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新竞异:《贪婪》的标示手法探析

2009-04-15贾小娟贾梦姗

电影文学 2009年23期

贾小娟 贾梦姗

[摘要]标示是文本中起标志、显示等作用的一种叙述手段。《贪婪》是一部富含标示的作品,耶利内克在该小说中巧妙地运用了一系列的标示。本文旨在探究和剖析该小说中的题旨标示和人物标示。在对人物标示的分析中,将着重剖析库尔特这一暗含标示,以及女主人公们所体现的隐性标示这一比暗含标示还要间接的叙述方法。

[关键词]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贪婪》;标示;生态女性主义;人类中心主义

标示是“文本中出现的起‘标志、‘显示等作用的叙述手段。作为故事讲述人,叙事作品的作者当然希望读者‘听懂故事,为此,他在文本中设置了种种标示,以引导读者按既定意图把握叙述。……标示可分为两大类:题旨标示与人物标示,前者提示创作动机、作品宗旨和主题思想等,后者或隐或现地透露人物的人格特征。”

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Elfriede Jehnek,1946-)在其200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贪婪》(Gier)中,巧妙地运用了题旨标示和人物标示叙述手段。表面上看,这部小说的篇幅不长,情节也简单,讲述的不过是一起谋杀案,而实质上它隐含了作者更深层更隽永的寓意,隐藏着巨大的阐释与想象的空间,读者只有在充分理解这些标示的基础上,才可能真正领会作者的别具匠心,作者创作的真正意图所在。

一、《贪婪》中的题旨标示

如果说眼睛是人的心灵的窗户,那么标题可以说是文章的眼睛与灵魂,是作者对作品主旨的凝结和高度概括。俗话说:“花香蜂自来,题好文一半”。标题不仅以简短的语句标明文章内容,而且往往在文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阅读一部作品时,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便是标题。文章的标题是给读者的第一个信息,这个信息至关重要,因为它不仅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与欲望,而且可以引导读者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探索文章的主题。标题的基本特点就是鲜明、简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文学叙述理论以‘叙述为对象,题旨标示因直接关系着叙述意图的传达,是一种‘浓缩了的叙述,是一种凝聚着故事要义和精华的叙述。”…”。下面将对《贪婪》标题所承载的庞大的隐喻世界及其深刻的内涵进行探究和剖析。

商务印书馆2000年出版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对“贪婪”的解释是“贪得无厌(含贬义)”,即指贪心大,老不知满足。该小说的副标题“Ein Unterhaltungsroman”(“一部娱乐小说”)表面上是借助侦探小说的外壳来引起读者的兴趣,却实为作者利用副标题跟读者开了一个大玩笑。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可以逐渐明晰一点,即作者并非在着重讲述一个侦探故事,因为读者在阅读到第二章就能毫无悬念地知道杀人凶手正是小说的男主角警官库尔特·雅尼什。作者真正想表达的其实早已明白无误地在正标题中显示出来——不仅仅是一个小人物,而且也包括那些更为引人注目的占统治地位者的无节制的“贪婪”。另外,作品还涉及因人类的“贪婪”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主人公库尔特对钱色的贪婪、社会中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征服以及人类对大自然的掠夺等等,这一切皆因“人性的贪婪”而起。可以说,整部作品都是围绕“贪婪”二字而展开的。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关注的不仅仅是简单地描写外部世界,使人看到现实生活中的表面现象,而是重视和强调人对外在现实的体验、感受和反思,关注人的内心隐秘。耶利内克这位有着深邃的思想和敏锐的洞察力的作家,在《贪婪》中认真审视了类似库尔特·雅尼什这样的人物与当代社会中的种种问题,从而深入阐明自己对人的本性,特别是人性中阴暗面的理解。耶利内克在这部小说中一直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诠释人性的含义,使读者在字里行间,能不断体会到这部作品对人类灵魂所进行的淋漓尽致的剖析。人们对权势、金钱、美色等等的各种欲望,无非是人类天性在不同境况之下的外在表现形式。对权力、金钱、美色的贪欲是人天性中的一个方面,没有人能够摆脱它。耶利内克希望通过该小说使人们能够认识到,人一旦被贪婪这种欲望所控制,并让这种欲望不断膨胀,超越了人的理性之后,将会产生多么可怕的后果l在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因为一味追求财富,往往在贪欲的笼罩下丧失自我。人一旦被贪婪这种欲望所控制,人性的阴暗面占据上风,必然出现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局面,这是人性使然。

