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业余赛事随想

2009-04-21席艳艳

棋艺 2009年7期
关键词:晚报业余棋手

[编者按]作者席艳艳,现任河南棋院副院长,多年来组织参与多项业余赛事,本期我们特别邀请席艳艳对业余赛事的营销和组织谈谈她的见解。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关于冲段少年参加业余比赛的话题,似乎成为了一个热点。报刊杂志,博客论坛,经常可以看到有关的文章。无论是具备官方色彩的相关媒体,还是极富自由特征的草根一族。时时都发出争论的声音。如果说开“拒绝十八岁以下未成年人参赛”先河的凉都杯只是一次试验,历来稳居“中国业余第一赛”地位的晚报杯做出“限制冲段少年”的举动,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那么,冲段少年参加业余比赛到底有何弊端,导致举办方要使出这样的“杀手锏”呢?

首先我们看几个数字:

2007年潮州晚报杯:参赛棋手162人,其中成年棋手不足60人

2008年青岛晚报杯:参赛棋手156人,其中成年棋手不足50人

备注:以上含港澳台参赛选手

中国业余围棋赛中,晚报杯和黄河杯(美罗杯)历来被公认为最悠久、最权威的两大赛事。如果说晚报杯因其行业协会的特征而对报名资格、参赛人数有一定限制的话,大奖赛性质的黄河杯则没有此类约束,属于公开、自由报名的比赛。也因此故,近年来黄河杯的参赛人数屡创新高。

2007年准格尔旗黄河杯:参赛棋手249人,其中成年棋手不足60人

2008年绍兴黄河杯:参赛棋手340人,其中成年棋手不足80人

备注:中国围棋协会规定,参加女子定段赛的年龄上限是20周岁,因此,在本次统计中,未满20周岁的女棋手被纳入“非成年棋手(冲段少年)”行列。又,为论述方便,“冲段少年”的定义里,包含年龄在13岁以下的、经批准参加业余比赛(晚报杯)的职业初段。

由上可知,晚报杯成年棋手和冲段少年的人数比大概在1:3左右,黄河杯则要低于1:4。而在2005年晚报杯的时候,成年棋手和冲段少年大致是1:1。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冲段少年迎来了他们的“井喷期”。2003、2004年,成年棋手和冲段少年人数比大致是1.5:1到2:1之间,印象中,此段时期中“冲段少年”这个名字开始被叫响并得以广泛流传,迄今成为一个专用的名词;2000年起,冲段少年开始在赛场上占有一席之地;2000年之前,则基本是成年棋手的天下,其间虽有个别少年对他们有所冲击,尚未形成气候。(以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

的确可以说,冲段少年们的崛起,侵占了原本属于成年棋手的一大片阵地,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面对冲段少年们的强势。越来越多的成年棋手选择了退避三舍。2008年的“神木杯”全国业余围棋棋王争霸赛是当年奖金最高的比赛,冠亚季军获得者分别可拿到6万元、2万元、1万元,可参赛选手中成年棋手寥寥无几,刚满23岁的前冲段少年卢宁居然成为了该项赛事最“高龄”的选手!

因此之故,2006年还在对“大江晚报3名参赛队员年龄相加只有22岁”叫好的中国围棋协会如今来个紧急叫停,也就不难理解了。再此下去,业余围棋赛真的有可能变成“冲段少年赛”或“准职业棋手赛”了。(将冲段少年看成“准职业棋手”,并非本人的发明。08年《棋艺》上就有此提法。韩国资深围棋撰稿人朴治文先生对韩国棋院的研究生——类似于我国的冲段少年——也冠之于同样的头衔。或是共识?)

