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效果突显

2009-04-15曲宏成信思宇闫淑杰

关键词:林权山林造林

曲宏成 信思宇 吴 颖 闫淑杰

摘要:辽宁林改已经形成各级党政领导亲自抓,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林业部门全力以赴,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喜人局面,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集体林权 制度改革

0 引言

辽宁自2005年3月开始启动试点,到11月全面推开,历经三年多的时间,已经形成了各级党政领导亲自抓,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林业部门全力以赴,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喜人局面,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山虽然还是那座山,但经过林改已经变成了农民群众自己的山,成为山区农民的第二块责任田,由“我们的”变成了“我的”,极大地唤醒了农民经营林业的意识,产生了多维立体效应。

1 极大地解放了林业生产力

广大林农造林、营林、护林的积极性倍增,林农已经成为集体林业发展的第一生力军。一是造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加速了全省绿化进程。林改后的地区,出现了多年未有的“争山争苗”造林的喜人局面。东部山区在宜林荒山已不多的情况下,农民在自己承包的山上,见空就栽,宽甸县去年和今年平均每年造林面积都在11万亩,其中农户个人造林占90%。四平村十组64岁的独身老太太周桂英,2007年春,在承包地栽落叶松1000余株,在栽树过程中竟栽过了界。桓仁县川里村林改后两年,全村造林6500多亩,其中冠下栽红松3700亩,是改革前3年平均造林的2倍还多。北票市上园镇沟口子村一片398亩的荒山荒芜多年,无偿送给(限期绿化)本村吴文华等6户村民,6户联合协作,共同治理,现已全部绿化。今年上半年全省非公有制造林比2005年增加了15个百分点。二是营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开始实行“科学营林”。确权到户的林农开始像精耕“一分田”一样细做“八分山”。本溪县东营坊乡宫堡村洋地沟村民组以于占波为首的33户农民改革中承包了120亩林地,实行短、中、长三期效益结合套种了刺嫩芽、落叶松和红松,成活率达到100%,且长势喜人。昌图县友好村四组后山太窑140亩荒沙地,多年造林不见林,改革中承包给张玉春等7户农民,选择了壮苗,并精心栽植,造林成活率在90%以上。还间种了花生110亩,年可收入7万元。昌图县七家子镇八里村3组农民张德印,3年来先后承包集体宜林地和采伐迹地385亩,总计投入27万元,栽植速生杨树2.56万株,成活率都在98%以上。他投入4000元,打井2眼,给树浇水灌溉,每年还给幼树追施一次化肥。他在林下间种花200亩,3年共收入30万元。不但收回成本,还有盈余。杨树到20年时采伐,可收入130万元。去年有人出价60万元,要买他的林子,他都没卖。彰武县前福兴地乡徐家村,今春每个造林户在每亩造林地上施农家肥500公斤,追施尿素20公斤,并在林下种植矮棵经济作物。三是护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降低了政府管理林业的成本。林改后家家都是护林队,人人都是护林员。农民自发组织,实行互助联防,巡山护林制止滥砍盗伐,已经成为农民的自觉行为。林改后的地区林业案件明显下降。

