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使用“惩罚”

2009-04-16龚新云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09年3期
关键词:惩罚错误教育

龚新云

在教育领域,惩罚历来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夸美纽斯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提出:“我们从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开始,就是犯过错的人应该受到惩罚。”马卡连柯也认为:“合理的惩罚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在教育实践中,惩罚是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现代教育中有人否定惩罚,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在教育中误用或滥用了惩罚,而引起许多不良后果。

一、惩罚的误用与滥用

有些教师将惩罚等同于体罚,用各种各样的手段,给学生身体或身心伤害,如殴打:罚站、罚跪等,这样的惩罚只会导致学生对学校和教师的仇恨。

[案例一]

有一个初中英语教师上课很认真,专业基础也很扎实。有一节课,他看到有两个学生在窃笑,他悄悄地走过去,结果看到他们在看书上写的一句针对老师的脏话,他一看,不禁火冒三丈。这个教师立即给了那个学生一个耳光,并抓住他的头往墙上撞。这一撞刚好碰在柱子的棱上,血从学生头上流了出来。这时,教师和学生都慌了,两人赶忙去医务室。幸好,只是一点皮外伤。但这样一来,这节课就被耽搁了。后来,学生家长来学校找校长、找班主任理论,经其他教师从中调和,才将事情平息下来。这一事件后,这个教师在全班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低。师生之间关系越来越糟,这个教师上课也越来越没有激情,讲课也越来越差。学期后,学生要求学校更换教师。

还有些教师不体罚学生,但他们错误地单独使用了斥责学生(斥责是惩罚物的一种,指个体出现不良行为时,及时给予否定性的语言、姿势和表情,以阻止或消除不良行为的出现)。

[案例二]

有一个中学物理教师,身材高大,声音洪亮,但他上课无法维持纪律。这个教师说话很哆嗦,学生一有违反纪律,他就会唠叨,大声地斥责学生,一开始的时候,学生看他那么大的个子,又那么大声的斥责,都很害怕,不敢违反纪律。但随着斥责的增多,而且在斥责中,这个教师没有配合其他的方法,学生渐渐地习惯了。到一个月后,学生在下面做小动作,讲话,而任由他在台上声嘶力竭地责骂。每次他上课,整层楼都可以听到斥责声,而教室里纪律乱糟糟地。由于不能管理好课堂教学,每年期终,其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在安排任课教师时,许多班主任都不愿与其合作。

二、误用、滥用惩罚的后果

在误用或滥用惩罚过程中,会给学生和教师造成心灵伤害。

[案例三]

曾经有一个教师,他第一年当班主任,工作非常负责。班上有一个个子很小的学生刘某,这个学生上课经常迟到,平时不说话,上课爱做小动作,学习成绩不好。刚开始时,教师是将他拦在教室外,对他进行批评,要求他不迟到。一个星期过去了,学生依然迟到,教师决定加大惩罚力度,让学生迟到后在教室外站着,放学后让学生打扫教室。这位教师感觉惩罚的效果不明显。并认为刘某屡教不改的原因是自己惩罚强度不够,因而,两个星期后。又加重了对刘某迟到的惩罚。这个教师一天没有惩罚这个学生,就仿佛有一件事没有做(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惩罚成瘾)。又过了一个多月,这个学生不来上学了,班上没有迟到现象了,任课教师也反映上课清静多了。教师认为这样教育对学生有效,心中沾沾自喜。又过了一年,他收到了一封信,这是刘某写给他的。信中说:他是个很不幸的孩子,母亲生他弟弟二年后去世了。父亲在外打工,家中没有其他大人来照顾他们,每天他要自己做饭。还要做一些农活,照顾弟弟,家离学校又有七八里路,虽然他比其他同学起得早。但每次到学校都差不多是最后一个。因为个子小,同学也欺负他,教师也不喜欢他,经常受到各种惩罚。他在信中表述了恨学校、恨老师的观点。是老师让他终止了喜爱的学习活动,让他成为一个初中没有毕业的“文盲”,一辈子无法走出贫困的山庄。此时。这个教师心中充满了愧疚。也成为他心中永久的伤痛。