只是,为什么冲段少年来了,成年棋手要跑呢?难道真的像某些朋友所说的,是因为冲段少年们太厉害,成年棋手抵挡不住?这也是对禁止或限制冲段少年参加业余比赛执反对意见者经常提到的一点:水平高而反受累,说不过去。

再看几组数据:

以上是2003年-2008年晚报杯和黄河杯的前六名获得者名单(05年资料不全)。在总共76个有效数据中,冲段少年共有40人次入围,成年棋手有36人次入围,冲段少年稍占上风;含金量对比中,冲段少年共获38(晚报)+27(黄河)=65分,成年棋手共获25(晚报)+25(黄河)=50分,(计算方法:获一次冠军得3分,一次亚军得2分。第3到第6名均算1分)初看之下冲段少年优势明显,但如果考虑到未计算2009年南昌晚报杯上成年棋手在前6名中获得5个席位并包揽冠亚军以及2002年之前的成绩,再考虑到胡煜清一人就得了18分,而且02年起黄河杯都进人了前六名,晚报杯05年起四次进入前三名。客观来说,冲段少年对成年棋手的优势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并且随着越来越多的“前冲段少年”如卢宁、李天罡、赵威、李梦石等加入成年棋手的行列之中,冲段少年的优势还将减少。

所以笔者以为。说成年棋手是“打不过就跑”,未免稍嫌武断。能在比赛中获奖的,总是很少的一部分人。假如抱着“得不到名次”就不参赛的想法,那无论有没有冲段少年,都没有太大区别。上世纪90年代。不少职业退段棋手加入业余大军,也没受到“抵制”。说起来,他们的情况和现在的冲段少年有些相似,但冲击或许更大:毕竟他们的棋力在当时明显技高一筹,而现在成年棋手中佼佼者的水平并不在冲段少年之下。

在笔者看来,出现这种“成年棋手参赛的越来越少”的现象或因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参赛资格取得的困难,二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对比赛的本质产生了迷惑。

首先说第一点。冲段少年们是以“获得职业段位”为现阶段的主要目标,为此已付出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定段需要实力作为保障,而尽可能多地参加高水平的比赛无疑是提高自身实力的捷径之一。因此冲段少年们对比赛本身具有相当的热情,并导致了他们愿意为获得一张“参赛券”付出更多的代价。就拿晚报杯来说。通常是应该由所代表的晚报提供参赛棋手的食宿、交通费用。有的还会给棋手以适当的奖励。但据笔者所知,现在不少冲段少年是自费代表晚报参赛的。更有甚者,个别晚报还会要求棋手提供“记者费”,即是棋手在负担自身的参赛费用之外,额外再拿出一笔钱来,算作记者的费用。而这对成年棋手来说,显然是无法接受的。

第二点则牵涉到一个话题,就是业余比赛到底是为了什么而举办?意义何在?

个人以为,业余棋手参加比赛,和职业棋手有明显的不同。职业棋手以此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而业余棋手却不做此想,除了极少数者可以获得奖金者,大部分人都要亏钱(需要为此请假,停工等);职业棋手以探索棋道为己任。提升技艺、留下传世的棋谱是他们一生的追求,业余棋手虽然也有类似的愿望和动机,但限于各方面的因素,很难做到像职业棋手一样,在这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业余棋手参加比赛,成绩倒未必是第一位的,以棋会友则成为一大关键。

众所周知,很多成年业余棋手,从事的是和围棋教学相关的工作,以

及在当地棋协、棋院任职。在比赛之余,结交新老朋友,探讨各地围棋教学之间的经验,甚至直接促成双边乃至多边的交流和合作,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而当冲段少年们占据了赛场上绝大多数位置的时候,则失去了这种可能性。同时,也不必讳言,输给名不见经传的“小孩儿”,确有可能对成年棋手本身的利益造成损害。因此。当成年棋手发现比赛“变了味”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也在情理之中了。

因此,限制冲段少年参加业余比赛,可以说是有些不得已却又蕴含着必然性的一种措施,业余赛事的组织者希望能籍此改变现状。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干脆仿效日本和韩国,干脆来个“一刀切”,彻底禁止冲段少年们参加业余比赛呢?(日本的院生和韩国的研究生都不被允许参加本国的业余比赛)。

笔者以为,日韩的做法自然有他的道理(主要原因应该也是保护业余赛事),却未必适合我国的情况。或许以后可能会彻底地区分冲段少年和成年棋手,但现在的条件并不成熟:

