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彭德怀视察敦煌县

2009-04-16倪良端

党史文汇 2009年1期
关键词:彭德怀汇报县委

倪良端

塞上的深秋,冷风嗖嗖、寒气扑人。

1958年10月22日,一辆顶风冒沙奔驰而至的吉普车在中共敦煌县委门前停下,一位身材魁梧、表情严峻的老人迈腿从车门跨出来,伫立风中放眼四望。两名军人和一个夹公文包的年轻人迅速跳下车陪侍在老人身旁。这位老人是来敦煌县视察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元帅。陪同人员是兰州军区司令员张达志、司机和秘书。

到处看看见见群众

三天前,敦煌县委接到甘肃省委电话,告知彭德怀要来敦煌。电话传达了彭总“不惊动群众,不搞欢迎仪式,一切从简”的指示。久闻彭总办事雷厉风行,作风耿直朴实的县委领导,没把喜讯过多宣传,没布置任何形式的欢迎接待,敦煌县城平静如常。

这天,县委书记在兰州开会,负责接待、汇报、保卫工作的是县委副书记刘孟晋。他和几个干部在县委门前大榆树下等候了一会儿,未见车队滚滚而来,便各忙各的事去了。当彭总到来时没有县委的干部在场。彭德怀在张达志等陪同下穿过公路,和过往的群众亲热地打招呼,表情自然、随和。群众感觉这老头儿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便无拘无束地同他坦诚交谈……

从招待所回来的刘孟晋,见公路边一群人与一位慈祥的老人在亲切谈话。走近细看,老人像是在报纸图片中见过的彭德怀。他急步上前向曾在兰州开会时见过面的张达志司令员作自我介绍,张司令员即把刘孟晋介绍给彭总。彭德怀握着刘孟晋的手,刘孟晋顿觉全身发热、满脸通红,有点口吃地说:“我叫刘孟晋,县委副书记……首长到来时我不在此,有失礼貌,请首长原谅!”彭总和蔼地说:“没关系,自己人嘛。我没有告诉准确时间,就是不让你们搞那些形式!”接着,彭德怀对干部、群众说:“我来看看,见见你们!”掌声从四下响起,经久不息。彭总几句平和、贴近的话,驱散了刘孟晋的紧张和歉疚。

情绪完全镇静的刘孟晋见路边只停着一辆车,不解地问张司令员:“其他的车还未到?”彭总笑着替张达志回答:“我们四个人,一辆车够了,没有车了。”在场的人肃然起敬,党、国家和军队的重要领导人出巡仅一辆车、两人陪同,真正的轻车简从呀!

在陪同彭总前往招待所的路上,刘孟晋说:“我们这里条件差,只有一个招待所,十几间平房,设备简陋,无固定接待人员……”彭总截住话头说:“孟晋同志,不要客气。这些情况我们会想到的,有吃有住就行。你要是搞特殊,我还要批评你呢!”刘孟晋听彭总这么说,不好意思再说什么了。这时,彭总从衣兜里掏出一团棉花对刘孟晋说:“这是我们在敦煌县境内路边的棉花地里捡的,种棉花流了多少汗呀,丢了真可惜!你们要教育群众爱惜劳动成果,精打细收,一点都不能浪费。”刘孟晋和县里几位干部听了彭总朴实无华的教导,深受教育。向彭总表示:“我们一定按彭总教导,教育群众尊重劳动成果,做好增产节约工作。”

大家吃什么,我就吃什么

来到招待所安排彭总住宿后,人们才注意到他的穿戴:很陈旧的黄呢大衣,露出斑斑点点绒毛脱落的痕迹;脚穿棉袜、布鞋;裤子半新半旧。

落座,彭总与刘孟晋等聊起来,谈笑风生。“这‘敦煌二字何意?”彭总从地名问起。刘孟晋说:“东汉的应劭说‘敦,大也;煌,盛也。就是宏大、昌盛之意吧。”饶有兴趣的彭总又问:“有介绍敦煌历史的书吗?”尴尬的刘孟晋说:“历史资料不少,系统介绍敦煌的书不多。《敦煌县志》是较权威的资料书,虽不是专门研究敦煌县历史的,但可以了解基本概况。彭总要看,可派人送来。”彭德怀高兴地说:“好,请送来吧,了解了解敦煌县的历史。”接着,彭总详细询问敦煌县的水源、水利设施、农业、工业、人民生活、风土民俗等,作陪的同志一一回答。彭总不时插话,不理解的反复提问,展开讨论。

