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谱写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新篇章

2009-04-14

活力 2009年24期
关键词:农场高产粮食

曲 雷

在祖国的东北边陲,黑龙江和松花江汇合地带的三角洲,有一座繁荣富庶、美丽迷人的现代化农垦城镇——二九○农场。这里景色优美,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拥有土地总面积达8.01万公顷,耕地4.1万公顷,总人口2.6万余人。

近几年来。农场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调优产业结构,强化管理,科学决策,不断加大科技推广和应用的力度,农业生产年年都有新发展,粮豆产量和经济效益年年都有新突破。农场先后被国务院、省政府授予“粮食生产交售先进单位”、被农业部授予“农业管理标准化先进单位”和“国家级产粮大场”等荣誉称号。2009年,二九。农场紧紧围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一主题。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农业标准化管理,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实现粮豆总产37万吨,平均亩产589公斤,获总效益2亿元,平均亩效益318.5元,家庭农场人均纯收入达11800元,粮豆产量、平均单产、平均亩效益和人均纯收入实现了四超历史的好成绩。二九○人以勤劳的双手,勤奋无私的奉献精神,谱写了农垦建设史上的崭新一页,铸就了一座永恒的历史丰碑。

一、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基础投入为粮食高产注入“强心剂”

农场通过争取上级资金、职工自筹等方式,投入5000余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进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加快设施建设步伐。提高抗灾能力

农场在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抗旱设施及田间排水工程建设,安装了防雹增雨雷达和静止卫星云图接收设备,成立了专业的增雨防雹小分队,并配齐了相关设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气象灾害预警预防网络。今年实现平整土地10万亩,新建水稻集中浸种催芽站1处、集中育秧基地6处,新建水稻标准化粮田1.28万亩。在夏季旱期,农场根据气象站的预报,及时实施人工防雹和增雨13次,出动车辆41次,发射火箭弹13牧,增雨弹1018发,使旱情得到了有效缓解,直接受益农田达10万亩,增加效益200多万元。

(二)加快农机更新步伐,提高装备能力

农场着眼于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需要,从保证作业进度、提升作业质量、节省人力资源的角度出发,不断加快农机具的更新步伐,努力提高基层单位的机械装备能力。今年共新增各类农机具463台件,农机总动力达9.1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率达96.5%,分别较上年提高5.8%和3.6%,实现跨区作业面积21万亩。

(三)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增产能力

一是全面优化种植业结构。以“两增一减”为原则,即:增加高产、稳产、高效的水稻面积,增加抗灾能力强、市场价格好的玉米面积,减少豆类面积。通过出台土地承包优先开发水田、新增水稻育秧大棚给予垫支并分期还款的优惠政策,鼓励职工开发水田。全年播种面积62.8万亩,其中玉米和水稻面积58万亩,达到总面积的92.3%,水稻面积较上年增加3.1万亩,玉米较上年增加3.7万亩。种植业结构调整实现粮食增产4.25万吨,增加效益2200多万元。

二是全面优化品种结构。以市场为导向,以积温带为依托,在水稻种植上坚持采用11片叶品种为主。使空育131种植比例占60%以上,搭配龙粳26、龙粳24、垦鉴13等:玉米主打品种绥玉七和德美亚一号;大豆主打品种主要是合丰50、绥农28、宝丰7等。由于全面优化了品种结构,全面普及优良品种,实现了大灾之年产量不减、品质不减,效益增加的目标。

三是全面优化人才结构。两年间,农场先后从中国农大、沈阳农大、东北农大等高等院校引进大学毕业生21人,充实到农业生产一线,同时选拔两名优秀的科技人员充实到生产部门。提拔6名优秀的农业技术员充实到管理区副主任、作业站副站长等岗位,将优秀的人才放到粮食生产的主战场,推动农场的科技增产能力不断增强。

二、加强标准管理坚持质量效益为粮食高产吃上“定心丸”

(一)坚持农时标准化,在农时掌控上保证粮食增产

农场坚持把“错过农时就是灾”的生产理念贯穿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在农时标准上,实现了旱田整地、旱田播种、水田整地、水稻育秧、水稻插秧、全田收获六个主要生产环节全部在十天内完成。由于各项农时措施全部提早,使农作物的生产周期得以充分利用,2008、2009两年,粮食亩单产分别达到了519公斤和589公斤,同比增长为12.5%和11.8%。