一、冲段少年参赛,有助于业余棋手整体实力的提高。现在的冲段少年大都在北京的道场修业,原因之一是国内一线的职业顶尖棋手都在北京,可以很方便地向他们讨教,掌握最新的技术。而在参加业余比赛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将这些技术,“传”给了大家。我国区域辽阔,这点和日韩有显著的不同。也因此故,平时向职业棋手学习的机会要少得多。通过和冲段少年们的白刃对局、复盘研究,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等于间接地“学招”。虽然现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资讯传播快捷,但很多细微精巧的地方,只有通过实战以及深层次地拆解研讨,才能理解和体会的。

二、冲段少年自身的需要。不应忘记,冲段少年只是一个暂时的阶段性的存在,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摘掉这顶帽子,或如愿以偿成为职业棋手,或冲段失败加入业余成年棋手行列之中。他们之中。已经走出了周睿羊、陈耀烨、朴文尧、时越,走出了卢宁、赵威、张博、李天罡,以后还将诞生更多的类似人物。而在他们还处于“冲段少年”的这一修业期间,他们需要更多的比赛来磨炼自己。而目前来说,可以让他们参加的比赛并不多。(也就是从去年开始吧,才有了“道场杯”这一项专门为他们而设的赛事)虽说平时有内部的循环赛,可这种训练性质的比赛其激烈性和真正的比赛无法同日而语。所以,哪怕是权宜之计,笔者也不赞成对他们关上业余比赛的大门。

三、此外,我国业余比赛的赛制和日韩也有所不同。以日本为例,他们绝大多数业余比赛都不是以高额奖金为重点,而是着眼于获奖的人数。单位奖金并不高,但奖励的种类和人数却非常多。有些比赛,几乎就是只要参加就会得奖。这和我国的大多数业余比赛正好相反,我们是奖金高,受众面窄;他们是奖金低,受众面广。显然这种赛制更注重于吸引更多的人的加入。而对于业余棋手中的佼佼者,也给予他们更进一步的机会,比如每年都给予非院生参加定段赛的指标,为一些有志于职业棋手道路的人留有空间。这点韩国更是走在了前面,三星杯和最近举办的BC卡杯等面向职业棋手的赛事都向业余棋手敞开了大门。我国的业余比赛则更侧重于高水平之间的较量,类似于职业比赛的延伸。(单从这一点来说,限制冲段少年参赛并没有太好的理由)

近年来我国的业余比赛越来越多,这自然是很可喜的现象。并且奖金也越设越高,两年前冠军奖金还普遍在一万五、一万八左右,到了去年就动辄五万、六万了。无形之中,它增高了举办业余赛事的门槛。个人和团体,光奖金一项的支出就要十几二十万,再加上管理费、场地费、宣传费等各项开销。很容易就突破三四十万的数字。如果形成攀比风,可能会影响到一些地方举办业余赛事的积极性。其次,这对赛事举办者的宣传固然有利,也更能吸引高水平的棋手参加,但对更多的、拿不到奖金的普通业余棋手来说,却未必有太大的号召力。

笔者比较欣赏“凉都杯”的模式:在确保前几名能获得一定奖金的前提下,给更多的参赛选手有获奖的机会。(凉都杯有230人参赛,奖励前108名。实际获奖人次其实还不止,因为有“贵州最佳”“贵阳最佳”“六盘水最佳”等本地籍棋手的奖项)当然凉都杯冠军奖金本身就很高,有五万元;不过笔者以为,在这种模式下,就算前几名的奖金调低一点,还是会吸引很多棋手参赛的。此外,如果能和职业比赛进行有机的结合(比如前几名获得参加某次职业比赛的资格),那就更完美了。

一家之言,如有引玉之效,笔者深感荣幸。

猜你喜欢

晚报业余棋手
2019年下半年男子棋手等级分
《圣诞夜》晚报
为业余棋手诊脉
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员单位
遮荫有方等
业余棋手错觉
业余棋手的错觉
各家晚报报名题字大观
巧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