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斯坦丁》的悖论情景与戏剧张力

2009-04-15张鹏华

电影文学 2009年23期
关键词:康斯坦丁悖论

张鹏华 潘 一

[摘要]《康斯坦丁》在戏剧冲突的设置上,巧妙地将角色置于悖论情景中,利用悖论情景的反逻辑与合逻辑的强烈对比激发出的强大的戏剧张力,营造出出乎观众意料之外的情节高潮;此外,影片通过对经典宗教人物“加百列”和“撒旦”的颠覆和反讽,挑战观影者的习惯性思维。戏剧张力带来的新刺激和强刺激有效地激活观众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观众在经历惊讶和压抑后,引发情感宣泄的快感,从而获得审美愉悦。

[关键词]戏剧张力;悖论;戏剧冲突

美国影片《康斯坦丁》是一部根据漫画改编的魔幻风格的影片。故事情节颇为复杂:康斯坦丁生来就能看出人间的恶魔与天使并能任意在天堂地狱之间游走。他童年时曾自杀未遂,注定死后不能升入天堂,从此以驱魔为生,以期通过打击魔鬼重新得到上帝的青睐并获得上天堂的入场券。长期吸烟使他患上了恶性肺疾,死期将l临,而大天使加百利却断言他的信仰不够坚定,死后必入地狱。在帮助女警安吉拉追查她的孪生妹妹伊沙贝尔自杀的真相过程中。康斯坦丁发现了大天使加百利意图和撒旦的儿子联手统治人间的阴谋。原来加百利想利用重现于世的朗基努斯之矛(罗马士兵用它刺死了基督,因此矛上带有基督宝血)通过灵媒伊莎贝尔的身体将撒旦之子召唤到人间,危害世人。伊莎贝尔死后,安吉拉被抓走代替她的妹妹。在营救安吉拉的过程中,康斯坦丁无法与加百利的力量抗衡,无奈之下割腕自杀,召来了誓言要亲自接他下地狱的撒旦。撤旦显然不想被自己的儿子夺权,于是把自己的儿子打回地狱,并摧毁了加百利的翅膀令她变为凡人,作为报偿,撒旦同意了康斯坦丁的请求:放了伊莎贝尔的灵魂,让她上天堂,作为交换,他牺牲了自己的灵魂。没想到他的自我牺牲使其灵魂得以超脱,在康斯坦丁即将进入天堂之际,撒旦不愿放弃到手的康的灵魂,治好了他的肺病,让他继续活在人世间好有机会再诱惑他并最终将他的灵魂收入地狱。

影片的基调黑色阴暗,充满了压抑而诡异的宗教气氛。主人公离奇而惊心动魄的经历,炫目的电脑特技都给观影者带来了强烈的视听冲击。其一反常规的情节安排,出人意料的结局,加上依托于基督教宗教典故却又对典故的巧妙颠覆,极为震撼人心,令观影者感受到强大的戏剧张力和强烈的艺术魅力,并引发观影者对宗教教义和人性的反思和领悟。众所周知,戏剧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拥有适当的张力。本文试从这部电影的戏剧冲突的角度分析戏剧张力的来源。

戏剧的张力在审美方面极有价值。“最早将张力概念应用于戏剧研究的是19世纪德国思想家尼采,他将悲剧看做是多种力量形成的张力所生成的结果。20世纪法国荒诞派戏剧家尤奈斯库认为,在戏剧中应该将悲剧性因素和喜剧性因素、散文的东西和诗意的东西、日常的东西和反常的东西、现实的东西和空想的东西等一切矛盾对立的东西放在一起,只有在这种对立关系中,对立的每一方才能被凸显出来,而对立冲突所构成的张力会形成真正的戏剧性。”对矛盾冲突的包孕,共处一体的矛盾冲突因素,可以说是张力得以产生的直接的动力,凡存在着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力量、冲动或意义的地方,都存在着张力。”

人们普遍认为“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冲突性是戏剧性的主要表现形态,也是戏剧张力得以产生的直接的动力。悖论是矛盾冲突的集中体现,悖论中蕴藏了极端的矛盾,戏剧中的悖论情景往往激发出强大的戏剧张力。著名话剧编剧过士行曾经这样评价迪伦马特的戏剧:“悖论是迪伦马特戏剧中的瑰宝,他的嘲弄逻辑、反讽历史的奇想无不来源于此。”而著名艺术评论家田本相先生曾经对话剧《哗变》的耐人寻味给予了精彩论述:“在精心构思的悖论情势中,有着作家对生活的发现,对人,对人类的深刻的思索。-,