耶利内克在文中不乏对奥地利当局的抨击,对统治者感到失望与愤慨。库尔特·雅尼什完全丧失了理性,完全被权力与金钱的欲望所征服。由于耶利内克对奥地利当局极为不满,故实为借库尔特·雅尼什以影射奥地利的高官。“他们也跟你一样,只是换了个名字。”在小说中,耶利内克不但展示了人性恶的一面,还跨越了人的行为的表面现象,对人的精神世界进行了一次追踪展示,揭示了人性的另一方面——理性应该如何对人性中的贪婪这种欲望加以控制,充实了人对人类天性内涵的认识。诚如小说的题目所示,《贪婪》的主题是“贪婪”,同时“贪婪”还是小说中每个人物身上的印记,从而揭示了人性的丑陋面以及它与所谓的文明社会的尖锐冲突。

另外,这还是一部充满了生态思想和文明批判的重要的生态文学作品。王诺给“生态文学”下的定义是:“生态文学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之关系和探寻生态危机之社会根源的文学。生态责任、文明批判、生态思想和生态预警是其突出特点。”耶利内克在小说中严厉批判了西方几千年来占据统治地位的以基督教为中心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人类中心主义”鼓吹人“拥有道德上和形而上的惟一性。人类与自然隔离开来并超越这个世界。上帝创造了一个道德统治制度,人类高于自然,且由上帝授意支配和控制自然”。在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统治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征服与被征服、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毫无平等可言。

耶利内克在《贪婪》中深刻揭示了造成当今生态灾难社会的根源,表明了人类的命运与自然的命运息息相关,不可分割。在耶利内克的眼中,大自然才是真正令她敬畏的“造物主”。在她看来,女性在父权文化秩序中所处的被压迫的、从属性的地位,就仿佛人类对大自然的疯狂掠夺和无情破坏,并由此而质疑男性中心主义以及那种片面且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即人类沙文主义。

事实上,耶利内克对自然生态的关注是在目睹家乡的自然生态遭到破坏并因此而深感痛心乃至愤怒。耶利内克在作品中明确指出家乡施蒂利亚洲乃至整个塞姆林地区的自然生态同样遭受到极大的破坏:“公路已经变成了血腥之路。景观也成了一种循环。”城市的发展并不表示人类文明的进步,在某种意义上,是向野蛮恶劣社会的倒退。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人与自然是有机的整体,女性与自然更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女性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则是导致性别歧视与自然歧视的根源,女性与自然的敌人不是神人同

形同性论而是男性中心论。在她们的眼中,女性被“自然化”,而自然也被“女性化”了。倘若女性无法摆脱男性的压迫,自然也就同样无法摆脱人类的奴役,因此,女性的解放与自然的解放是相互联系的。生态女性主义把妇女的解放事业和保护大自然的生态运动结合起来,把女性与社会发展、人类命运以及整个自然界的命运结合在一起,其宗旨在于揭示人类思想领域和社会结构中,统治女性与统治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并且以解放女性和拯救自然为使命,由此深化了对父权制社会与人类沙文主义的批判。

耶利内克在文中再三强调了自然的重要性,对水资源的浪费与污染痛心疾首,关注保护动物等其他自然资源,对以自然为敌、破坏自然、征服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提出抗议。《贪婪》“通过描写旅游开发者掏出山的‘五脏六腑,改造人工湖,导致自然先是无奈,继而愤怒,以塌方、泥石流、洪水、雪崩等方式向人类报复,有力地推出了人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不是自然界的主人。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自然界可以摒弃人类的存在而存在,但人类却无法离开自然界而独立生存。在耶利内克的眼中,人类开发、利用自然实质上是一种奴役、破坏自然的行为。这种无止境掠夺自然、破坏自然、毁灭自然的行径导致的将是人类的自行灭亡。虽然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利益关系,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但人类有责任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和调节,把人类活动限制在生态许可的限度内,因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于整个生态系统具有重大意义。这也势必要求我们冲破人类中心论的局限性,从而走出人类中心主义。

二、《贪婪》中的人物标示

读者在把握题旨标示之外,还需把握人物标示,才能真正领会作者赋予该作的丰富内涵。人物标示可分为外显标示、暗含标示与隐性标示三种。在这部作品中,外显标示较多,即有许多直接出现人格特征的地方,令读者可以在阅读叙事作品的过程中毫不费力地获知人物特征。在此则主要尝试对某些人物的暗含标示和隐性标示进行探析。

(一)暗含标示

所谓暗含标示,即“并不直接‘出示人格特征。但由于作者和读者相互间的默契以及阅读传统在起作用,读者把握它所暗示的人格特征仍不困难。”……在《贪婪》中,作者巧妙地通过一些暗含标示将人物的某些人格特征间接标示了出来。

