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娜·卡列尼娜悲剧成因分析

2009-04-17荆煜君

文学教育 2009年3期
关键词:上流社会安娜悲剧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伟大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塑造的上流社会贵族妇女形象。她天生丽质、优雅端庄,具有纯真、诚实、善良的品性,还有一个“复杂而有诗意的内心世界”。她不满于长达八年的令人窒息的封建婚姻生活,公然与倾心相爱的青年军官伏伦斯基结合在一起,遭到丈夫的报复和整个上流社会的排斥。安娜付出了失去家庭、儿子和社会地位的高昂代价之后,情人对她的爱却渐渐淡漠,她陷入了难堪的处境,无法生活下去而卧轨自杀。

安娜熄灭了自己生命的火焰,却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索。

安娜悲剧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那个虚伪冷酷的上流社会。那个社会从婚姻、社交、法律各个方面,一步步把安娜逼到了不幸的边缘。

首先,那个社会铸造了安娜悲剧的根源——同卡列宁的婚姻。八年前,安娜由姑母做主,嫁给了当时做省长的、比她大二十岁的卡列宁。这种不是基于爱情而是出于家长之命的婚姻本身就埋下了不幸的种子。卡列宁,这个被安娜骂做“官僚机器”、“善于在虚伪中游泳”的人,其实也是那个社会的道德熏陶出来的不幸之人。注重功名、不懂爱情,最终使他没有得到安娜的心。

安娜和这样的丈夫共同生活了八年,虽努力去爱他却因情趣不合归于失败,她只有将满腔的爱倾注在儿子身上。当她遇到了潇洒倜傥的伏伦斯基时,她那被压抑的生机和活力“不由自主地忽而从眼睛的闪光里,忽而从微笑中透露出来”,她迈出了走向短暂幸福却终为悲剧的第一步——同伏伦斯基相爱了。这是她婚姻的不幸。

其次,上流社会“放逐”了敢于背叛它的安娜。在那个虚伪恶俗的上流社会,尽管夫妻间彼此欺骗、各自偷情的事屡见不鲜,但只要维持表面上的体面,即夫妻之间的“正常”关系,大家就相安无事。安娜的品性是高于这个上流社会的,心地单纯忠于感情的她不能够像其他贵妇一样有秘密关系而“完全不算一回事”,她为不能及早了结自己的暧昧关系而痛苦不堪。她大胆公开了秘密关系,离开了丈夫投奔到伏伦斯基那里。而上流社会的贵妇们,虽比她“坏上千百倍”,却认为她的行为大逆不道,将她排斥在彼得堡上流社会之外。

再次,上流社会的法律加剧了安娜的痛苦。那种虚伪的法律不顾人的感情而只是维护宗法关系。安娜只有被判定“有罪”才准许离婚,离婚后却再也不能组织合法的家庭。试想,在这种法律规定下,安娜钟爱的儿子跟随了她会有美好的前途么?安娜自己会得到正常爱情生活的幸福么?

安娜悲剧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安娜自身的性格因素和她对生活认识的局限。

与她所生活的污浊的上流社会相比,安娜无疑是清高脱俗的。她有纯真、诚实、善良的品性,有追求爱情、特立独行的勇敢精神。她就像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卓然独立于世俗之上。

但安娜的性格和处事方式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换个角度来说,她常常过分沉溺于感情而缺少理智。

第一,她那“我要爱情,我要生活”的呼喊和挣脱封建婚姻桎梏、奔向自由爱情的行为虽然是符合人性的,但也是不计成本的。她没有考虑到,她对纯真爱情的追求伤害到了丈夫的尊严,会遭到丈夫拒绝离婚、拒绝她亲近儿子的报复;她也没有意识到,她公开秘密关系的做法是对上流社会“偷情游戏”潜规则的破坏,会招致上流社会的排斥。对于安娜来说,拥有儿子和立足上流社会是她生存的重要支柱,而她率性的行为使她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在安娜大病之后,卡列宁曾答应离婚,并愿意放弃儿子,但安娜出于良心的不安,羞于接受丈夫的宽宏大量,放弃了这个机会。此后,她跌入了一种不清不楚、麻木屈辱的生活状态,什么也不考虑,“什么也不在乎”。表面上看来,她既没有失去儿子,又没有失去伏伦斯基,实质上,她彻底失去了儿子,并有失去情人的危险。

第二,她那偏狭的爱情观为伏伦斯基套上了爱情的枷锁,使他淡漠了对她的感情。

伏伦斯基的爱情当然并非无可挑剔。他当初追求安娜可以说是为了虚荣心的满足,后来他也不够体贴安娜内心的母爱和情爱的痛苦斗争,这一点人们已经谴责得够多了。但他的情感在安娜爱情的感应下逐渐变得严肃专一起来,他也曾给过安娜一段无比幸福的时光。然而,安娜的热情越来越炽烈,而他的却越来越淡漠,其中二人各有责任,但主要在安娜。

诗人拜伦曾说过:“爱情对男人而言只是生活一部分,但对女人而言却是一生的全部”,可谓一针见血地道出了男女两性对爱情的不同心态。安娜的可悲在于她不懂得这个道理,她不仅把自己的全部感情和整个生命都奉献给了爱情,而且要求伏伦斯基也是如此。“对于她来说,整个的他,以及他的习惯、思想、愿望、心理和生理上的特质只是一种东西:就是爱女人。而她觉得这种爱情应该完全集中在她一个人身上。”这就是安娜的爱情观,这也是她和伏伦斯基主要的分歧。

诚然,伏伦斯基为了爱情曾经放弃了皇家卫队军职,放弃了对家产的继承权,但当他们的经济出现危机的时候,他就后悔了。他努力想恢复自己在上流社会中的地位,恢复自己对财产的继承权,他整天迷恋着社交生活并在其中过得津津有味,自然就冷落了安娜。

孤独的安娜发现伏伦斯基对她越来越冷淡了,她没有理解他们之间冷淡的实质,误认为伏伦斯基一定另有新欢。无端的猜忌、嫉妒、口角自然使伏伦斯基始而厌倦,继而冷淡,终至憎恨这副爱情的枷锁。物极必反,从这一点上来说,安娜是用自己的双手将情人推离了她的身边。

当安娜确信她付出高昂代价所追求的爱情并不存在时,她绝望了。她在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之后愤怒地说:“一切都是虚假,一切都是谎言,一切都是欺骗,一切都是罪恶!……”她选择了自杀。

安娜,这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她的生存需要有社会地位做土壤,名誉做空气,母爱做水,情爱做阳光。不幸的是,卑劣的环境使土壤缺失、空气污浊、水源枯竭,而阳光也逐渐黯淡,而她又不是那疾风中之劲草。不可避免地,这朵莲花凋零了。

荆煜君,女,河南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上流社会安娜悲剧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安娜作品
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
日本“上流社会男性”什么样?
画家的悲剧
与圆有关的中考压轴题
浅析《卖花女》中人物形象与当时英国阶级面貌关系
近视的悲剧
上流社会的请举手
不希望历史“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