康斯坦丁这部影片中存在着大量悖论,每个人物身上都有悖论的影子。在核心人物康斯坦丁的身上尤为集中。他的身上充满了多对极端尖锐对立的矛盾:生与死,善与恶,神性与魔性,天堂与地狱,堕落与救赎,这些矛盾彼此联结,互为因果,在相互斗争,此消彼长中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并最终造就了康斯坦丁充满悖论的命运。剧中其他重要人物,如加百利和撒旦,作为推动康斯坦丁命运发展和走向的两个关键角色,他们充满反讽的结局也构成了影片悖论的一部分。

一、康斯坦丁的悖论人生

从他的生命之初,康斯坦丁似乎就注定是上帝的弃儿。他与生俱有的超能力不仅没给他带来幸福,反而让他感到极度的恐惧;当他试图毁灭自己,不仅没有得偿所愿,还被加入下地狱的黑名单;当他企图用驱除恶魔来讨好上帝,做一个上天堂的好人时,他又被大天使加百利告知完全没有希望。甚至连他留在人间短暂的安全时间都被致命的肺病大大缩短。似乎在任何事情上他都无法实现自己的意愿。

此时的康斯坦丁似乎代表了信仰不坚定、轻率、恐惧、自私这些基督教反对的人性中的负面品质。这里出现了第一个悖论,因为虚弱(魔性)选择上帝。康斯坦丁由于自己对于地狱的恐惧和人类的虚弱而选择天堂,但为了这一看似正当高尚的目的康斯坦丁暴露了魔性的一面,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反而让他加速滑向地狱的深渊。

当康斯坦丁的命运看起来已经无法逆转,地狱之门已经向他大开的时候,一个事件悄然扭转了事态的方向。康斯坦丁发现世界末日即将到来,大天使加百利联合撒旦的儿子将在人间掀起一场腥风血雨。康斯坦丁无可避免地卷入到这场阴谋的中心。他虽然选择与魔鬼对抗,但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出于英雄主义或悲天悯人的胸怀。冥冥之中命运将他推上了与大天使和撒旦之子对抗的最前线。康斯坦丁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经历了巨大的考验,如果说在此之前的康斯坦丁只是一个愤世嫉俗且无济世之心的反英雄,那么在他的助手兼好友查斯被杀害和安吉拉即将被害之际,他曾经被死亡和地狱的恐惧摧毁的心灵激发出真正的正义感和英雄气概。他的超能力此时才发挥了上帝赋予的真正的目的,那就是拯救人类。

正邪双方对抗的高潮是在加百利即将剖开安吉拉的肚子,撒旦儿子即将诞生之际,此时的康斯坦丁已被加百利击倒,看似已完全失去了还击的力量,但出人意料的是,作为凡人的康斯坦丁在几秒钟之内就扭转了局面,还实现了自我救赎!在这个短暂的时间里,康斯坦丁付出了重大代价,他做了两次自我牺牲。第一次他不惜用自杀的方式召唤来了撒旦。巧妙地利用撒旦的力量将其子逐回地狱,并将加百利击溃。这时已经死去的康斯坦丁可以选择复活,因为撒旦准备报答他。但他再次选择牺牲自己的生命让伊沙贝尔上天堂。然而当他自己做好了永堕地狱的准备时,上帝却因为他的自我牺牲的奉献,指引他进入天国。也许这个结果连康斯坦丁自己都感到意外!这可能是他命运中最大的一个反讽!自杀过两次。违抗上帝意志的人反而得到了上帝的眷顾。

这里出现了第二个悖论。那就是:因为爱(神性)选择魔鬼。为了救女主角,也就是出于神性所倡导的爱而投奔魔鬼。为爱而表现出来的自我牺牲使康斯坦丁身上的神

性达到了与上帝相通的高度。通过这两个悖论,男主角展示了作为人的两面性——魔性和神性,两者被统一起来,达到了一种平衡。

康斯坦丁的悖论情境揭示出人性的极度复杂和矛盾挣扎。人身上的善与恶,神性与魔性共存于一体。同时投射着天堂和地狱的影子。人类的观念与选择决定了地狱天堂的转换,同魔鬼上帝无关,只同人类自身的挣扎相关。康斯坦丁质疑上帝的公正,在脱离上帝的逻辑的情况下回到了上帝的怀抱,这个最终的结局虽出人意料,却有着内在的逻辑性。在反逻辑与合逻辑、反情理与合情理的对立中,张力效果也愈加突出。

