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天覆地六十年 草原鸿雁展新颜

2009-04-19

北方经济 2009年19期
关键词:邮政全区内蒙古

邮政行业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是国家不可缺少的基础性行业。中国现代邮政创建于1896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邮政在党和国家正确方针政策的引导下,上下求索、披荆斩棘,一路拼搏、一路高歌,在加快发展和深化改革的征程上,以饱满的热情、创新的思路、务实的作风,开拓进取、奋力拼搏,走过了改革发展、励精图治、破茧化蝶的60年,实现了邮政改革不断深入、经济运行态势良好、综合能力显著增强、科学管理成效显著、社会形象稳步提升。内蒙古邮政以“世界邮政网。网络连天下”的雄心壮志,书写了从传统向现代跨越的新篇章。

脱胎换骨浴火重生

内蒙古近代邮政创办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在归化厅、绥远厅(今呼和浩特新城区)设立两处邮寄代办所,这是内蒙古地区最早的自办邮政通信机构。此后,内蒙古近代邮政饱尝列强混战之苦,屈辱压迫之痛,发展艰难缓慢。1947年自治区成立时,邮电无统一领导机构,全区有邮电局所23处,邮电职工165人。1949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邮电管理总局在乌兰浩特成立。

解放后,内蒙古邮政事业在管理上实行“邮电合一”体制:业务上实行“邮发合一”,利用邮政网络开办报刊发行业务,1953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在1958年农牧区增设邮电局所和开辟邮路。1961—1963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邮政通信得到了健康发展。

1969年12月1日,内蒙古邮电分设,成立各级邮政局。1971年起,全区推行乡邮投递摩托化。至1975年,全区49个旗县中有17个基本上实现了乡邮投递摩托化,其它局也在部分乡邮路段上使用摩托投递,减轻了乡邮员的劳动强度,缩短了班期,加快了传递速度。扩大了服务面。

1973年,邮政、电信重新合并,恢复原来的邮电管理体制。在这一时期,内蒙古邮政部门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在积极恢复和发展全区邮政网路和局所的同时,大力推进普遍服务,广泛开办邮政业务。尽管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过干扰和挫折,但依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广大邮政职工的勤奋努力,始终保证了本地区党政军各部门及人民群众对邮政的需求。

改革大潮乘风破浪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全区邮政部门始终集中精力搞建设,提高通信质量,改善服务,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经营管理,使邮政业务步入了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阶段。内蒙古邮政抓住改革开放这一机遇,深化改革,加大投入,建设邮政枢纽。改造发展城乡局所:大力拓展邮政网络,提高传递时效:在建设实物传递网的同时,利用信息产业高新技术,推进“绿卡”工程建设:在办好传统业务的同时,适应市场和人民生活需要,发展邮政储蓄、特快专递等新型、轻型业务,为内蒙古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到1998年底邮政独立运营时,全区邮政部门实现业务收入4.7亿元,业务总量2.9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46万元/人;固定资产总额达到12.55亿元,全区干线邮路达到2.6万公里,邮政生产用房达到31.2万平方米;全区邮运车辆1031辆,邮政局所324处,邮政储蓄计算机网点517处,储汇中心120处。全区旗县以上营业窗口全部实现电子化,一个综合利用火车、汽车、飞机运输的邮运网基本形成,全区乡镇(苏木)通邮率达到100%,建成了集实物传递、信息传输、货币流通于一体,横联国际、纵接城乡、快捷便利、科技领先的现代化邮政服务网络。

“二次创业”铸就今日辉煌

1998年,全国邮电分营,内蒙古邮政局于1998年12月31日正式成立,就此翻开了内蒙古邮政事业蓬勃发展的新篇章。

独立运营以来,内蒙古邮政始对业务结构、投资结构、人力资源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大力优化生产作业流程和资产资源配置,着力创新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和三项制度,全面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服务水平,并通过积极推进电子化邮政建设步伐,努力提高产业科技含量,使全区邮政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通信网络规模、技术层次和服务水平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2006年,内蒙古邮政决策层提出“二次创业”战略目标,即用5年的时间,到“十一五”末,使内蒙古邮政开始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提出了主要经济发展、能力发展、服务水平三大目标,把“加快发展”上升到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