三、在教育中如何合理地使用惩罚

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应该问清原因,不是所有的错误都必须得到惩罚的。有一天,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一个小女孩在花园里摘下最美的一朵玫瑰花,从容地往外走,他弯下身,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我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校园里有一朵大玫瑰花,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过了我就送回来。”苏霍姆林斯基听了她的回答,牵着她的手,又摘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这个故事成为教育中的经典,教育家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运用与别人不一样的方法,构成了一个教育的时机。如果他用呵斥或者其他的惩罚,不仅花被摘,还会伤害这个小女孩的心。

有些教师在看待学生的错误时,往往只注意其后果。而不注意学生的动机,不了解学生的心理。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种渴望得到肯定,渴望得到大家尊重的阶段,他们心理与人格处于剧变期,有时,会表现一些逆反行为,有时,他们的表现与其真实意图会相反。如某个学生喜欢某个教师,但教师没有注意到他,这时,学生可能会有违反纪律的表现,如上课时不举手发言、故意与教师唱反调等,如果教师这时候使用惩罚,则不仅强化了学生违反纪律的行为,还让学生误解教师不理解他们或不喜欢他们,从而导致不良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使用惩罚时,应该运用自己的智慧,结合学生的特点,教育家魏书生在惩罚学生时用三种方式:犯了小错误,罚他给全班同学唱一支歌;犯了比较重一点的错误,要去做一件好事来补偿;犯了严重错误,写一份五百字的说明书,说明书不是检讨书。犯错误的学生可以为自己辩护,如果确实认为自己错了,写明犯错误的心理活动过程就行了。当然,这些方法不是普遍适用的,他人的成功经验,教师必须进行适合自己的改变,对这些进行区分,采取让学生接受的惩罚方式,这就是一种教育机智。

另外,在行为主义心理学中,针对不良行为的惩罚,也有一些建议:

首先,在惩罚方式选择上,应该首选负惩罚。即停止行为者正在进行的积极活动或部分或全部撤离正在享受的强化物。如学生正在进行游戏,某个学生违反纪律,打旁边的同学,可以让他从游戏中出局,限制他五分钟不能参与,如果学生在边上干扰或还不听话,可以将他带到办公室,隔离五到十分钟,直到学生的表现符合要求。也可以用“代币”,罚他几个或十个代币。后一种负惩罚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如违反交通规则被罚款等。

其次。在惩罚物的选择上,应该首选矫枉过正,然后考虑斥责,最后考虑体力劳动。矫枉过正是让当事人反复练习与问题行为相对的良性行为或纠正造成的影响,且恢复得更好。如有寄宿学生早起不叠被子,让这个学生在教师的监督下将被子叠十五次;学生破坏卫生,不仅要他打扫自己破坏的地方,还要他将其他地方也打扫干净。在使用斥责时要结合其他的惩罚物,如肢体语言,使其不能逃避这种惩罚。

还有,可以利用行为的自然结果。一个朋友说过一个故事,小时候,他很调皮,也很不听话。有一次,他在小河里捞了些黄鳝。晚上,母亲把黄鳝给他煮了,因为好吃,他要一个人吃,不给弟妹分享,不然就哭闹。他母亲就让他一个人吃一大碗黄鳝,结果,吃几条后,他觉得黄鳝很腥,吃不下饭了。教师在教育中也可以利用学生行为的自然后果来惩罚学生,因为乱丢纸条,结果搞卫生更累;因为不节约用水,结果,教室没有了茶水。再有,要注意将惩罚与强化结合起来。在惩罚前,让学生明白什么会受惩罚,在惩罚后,应与学生沟通,安全地结束惩罚,处理好惩罚的负面影响。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果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陶行知先生运用惩罚与强化结合,让学生既认识到错误,又没有对老师产生不良情绪,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猜你喜欢

惩罚错误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神的惩罚
Jokes笑话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惩罚
真正的惩罚等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