(二)坚持农艺标准化,在农艺措施上保证粮食增产

农场严格按《种子生产技术规程》、《种子田间检验规范》等良种繁育技术标准组织种子生产,建立种子田生产管理标准、考核办法及统一供种制度,实现了种子生产标准化和统一供种100%。同时全面优化化学除草配方,实现了水旱田“清趟”100%;旱田松耕作业三遍。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减少了不利天气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在病虫害的防治上,制定防灾减灾应急预案,认真做好预测预报,指导农户抓住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施药,及时有效地防治作物病虫害,实现了全年无严重灾害面积的发生。

(三)坚持作业标准化,在作业质量上保证粮食增产

农场始终坚持各种农机具按技术标准进行检修,分阶段进行验收。农机具常年保持技术状态完好率100%;田间作业坚持统、严、高、全、精、实六字标准。对主要的农事作业实行统一验收,考核结果与管理人员的年终分配直接挂钩。在今年三秋整地作业中,经农场生产技术部严格检查,先后对四个作业站田间作业不达标的车组进行了处罚,并全部进行了返工作业。由于坚持标准,严格管理,播种作业真正实现了垄正行直、到头到边,一次播种保全苗,收获作业做到了综合损失率不超过3%。

三、注重科技应用加大示范力度为粮食高产安装“加速器”

(一)强化培训,提高科技种田水平

农场建立健全了现代农业管理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健全各项考核方案,实行农业生产目标责任制,强化服务指导、严格检查考核、奖优罚劣。建立健全农业生产从业人员岗位责任制、考核细则,加大培训力度,采取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对职工群众进行全方位培训,千方百计提高现代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培训率达到了100%。

(二)注重示范,发挥科技示范作用

一是以科技园区为依托,全面发挥辐射示范作用。农场倾力打造了3个高标准科技示范园区及3条(100公里)科技示范带,努力建设好70多个农业精品示范区。通过人员配备到位、人员培训到位、技术推广到位、科学规划到位、资金投入到位、科学管理到位,让科技中心园区、科技示范带和科技示范户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广泛开展科研试验,今年共完成总局和农场科研课题试验43项,引进、推广粮豆作物高产优质新品种5个,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3100张,科技中心园区和科技示范带全年接待场内外参观学习人员8100多人次,充分发挥了良好的服务指导和辐射带动功能。

二是加强项目引领和成果转化。农场今年承担了农业部农垦系统水稻高产创建示范项目2万亩,通过制定方案、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水稻高产创建田经总局专家组的实收测产平均亩产712.8公斤,比前三年平均亩产增加45公斤,增长6.6%,高产创建田平均亩产比常规生产田平均增产13.1%。增产粮食820余吨,增加效益164万余元:承担的八一农垦大学研发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水稻植质钵育机插技术示范,也连续两年取得成功,今年召开了黑龙江垦区水稻植质钵育栽植技术插秧现场会,得到农业部农垦局和总局有关领导的好评。

(三)加速推广,拓宽科技应用范围

对已经取得成功的科技项目。农场不断加大力度进行全面推广,力争让科技成果在每一亩土地上得以展现。今年以“十大”模式和“十项”技术为重点,全面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水稻“三化一管”、水稻钵育摆栽、玉米行间覆膜、大豆大垄密、保护性耕作、大豆应用根瘤菌、航化作业健身防病、综合防治病虫害等10余项新技术。2009年测土配方应用面积达到了40万亩,肥料综合利用率提高4.3%。平均增产3.5%。

粮食产量的稳步提高带动了家庭农场增收,职工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据统计,今年有500多个农业家庭喜迁新楼房,有40多台小轿车开进了普通农家。

编辑丹桔

猜你喜欢

农场高产粮食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逆向倒推,非比寻常
珍惜粮食
快乐农场
农场
我国育成高产高抗水稻新品系
开心农场(1)
丰收的农场
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益简化栽培新技术
淮北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