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获得中国最高科技奖的人

2009-04-21

学苑创造·B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稀土神经外科肿瘤

同学们,你们看新闻没有?

2008年度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2009年1月9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和化学家徐光宪分别凭借其在神经外科领域和萃取化学等领域的突出成就,获得2008年度中国最高科技奖。国家主席胡锦涛爷爷还亲自给他们颁发了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励证书呢。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爷爷也发表了讲话。

告诉你们,设立于2000年的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其权威性和高达5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而备受中外关注哦。

同学们一定很想认识这两位极有成就的科学家吧?现在,我就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介绍他们的情况吧。

化学大家徐光宪

徐光宪,89岁,化学家。在漫长的岁月中,他的人生角色曾几度转换。1946年,他是公派留美学生;1951年,他克服重重困难回到新中国;1972年以后,他因为在稀土革取领域的惊人成就被称为“稀土界的袁隆平”。

1951年,徐光宪到北大化学系执教,一教就是半多个世纪。徐光宪开授《物理化学》、《核物理导论》

等课程,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放射化学人才;他所编写的《物质结构》一

书,曾获国家优秀教材特等奖,在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里是该课程全国唯一的统编教材,影响了几代人;因国家需要,他多次变更研究方向,先后致力于量子化学、放射化学、配位化学和萃取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杰出成就。而他轰动世界的事业巅峰,则与“稀土工业”密不可分。

同学们日常使用的电视机、照相机、手机、计算机中都少不了稀土元素,在军事设备中它更是不可或缺。中国是稀土资源大国,但过去生产技术掌握在国外少数厂商手中,中国长期以来只能向外国出口稀土矿,然后再进口稀土制品。

1972年,北大化学系接到紧急军工任务——分离稀土元素中性质最相近的“孪生兄弟”镨和钕,徐光宪和同事们接下了这项任务。为此,他奉献了整整30年光阴。他所创立并不断改进的稀土“串级萃取理论”及其工艺,令高纯度稀土产品的生产成本下降了四分之三,使中国生产的单一高纯度稀土产品至今占世界产量的九成以上,每年为国家增收数亿元,国际稀土界纷纷惊呼"Chinalmpact(中国冲击)”。

为此,徐光宪被称作“稀土界的袁隆平”。

“做学问,一定会碰到许多困难。但是,我觉得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一件快乐的事,甚至超过事后获得任何荣誉的快乐。”谈起学习和科研的秘诀,徐光宪认为,是享受其中。“艺术家常香玉说过一句话,‘戏比天大,这是一种高度敬业的精神。对我们教师来讲,就是‘上课比天大,科研比天大。”

现在,徐光宪仍坚持每天工作5小时,累了就看报、休息或散步。他在撰写题为《知识系统分类学》的新书,还担任国家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等四部委发起的“一万个科学难题”征询活动化学组的顾问。

徐光宪寄语年轻人:“人是社会的动物,一个人不可能离开他人而生存。年轻人要有时代幸福感、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现在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但也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未来需要年轻人负担起来——那时,我们这些人都不在了。”

“万颅之魂”王忠诚

他被称为“万颅之魂”,是中国神经外科的开创者之一;他也是唯一获得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最高荣誉奖章”的中国人,保持着该领域多项世界纪录;从医60年,他已数不清曾开过多少颅,从死神手里抢救回了多少生命;有人说,他是“华佗再世”,也有人说,他现在能治的病,大概当年华佗也治不了。他就是中国神经外科专家、北京天坛医院名誉院长、中国神经外科。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

1925年,王忠诚出生在山东烟台一个贫寒家庭,父母靠着摆地摊、卖杂货艰辛度日。家里的女孩都未能上学,男孩最多上到初中。但在王忠诚的坚决要求下,他靠着自己半工半读,成为全家唯一的大学生。

1952年,国家卫生部在天津筹建神经外科培训班,他毫不犹豫地申请加入,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神经外科医生。

“人脑就像豆腐一样,很软,一捏就坏了。里面集中了人体20%的血液,神经纤维比头发丝还细,线路非常复杂。”王忠诚上大学时解剖课曾考满分,可学习脑神经外科还是明显感到有难度。“大脑是人的生命、思想、行动的中枢系统。神经系统一旦患病,通常表现都较严重,轻则瘫痪、痴呆,重则往往有生命危险。”

那时,学习科研条件艰苦。王忠诚白天上班,晚上学习。有一次,没有头颅标本,他和同事们只好一起夜里去乱坟岗挖没有立碑的坟墓。取回头骨,自行清洗消毒,再对照着研究神经解剖图谱。由于西方对中国实行封锁政策,他们只能靠着少得可怜的翻译材料进行摸索。一年后,王忠诚首次为脑部肿瘤患者实施手术,获得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他的信心。当时,中国能初部掌握的脑部疾病诊断办法是气体造影,这种方法有2%~3%的危险性,且病人要承受头疼欲裂的巨大痛苦。此时,国外已有较先进的脑血管造影技术,危险性降至0.1%~0.3%,病人基本感受不到痛苦。

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整整一个夏天,王忠诚和同伴泡在医院一间密不透风的房间里,反复在尸体上进行研究和试验,终于自主成功掌握脑血管造影技术。又经多年临床实践和不断完善,他于1965年出版了《脑血管造影术》一书。这本专著被视为标志中国神经外科划时代的进步,使中国神经外科诊断技术同世界先进水平缩短了30年。

王忠诚曾是世界唯一完成开颅手术逾万例的医生,这个数字曾被国外同行误以为多写了一个零,王忠诚也因此被誉为“万颅之魂”。

20世纪90年代,王忠诚又试着向一直被国际医学界视为手术禁区的“脑干”进行探索。脑干是人的生命中枢,在这里“动刀子”,被称作是“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每一个细微动作都可能关系到病人的生死存亡。经过十几年攻关,王忠诚终于循序渐进地突破了这个禁区。1995年11月,他在悉尼召开的国际神经外科大会上作了题为《脑干肿瘤250例》的学术报告,震惊了世界同行。至今,他已做了600余例脑干肿瘤手术,数量之多,死亡率之低,始终保持世界第一。

随后,王忠诚又向另一个“不治之症”——脊髓内肿瘤进军。长期以来,这种病的治疗效果差,术后瘫痪多,往往“治不了聋又添哑”,国外几乎无人问津。王忠诚则创造了170例髓内肿瘤手术无一人死亡的奇迹。1995年,江苏省一个18岁男孩的脊髓内长了一个粗约2,5厘米、长约22厘米的巨大肿瘤,侵占了9节椎体的空间。年逾古稀的王忠诚在手术台前奋战了整十个小时,肿瘤被成功剥离。这是世界上迄今成功切除的最大的脊髓内肿瘤。被国外同行誉为“惊动世界的世纪之作”。

如今,年过八旬的他已放下了手术刀,但王忠诚仍每天“朝十晚四”地按时上下班,参与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断。他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太复杂,我们目前所知道的仍是微乎其微。当医生真正是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我希望抓紧晚年的时间,再多做些有益的工作,为病人多解决点问题。”

猜你喜欢

稀土神经外科肿瘤
侧俯卧位摆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
致命肿瘤忽然消失
肿瘤标志物的认识误区
王牌稀 土
“饿死”肿瘤的纳米机器人
2020年我国稀土年度开采量将控制在14万吨以内
肿瘤标志物正常不等于没有肿瘤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彩图版)
丁志斌,为神经外科患都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