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亲与杨靖宇大伯

2009-04-16杨晓天

百年潮 2009年4期
关键词:磐石杨靖宇义勇军

杨晓天

抗日英雄杨靖宇的英勇事迹,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我的父亲杨佐青,曾和杨靖宇并肩战斗,同在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下工作,经常在一起参加各种会议,但知道的人就不多了。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当时化名张贯一,我父亲原名杨奠坤,当时化名杨君武,两人虽然不是一家人,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马尚德却又化名杨靖宇,和我父亲成了“亲兄弟”。后来,我曾专门就此问父亲,他给我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这得从满洲省委书记罗登贤派他到南满磐石地区创建抗日游击队说起……

风起磐石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中国东北。此时杨靖宇(当时化名张贯一)大伯担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我的父亲杨佐青当时在中共北满特委负责兵运工作。两人曾共同领导过哈尔滨工人群众、学生、进步士兵的反日斗争,彼此在战斗中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杨靖宇大伯在满洲省委成员中年龄较大,所以当时大家都习惯称他为“大老张”。

哈尔滨沦陷后不久,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罗登贤代表中央和省委向父亲布置了新的战斗任务,他与父亲在后来曾任满洲省委秘书长的冯仲云家里长谈了一夜。罗登贤分析当时的形势说:“哈尔滨被日寇占领,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以武力侵占满洲的计划已经接近完成,解救东北同胞于水火之中的任务,已责无旁贷地落在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上,省委决定派你到南满磐石地区,创建抗日游击队和根据地。”

长白山下的磐石县是汉族和朝鲜族杂居的县份,群众基础较好,反日情绪高,1930年就建立了中共磐石中心县委,发动群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还组建了“打狗队”,专门打击亲日派和狗腿子。父亲到磐石后,在西玻璃河套与党的地下中心县委接上了关系,传达了中央和满洲省委的指示。县委马上召开扩大会议,决定抓紧在日寇未到达磐石前,迅速扩大武装力量,建立工农游击队,同时发动群众支持抗日武装。父亲与张振国等人在赤色游击队的基础上组建了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张振国任队长,父亲任政委。义勇军为民伸冤除恶,处决了当地恶霸李二阎王,贫苦农民欢呼喜庆,声势越来越大,青年农民纷纷要求参加义勇军。在此基础上义勇军又加强了策反营城子士兵的工作,领导“老七连”哗变,同时广泛接触团结周边“山林”武装共同抗日。这样义勇军规模扩大了,力量增强了,震动了整个磐石及周边地区。当时这支游击队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最早创建的抗日武装力量之一。

可是义勇军的行动,也引起了日伪军的注意,1932年6月初,在一次战斗中,父亲身上负枪伤多处,无法行动,而部队又要转移行军,为了不影响广大民众刚刚高涨起来的抗日情绪,县委决定秘密护送父亲回哈尔滨治疗。

“你长我六岁,以后咱们就是亲哥俩了”

父亲回到哈尔滨后,满洲省委考虑如安排父亲住到医院极易暴露身份,所以安排父亲暂时住在冯仲云家中。在养病期间,父亲向满洲省委汇报了义勇军的发展情况,通过切身体验,父亲在汇报中强调了党对抗日武装领导的重要性。因父亲知道自己完全伤愈要几个月时间,所以建议满洲省委迅速选派一名懂军事、有才干的同志去接替自己,组织领导义勇军,使这支年轻的革命武装继续发展壮大。

在此同时,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在父亲离开以后,数次被敌人攻袭,受到很大损失,同“山林”武装的关系也出现严重问题,陷入困境之中。张振国为此专程到哈尔滨,向满洲省委汇报。

罗登贤对此事非常重视,后经满洲省委研究决定,派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代理军委书记张贯一赴磐石。张贯一曾是河南确山农民武装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搞农民武装有一定的经验。1932年10月的一天,张贯一在中山公园(现兆麟公园)与满洲省委交通员薛雯(冯仲云的爱人)接头,具体接受满洲省委的指示和行程有关安排。同时满洲省委根据我父亲的建议,帮助张贯一改名叫做杨靖宇。其目的有三个:其一,义勇军中有很多队员是从“山林”武装过来的,还带着一些土匪习气,中途更换领导人他们可能不服,改叫杨靖宇的名字,以父亲的大哥身份出现,便于他能迅速开展工作;其二,不想让周边地区的广大民众知道义勇军杨政委负伤,以免影响抗日情绪;其三,也不想让日伪军和土匪武装知道,以免对义勇军不利。

