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物流责任成本管理的研究

2009-04-15高洪源

关键词:管理

高洪源

摘要:企业物流是为迎合顾客需求而对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而进行的规划、实放与控制过程。物流成本,是指产品空间位移(包括静止)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劳动的货币表现。通过控制物流活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关键词:企业物流 责任成本 管理

0 引言

企业物流是为迎合顾客需求而对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而进行的规划、实放与控制过程。物流成本,是指产品空间位移(包括静止)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劳动的货币表现。通过控制物流活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它是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装运、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各个环节,所付出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总和。

1 企业物流成本的特点

1.1 物流活动空间广,物流成本涵盖内容丰富。按照现代物流的内涵,物流应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企业内部物流、销售物流、退物物流、废弃物物流费等。

1.2 物流成本项目设置多样。物流成本能按不同的标准和口径进行分类,物流成本项目的设置也是多种多样的。

1.2.1 按物流过程设置成本项目:供货物流费;生产过程中成品出库到产品售出的物流费用;销售过程物流费;容器、包装物处理的物流费用;退货物流等。

1.2.2 按物流活动完成范围设置成本项目:企业内部物流费(包括材料、人工、折旧费、能源费、维修费、租赁费、保险费等);委托物流费(包括物流业务委托其他企业完成所支付的运输费、保管费、作业费、劳动费等)。

1.2.3 按物流功能设置成本项目:物料流通费(包括包装费、运输费、装卸费、保管费、流通加工费等);信息流通费;物流管理费等。

1.3 物流成本计算对象复杂。可以按物流过程、物品实体、物流功能、物流成本项目以及顾客群体进行成本计算。

2 传统会计实践在物流成本核算中的缺陷

2..1 物流成本发生空间广,企业物流会计核算范围、内容不全面。目前,企业日常物流会计核算范围着后果于采购物流、销售物流环节,忽视了其他物流环节的核算,导致物流成本低估或模糊,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利于企业内部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决策。

2.2 物流成本确认不科学,相关成本信息无法得到可靠量化。物流成本可以归纳为3大类: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日常费用。直接成本如运输、仓储、原材料管理、订货处理及库存等的费用能从传统的成本会计中提取出来。间接成本一般依据生产过程中的直接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分配,歪曲了产品成本,不利于生产业绩的考核、评价。日常费用则按照一定方法计入期间费用而不分配给物流活动是不合理的。总之,在现行条件下,有些成本无法得到可靠量化。

2.3 物流成本信息披露与其他成本费用混杂,致使物流会计信息需从其他相关会计信息中归纳,过程复杂且数据准确性和时效性差,不利于物流管理和业绩评价。

3 物流责任成本制度构建

鉴于上述传统会计核算在物流成本核算中的缺陷以及物流成本自身的特点,笔者认为应建立物流责任成本制度对加强物流责任成本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将责任成本制度运用于物流管理实践,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 划分责任实体(或责任中心),明确各责任实体的可控成本。在企业内,可以按每部门、车间、科室等建立责任中心。在物流活动中,各部门往往会为降低自身成本百忽略增中其他部门成本,最终导致企业总成本增加,即物流成本效益背反原理。因此,明确各责任中心的可控成本和不可控制成本,就有必要建立一套激励和约束机制。一是不同部门之间互相收费或转移成本,被转移的成本就是本责任中心的不可控成本。二是在各部门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建立某种成本节约分享机制。成本相互冲突的部门将各自节约的费用(即他造的利润)集中在一起,按预先确定的计算表制作一个清单,对节约的成本重新分配。当成本互相冲突的部门利益达到均衡时,可节约的总成本最大。

3.2 在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实践中最首要的辅助措施就是预算,分解落实各物流成本指标。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与各责任中心共同制定成本目标,指导物流活动的成本效绩。预算作为参照指标,也是衡量各责任中心业绩的工具。容错度也是物流成本预算中的重要一环,即当绩效与预算的偏差达到最大时,应该采取修正措施。

3.3 根据不同的模式,进行责任成本的核算。在责任成本核算中,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模式:单轨制和双轨制。单轨制就是物流责任成本核算与产品成本核算结合进行,建立一套能够提供多种成本信息的共同的凭证、账户、报表体系。其特点是物流成本与产品成本共同使用现行会计制度财务体系,但要对现有的凭证、账户、报表体系进行较大的变革及内容上的调整和增加,其构建和维持成本是巨大的。在采用作业成本法和拥有较高水平的成本会计信息系统的企业可以选择单轨制。双轨制是把物流责任成本核算与产品成本核算与产品成本核算截然分开,单独建立物流成本核算的凭证、账报表体系。其特点就是在现有成本核算体系外重新建立与物资流动相关费用的物流成本体系,其构建和维持成本较低,又不改变现有核算体系。故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和会计电算化水平水高的企业,可以选择采用双轨制。

3.4 物流成本的绩效应按正常制度向管理者报告,编制记录有关成本执行情况的报告。每一部门都应将其负担的物流成本进行记录,定期编制出业绩报告,以形成企业内部完整的物流成本系统。为了全面地控制物流活动,应担供成本——服务报告和生产力报告。成本——服务报告与财务会计中的利润表类似,按功能形式将功能成本(运输成本、搬运成本、存储成本、库存持有成本和订单处理成本等)细分,企业可自行增设或减设。报告列出每年的总成本水平,包装当年、去年、及预算/目标数。成本——服务报告提供了为广泛进行物流控制所需的某种类型的整体数据,有助于追踪引发成本失控的根本性原因。用成本——服务报告不能反映物流活动的效率,生产力报告通过提供诸如物流成本与销售额之比、单项活动成本与物流总成本之比、物流成本与行业标准/行业平均水平之比,来控制物流活动,提高生产率。

3.5 建立物流成本反馈与评价系统。一定期间结束后,将每一部门发生的物流实际结果与预算标准进行对比,评价该部门在成本控制方面的成绩或不足,以确定奖励还是惩罚。

猜你喜欢

管理
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管理漫画
浅议5S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关于5S管理在QC实验室中的应用
项目式学习应加强学校的统筹管理
GWMA(环球财富管理师·2017/2018)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