弹性系数基本维持在1.3~1.5之间。这主要是我国发展重化工业对于电力的需求大大增加,同时重化工业属于高耗能产业。这一时期,获得同样的经济增长要比以前消耗更多的电力和能源。所以,单从工业生产的电力需求来讲,重化工业的发展加大了对能源的需求。但是,据预测,进入2020年以后,由于我国重化工业基本饱和,电力的弹性系数将再次下降到1以下,估计在0.95和0.7之间。所以说,对于资源的需求从长期看是一个逐渐下降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投资率是无法长期维持的。需要寻找新的增长动力来支持经济增长。

(二)经济增长方式存在隐患

投资的高速增长使得我区GDP的构成中。投资贡献比例过大,长期超过70%。这种结构反映出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存在问题。特别是在当前政府主导的背景下,投资对于GDP的高贡献率使得各级地方政府对吸引投资的热情难以消退,政府长期热衷于招商引资使得政府很难在转型的路上走出实质性的步伐。从国民收入的构成来看,投资直接构成当期的GDP。但是当投资转化为生产力之后,能否实现销售和盈利是取法保证的。如果不能实现生产和销售。那么,这样的投资就无法成为持续的GDP增长动力。但是在当前以政府任期为周期的经济增长模式中,未来的长期可持续增长难以成为各级政府的重点,而短期见效的招商引资成为维持政府政绩的主要手段。这样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在这样的增长模式中,前期的投资极有可能转化为下一期的过剩产能,这也是我国经济为何长期在过热与过冷的交替中徘徊的一个制度上的原因。

(三)投资的政府主导比较突出,民营经济投资比重有待提高

以重点项目为主导的投资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各级政府的投资积极性,政府无论是在招商引资还是银行贷款过程中均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各级政府金融办公室成立后,政府与各个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为银行、政府和企业的多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在投资繁荣的背后,是民营经济的投资热情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在内蒙古的投资总额中,民营经济仅占10%左右,这与民营经济的地位是不相适应的。

(四)房地产投资后续乏力

进入2008年以来,受国家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内蒙古投资增速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房地产投资受到的影响较大。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16.04亿元,同比增长27.4%,其中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36.08亿元,同比增长46.96%,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3.34%。呼和浩特市房地产投资较上年同期保持增长,但是增速明显放缓。2008年呼和浩特市完成房地产投资100.44亿元,同比增长3.86%,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89个百分点,2008年,全区完成商品房施工面积6889.1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65%,增速较上年下降15.9个百分点,住宅施工面积5598.2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9.03%,增速下降19.73个百分点:施工面积中新开工面积3709.1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22%,住宅新开工3004.2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66%,增速下降17.28个百分点。房屋竣工面积1694.0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63%,住宅竣工1432.0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81%。房地产供给增速放缓的同时,商品房销量大幅回落,2008年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2141.01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仅增长2.57%,增速回落45.03个百分点,现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5.22%。

2009年第一季度,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310.8亿元,同比增长45.7%,比全国平均增速高16.9个百分点。但房地产市场整体处于低迷状态,商品房销售出现明显下降。第一季度,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24.9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0.7%:商品房销售额8.25亿元,下降30.3%。

五、政策建议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经济对于投资的依赖

投资对内蒙古经济新世纪的崛起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投资主导经济的局面必将成为历史。任何一个健康的经济体,都不可能容忍国民经济出现过大的比例失调。要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必须提高经济体内的最终需求所占的比重,也就是提高居民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当前,应当抓住内蒙古投资繁荣的大好局面,引导投资向教育、医疗、文化、环境保护等基本的民生领域倾斜,加强城乡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使人们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服务,改善城市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这些投资的加大将会在带动居民的持久消费上起到积极作用。

(二)为民营资本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则。

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在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行业和领域,进一步引人市场竞争机制。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加快完善政府特许经营制度,规范招投标行为,支持非公有资本积极参与城镔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与运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支持、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投资教育、科研、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的非营利性和营利性领域,

(三)拓宽非公有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的渠道

在加强立法、规范准入、严格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允许非公有资本进人区域性股份制银行和合作性金融机构。在当前全区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改革取得积极成果的同时,推进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为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创造条件。

(四)关注房地产市场的风险

在房地产投资增长减缓的同时,要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的风险,截至2008年12月底,呼和浩特市空置商品房累计263.1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5.19%。在全部商品房空置面积中,商品住宅空置面积为203.8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了81.27%,占全部空置面积的77.48%。商业营业用房空置面积为35.08万平方米,占商品房空置面积的13.33%,同比增长了0.2%。其它用房空置面积10.75万平方米,占空置房面积的4.09%,同比增长了139.96%。在当前空置率提高的背景下,很容易引发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链断裂,进而诱发金融风险。

猜你喜欢

全区内蒙古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可爱的内蒙古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南宁市:把握环境保护新常态 担当全区执法排头兵
爱在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