张贯一准备以中共满洲省委巡视员的身份去磐石工作前,到冯仲云家中看望了父亲,他拉住父亲的手说:“君武,你们在磐石搞得不错嘛,连哈尔滨人都知道磐石有个游击队,领头的叫杨矮子(父亲身材较矮),副手叫张振国,你们可是大大的有名呀!”父亲从病床上坐起来说:“老张,你的担子也不轻,磐石那里情况复杂,我们那支游击队里什么人都有,工人、农民、‘山林的……如果不加以整顿会出大问题的。”“这个我考虑到了”,张贯一说:“我到那里准备把这支队伍带好,争取把它变成我党在南满的一支劲旅。”停了停,张贯一又忽然说:“你在磐石那里名气很大,听说群众都亲切地喊你杨政委,你建议我改名字的事情,省委已经通知我了,以后我的名字就叫杨靖宇,这样更有利于我开展工作。”父亲笑了:“你长我六岁,以后咱们就是亲哥俩了,杨靖宇,好名字,我想这一定会成为一个响亮的名字的!”

这个事情当时在满洲省委内部也是保密的,记得80年代初,曾经在满洲省委负责宣传工作的一个父亲的老战友到家里来,跟我说过这样一件事:“后来杨靖宇率领游击队打击日寇的事迹,在全国报纸上和广大民众中已经广泛流传,可是在满洲省委工作人员中还都说不清楚究竟谁是杨靖宇,当时很多人都问过你父亲,你父亲只是笑而不答,直到1933年5月杨靖宇回满洲省委参加扩大会议,贯彻《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大家才知道‘大老张就是杨靖宇。”后来在党内便有了“山东杨”(我们家祖籍山东省文登县,后来父亲调共产国际工作后,杨一辰也曾用过这个绰号)、“河南杨”的绰号。

果然,杨靖宇大伯不负众望,到达磐石后,代表中共满洲省委,根据当时形势,对磐石中心县委和义勇军进行整顿,由满洲省委选派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到义勇军,增加了共产党员在游击队中的比例,将义勇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继续率领游击队给日寇以沉重的打击。后来南满游击队发展成为威震敌胆的抗日劲旅——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

关注杨靖宇大伯、帮助抗联队伍

因为父亲是日伪当局要逮捕的重要人物,满洲省委为了保证父亲的安全,在其养伤期间把他转移多处,并通过多种渠道提供充足的药品和食物。经过几个月的休养,父亲枪伤已治愈。1933年初,父亲正准备回磐石继续从事抗日武装斗争,这时正赶上共产国际向中共要一批文化素质高、又有实际斗争经验的同志参加其工作。满洲省委经过慎重研究,认为父亲俄语比较好,能会话和通信,又有实际革命斗争经验,适合做国际组织工作,决定父亲的组织关系由中共转往共产国际。父亲接受了组织决定,并被共产国际情报组织任命为该组织中某个系统的中国方面领导人。从此父亲开始了长达10年之久,更加艰苦复杂,第二条隐蔽战线上的国际反法西斯斗争。

父亲先后在哈尔滨、天津、上海等地参与国际情报组织的工作,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及港澳地区。因为斗争形势更加隐蔽,组织纪律规定不允许再同中共满洲省委直接发生工作关系,不能回家,不能和亲人通信。但父亲却时时惦记着东北抗日游击队伍的动向,通过下属情报组织关注着杨靖宇大伯的有关信息。

当时共产国际也通过特殊渠道为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游击队提供通信、资金、物质等方面支持。尤其是1935年后,党中央、中央红军已在长征途中,满洲省委与党中央的联系已经中断。父亲知道一些共产国际提供资金、药品给抗日游击队,并为队伍提供日伪军行动的情报的事情,有的还曾亲自经手办理。如:1934年的春天,父亲被日伪特务监视不便行动,便派女学生关志萍,在哈尔滨秋林公司门前与共产国际交通员接头,取回一个装有经费和药品的箱子再转送抗日游击队。又如:1934年9月,杨靖宇大伯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在吉林濛江县附近活动,重创日伪军,急需与共产国际中国代表团取得联系。当时共产国际派德国共产党女情报员乌尔苏拉·汉布尔格以美国伊文斯驻上海书店代理人的身份进入东北活动,克服重重困难,亲自将密码本交到了杨靖宇大伯手中,并为他们修好损坏的电台。再如:1936年下半年,日伪第三战区派一个步兵旅去吉林一带“围剿”抗联第八军,情报员获取这一情报后,迅速报告给天津情报组,天津情报组及时将情报发出,使抗联第八军提前做好迎敌准备,有力地打击了日伪军,减少了自身伤亡。

猜你喜欢

磐石杨靖宇义勇军
抗日义勇军英雄
——李海青
争霸
杨靖宇的最后时刻
《磐石上的阴影》中的食物书写
乡情心中若磐石
修行
英雄杨靖宇之死
回顾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朝鲜义勇军
粤东抗日义勇军血战南澳岛
东北抗日联军的杰出将领杨靖宇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