2 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地域经济的发展

一是直接效益明显。全省800多亿的集体森林资产,近2000万的农村人口,人均可增加收入4000多元。二是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搭建了增收致富平台。林改后广大农民踊跃投入,发展林地经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使森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由过去的“不敢投入”转变为“舍得投入”。据初步统计今年全省非公有制投入林业产业发展的资金达15亿元,是上年的2倍。抚顺县汤图乡汤图村的张德福,林改时承包了310亩山林,投资、投劳7万多元,在林下种植人参269亩,荒山栽刺龙芽、刺五加36亩,在山角下播种猫爪子(山野菜)3亩,又在山下的退耕地栽植五味子10亩,预计项目达到高产时年收入可达到45万元。桓仁县摇钱树村林改后,70%以上的承包户已经发展或规划了林下产业发展项目。现在雇工造林或栽植林下参人工费已经涨到45元/天·人,翻了一番还多。全村已发展林下参为主的中小药材30400亩,大叶芹为主的山野菜400多亩,林蛙养殖面积达到16000多亩,红松为主的果材兼用林6000多亩,形成山上、山下、树上、树下立体式林业发展的新格局。本溪县洋胡沟村改革前全村只有11户搞林下产业,每年投入林业的资金不足2万元,改革后每年为11万元。全村229户承包户,已有186户,发展了五味子、刺龙芽、林下参、大叶芹、猫爪子等中草药和山野菜致富项目,面积达9000多亩。这个村改革前每年来自林业人均收入为2600元,改革后为3000元。本溪市去年农民人均涉林收入2625元,占纯收入的58.9%。去年我省新植和改造红松、榛子、板栗、杏枣经济林基地55万多亩。许多林副产品已经走出山门,迈出国门。全省特色林业产值达到55亿元,出口创汇2亿多美元。三是增强了集体经济活力。改革中合理有偿转让了集体林权,盘活了林业生产资料,流转收入化解了一些村内债务,仅铁岭、抚顺就化解村内债务1.66亿元。有些村组通过收取林地使用费,使村组有了固定的收入来源,壮大了集体经济的实力。

3 极大地推进了乡村民主建设

我省在集体林权改革的具体操作中,村组改革方案等重大事项,必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讨论通过,充分体现民主、尊重民意。广大农民高兴地说,只有这次林改才真正体现了我们农民的意愿,确保了我们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集体林权改革不仅唤醒了沉睡的山林,而且唤醒了广大农民当家作主的信心,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4 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干群关系

过去由于集体山林存在归属不清,责权不明,利益分配不合理等深层次问题,有的地方暗箱操作,损害群众利益。所以山林纠纷不断,上访频繁,干群关系紧张。这次改革实行阳光操作,改变了过去承包、流转集体山林由村干部少数人说了算的做法,避免了少数人借集体林流转之机牟取私利的行为。这次改革也对历史遗留的林权纠纷进行了清理和解决,改革中已调处纠纷7663起,铲除了纠纷的根源,乡村干部威信有了明显提高,农村干群关系得到明显的改善,增进了农村社会和谐。义县白庙子乡灰山子村吴家屯村民组村民费思仲、费思升兄弟于1983年联合承包了东沟700亩林地,承包期限为60年。由于界限不清,造成干活扯皮、林木弃管,家庭冲突不断。通过这次林权改革,乡、村林改工作组作了深入细致的工作,以一条自然沟为界线,一家划分325亩,一家划为373亩,又分别与村集体完善了林地承包合同,办理了林权证。哥俩非常满意,兄弟二人重归于好,表示一定管好现有林,尽快把林间空地栽满树。

5 极大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通过林权制度改革一些村组取得了一定的承包收入,具备了搞各种公益事业的经济基础。昌图县友好村林改中村收入145万元,通过村民代表协商,村里为每户安装了闭路电视;为村小学校安装远程教育设施;为4户农村低保户建了房;新增人口因没有耕地可分给予了补贴;2006年给困难户、军烈属实施了补助;2007年春季购买苗木支持造林;维修农村交通道路等公益性支出全部来自林改收入。林改最大的效应是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昔日空叹山林好,而今植树土生金。过去农闲时农民没事干,大家聚在一起,不是张家长就是李家短,如今大家聚在一起的话题都是如何经营好山林、林下发展什么项目,如何才能增收致富。确权到户的林农,把分得的山林不仅看成是眼前的财富,而且看成是留给子孙后代的家产。清原县六家子村村民的一首打油诗最能表达民意:“山还是那座山,可那是我的山;林不再没人管,我是永久的护林员;俺要像耕田那样耕山,林改使咱有了致富的空间;但愿这山能世代相传,林业政策不会改变。”

猜你喜欢

林权山林造林
枫 叶
数字
湖南省今冬明春计划人工造林150万亩
浅析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技术
林权供求信息
林权供求信息
林权供求信息
如果相爱
林权供求信息
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