社会分工的细化和财富分配情况的变化加速了人们的分化。西方社会是一个物质文明恶性发展的社会,一切都表现出物质化。人在这个社会里也已经异化,成为感情冷漠的“非人”。读者在刚开始阅读小说时便得知男主人公即警官库尔特·雅尼什是个外表虽然聪明、开朗、诱人而且强壮。但内心却极为贪婪——钱色两贪的人。对库尔特来说,在他的人生词典中是没有“吃亏”二字的,他也决不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库尔特与女性之间的关系,包括与妻子之间的关系都是以物质为前提的。对他而言,爱情是虚无缥缈的,只有物质才是实实在在的、永恒的,只有房子和地产才与他有关系。但妻子带给他的那栋小房子是远远无法满足他那日益膨胀的对财产的贪婪之心的。不断地攫取财产才是他一生的梦想与追求,“不管多少钱都是不够的,永远不够。”库尔特就是这样一个已经异化了的“非人”!他充分利用其职业的便利。在公众场合竭力显示其虚伪的正义与光辉的一面,但实际上他不过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通过后面的文本:“他在家的时候很喜欢看自己,有时候欣赏起自己来简直没个完”“其实他最喜欢跟他自己做,这一点他瞒着身边所有的人”“警官喜欢偷偷地看杂志上年轻男人的裸体照片……”“……装作偶然与年轻同事发生接触,在换衣服时紧贴在他身后……”读者不难从如此众多的行动标示中推断出他同时还是个自恋狂、同性恋者,人物形象也由此而更加丰富饱满起来。

“父亲把母亲的脏衣服脱了下来,……母亲又挨了几个耳光。因为她总是拉屎、拉尿的。”库尔特·雅尼什的母亲患有“早期肝硬化”,并且瘫痪在床。她的遭遇却并不比警官身边别的女人好,只是一直极力地克制自己。亲情不再,良心的彻底丧失。试想,倘若对自己的亲生母亲都尚且如此,他已然成了彻彻底底的“非人”!

(二)隐性标示

隐性标示是一种比暗含标示还要间接的叙述方法。由于隐性标示可以通过“模拟”手段,影射或暗示某种人格特征,因此,只有全面理解了小说中的隐性标示才能更全面地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道德取向,才能领略这部作品的与众不同之处。

女主人公格尔蒂曾经当过外语播音员、翻译而且还是一位业余钢琴家。这些外显标示都直接呈现在了读者眼前。虽然读者很容易就可以获得直接表现某些相关的人格特征,但并不意味信息的全面性。

“他的生活里出现过很多女人,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表达过这样的愿望,就是把他看作一个亲人。一个朋友。”

在库尔特生活中的所有女人中,格尔蒂是惟一用真心对待他的女人。然而,她的真心换来了的是什么呢?

“它,爱情,是永远不会来的,人们总是以为它在别处,总是在追逐它,而过不了多久,士猎手就变成了猎物。快去吧,您就把杀人犯带回家去吧,……”

文中的女主人公们认为“性”是体现自我价值的手段,她们囿于一个狭小的天地中,等待着被男性发现,等待着被猎捕,因为即使她们竭尽全力,也无法改变不平等的状况。“女人们让自己曲线毕露,仿佛这就是她们最重要的事,再用毛衣、T恤衫和各种布头作为点缀的配菜,以确保成功,将这盘菜端到桌上招待男人,不要报酬,只为取乐,这就是事业。其实,她们只不过是饭后的甜点,这还要看先生们的胃里是否容得下。她们不知道这一点。”男性将世界变成了狩猎场,格尔蒂并没有从库尔特身上获得爱情,反而不幸成了他的猎物。

小说中插叙了一段年青姑娘喜欢罪犯这一小故事,而这正是对佳比与格尔蒂喜欢杀人犯库尔特·雅尼什的模拟。这是一种相对而言较为复杂的结构模拟。她们都希望能获得真挚的爱情与完美的婚姻,然而爱情给她们带来的不幸远远多于幸福。她们又都由此而走向失望甚至付出生命!她们只能生存于社会文化为她们特制的理念规范之中。黑格尔曾经说过:“爱情在女子身上显得最美,因为女子把全部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都集中在爱情里和推广成为爱情。”然而,在女性付出一切情感之后,又得到了些什么呢?文中对佳比和格尔蒂的付出分别是这样评述的:“一个女人收获的只有生活的打击,而她还想为此受折磨!”“她得到的可不是舒适的享受,而是像被捆住了手脚一样。”这是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无奈,也是女性的悲哀!

三、结语

通过对《贪婪》的题旨标示和人物标示的分析,可见虽然没有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但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蕴含了极为深刻的思想内容。耶利内克成功地做到了使标题不仅富有可读性,而且留有余地,令一语囊括全篇,片词包孕百意。另外,《贪婪》所关注的主题也远非小人物对钱色的贪婪,真正更为关注的是那些更为注目的占统治地位者的无节制的“贪婪”。而作品体现的耶利内克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读者还需以自然与性别的双重视角对作品进行解读,才能全面把握标示所凝聚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