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近代教育思想的嬗变

2009-04-14

活力 2009年24期
关键词:近代教育思想陈独秀

赵 娜 孙 原

[关键词]近代;教育思想:陈独秀

近代中国是中西思想文化激烈交锋的时期,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迷惑、耻辱、惊羡的复杂情绪笼罩着国人。经过先进知识分子不断地探索学习,最终发起了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思想启蒙运动,这寄寓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化之梦。

在这一时期,尤显代表性的是作为思想启蒙运动先驱的陈独秀,他为唤起民众反抗封建思想,最终获取自由、独立、民主的社会地位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其思想十分丰富,主要包括:提倡民主政治,反对专制制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其中,陈独秀的教育思想更具代表意义,本文将就此方面作以简单概述。

一、教育的本质与教育方针

陈独秀认为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自狭义言之,乃学校师弟之所授受:自广义言之,凡伟人大哲之所遗传,书籍报章之所论列,家庭之所教导,交游娱乐之所观感,皆教育也。”这就使教育的概念不仅限定为学校老师的传授知识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其他的一系列知识的汲取、传递以及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的各种活动,都可以纳入教育的含义之中。陈独秀把教育分成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含家庭教育)两种类型,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教育的整体性,且有助于揭示教育的本质属性。陈独秀明确提出了教育属于上层建筑的思想,在《答适之》函中说道:教育与思想、文化、宗教、道德“都是经济的基础上面之建筑物,而非基础之本身”。这是前人所未有的教育观念,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也具有开创意义。他指出作为上层建筑之一的教育,不仅依赖于经济而且还受制于政治,没有进步的政治、发达的经济作保证是无法顺利实现教育发展的。同时,教育反过来又促进社会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工具。

陈独秀主张“今日之教育方针”应该采近世各国教育之所长,“补偏救弊”“以求适世界之生存”。“第一当了解人生之真相,第二当了解国家之意义,第三当了解个人与社会经济之关系,第四当了解未来责任之艰巨。准此以定今日教育之方针,教于斯。学于斯,吾国庶有起死回生之望乎。”教育应该使受教育者充分理解人生的真义,了解国家的真相。明白社会经济运行的道理以及建设未来的艰巨性。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陈独秀认为教育应面向人生,面向社会,面向现实,面向未来。这个观点在当今看来仍然是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教育就是应该启发受教育者去寻找人生、社会和世界的真相,担负起社会、国家发展进步的重任,这种教育思想凝结着浓厚社会情感。有着强烈的社会改造要求。

依据上面的教育方针。推出教育之“四大主义”:

一是现实主义。即用教育培养科学、求实的人生观。使青年认识到“一切思想行为,莫不植基于现实生活之上”,立足于解决现实的人生问题。积极进取,关心国家前途,做一个对社会进步有用的人才。

二是唯民主义。即以民主思想教育青年,培养他们“主权在民”的思想意识,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国家之意义,增强以民主为前提的国家观念,提倡民主主义的政治原则。

三是职业主义。指出“现实之世界,即经济之世界也。举凡国家社会之组织,无不为经济所转移所支配。”主张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就是要求教育以经济产业为基础,取代空洞说教的传统教育。为此,要求青年要培养经济意识,掌握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本领。为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是兽性主义。即教育青年注重体魄和意志的锻炼,增强体质。为将来从事各项工作创造条件。兽性主义是一种顽强不屈的意志,是强健的体格,是不依靠他人的决心,是率真自然的品格。

陈独秀把中国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的青年身上,并提出了六点要求: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二、教育方法

陈独秀提出了用“自动的、启发的、世俗的、直观的、全身的”西方教育方式教育学生。其教育方法是启发式的、实用主义性质的。他倡导德智体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陈独秀认为我国的旧教育在教授方法上多半是用被动和灌输的方式来教授知识。在这种强制、灌输的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自己真实的见解,机械呆板、毫无创新能力,只把古人的著书、先生的教训,看成神圣不可非议的真理。

陈独秀对当时传人中国的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方法比较赞同。他指出当时欧美各国都重视职业教育,所教功课都是日常生活的知识和技能,按照这种思路,中国当时的伦理、地理、化学等学科都要大加改革,注重实践的作用,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贴近现实生活。这种思想加大了教育同社会的联系,取得的教育结果具有很强的社会实用性。

三、教育目的

陈独秀认为教育是改造社会的重要工具之一,强调教育要面向社会,主张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尤其重视平民教育。这样,就使之与传统教育奉行“学而优则仕”。视教育为求官致富之工具,垄断于少数剥削阶级区别开来。

陈独秀指出旧教育是主观的、个人的,而新教育是客观的、社会的。旧教育的目的“是要受教育者依照教育者的理想,做成伟大的个人,为圣贤,为仙佛,为豪杰,为大学者。”新教育并不是这样的,“新教育是注重在改良社会,不专在造成个人的伟大。”由此可见,陈独秀并不是就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提倡教育,他也不是纯粹的教育救国论者。他是想通过发展新教育而使国民总体素质有所提高,通过提倡新教育而促进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进步。陈独秀的这些教育观点,不但在当时具有突破时代的意义。就是今天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编辑/李舶)

猜你喜欢

近代教育思想陈独秀
陈独秀之妻:我生君已老
“六经皆史料”:“六经皆史”论的近代诠释及其意蕴
近代中国社会的爱国主义问题(1840—1911)
浅论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
苏州商团历史沿革略考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陈独秀的收与不收
陈独秀三拒延安