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点.焦点.难点

2009-04-19

中国经贸导刊 2009年19期
关键词:资料经济

低碳经济更是法治经济

——财政部财科所课题组在我国碳税及相关问题的专题报告中分析了我国开征碳税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合理性,具体提出了我国碳税制度的实施框架、我国开征碳税的实施路线图,并建议在资源税改革后的1-3年内择机开征较为适宜。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临近,对“碳”征税已是大势所趋。如果世界各主要贸易国家在今年12月份联合国气候变化哥本哈根会议后均实施“碳关税”政策,中国出口贸易将受到极大冲击。因此,有专家建议,我们可以在国内征收碳税,使国外的碳关税失去合理性,因为双重征税是违反WTO原则的。这就是说,碳税征收势在必行。而碳关税的征收必然会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资料来源:9月29日东方早报)

电信“低资费”时代难言到来

——联通近日表示,将从10月1日起启动3G正式商用,资费全国统一、接听电话免费,且免费区域覆盖全国。中国电信也宣布。自10月1日起我的e家、商务领航和天翼商旅套餐的用户,在全国范围内接听免费。运营商主动推出优惠举措,让市场看到了资费下调的希望。但就联通、电信此次活动的惠及范围,多数消费者却无缘其中。这些旨在针对高端3G客户的单向收费与漫游费取消,更像是运营商为营销宣传而推出的一场“秀”。为抢占高端3G市场,联通与电信大举低价促销牌,这一举动理应被积极鼓励。但就我国电信市场的服务质量而言,零星而局部的竞争并不会掀起质的突破。市场无形之手对电信资源的重新配置,才是国内电信消费者福利提升的重大前提。(资料来源:9月30日上海商报)

展望中国经济未来:“V+U”形增长

——据观察分析,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势可以概括为:“短期乐观、中期震荡、长期乐观”,也可形象地描述为“V+U”形增长。短期是指目前到明年年中,中期是指明年年中至2013年年初左右,长期是指2013年以后。短期乐观主要表现在:从现在开始到明年第二季度的GDP有可能保持在9%左右的增长速度上。中期震荡集中体现在:自明年年中至2013年年初前后至少两年多的时间内,中国经济将在保增长、防通胀、调结构和促改革的复杂局面中前行,将从“V”形反弹后进入“U”形增长的低谷徘徊阶段,不过“U”形谷底将比“V”形底部要高一些。长期乐观主要表现为:在这次危机过后,中国将依靠其要素组合等竞争优势,走出“U”形谷底,重回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轨道。(资料来源:9月29日第一财经日报)

中国如何反击贸易保护主义

——截至目前,已有55个国家通过了将伤及中国出口商品的保护性措施,囊括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国,中国毫无疑问会站在全球化的立场上,捍卫中国的利益。我们不能心存侥幸,以为贸易保护转瞬即逝。中国也并非没有反击的利器,除了以牙还牙对美国肉鸡等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外,中国正在进行的稀土出口整顿也是良方。仅仅大声疾呼无济于事,要在国际上拥有发言权,必须具有足够的底牌,手里只有一张明牌,就等于没有牌。中国手上的明牌是,通过出口解决国内的产能过剩,如果中国的产能过剩能够通过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大部分化解,那就又拥有了满手好牌。反击贸易保护主义,内功是基础,朋友是支架,双方共赢是关键。(资料来源:9月27日广州日报)

只有第四驾马车才能拉动经济

——经济学家郎咸平近日指出,现在最重要的问题不是经济何时见底,而是见底之后怎么拉起来。他表示,产业链高效整合将可以成为“第四驾马车”,带领拉动中国经济摆脱滞胀风险。郎咸平分析认为,我们过去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消费、出口和政府支出现在似乎都不灵了,经济有可能陷入停滞发展的危机,再加上今年上半年的7.37万亿银行信贷和国际通货膨胀所带来的通货膨胀预期,将有可能导致我国经济陷入滞胀的局面。如果发生这种情况,产业链高效整合将可以成为“第四驾马车”,带领我们摆脱滞胀。(资料来源:9月24日中国经济网)