2007年,内蒙古邮政公司和内蒙古邮政管理局的成立,标志着政企分开完成,建立了政府依法监管、企业独立自主经营的新体制:成立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实施呼市、包头、鄂尔多斯、赤峰、通辽、呼伦贝尔6个市速递专业区、盟市、旗县一体化改革工作。全区邮政目前初步形成了以邮务类、速递物流类、金融类业务为主体,多种业务为补充,在整体上具有较大规模的邮政综合业务体系。全区各旗县局以上均实现了营业窗口电子化,报刊处理全过程实现信息化作业与管理,营业处理系统与网运作业和管理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截至2008年底,全区邮政业务收入达12.7亿元,为分营之初的2.67倍,年均增长10.3%:业务总量达到12.3亿元,为分营之初的2.9倍:全区固定资产原值达18.2亿元周定资产累计投资9.7亿元。全区邮政网络的规模、生产能力、技术层次有了质的飞跃,1646处邮政局所遍布城乡,6.4万公里邮路、10.7万公里投递线路,1249辆邮运汽车辐射千里草原的各个角落。全区邮区中心局体制更加完善,形成了以呼和浩特和海拉尔2个二级邮区中心局,包头、通辽、赤峰、临河和集宁5个三级中心局为分发单元。以12个盟市为结点的干线辐射网。基本上形成了一个以汽车、火车为主,自办与委办相结合的深入千家万户,通达五洲四海的初具现代化规模的实物网。

为了保障边远农村牧区人民群众的基本通信权利,为了将党报党刊及时送到千家万户,为了将亲人的问候关怀送到遥远的边防哨所,内蒙古邮政忠实履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把抓好邮政普遍服务同发展生产力、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不仅丝毫没有降低服务质量标准,而且千方百计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全区邮政部门加大了对服务质量的管理和监控力度,公布服务监督电话,聘请社会监督员,开展了“内抓管理、外树形象”活动,使邮政服务社会满意度连续几年保持在85分以上,成为社会评价较好的行业之一。有6个单位获得自治区级文明单位称号,涌现出以“首届感动内蒙古人物”、“全国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全二平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员工。他们扎根基层、服务民众的事迹广为传颂,以其感人的事迹和时代精神成为邮政关注民生、服务社会的代言人。

几年来,内蒙古邮政公司在企业运营资金极为紧缺的情况下,累计投入近亿元用于信息化建设,为邮政业务发展提供

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平台,也为提高邮政服务质量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全区邮政加快邮政营业投递网络建设,基本满足了边远农牧区人民群众的用邮需求:积极做好城市新建住宅区的信报箱配套建设,目前全区已安装30多万格口信报箱;通过优化网络结构,调整作业组织,实施“全夜航”等,实现了各类邮件的全面提速,确保了党和政府的政令畅通和先进文化、先进科学技术的传播,保证了人民群众的通信权利。

在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方面,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及相关政策,积极拓宽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的领域和空间:全区代发涉农资金范围遍及11个盟市,代发种类包括粮食直补款、退耕还林款、农民计划生育奖励金、农民生活保障补差款等14个项目,实现了涉农资金“一卡通”发放功能。为更好地推动农村牧区邮政物流发展,自治区政府召开了全区农村牧区邮政物流现场会,自治区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关于推动农村牧区邮政物流发展的意见》,支持邮政企业成为物流业生力军。2008年全区建成1585个邮政服务“三农”村级配送服务网点,覆盖全区20%的行政村,连锁配送化肥等农资产品近3万吨。全区12个盟市均已开办邮政农资分销业务,配送产品种类拓展到四大类、几十种产品,业务覆盖全区60多个旗县,配送服务网点发展到1200多处,已经成为农村牧区生产资料流通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被誉为农资配送的“绿色通道”。

内蒙古邮政还积极与中小企业开展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以数据库商函、金融服务、速递物流等为主要形式的。将信息流、资金流、实物流融为一体的全方位、多功能、个性化的优质服务和“一揽子”方案,启动了邮政“数据库商函促销工程、速递物流畅通工程、金融保障工程、营销文化提升工程、营销培训工程”五项服务工程,帮助企业有效解决了市场拓展难、产品流通难、结算融资难等问题。邮政公司还与内蒙古经委联合发文利用邮政资源服务中小企业,为全区邮政深入开展服务中小企业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内蒙古邮政经历了历史的变迁、改革的阵痛已逐步走向成熟,它将一如既往地遵循“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春节期间慰问广西一线邮政职工时指出的:“邮政事业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要更好地发展邮政事业,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邮政服务”的重要指示,不断完善和提高邮政通信网络的服务功能,不断开发新业务,在地方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界及人民群众的用邮需求中找到发展源头和生存市场,找到展示邮政独特地位的舞台,充分发挥邮政的优势,树立紧迫感,积极融入到内蒙古政治经济文化的建设中去,以时不我待和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快推进内蒙古邮政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快推进“二次创业”战略工程的实施,书写内蒙古邮政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邮政全区内蒙古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可爱的内蒙古
南宁市:把握环境保护新常态 担当全区执法排头兵
爱在内蒙古
阳高京杏 邮政极速鲜专供
浅议邮政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