摆谈了一阵,服务员送来瓜果。刘孟晋为彭总递上一个梨,说:“彭总,这梨名叫长把梨,是我们的特产!”彭总一手接过梨,一手在篮中拿出梨,挨个地递给在座的每位同志。他吃着梨认真而和蔼地说:“你们是本县人,要带领群众多种梨,要发展生产建设好家乡哟!”趁大家吃梨的时机彭总询问在座几位的姓名、年龄、籍贯和职务等,大家一一自我介绍。当刘孟晋说:“今年我28岁,25岁时任县委副书记。人年轻,担子重……”未待刘孟晋说完,彭总笑了起来:“你算啥子年轻哟,我像你这个年龄时,挑的担子比你重得多,正是干事的时候,不要自卑!”

食堂服务员前来报告:“刘书记,请客人进餐吧。”来到餐桌前,刘孟晋指着桌上的菜说:“这是按张司令员的意见安排的,请彭总……”桌上摆的是青菜炒肉片、凉拌猪耳朵、煎辣子、白菜炒蕃茄,主食为敦煌人招待客人时惯用的臊子面。彭德怀问刘孟晋:“你们平时就这样吃的吗?”“是的。”刘孟晋干脆、果断回答。“我不信。”彭德怀肯定地回敬一句,他不愿入座,站在桌旁审视着。为缓解缰局,刘孟晋不得不直说:“比我们平常吃的要好一点点,比敦煌人招待客人的惯例还简单了许多。”彭总严肃地说:“不管你怎么说,机关食堂里干部们怎么吃,我就怎么吃。好,这顿就这样,下不为例。既然是张司令员安排的,不批评你,你陪我吃。”吃过饭,彭总认真地说:“明天的中午饭在县委食堂吃。第一,不准你向食堂打招呼,大家吃什么,我就吃什么。第二,我们和干部一块儿吃,不许搞雅间。”“好,听彭总的。”彭德怀有些不高兴地说:“什么听我的?你可以不这么办,我也可以不吃你的那一套嘛!”

要事实求是不要打肿脸充胖子

23日,敦煌县委在招待所会议室向彭德怀汇报工作。如何汇报?把刘孟晋和县委几个主要干部难住了。敦煌县是当时全国有名的“亩产千斤县”,率先建立了“一县一个人民公社”,吃公共食堂,“浮夸风”严重。事实求是地汇报,刘孟晋等人怕被批评为右倾;作虚假汇报,又觉得对不起深受人民爱戴的彭总。经慎重研究,大家一致同意只在实际播种面积11.8万亩基数上硬凑上6万亩,亩产仍硬着头皮说为“超千斤”,其他情况原原本本直说。

当刘孟晋汇报到全县粮食亩产超千斤时,聚精会神听汇报的彭德怀插话问:“敦煌的地能亩产超千斤吗?”鸦雀无声的会场里无人回答、无人解释,大家对“超千斤”是心知肚明的,怎敢解释呀?静了一会儿,彭总一字千钧地说:“粮食打多少就报多少,要实事求是。粮食生产要抓紧,有了粮食就什么都好办。没有粮食,老百姓心里就不安呀!”会场,再度沉寂;气氛,异常严肃。与会者在回顾,在反思。

刘孟晋汇报:敦煌实现了一县一社,社员吃公共食堂,实行共产主义式的“供给制”,把群众的生养病死等20多项福利都“包”起来。彭德怀坐不住了,他站起身说:“我不懂,我想一县一社绝不是方向,不是社大就好,要提高生产力水平。”刘孟晋很难堪,县里其他同志也难替他补充、解释。刘孟晋汇报不下去了,大家又不愿讲话,彭总面带微笑说:“包不了的不要硬包,打肿脸充胖子只能害己害国家。共产主义要有高度的觉悟,物质要极大地丰富,没有这两个基础是不行的,急于求成会摔跟斗的!”