二、被颠覆的神魔形象

在这样一部处处充满了反讽和悖论的影片中,经典宗教人物大天使加百利和魔鬼撒旦的形象被彻底颠覆,与其传统形象大相径庭。不仅如此,这两个起初貌似不可战胜的强势人物最终被自己的阴谋和恶行所嘲弄。其所作所为和导致的结局之间形成的悖论,使得影片充满了戏剧的张力。

大天使加百利被塑造成一个金发女人的形象这并不奇怪,因为加百利确实是天使中惟一的女性,并以美丽善良博爱著称,作为“神最为宠信的天使”,永远都对耶和华忠心不变。但影片中的加百列冷酷无情,充满了叛逆的气质。她质疑上帝的安排,甚至要挑战上帝的权威。她认为上帝对人类太慈悲,整个宇宙之中,只有人类享有特权,做了错事只要忏悔就能得到宽恕,就能上天堂,这是不公正的。因此她要将撒旦之子召唤到人间,将人间变成恐怖和痛苦的地狱,只有经过恶魔的洗礼之后存活下来的人才是高贵的,值得上帝怜悯并进入天堂。正是这个持有奇怪理论的强大的天使长,在背叛上帝的同时被她所鄙视的康斯坦丁出卖给魔鬼撒旦,并在和撒旦对抗的关键时候被上帝抛弃。最具有讽刺意味的一幕是,康斯坦丁给已被贬为凡人的加百利一记耳光令她深刻体验了她想给人类带来的“痛苦”的滋味。加百利作为强势人物出现在影片中,是与弱小的人类相对的形象,是反人类的黑暗势力的化身。而影片结尾,加百利失去了强大的神力,甚至被弱小的人类击倒。这样一个由强到弱的巨大的反差使作品更具穿透力。

魔王撒旦的形象也是相当反传统,一身白衣,风度翩翩,很难把他和传说中长着犄角,手拿长柄叉、在烈火熊熊的地狱里折磨人的魔鬼联系起来。他的短暂出场完全令人出乎意料地逆转了所有角色的命运,拯救了陷入绝境的人类,顷刻之间,他就将企图掀起腥风血雨的儿子逐回地狱,重创邪恶的大天使,让无辜的伊沙贝尔上天堂,这还不是最终的黑色幽默,在故事的结局,世界上最想得到康斯坦丁灵魂的撒旦亲手将健康和生命还给了他。此时的戏剧张力达到了最高潮。撒旦,本是与上帝相对的邪恶的代言人。尽管他按照魔鬼的规则做事,他却阴差阳错地代替上帝行使了维护正义,铲除罪恶的职责。魔鬼的形象和行为的彻底颠覆,看似荒谬,却又合情合理,留下一个令人回味无穷,具有摄人心魄的冲击力的结局。

三、结论

面对富有戏剧张力的电影故事,观影者往往会感到“惊讶”。“惊讶”的产生正在于电影所提供的信息已突破观众的过去经验,使其感受到戏剧张力的强刺激和新刺激,“调动起了观众的注意,维持并不断增强了观众的紧张感,从而使观众获得了审美愉悦。”观众在感到惊讶的同时伴随着情感的压抑,这是由于观影者的习惯性思维受到挑战造成的。情感的压抑会强化观众的期待感,而对压抑的有意的突破激活了观众的想象力。在《康斯坦丁》这部影片中,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设置都有出人意料之处,而对悖论情景的把握和应用强化了这种“出人意料”感,挑战了观众对故事发展的预测和对经典人物形象的先人为主的印象,仿佛是在和观众玩一个智力游戏,使观众的注意力和情感高度集中,当最终结局揭示后引发观众情感宣泄的快感。这种戏剧张力带来的惊讶——压抑的心理过程有效提升了观众的欣赏热情,是决定这部电影成功的关键。

猜你喜欢

康斯坦丁悖论
罗素悖论
视神经炎的悖论
海岛悖论
真与说谎者悖论
“帽子悖论”
爱想象的康斯坦丁
给银行业打气
水危机
外国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