全球经济失衡调整的中国视角

——建立在国内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禀赋之上,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国家形成了粗放的外需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外贸出口主要集中于欧美国家,产生了大量贸易顺差,由此换来了巨额的外汇储备,而欧美国家则陷入巨额贸易逆差之中。鉴于美国的中心国地位和美元的国际货币本位,新兴市场国家大量的储蓄再次回流到了美国,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美国的资产膨胀型消费模式。我们可以看出,国际货币体系缺陷是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也是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所以,欧美发达国家在强调全球经济失衡是全球金融危机根源时,也应该以更加深刻的视角审视一下它们所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资料来源:9月23日中国证券网)

“煤老板”转型之痛的三重启示

——在山西省断然终结“小煤矿”时代,大步推进“大煤炭经济”的进程中,数千名“煤老板”面临转型之痛。全新的投资和产业领域,令他们手握的3000亿巨资至今仍难以安放。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这是保持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在这场蕴含着历史必然性的时代转折中,“煤老板”的转型之痛令人深思,并给人诸多启示。其一,企业经营战略须未雨绸缪。其二,产业对接需政府大力扶持。一方面“煤老板”手里握有巨额资金,却找不到合适的投资项目;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难,求“钱”若渴。其三,产业设置政府应严格把关。(资料来源:9月22日新华网)

债务危机:下一个全球性难题

——近期欧美各国经济初显回升迹象,为全球经济带来新的动力和希望。但在这种有利的背景下,金融危机第三阶段关键点正在隐然出现。今年初以来各国企业大量发债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超过2007年8980亿美元的历史纪录,这是低利率环境下的畸形扩张,一旦各国央行做出利率上升的措施,公司债券将在利率上升周期的预期之下经受严峻考验,也即货币宽松政策下催生的普通债券扩张趋势的急剧逆转,有很大可能将成为金融危机复苏之前的下一个关键点。或许债务危机,会成为下一个全球性难题。(资料来源:9月21日中国证券报)

小企业“被贷款”现象应引起重视

——9月15日,银监会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银行监管一部主任杨家才在一次新闻通报会上透露,今年上半年全国中小企业贷款增幅首次跑贏大市。截至6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人民币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12.52万亿元,占企业贷款余额的53.7%;中小企业贷款较年初增加22081亿元,占企业贷款增加额的56.6%;中小

企业贷款较年初增长21,42%,高于企业贷款增速1.34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5个百分点。中小企业也有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分,中小国有企业很多都是地方政府的“长子”,它们所享受的政策、所掌握的资源都是中小民营企业远远不可比拟的,在银行信贷上显然比中小民营企业具有优势,而这些国有中小企业的贷款却要算到整个中小企业贷款之中。此外,一些名义上发放给中小企业的贷款授信,实际上却往往并不到位或者变相又拐到了大企业的身上。这些数字上的粉饰当然也都会撑起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和占比。(资料来源:9月18日证券时报)

限薪令能管多少央企高管

——中国版“限薪令”有不少亮点,既明确了薪酬构成,基本年薪+绩效年薪+中长期激励收益,又明确了支付方式——绩效年薪考核后再兑现;而且,还首次将央企高管的基本年薪与央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相联系。无疑,这个“限薪令”出台后,包括央企在内的国企高管的“天价薪酬”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规范。而笔者关心的是另外一个问题——“限薪令”能管多少央企高管?国资委监管的136家中央企业,其中80%都是上市公司,根据《公司法》,这些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应由董事会来决定。很明显,首个“限薪令”能管的央企高管并不多,因为绝大多数的央企高管薪酬由董事会决定。有专家就指出,“限薪令”只对央企集团高管直接产生效力。央企下属的二级企业、三级企业的高管薪酬,“限薪令”也可能由于鞭长莫及而管不了。这样一来,“限薪令”只能管管为数不多的央企集团高管了。(资料来源:9月18日每曰经济新闻)

征税的边界到底在哪

——原本查税风暴开宗明义就是针对全国3108户大型企业集团。但从6月起,查税的力度越来越严。进入9月,大查税已经开始升级到第三个阶段:重点检查。同时,也出现了大企业补税300亿、温州新一轮企业外迁潮、单位给员工发的月饼也要并人工资所得扣缴个税等等互有关联的消息。长期以来我国税收都处于“税率较高,执法弹性大”的局面。正是在这种环境下,“企业偷、漏税时有发生”。在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的时候显露不出来。但是,当财政收入的增长减速时,这个矛盾就开始突出。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加班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统统算工资之后。个税征收也开始“全口径”。9月初宣布年底“双薪”要合并征个税,到现在强调交通补贴、通讯补贴要征个税,都是以工薪阶层的实际收入缩水来换取财政收入微不足道的增长,还如何扩大内需。(资料来源:9月18日21世纪经济报道)