汇报过程中,彭德怀始终面容严峻、忧虑有加,无一丝笑容。结束时,干部们恳请彭总作指示。他慈祥、平静地看着大家期望的眼神,欲言而止。他只说了一句话:“同志们辛苦了!”

23日下午,彭德怀视察杨家桥大队。每到一个居民点,他就下车和农民攀谈,问生产、生活、家庭……掏出笔记本自己作记录。

彭总一行来到大队办公室,社员们送上瓜果。彭总说:“我们已经吃过了,你们的瓜果品质虽好,但产量不高,应多种果树,增加产量。”接着,彭总要大队干部谈谈人口、土地、生产、产品和畜禽养殖情况。对彭总的提问作了口头回答后,大队干部拟作系统、全面的汇报。彭总直摆手:“不要汇报了,我要看看。”彭总在大队干部引导下去公共食堂、炼铁炉……

在食堂厨房里,彭总接过炊事员手中的勺子在锅里搅搅,面汤清可见底。问:“社员们就吃这个?”炊事员说:“早晚吃面汤馒头,中午吃面条。”彭总又问:“大家吃得饱吗?”面带难色的炊事员闷不作声,彭总不再追问。恰在这时,一个身材瘦弱、光着脚丫子的小女孩手提饭篮子走来。炊事员责备孩子:“不到吃饭时间就来打饭……”彭总走过去抚摸着她瑟瑟发抖的肩背,疼爱地问:“小姑娘,饿了吗?”小姑娘把手指放在嘴里吮着,胆怯的目光望着这位陌生慈祥的老爷爷,十分腼腆,手足无措。在场的人不知说什么好,寂静和沉默代替了该说和不该说的话。心情十分沉重的彭总不再问小姑娘什么了,眼睛湿润了。

步出食堂,彭总郑重地问刘孟晋:“你说真心话,吃食堂好还是各家做饭好吃?”刘孟晋点点头:“各自做饭吃方便。”彭总点头,表示同意。

彭总忽见股股黑烟冲天,指着烟柱问:“在炼铁?”“是的。”刘孟晋不掩饰地回答。“看看去。”彭总直往前走。来到土高炉旁,见大群人汗流浃背地忙碌着:拉风箱、运矿石、加燃料……黑乎乎的似铁非铁的坨坨块块散乱堆码着。彭总弯腰拾起一块仔细端详一阵问:“这是铁吗?”“算烧结铁吧。”刘孟晋很为难地说。彭总望望那炉子,看看这“铁块”,忧心忡忡地说:“这样的炉子能炼出铁?能办到的事就办,办不到的事不要硬办嘛。”陪同的所有人员,从心里敬佩敢直言讲真话的彭总。

该吃晚饭了,彭总决定就在大队食堂吃。他向炊事员要来碗筷,随老老少少几百号人排队打饭。队列中忍不住饿的孩子在哭闹,不守秩序的小青年插队遭训斥……彭德怀历历在目。他打来饭菜和群众围在一起,喝清可见底的面汤,啃粗粮馒头。面对眼前情景他对干部们说:“这样的大锅饭大家能吃好吗?闻名全国的‘千斤县公社能是这样!”饭桌上气氛很压抑,干部们心情沉闷。

24日,彭德怀离开敦煌县,县里的干部和城区群众自发送行。彭总和大家一一握手,总是说:“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吉普车启动了,他探出头用朴实的目光慈祥地注视着敦煌人民,审视着敦煌的山山水水,表情中充满沉思、焦虑和迷惘,也充满关注和期望……

(责编雷蕾)

猜你喜欢

彭德怀汇报县委
彭德怀甄别伪造信
中共平乡县委召开人大工作会议
为黑恶势力站台撑腰的县委常委
防疫关隘,我向省长汇报
村“两委”换届“十严禁”
电视汇报片的艺术表达
我每天都得“早请示、晚汇报”
彭德怀咬文嚼字
彭德怀的军事秘书谈彭德怀
指挥“保卫西安”作战时的彭德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