现在买房,买的是房地产的通胀

——基于强烈的通胀预期,国内有人提出通过买房规避未来通货膨胀的风险、实现资产保值升值的观点。但目前不是购房的最好时机,现在买房,买的是房地产的通胀,而不是防通胀。首先,今明两年出现严重通胀的可能性不大。因为物价涨幅不仅受货币供给的影响,更受到市场需求的制约。其次,房地产发展周期和经济增长周期并非完全同步,以对CPI的上涨预期判断房价上涨周期不可行。第三,买房抑制通胀将会推动更大的房地产泡沫,一旦泡沫破裂,高位买房人将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在目前房价已经创出新高、房地产存在严重泡沫的情况下,继续买房将会造成更大的房地产泡沫,一旦泡沫破裂,高位买房人将成为最大的受害者。(资料来源:9月16日中国证券网)

土地财政复活谁的狂欢谁的噩梦

——土地财政复活了,不能不让人五味杂陈。按照业内人士说法,“土地财政”属于预算外收入,又叫第二财政,是指一些地方政府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在一些地方,土地财政早已成为第一财政,仅土地这一项所带来的收入已超过50%。据《财经》杂志调查,在许多发达县、市,由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创造的税收,是地方税收中增幅最大的两大产业,增幅高达50%至100%。这两项税收占到地方税收的37%以上。“土地财政”的复活绝非好事,它会让地方政府依然迷恋高地价的狂欢,越来越依赖土地,同时它对买不起房子的人来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噩梦。而且,在土地财政中,地方政府只是暂时受益,长久下来,这种竭泽而渔的方式会陷入危机。(资料来源:9月30日中国青年报)

产业重组不是国资一统天下

——在中国当前的经济结构调整中,产业重组势在必行。但是,在当前“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以应对危机大局下,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路去重组,还是按照政府行政主导的思路去重组,完全会导致迥然不同的结果,甚至会发生“播下龙种收获跳蚤”的悲剧。根据对前一段和当前一些地区实行产业重组的现状来看,我们发现存在着比较普遍的以行政驱动为主、国有资本主导的重组趋势,甚至有的地方完全是国有资本“孤军深入”。这种重组模式潜伏着很大风险,有可能对我国未来体制和发展格局造成伤害。当然,在发生严重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对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的重组,不能忽视政府的引导作用,但政府的作用不应该演变成过度的直接干预。否则,将会加重我国产业矛盾的难题。(资料来源:9月23日瞭望新闻周刊)

剔除公务员代表是听证会基本前提

——《广州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前日起公开征求意见。按“意见稿”,类似BRT建设、城中村改造及大规模交通改造等重大行政决策必须征求市民意见,并组织论证会及听证会。听证代表中,利害关系人代表不得少于2/3,现职公务员不得被选为听证代表。自行政听证制度引入行政处罚法以来。“听证”一词已为公众所熟知。但一方面是听证的范围逐渐扩大。另一方面,听证的结果又经常不被民众所接受。广州此份“意见稿”具体规定了利害关系人代表的比例,并禁止现职公务员被选为听证代表,这是正当程序的应有之义。听证的内容,主要就是听取利害关系人,而不是现职公务员对听证内容的意见。同时也应看到,正当程序包括,但显然又不限于这些规定,仍需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和调整。(资料来源:9月23日信息时报)

奢侈品消费应课以重税

——在金融危机使欧美日奢华品牌需求普遍萎缩时,中国奢华品市场却依然向好。目前中国奢侈品消费已占全球市场的二成五,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人均国民收入世界排名百位之外的中国居然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再过几年将与第一大奢侈品国——日本,一决雌雄,这充分反映了中国贫富之悬殊,更反映了中国的消费导向畸形的发展。要想真正有效地引导消费,指望公众质疑和舆论抨击,效果不大,甚至说是靠不住的。我们不妨动用税收这个社会“稳压器”来调节,具体讲,就是对奢侈品征收消费税,通过税收杠杆引导和调节过度消费,这不仅可以满足高收入者的消费需求,又可以增加国家税收,还能调节贫富差距。(资料来源:9月22日红网)

(本栏目策划、编辑:张振)

猜你喜欢

资料经济
IQ Test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Endless Waves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经济日历
图读龙江经济
中国经济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